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2489|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专家视点:如何亲近传统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6 16:0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童谣是“低度”的语文吗?
                                                         ■朱自强
    从事儿童教育的人应该有见识。这种见识应该体现出一种优化的结构,而优化的结构中最为核心的学问是了解小孩子的心。对从事儿童教育的人来说,不了解小孩子的心,学问再大,也无法化作儿童教育的资源,甚至可能与儿童教育的方向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童谣的核心在于了解孩子的心

    近些年颇有声势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这样一种情形。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的季札说:“中国之君子,明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古代的君子是如此,宣扬“儿童读经”的现代“君子”也大都有此通病。王财贵教授是推动儿童读经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根本问题也在于此。
    王财贵不了解小孩子的心,体现在对孩子喜爱的儿童文学的无知、无识上。他这样批判应用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念‘小老鼠,上灯台’,念了6年,一无所有。”他还说语文教育我们只教高度的,那些低度的自己就会,所以从今以后不要再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王财贵持同样立场的教育者大有人在,我就亲耳听到一位教育家说:“小耗子上灯台没什么价值,古诗词才有价值。”我也看到,有的教材编写者因为自己小时候读过大量古诗,就在编教材时,过足瘾地选编古诗而把童谣扔在一边。
     可是,属于儿童的童谣真的是“低度”的语文,念了之后竟是“一无所有”吗?
                                          童谣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我编著《快乐语文读本》时,专辟一章,题目叫“沉甸甸的儿歌”,为的就是质疑学者大人对童谣的轻蔑态度,彰显童谣的厚重价值。
    《小板凳四条腿儿》:“小板凳四条腿儿,俺给奶奶嗑瓜子儿。奶奶嫌俺脏,俺给奶奶擀面汤。面汤里面加点油,吃得奶奶直点头。”
    《馒头花》:“馒头花,开三朵,我娘从小抱着我。怀里抱,被里裹,大红枕头支着我。我娘得病我心焦,拿下金镯去买药。人人都说可惜了,我娘好了值多少。”
     上述童谣没有思想价值和语言价值的高度吗?它们不是儿童人性养成和语言教育的珍贵资源吗?在思想性、价值观上,“俺给奶奶嗑瓜子儿”不就是《孟子》里的“老吾老”吗?“人人都说可惜了,我娘好了值多少?”不也与《论语》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相通之处吗?在艺术表现上,“馒头花,开三朵,我娘从小抱着我”,这种儿歌运用的艺术修辞,即是朱熹在《诗集传》中说的“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面汤里面加点油,吃得奶奶直点头”这样的白话文也并不简单,而是最好的白描手法,它们的艺术质地并不比鲁迅小说里的白描差。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童谣还具有记载历史、保存民俗的功能和价值。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捧香斗。三十黑夜坐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在如今物质生活富裕的时代,这种过年的风俗渐渐远去,但恰恰是作为一种不可返回的“乡愁”,童谣对人类的价值才更弥足珍贵。

