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94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国内读中学国外读大学,完美?——欢迎想送孩子出国的父母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0 11:4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这个帖子,是因为我比较赞同他的观点,也许不完全,但主体还是认同的~~





“中国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美国的基础教育其实很不行,他们强的是高等教育,如果能把中国基础教育和美国高等教育组合起来,就是完美的教育组合。”近两年来,我多次在各种场合听到我国的教育官员和中学名校校长谈到这种看法。

他们有这种看法,主要理由是,我国学生首次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就获得全球第一的佳绩,而美国在近年来的测试中,均表现不佳,名次在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中排在20开外,包括奥巴马总统,也公开表示,美国的基础教育面临严重的危机。再就是,我国现在成为多个发达国家的最大留学基地,这表明,中国学生的素质得到发达国家大学的广泛认可。

他们这种看法,是想说明,中国教育的问题不在基础教育,主要在于高等教育,基础教育不需要改。中国高等教育确实有问题,但这不意味着基础教育就没有问题。如果基础教育界,固执地认为已经办得不错,那么,很多围绕基础教育的改革,就会遭遇不执行。——我们已经办成世界一流了,还要怎么改呢?

如果简单地把育人等同于加工产品,确实是可以把最佳环节组合起来,得到最佳工序的。可问题是,育人不是加工产品。我国教育官员和中学负责人,有这种看法,恰恰表明,我们的教育是把学生作为产品来加工,而不是作为人才来培养的。

我国基础教育“加工”的学生,确实可以在世界级的对抗中,获得好的表现,除了PISA,在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的竞赛中,我国中学生拿金杯也拿到手软。但这并不能代表基础教育的成功。首先,这只是知识教育的较量,反映不出学生的人格素养、公民意识。知识教育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教育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培养人格完善,有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合格公民。

其次,我国的基础教育把所有精力都用在知识教育上,甚至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美国,中小学生在校上学时间为一年170~180天,可我国中小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一年365天,平均每天10个小时甚至更长,这样的知识教育,不领先全球,其结果恐怕是中国学生智商有问题。

基础教育扮演着向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重任。我国高中毕业生能直接到国外的是少数,更多的则进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从国外名校对我国留学生的评价看,掌握的知识是比较过硬的,学习态度也积极,可是,却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好奇心不强、不愿问问题,以及不知道怎样进行人生规划的问题。这些正是让一个人成为杰出、拔尖人才最重要的素质。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在于基础教育。

从这样的基础教育走出的学生,就是到一流的高等教育环境,也最多成为相对于国内学生而言的合格人才——在国外高等教育体系中,他们会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思想——但却难有更大的作为,一个事实上,建国60多年来,改革开放30多年,从我国基础教育走出去出国留学的学生不少,他们得到的是一流的中国基础教育和一流的美国高等教育,按理,他们会成为诺奖最有力的竞争者,可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只有一个曾在1950年与新中国的基础教育发生过半年的关系。

其实,早在30年前的1980年代初期,我国基础教育界就曾对比中美基础教育,得到中国将很快赶上、超越美国的结论,因为与美国中小学课堂学生无组织、无纪律,教师上课效率不高相比,我国学生上课时全部把手背在身后,无不认真听讲,这种“工况”,不出精品可能吗?

可是,在严密的课堂纪律下,我国学生习得的只有顺从、服从,长时间的接受灌输教育,让他们没有了自己的想法、个性和兴趣。这样的学生,在卷面测试中,当然可以获得高分,但离开试卷,他们连基本的生存都难,常识严重匮乏。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没有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把所有事务包揽,只给孩子一个任务:努力学习。

是到该反省的时候了,我国的整体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严重问题。如果在明显的问题面前,还在为基础教育唱赞歌,或者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教工作者互相推卸责任,这样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是不负责任,甚至不合格的。

转自: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79196&boardid=55&id=8550826

[ 本帖最后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8-20 11:4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4-7-24 14:48:27 | 只看该作者
doublewang 发表于 2013-12-25 14:34
我国的整体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严重问题。如果在明显的问题面前,还在为基础教育唱赞歌,或者基 ...

岂止不合格,是不道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4-7-24 14:42:16 | 只看该作者
ozma 发表于 2012-8-20 17:02
俺的判断是,中国的基础教育问题比高等教育的问题更严重,而且高等教育的很多问题都是基础教育问题的滞后反 ...

我很赞同,基础教育问题更严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2-1 20:16:29 | 只看该作者
有条件的,都已经选择了送出去!国内的环境已经污染了,教育同样没有清新的空气,令人窒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3-12-25 14:44:22 | 只看该作者
教育更重要的是点燃孩子心中的火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3-12-25 14:34:40 | 只看该作者
我国的整体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有严重问题。如果在明显的问题面前,还在为基础教育唱赞歌,或者基础教育工作者和高教工作者互相推卸责任,这样的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是不负责任,甚至不合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8-27 23:02:52 | 只看该作者
强求的人生,往往适得其反。


有能力的家长,尽自己的所能,顺应孩子的自然发展吧。我们一时改变不了大环境,但当无数个小环境都在变化时,我们就成了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7 19:45:07 | 只看该作者

再转个挺有意思的报道过来

    我家小马哥7月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已经找好了一份自己喜欢并且令人尊敬的工作。看着年轻的妈妈们日夜担忧,我不禁长舒一口气:为孩子教育的焦虑,总算基本结束了!我当年既做过新教育理念的践行者,执著地保障孩子的快乐、创造性,也加入过应试培训的洪流,帮助孩子考上一类大学。我想,年轻父母们听了我这些年的教训和收获,也许就没那么焦虑了。

