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992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艾斯伯格症候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13 19:5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担心杜曼的孩子将来会有这个,个人观点,这个和杜曼没有必然联系。杜曼不是生活的全部,无论杜曼与否都要多陪孩子玩、多接触大自然、多进行社会交往。 把艾斯伯格症候群详细放这里给大家看看:   艾斯伯格症候群的出现,算是儿童精神医学界近来的大事。这个诊断虽然免不了一些学术上或是实务上的争议,但是却开始提醒我们自闭症症状也会发生在一般智能,甚至高智能的人群,自闭症症状不只是从小不会讲话,自闭症症状不是一种少见严重的情况,而可能是相当普遍并且容易被忽略。    汉斯艾斯伯格是一位奥地利维也纳的小儿科医师,他主要的工作是面对各式各样智能、发展、或是其它功能不佳的孩子,给予他们疗育训练。他在1944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名为"儿童期的自闭性人格障碍",文中描述了四名男孩,他们的人际社交能力极为贫乏,不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互动,常常孤单离群,不然就是表现出不合时宜的人际行为,令人不之所措。另一项特征则是他们往往非常执着于某些活动或是兴趣,总是花费许多时间精力,不厌其烦,且乐此不疲,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功能。    前述的特点往往从小就呈现而持续,他们在语言能力的发展上没有迟缓,甚至在会走路之前就已经开口说话,动作发展上较容易有笨拙不协调的现象。虽然这些孩子有不少困难,但是他们在某方面却有超乎常人的特长,例如,对机械性操作的了解、记忆力、计算能力等等。    由于这篇论文是以德文发表,所以虽然早在1944年(肯纳于1943年在美国发表有关自闭症的第一篇论文),却一直到1980年经由英国学者Lorna Wing的介绍,才开始为英美语系及全世界所知悉。经过初步的研究了解,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及1994年美国精神医学会的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正式将此诊断列入,并且予以标准化的定义。    目前在此标准化的诊断定义中,艾斯伯格症候群包括了两大项与自闭症相同的缺陷:第一是社会互动损害,第二是行为兴趣及活动的模式局限重复而刻板。但是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语言发展迟缓(例如:2岁前就会用单字、3岁前会用短句),而且在认知发展、自我协助技能、适应性行为及对环境的好奇心也没有明显迟缓。    如果拿艾斯伯格症候群及自闭症的诊断标准来比较,就会发现差别只在于自闭症另外还有一部分的缺陷,也就是语言沟通。因此到底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不是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还是它们真的是两疾病,其实很多专家的看法不一。一方面艾斯伯格症候群个案的沟通能力往往多少也有困难,近似自闭症个案;另一方面,许多高功能自闭症个案在稍晚期发展出较好的沟通能力时,他们似乎也与艾斯伯格症候群个案非常相像了。    许多研究目前都继续在探讨艾斯伯格症候群及自闭症的各种问题,但是实务上很清楚带来了一个情况:较高智能、较高功能及较有沟通能力的个案愈来愈多在学校、家庭、医院中被发现。虽然他们有些不错的优势,但是问题行为或是症状上却不见得轻微简单。    过去他们容易被标示为"不乖"、"不受教"、"孤僻"及"群性不好"等等,往往遭受环境很多不恰当的压力。艾斯伯症候群的发现与了解,让我们可以更正确、更有效的面对这些困难。在此简单介绍此一症候群的由来,往后有机会再继续跟大家报告更多的资料。  DSM-IV中艾斯伯格氏疾患的诊断标准:  A.社会互动有质的损害,表现下列各项至少两项: (1)在使用多种非语言行为(如眼对眼凝视、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手势)来协助社会互动上有明显障碍 (2)不能发展出与其发展水准相称的同侪关系 (3)缺乏自发地寻求与他人分享快乐、兴趣、或成就(如: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会炫耀、携带、或指给别人看) (4)缺乏社交或情绪相互作用 B.行为、兴趣、及活动的模式相当局限重复而刻板,表现下列各项至少一项: (1)包含一或多种刻板而局限的兴趣模式,兴趣之强度或对象二者至少有一为异常 (2)明显无弹性地固着于特定而不具功能性的常规或仪式行为 (3)刻板而重复的运动性作态性运动(如:手掌或手指拍打或绞扭、或复杂的全身动作) (4)持续专注于物体之一部分 C. 此障碍造成社会、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临床上重大损害 D. 并无临床上明显的一般性语言迟缓(如:到两岁能使用单字、三岁能使用沟通短句) E. 在认知发展或与年龄相称的自我协助技能、适应性行为(有关社会互动则除外)、及儿童期对环境的好奇心等发展,临床上并无明显迟缓。 F. 不符合其它特定的广泛性发展疾病或精神分裂病的诊断准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1-30 01:15: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杰杰妈妈的分享!我觉得只要注重孩子的eq发展,应该可以避免阿斯伯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6-28 13:58:21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学习中,希望能成为一个好妈妈,希望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6-28 06:12:26 | 只看该作者
谢杰杰妈妈的分享!有空多來冒冒泡,您的經驗總是可以讓大家獲益匪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6-27 22:13:29 | 只看该作者
谢杰杰妈妈的分享!
好文章,多多遇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6-9-8 03:37:22 | 只看该作者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4-14 22:08:29 | 只看该作者
07