                                            童谣的语文教育价值

    有效、优质的学习有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一是学习兴趣的唤起,二是内容能够被学习者的心理机制所同化。童谣最为符合这两个条件,用童谣进行幼儿的语言教育、儿童的语文教育,是有学理依据的。
    苏联儿童文学作家丘科夫斯基在《从两岁到五岁》一书中,把2岁到5岁称为“诗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诗歌作用于儿童的思考和感情,成为强有力的一种教育的手段。不用赘言,诗歌能帮助孩子感知周围的世界,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的形成。”20世纪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在《神力的语言》中说:“人们发现,很少有社会完全没有诗歌,而散文则晚得多,并且是在相当进步的文明中才发展起来的。同时,诗歌比理性作品更加具体和简朴,它与原始性的亲缘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留下缩影。”
    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一书中,提出儿童是“本能的缪斯”这一观点。儿童,特别是儿童中的幼儿,天生就是诗人。他们的诗人资质主要表现在感受诗歌语言节奏、韵律时的敏感性上,幼儿不必通过头脑,只需使用耳朵就能感受到诗歌语言的魅力。
    史迪芬·平克在他的大作《语言本能》中说:“婴儿是顶尖的语音学家”,而且“婴儿天生就有这个能力,他们并非是听父母讲话而习得的”。“儿童具有句法逻辑的天赋,一个3岁的小孩可以说是一个文法上的天才了”。
    面对韵语时,儿童的语言天赋表现得尤为显著,他们对语言的节奏、韵律的敏感和执著经常表现在他们日常的语言活动中。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生气时,自言自语地说出“小柱子,大坏蛋”这句话,他会一下子发现这句话所蕴涵的节奏感,并一边拍手一边用吟唱的语调反复喊着“小柱子,大坏蛋!小柱子,大坏蛋!”从中体味、享受着语言游戏的乐趣,这时的儿童把吵架变成了语言的艺术创造。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是针对传统的美国教育脱离社会和脱离儿童两大弊端提出来的,否定童谣的儿童读经运动也同样存在着这两大弊端。童谣是对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的双重表现,吟唱童谣的朗朗书声才可以让我们放心——儿童的语言教育是走在一条具有“高度”的坦途之上。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 本帖最后由 shwyyan 于 2012-5-6 16: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20 金币 +120 收起 理由
Xieno + 100 + 100 如此好文,值得一读再读!
mary_xing + 10 + 10 精品文章!
你带来的幸福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5-26 12:37:03 | 只看该作者
我推荐<希利尔讲世界历史>,<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希利尔讲艺术史>这一套三本书。
这套书用孩子们喜好的口吻,讲述了很深奥的人文知识。低年级小学生可亲子读,三年级以上可自己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5-26 11:52: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3-5-25 11:02 发表


    您批评的是,我的推荐书单的确偏重翻译作品。国内儿童读物的水准,整体上和欧美日有差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的书目推荐,因为懒惰,还有十几本的推荐没写。不过前几天,我把全部50本的目录都整理 ...



有保留的喜欢。今天下单买了大作家改写名著系列。推荐《周末与爱丽丝聊天》,理由等我有时间再写。有兴趣可以看儿教新浪博客,我转载了作者的博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1:02: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Xieno 于 2013-5-25 09:09 发表

我在想,如果我们把一些事情落在实处,发现一些很好的书互相推荐交流,哪怕一时看来做得还不够多,时间长了,也就积少成多了。您的书单不错,但偏重翻译作品,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总是很冒昧,望见谅。


    您批评的是,我的推荐书单的确偏重翻译作品。国内儿童读物的水准,整体上和欧美日有差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的书目推荐,因为懒惰,还有十几本的推荐没写。不过前几天,我把全部50本的目录都整理好了,最后几部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画书那部分,用王若文老师的《小文》替掉了《睡美人》。其实如果中国都是若文老师这样的作者,这个书单一定不是这个样子。
    传统文化教育这一块,我家里其实也一直没断。由于传统文化中适合孩子读的东西不多,市场的书籍大多我都不是很满意。很多时候,都是我自己去找材料,重新组织语言去编一些东西,才能讲给孩子。我自己有本职工作,业余时间又在专研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东西,还要经常读一读孩子目前正在读的书。时间真的很零散,不够用,我这人相对惰性大了一点,这一块始终无法系统化。我尽量努力吧。

1,《大象巴巴故事全集》:(法)布吕诺夫 著,穆紫 译,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38适读。
2,《神奇校车》(第一辑、第二辑):(美)柯尔 著,(美)迪根 图,谢徽、漆仰平 译,四川少儿出版社。49岁适读。


3,《不一样的卡梅拉》:(美)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法)艾利施 图,郑迪蔚 译,21世纪出版社。38岁适读。

4,《史尼奇及其他故事》《乌龟耶尔特及其他故事》《如果我来经营马戏团》《霍顿孵蛋》《霍顿听见了呼呼的声音》:(美)苏斯博士 图文,孙若颖等 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58岁适读。


