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00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交流] 收集语文学习小资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7-26 08:0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的语文学习一直不是太好,我知道,也很理解。
毕竟是两种语言同时学习,身边虽然有说的环境,但国内的语文学习之无趣,而他的英语学习之有趣,二者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所以他的阅读和表达重心成加速度的偏向英语,实在是我眼睁睁而徒唤奈何的事。

关注他的语文学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原本觉得有语言环境,学习起来应该很容易,所以只是旁观,而不做任何干预。后来我发现,真的靠学校的那点儿语文学习,恐怕效果不但不好,而且还很糟糕——兴趣要没了,怎么敢说好?
儿子班上有一位作家的孩子,家里的中文环境比我们更甚。我见过那孩子答问,对文章的理解还是相当到位的,但她的语文考试成绩也不是太好。所以我的孩子语文考试成绩不怎么样,我也就比较淡定了。
一码归一码,考试成绩可以不看,实际的语文能力一定不能没有。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孩子有空了看书,由着他,必定是看英文书;写作文,英文的思考一下,提笔可以写好长,中文的却还在字词句的问题上磨叽个没完。

不过,不看这些,他学中文的条件始终还是具备的。
说的中文环境就不用说了,同学之间也还是中文交流较多。
阅读呢,只要勾起他的兴趣,也能读下去,只是他不会主动去读而已。
问题就是这个兴趣,要怎么去勾得他心甘情愿,自动自觉,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开这个帖子,主要是基于我对自己幼年兴趣点的回顾,和孩子表现出来的对中文的兴趣相结合,慢慢去找一些我认为可能对他胃口的东西,堆起来,间或穿插用一用。
学习最主要的还是靠孩子自己。
只要帮他燃起兴趣,就很够了。
希望如此。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7-27 16: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跟着学。。。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1-4 14:50:49 | 只看该作者
晕!我还是觉得很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12-22 23:59:07 | 只看该作者
真好啊!抽空给孩子看看!我们国家的文字真的是丰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12-13 11:51:30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点吧

一个音的文字.jpg (235.35 KB, 下载次数: 0)

一个音的文字.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8-4 12:32:56 | 只看该作者
太精彩了, 我想像着孩子读起来很笑得哈哈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2:01:33 | 只看该作者
从上面的网站搬回来的部分东东:


多同音字:
所謂的同音字,就是多字一音。漢字的一個音,可能有幾個或幾十個不同字形、不同意義的字。
例如普通話「p」這個音,《現代漢語詞典》(1996)就收入了「朴、釙、陂、坡、泊、潑、鏺、頗、醱」等九個字。粵語「p1」這個音,《粵音韻彙》收入了「陂、坡、頗」等三個字。這些字在形體上和意義上都不相同,因此是一組同音字。
同音字給漢語的表達增添了同音雙關的修辭手法,運用得好,可以使語言風趣幽默,或委婉曲折,含義豐富。例如:
對聯
蓮(憐)子心中苦;
梨(離)兒腹內酸。
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需梅(媒)。
和尚打傘──無法(髮)無天
下雨天出太陽──假情(晴)



造字迷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有名的「造字迷」,一個是三國的孫休,一個是唐朝的武則天。
  孫休是吳國皇帝,他一天到晚想學倉頡造字。他一輩子到底造了多少字,已經無從得知,因為他造的字不被當時人所承認,在社會上不能通行。但是他給自己的四個兒子所造的名字,卻還能在史書上找到。據《三國志‧吳書》記載,孫休給四個兒子造的名字是:「」(音彎)、「」(音光)、「壾」(音莽)、「 」(音褒)。這些字雖然造得很古怪,但並沒有使他的兒子保住皇位,也未能使他自己成為聖人。
  唐代武則天專權後,官吏們紛紛阿諛奉承。有個鳳閣侍郎宗秦客,是武後的親戚。他別無能耐可以討武則天的歡心,就抓住武則天愛造字、改字來投其所好。他絞盡腦汁,造了一些字。有一天,他獻給武則天十四個新字,請求武后採納以顯示「文治」偉績。果然,武則天大喜,並當即從中選了一個「曌」作為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字,她也立刻在全國頒令通行。造字、改字的歪風刮起來以後,朝臣競相效尤。有的人說,「國」字裏面的「或」和「惑」一樣,都有迷亂的意思,國家要安定,惟有靠「武」來鎮壓,所以,「國」中的「或」應該改成「武」。有人馬上反對,把「武」關在「囗」中,這是對武則天的大不敬,太不吉利了。武則天想來想去,決定把「國」中的「或」改成上下排列的「八方」──「」,她想,「國」字這樣一改,四面八方都是武家的天下了。但武則天造的字也跟孫休造的字一樣,都沒有得到社會的承認,老百姓根本就不用這些稀奇古怪的字。