    开始,我和大多妈妈一样,为孩子上什么学校、报什么兴趣班焦虑。有些不同的,是那时我们更加辛苦,因为没有私家车,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孩子奔波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但是,辛苦并不总能和收获成正比。每个家庭在孩子教育的道路上,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记得我犯的第一个教育的“错误”,就是没有把孩子送进在大班教授小学知识的幼儿园。因为,那时我认同正统的教育理念——什么年纪学什么知识,汉语拼音和算术应该是小学的课程,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上学的时候再学就没有新鲜感了,在课堂上就会觉得无聊,不利于孩子适应学校新生活。但是,事实教育了我,因为要学比别人更多的东西,小马哥在一年级没有成为班里的尖子生。

    我的第二个“错误”,是没有尽早送小马哥上奥数班,尽管我和奥数班的老师关系不错。我当时的教育理念是奥数班应专给数学特长生开的,小马哥并非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多点时间给他快乐就好。但是,由于比上过奥数班的孩子少了大量运算和解难题的训练,小马哥在十几年的学生时代里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给数学课。面对数学,他始终缺乏足够的自信,很少能感受到学习其他科目时的快乐!

    我的第三个教育“错误”,是很少带小马哥上课外兴趣班,我们只坚持学习了7年的电子琴(因为兴趣班离家很近,我只想给孩子一定的音乐熏陶),其他的兴趣班上得少,持续时间也短。以至于小马哥在整个小学阶段经常因为缺乏考试训练,而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完答卷。

    我的第四个教育“错误”,是给孩子选择小学时,没有选择当时有条件进入的市重点小学,而是将他送进一所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为教师主体的学校。我怕那种管手管脚、严格教育的好学校不适合刚刚进入校园、好动的小马哥自由之天性,而这样年轻的老师群体也许更具有宽容和自由的精神。这个决定直接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孩子的基础知识有些地方不够扎实。小马哥的成绩很少是99分或100分,小马哥自由不羁的思维经常在考试中给出不符合规范的答案!

    我的这一系列“错误”虽然让孩子的成长状态是比较自由、自信的,孩子小学阶段的生活是快乐的——他思维不拘泥于定势,自学能力很强,好读书,身体素质好,对电脑的理解和使用能力超出多数同龄人,而且还具有很好的演讲才能,老师和同学们都很认可小马哥的领悟力和知识面。但关键问题发生了,在小升初时,我拿不出各种证书和1~6年级都令人骄傲的成绩单!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生活在焦虑甚至怀疑中。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在拿孩子的一生作为正确教育理念的赌注?我是否值得?

    思考再三我终于明白了,我无力改变社会规则!中国青年报曾经不止一次地掀起过抵制奥数教育的行动,也不止一次地得到过教育部的支持,不止一次地下文件关闭了奥校,但是,很快,一切又恢复了常态!

    不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奥数或英语考级,而是因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有那么多。奥数、英语、钢琴、科技项目竞赛……这些科目再加上权力或金钱,不过就是一个个粗细不同的筛子,哪一种能把人数筛到适合,就必须用。

    我投降了!即使是有限度的投降。

    我终于设法把孩子送进了一所一流初中,让他进入到“正常”的日复一日的考试、排名,再考试、再排名的煎熬中,我希望他在中学的6年里练就别人用12年时间积累出来的应考能力。让他有资格跨入一类大学的门槛。事实也使我开始相信:应考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尤其是在我们13亿人口的祖国,它依然十分必要!而且,考试也是目前相对更加公平的筛选方式。

    十几年过去。回头再看,我的教育实践或许有“错误”,当然也有值得骄傲之处。在我们不得不带着镣铐跳舞的时候,我依然尽力让小马哥感觉学习和生活的快乐。学习上鼓励、引导、不强迫、不虚荣、不攀比(虽然你有时会为此非常焦虑,感觉失望或丢脸)!与他一起寻找学习新知识的乐趣;生活上给予他充分自由的空间,打球、玩游戏、上网、交友全不禁止,训练他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自律的能力。

    这种快乐和自由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当孩子离开你的羽翼自己单飞的时候,他能够自信、自律,行动有目的,他依然有兴趣继续学习。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自己的所长所短,虽然学校教育都大同小异,但孩子不是批量生产的标准零件,他(她)可能在某个阶段、在某个方面比别人出色,但也必然在某个阶段和某个方面技不如人。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强求孩子在所有项目上都超越别人,因为我们也难以做到。作为父母,我们更需要孩子有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把自己的所长发挥到最好,能够有一个快乐幸福的人生。

    强求的人生,往往适得其反。

http://zqb.cyol.com/html/2012-04/17/nw.D110000zgqnb_20120417_5-03.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8-27 11:49:57 | 只看该作者
我想着, 太小出去没自理能力, 而且以后要回来的话没朋友圈子, 还是高中毕业会好些
可是我在目前的逆流中无法抽身。 开学就要考试, 我是觉也睡不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8-25 20:56: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无事生非 于 2012-8-25 20:01 发表
我看了楼上1717的转帖,感觉对体制内的父母来说,照他的方式,较好的应对办法就是不合作。

孩子不要拿高分,不要三好,边缘化。。。

但是这只是理想,真给落实到现实,不知道孩子会不会难受?


在汹涌的潮流中,要逆流而动,真不知要耗尽父母多少能量。  

这样将信将疑地走着,希望素质教育最后能胜出啦,更希望我们国家的教育理念最后也能回归国际大家庭。

[ 本帖最后由 Martina-Mm 于 2012-8-25 21: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8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8 20:28 , Processed in 0.08414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