5,《小文》系列 :王若文 著,于鹤忱 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3岁以上适读。

6,《父与子全集》(双语):(德)卜劳恩 图文,莫兰 译,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4岁以上适读。
7,《丁丁历险记》(全22本):(比)埃尔热 图文,王炳东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8,《三毛流浪记》:张乐平 图,少年儿童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

或译林出版社。5岁以上适读。


9,《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韩)任淑英 著,金永权 译,中信出版社。715岁适读。

10,《简明科学》:(德)安德鲁皮尔伊娜潘策尔 图,丁锐 译,连环画出版社。612岁适读。
11,美国少儿百科知识全书《HOW & WHY》:(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著,方舟子 译,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59岁适读。


12,《大作家改写名著系列》(9本拼音版):秦文君 改写,沈苑苑 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3,《吹牛大王历险记》:(德)拉斯伯毕尔格 著,谭旭东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14,《小熊维尼》(或小熊温尼):(英)米尔恩 著,任溶溶 译,浙江少儿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15,《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挪)托比扬·埃格纳著,叶君健 译,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16,《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镜中奇遇记》:(英)刘易斯·卡罗尔 著,冷杉 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17,《木偶奇遇记》:(意)卡洛·科洛迪

著,刘秀娟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18,《小飞侠彼得·潘》:(英)杰·姆·巴里著,任溶溶译,少年儿童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19,《快乐王子集》(双语):(英)王尔德 著,巴金 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20,《冒险小虎队》(普通版30+超级版10+超级成长版10+奇幻女生版10+升级版13):(奥)托马斯·布热齐纳 著,叶颖等 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21,《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英)罗尔德·达尔 著,任溶溶 译,明天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22,《小王子》:(法)安东·德·圣埃克修佩利 著,程玮 译,长春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23,《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吹小号的天鹅》:()E·B·怀特 著,任溶溶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24,《柳林风声》:(英)格雷厄姆 著,杨静远 译,中国编译出版社。8岁以上适读。
25,《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 著,徐力源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8岁以上适读。


26,《窗边的小豆豆》:(日)黑柳彻子 著,赵玉皎 译,南海出版社。8岁以上适读。


27,《汤姆索亚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著,刁克利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8岁以上适读。




28,《绿野仙踪》:(美)莱曼·弗兰克·鲍姆 著,陈伯吹 译,长春出版社。8岁以上适读。




29,《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日)后藤道夫 著,王蕴洁 译,南海出版社。7岁以上适读。
30,《剑桥少儿百科》(全3卷):(英)奥斯汀 等编著,苏千玲 等译,中国宇航出版社。6岁以上适读。
31,《国家地理少儿版百科全书》:(美)于梅 陈洁 译,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8岁以上适读。
32,德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什么是什么》(全120本):湖北教育出版社。8岁以上适读。


33,《笑死我的英文书》(1,2):(加)可可 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8岁以上适读。
34,《一看就会最简单看图学英文》(动词和介词2本):(韩)金明基 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8岁以上适读。


35,《老人与海》:(美)海明威 著,吴劳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8岁以上适读。
36,《阿斯特丽德·林格伦作品集》(全9本):(瑞)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著,李之义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8岁以上适读。
37,《格列佛游记》:(英)乔纳森·斯威夫特 著,王维东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38,《鲁滨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 著,徐霞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39,《金银岛》:(英)史蒂文森 著,佟静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40,《儒勒·凡尔纳科幻小说》:(英)儒勒·凡尔纳 著,杨苑 译,译林出版社。

41,《昆虫记》:(法)法布尔 著,陈筱卿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42,《西顿动物小说全集》:(加)西顿 著,孙淇王选 译,新时代出版社
43,《丛林之书》:(英)吉卜林 著,文美惠 译,长春出版社版。

4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 著,林海岑 译,译林出版社。

45,《绿山墙的安妮》:(加)露西·蒙哥马利 著,马爱农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46,《海蒂》:()
约翰娜·施皮里 著,孙晓峰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47,《草原上的小木屋》系列(9本):(美)罗拉·英格斯·怀德 著,赵佳 译,安徽教育出版社。