趣味字谜
  字謎是謎語中的一類,跟漢字的字形、字音或字義直接相關,是中國獨特的文字遊戲。它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如南朝‧宋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就記錄了一則字謎:楊修為曹操修建相府大門。曹操看到了新修的門,就在門上題了一個「活」字。楊修看後讓工人趕快拆了重修。工人不解。楊修說:「『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字謎的謎面和謎底之間的關係多種多樣。有的是綜合利用字形、字義間的關係,如: 「看時圓,寫時方;寒時短,熱時長。」謎底是「日」。真實的太陽看上去是圓的,寫出的楷體「日」字是長方的;作為時間單位的「日」,冬季夜長晝短,夏季夜短晝長。
  有的以一定的文化歷史知識為背景,如: 「田單火攻。」謎底是「解」。戰國時燕國伐齊。齊國田單用火牛陣攻燕軍,在牛角上綁刀,尾巴上綁火把,迫使牛沖入燕軍陣地而大獲全勝。「牛角刀」合起來就是「解」字。
  更多的字謎則是利用字形結構、筆畫關係。如: 「鶯鶯夜燒香,香頭兒放在香幾上。我只道一個俏巧書生,卻原來是法聰和尚。」謎底是「禿」。前兩句以「香」字的上半部「禾」(香頭兒)和「幾」合成「禿」字,後兩句從意思上說明:和尚的頭是禿的。
  從字謎也能看到漢字的種種妙趣。


拆装姓氏字
  除了獨體字是由一個部件組成,其他多部件字都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件組成的。漢字的這一特點就為分拆漢字字形提供了可能性。由於姓氏用字跟老百姓的關係密切,再加上人際之間往往有不可直言的地方,於是分拆姓氏用字來指稱某人,就成了古往今來常常發生的事情,其中不乏機智和情趣。
  東漢末,有個一心想篡位當皇帝的董卓。滿朝大臣和老百姓都痛恨這個野心家,但敢怒而不敢言。老百姓就編了民謠來聲討董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蔔,猶不生。」「千里草」合起來就是「董」,「十日蔔」合起來就是「卓」。歌謠的意思是說董卓活不長、活不成。
  唐朝以來,文人之間喜歡做離析姓氏用字的遊戲。有位在斷案上很有名氣的官吏叫狄仁傑。有一次,他跟另一位同僚盧獻開玩笑:「足下配馬就成驢。」因為「盧」加左旁「馬」就成了「驢」字。盧獻也不示弱,反擊道:「把您在中間一劈為二,就成了兩隻『犬』。」 狄仁傑說:「錯了,錯了。我的『狄』字是『反犬旁』加一個『火』,不是加一個『犬』。」盧獻說:「那好啊,『犬』邊有『火』,那就是熟狗了。」 直到今天,老百姓在自我介紹時,遇到有同音字的姓,說不清,還常常採用離析姓氏用字的辦法。「先生貴姓?」「小姓『何』。」「請問是哪個字?」「『人可』何。」屬於同一類的還有:雙人徐、雙口呂、三畫王、日曰昌、口天吳、耳東陳、立早章、日月明、弓長張、古月胡、三耳聶、木子李、二馬馮……