谢谢杰杰妈妈的分享!
好文章,多多遇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4-14 15:51:43 | 只看该作者
把阿斯伯格与杜曼联系在一起是缺乏理论与事实依据的,顶多仅仅是理论上的猜想,说得不好听,是瞎猜。

但把若把阿斯伯格的成因归为陪孩子玩得不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不多、社会交往不多,似乎也缺少依据。
虽然有的阿斯伯格孩子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或者一些心理问题,但阿斯伯格应当不是心理疾病。
对于阿斯伯格,我们知道得太少,正如我们对大脑以及思维的发生缺少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一样。甚至,阿斯伯格是不是我们所惯于认为的“病”,也是不一定的。

世界是多样化的,在主流模式下,总是会有几个例外。
人是多样化的,而社会环境所能提供的环境模式却不多。人的多样化与社会模式的有限性,这种冲突我们时时都能感受到。对于冲突强烈的,人们并不认为是社会环境资源的不足,而是个体存在某种不适应的问题。而对个体的不适应性,找得到原因的,我们称之为病,找不到原因的,就扣上“综合症”的帽子,以此不仅将责任推给当事人,更掩盖了科学对世界认知的不足这一事实。
右撇子是这个世界的主流,但也得给左撇子留有余地。
个人学习的方法和模式应该有多种多样需求,但社会只提供一种学习教育资源,而学校也只能提供一种教育学习模式。对这种环境,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其实是强盗的模式,不讲道理。
阿斯伯格其实是这种环境下的冤魂。

以上是本人对阿斯伯格的猜想,瞎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4-14 10:01:14 | 只看该作者
我孩子2岁了,小时候挺好的,看谁都笑,都让抱,也肯喊人,
现在不了,让他叫,说“不叫”,让他说“好奶奶”,他说“坏奶奶”,不肯和楼下几个年龄差几天的孩子玩,都不愿意站在一起,喜欢自己研究这个摸摸那个
孩子有个10岁的表哥经常来家玩住,他明显喜欢和大哥哥大姐姐玩,在一起爬高上低挺开心。
今后要多在社会活动和体育运动上下工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4-13 23:29:12 | 只看该作者
杰杰是个经过好的早教的孩子,所以才表现出了极好的能力,而上面提到的“病人”应该不是有心插柳而成的,是自然发展出来的,所以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这与全面的早教应该要严格区分开来。不过我也觉得过早地完成学业会与相仿年龄段的人拉开太大的差距,与相仿年龄段的智力方面超越太多,与上年龄段的又存在社会经历、体质等差距,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6:33 , Processed in 0.085500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