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61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19 09:18: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font size="+1">   中国的孩子从小听得最多的词儿,便是"听话"二字;他们较早接受的观念之一,是"淘气是不好的。"因此,中国孩子最大的缺点是"独立性差"和"胆小"。然而,从现代教育的眼光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这种使用频率最高的家庭语言。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曾推出这样两句话:"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同时还提出:"'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据说,在上海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为什么说"听话"儿童是问题儿童呢?我们稍加观察即可发现,所谓"听话"儿童一般不提问题,更不与长辈争议。实际上,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以至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媒介中经常报道,某某模范人物自杀或犯罪之类,往往是由问题儿童演化为问题大人的。但是,这个问题至今也未引起人们的警觉,更显示出此问题犹如潜伏的癌症一样可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有"六大主张"十分精辟,他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假如,中国实施了陶先生的"六大主张",培养跨世纪的新型人才便有了保障,因为未来人才的旗帜上最鲜明的两个大字是"创造",而带着锁链是难以创造的,可是,为什么"假如"呢?为什么"假如"了半个多世纪还在"假如"?我建议父母们不要期待上帝施恩,从自己做起吧,从自家做起吧,最先解放者必定是最先觉醒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5-23 10:21:1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观点太绝对了."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不等于可以做坏事,不讲道理,为所欲为.我理解的"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 更多的是强调倾听小孩的意见,放手让小孩去尝试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自理能力,比如独立完成事情. 其实有多少的家长能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能完整的把小孩的话听完再做结论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7-5-23 09:34:57 | 只看该作者
只强调"听话"容易培养儿童的奴性,使其毫无独立性,对所有问题缺少个人见解,对邪恶势力无力抗争,以至人格扭曲,成为"问题儿童"。

所以说,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比培养一个100分的孩子更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7-5-23 09:27:33 | 只看该作者
真好哇, 教育孩子要有科学理论的知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4-24 12:43:07 | 只看该作者
哎 我这就改 不能老对孩子说 听话 乖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4-24 11:28:31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当八个人的组长,我问为什么当不上班长,答曰:那个班长最听老师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4-24 11:02:31 | 只看该作者
可惜我老婆不上这个网站,不然让她也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4-24 10:13:15 | 只看该作者
07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4-17 23:25:40 | 只看该作者
“不听话”应该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不管大人说什么孩子都不听的话,那问题就更大了,孩子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事事都听话,影响他创造力的发挥。听不听话有时取决于家长,如果家长很独断,做任何事从不和孩子商量,久了孩子就会很听话,因为反抗也没有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4-17 22:14:42 | 只看该作者
提个反对意见。作者的逻辑出了个小错误,得出了非常可怕的结论。按作者的思路:
听话->问题儿童->问题大人->犯罪
这显然是极其荒谬的,难道要我们把自己的小孩子陪养成为不听话的小孩?

我自认为“听话”和“问题儿童”没有必然联系,恐怕是一看到“听话”的小孩子就以为他有问题,我看是不妥的。
实际上在中国“听话”的意思更偏像“懂事”。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懂事自然有好的一面,但过早懂事却也有抹杀小孩子天真烂漫的个性的嫌疑。我的看法是,对于任何事情,不必走极端,如果你一下子直接走到反面去,也是不对的。

当小孩子慢慢长大时,的确应该陪养其“懂事,负责任,少生是非”的习惯,我想这也不一定就和个性陪养矛盾。不要一提到中国的东西,就说“这是不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9 03:10 , Processed in 0.08017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