拆字的把戏
  戲曲《十五貫》中,主辦案子的況鍾打扮成算命先生,給主犯婁阿鼠拆字。
  況:「請說一字。」婁:「鼠。」況:「鼠字十四畫,數目成雙,屬陰爻。鼠乃十二生肖之首,造禍之端。它善於偷竊,特別愛偷油(諧被害人姓「尤」)。鼠字上加「空字頭」是竄(喻指逃竄)。鼠晝伏夜行,應該連夜逃走,並從水路往東南方向潛逃。」況鍾拆字占卦,沉著機智,讓心虛膽怯的婁阿鼠,由假裝鎮靜到驚恐萬狀,只能央求況鍾搭救,正好中了況鍾的計謀。
  拆字先生善於察言觀色,往往根據對方的衣著言談來隨機應變。有故事說, 從前有個皇帝,打扮成老百姓模樣出遊,有一個拆字先生正給人拆字,拆的是「帛」字。拆字先生斷定他家有喪事,因為「帛」就是「白巾」,也就是戴孝。皇帝也請拆字,拆的仍是「帛」字。拆字先生已經看出來人非等閒之輩,就說「帛」是「皇」字頭、「帝」字腳,必將貴有天下。可見,拆字有很大的人為因素,甚至可以信口開河。 不但江湖術士善用拆字術,有些文人在研究漢字的時候也會用拆字這種不科學的方法。宋朝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寫了一本解釋漢字的書,叫《字說》。他把形聲字「波」解釋為「水之皮」,把「滑」解釋為「水之骨」。著名文學家蘇軾就跟他開玩笑,說照這個辦法解字,那麼「斑鳩」的「鳩」就是九隻鳥了。


[ 本帖最后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8-4 12: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1:45:47 | 只看该作者
又找到一个有趣的网站:妙趣的汉字

这么多有趣的东东,总有一些孩子会感兴趣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8-4 10:41:19 | 只看该作者

有趣的回文诗

想起我那个笔记本里的一句“可以清心也”,各种读法很有意思,在百度上搜到一大堆类似的东东:



回文诗是一种可顺着读和倒着读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怎样读意思大同
小异,颇具欣赏价值。广东茂名市有一座观山寺,石壁上刻有一首回文
诗,不论是顺读倒读都是一首渔舟唱晚七律诗,浑成自然,无限妙趣。
诗曰: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壁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
碧映台。鸥飞满浦渔舟冷,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堙上走,流溪远
棹一篷开。
宋代诗人李禺更有一首别致的回文诗,叫《夫妻互忆》诗,顺读是一首
情诗,抒发了丈夫对妻儿的痴情眷念,想起昔日对酒当歌,眼下孤灯长
寂,不由热泪满襟;倒读是一首思念诗,表达了年轻女子对远方丈夫的
思念。诗曰: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
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隔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银川晚报》阿里·阿三文)


“前七后三”——连理回文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晓月明。
  上面十个字,是明代蒋一葵的咏《春》诗。它前面七个字,后面三个字,却能联成一首很好的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完整读法应该是: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晓月明。
明月晓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这是一副莺啭岸柳,晴春明月的醉人风光图。
  这种诗的形式奇特,字句凝炼,情趣横生,别具一格。古代文人把它称为诗中的“袖珍品”,还把这种“前七后三”七绝诗起了个雅名——连理回文诗。
令人叫绝的回文诗
  在清代,北京有个酒楼叫“天然居”,一次,乾隆皇帝触景生情,以酒楼为题写对联,上联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常见茶杯盖上的四个字是“清心明目”,像诗经中的四言诗,可它是十分巧妙的回文,随便从哪个字读皆可成句,例如:“心明目清”、“明目清心”、“目清心明”,其意不变。
  还有七言回文是“不可一日无此君”,从任何一字起读,皆能成句,与前面的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一日无此君不?”“一日无此君不可”,“日无此君不可一”,“此君不可一日无”。正所谓“杯随字贵、字随杯传”,给人美的感受,增强了品茶的意境美和情趣美。
  某地有一茶馆有副茶的回文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回过来读,联语焕然一新:“意适能言趣,心清可品茶”。这联语意均出自唐代一首茶诗:“独啜提神,二人有趣。”
  北京“老舍茶馆”的两副对联也是回文对联,顺读倒读妙手天成。一副是“前门大碗茶,茶碗大门前”。此联把茶馆的坐落位置、泡茶方式都体现出来,妙语偶成,令人叹服。另一副更绝:“满座老舍客,客舍老座满”。既点出了茶馆的特色,又巧妙糅进了人们对老舍先生艺术的赞赏和热爱。

  宋代诗人苏东坡有两首回文七绝,其一是:
  空花落尽酒倾缸,
  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
  龙团小碾斗晴窗。
  其二是:
  酡颜玉碗捧纤纤,
  乱点余光唾碧衫;
  歌咽水凝云静院,
  梦惊松雪落空岩。
  若倒读,也能读出两首韵味独具的茶诗来。

英文:

  “Madam,I'mAdam.”这是亚当在伊甸园里碰上夏娃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的玄机是,正过来倒过去都一样。这样的句式在英文里叫Palindrome,被称之为回文。这样的回文在英文里,简单的有“Noon,Dad,Mom,Level”等。复杂的有“WasitacaroracatIsaw?(我看到的是辆车还是只猫?)”;“Nolemonsnomelon.(没有柠檬就没有甜瓜)”,不过大多数的回文都是以人名包含其间,这样才比较容易凑出,诸如“Avonsees Nova”。美国作家路易斯·萨奇尔在他儿童小说《洞》里,就将主人公命名为“StanleyYelnats”。

  在中文里也有类似的回文诗或句。最著名的当属苏惠的璇玑图,不过这个设计太复杂,感叹一个女子为怎样的情,才能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做出如此费神费力的情书。据说苏之所以劳心劳力地绣这幅能正读倒读斜读侧读的诗,只不过是为了唤回负心汉的心。而那负心汉在接到这诗以后,读完顿时感动得泪流成河,立刻头也不回地奔回家了。

  据后人已解出的诗的读法,已经有7958种,而真正能读完全部组合的,只有苏惠和她的丈夫。不仅感叹真正的人物该是苏惠的丈夫,设出的密码能被解出,才是高人。也亏得这丈夫懂点风情,若是个粗人,拿到一块巾子,颠来倒去看不懂,顺手当了汗巾,苏惠只怕要吐血了。由此感觉这女人蛮难缠的,花花心思太多,做她的丈夫也是怪劳神的。

  我比较喜欢的一首回文诗是秦少游的那首。秦少游在我眼中,一直是个架倒势不倒的浪荡公子,除了两笔子艳词,无甚思想,因此他的诗词歌赋读着上口,唱着和韵却乏底蕴。有点当今流行歌坛的味道,大多都是无病呻吟,为做而做。事实上,他的诗当年的确就是在青楼中颇有市场。他的这首回文诗也很有玩味。如右下图:

  解读起来: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这是他在答苏轼去某地消遣了一天的时候信手画的图,才思敏捷却也难成大气。

  我见过一幅上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告画,上面画着一幅酥胸半露的女子斜依在一条小船的船头,船舷上刻着“赐尔福多”,抑或是“多福尔赐”,这应是商品的品名,不知道究竟该顺读还是倒读,因为意思都通顺。另一句更为精巧的词是清朝纳兰性德的“花落正鸦啼”,若倒读,“啼鸦正落花”,连意思都不差几分。

  福建厦门的鼓浪屿鱼脯浦也有一副有名的回文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这个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副,因为出处不甚显赫,感觉出自民间才子之手。这首回文的对联我没找到横批,某日却见一网友将下联改成“水连天尾天连水”,变成:

  雾锁山头山锁雾,水连天尾天连水。

  然后自拟横批道:“两头雾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8-3 23:46:57 | 只看该作者
回飞飞妈的话。我虽然诗词读的不少,但是我有个非常大的缺点,一边看一边忘,所以具体有些诗词是哪一个作家写的,我是皮带没眼记不住。

数字入诗,有时候可以写的很有趣。

张祜 - 宫词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

乾隆《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黄侃
一丈红蔷荫碧溪,柳丝千尺六阑西。
二情难学双巢燕,半枕常憎五夜鸡。
九日身心百梦杳,万重云水四边齐。
十中七八成虚象,赢得三春两泪啼。

收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伏千怪,斗百妖,九死一生,西天路上经八十一遭大难,四怀但想取万经。

邵康节 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下面这首是我写给诗友丽人大姐67岁寿辰的。
一聚二三代,四声为五长。
六七人又瘦,八九十分光。

[ 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2-8-3 23: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7-31 17:47:30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啊。我也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7 23:40 , Processed in 0.088425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