48,《小学对课》:丁慈矿 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49,《中国历史故事集》:林汉达 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50,《汉字王国》:(瑞)林西莉 著,李之义 译,北京三联书店。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Xieno + 10 + 10 有保留的喜欢。今天下单买了大作家改写 ...
Martina-Mm + 10 + 10 我好喜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3-5-25 09:09: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i>shwyyan</i> 于 2012-5-6 16:03 发表
                                              童谣是“低度”的语文吗?
                                                         ■朱自强
    从事儿童教育的人应该有见识。这种见识应该体现出一种优 ...





我在想,如果我们把一些事情落在实处,发现一些很好的书互相推荐交流,哪怕一时看来做得还不够多,时间长了,也就积少成多了。您的书单不错,但偏重翻译作品,这是不争的事实。我总是很冒昧,望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2:02:0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英语小蚂蚁 于 2012-11-28 17:43 发表


我就是你说的这类想让孩子亲近传统文化,但在引导上却有点不知如何切入的家长.
女儿幼儿园时,国学热风头蛮劲的,好朋友的孩子就很热情的投入国学诵咏大队伍了,热心的她曾把弟子规送到我手里,要我从这开始给孩 ...


我越来越觉得,智慧不分东西。对于老子的解读,竟然是西人更透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11-28 17:43:2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5-12 10:25 发表


      孩子的情况的确是千差万别。也许孩子有过目不忘的天分,也许对文字特别的敏感,也许有其他什么天分。这个天分适合用来读经,那就利用好它。
    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如果您觉得瞎说可以一笑而过 ...


我就是你说的这类想让孩子亲近传统文化,但在引导上却有点不知如何切入的家长.
女儿幼儿园时,国学热风头蛮劲的,好朋友的孩子就很热情的投入国学诵咏大队伍了,热心的她曾把弟子规送到我手里,要我从这开始给孩子国学启蒙吧.因为个人局限吧,我实在不喜欢弟子规,对国学从此有了偏见,但内心其实非常希望孩子能亲近传统文化,只是不认同读经就是最好的办法,但自已也没找到更好的方式,除了偶尔给孩子念念古诗,其它并不知该如何切入.
在亲子阅读时,我承认,国外绘本一下子把古诗给打败了,我和孩子都爱上了绘本,也因为这,孩子独立阅读后到现在都是,中文书除了自然科学外,文学书几乎只看译本,为此我内心常纠结.担心自已引导的偏差使得孩子太疏离传统文化了......

今天看这个贴子我很受益.尤其是徐冬梅和叶开两人的文.还有你上面这段话.

怎么让我们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部分,能够变成儿童接受的形式,我的确要好好花心思琢磨下

谢谢你的抛砖引玉

[ 本帖最后由 英语小蚂蚁 于 2012-11-28 18: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0:29: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rtina-Mm 于 2012-5-11 17:31 发表
如何亲近传统文化,这个标题真好,转发的几篇文章也很不错。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的文中还指出了路径:从童谣童诗开始,清浅的古诗、晨读对韵、泰戈尔诗歌、中外优秀的现代诗文,6年一贯,日有所诵,走一条缓坡 ...


      国外在儿童读物这一块,投入非常大,市场也培育出来了,很多优秀的作家都涉足过儿童读物。没办法,儿童读物真的还是国外的东西耐看,更涵养孩子。
     关键还是我们中国的作者,怎么去做。我相信会好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10:25: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2-5-11 12:24 发表
孩子们都不同,内心抗压反抗能力也不同。虽然有压迫,但因为选择少,孩子又很听话,就会误以为父母所说就是兴趣。恐怕要到成年后才会幡然懂得自己的兴趣

    确实是这样。小区里一个朋友,她家孩子就是乖巧听 ...


      孩子的情况的确是千差万别。也许孩子有过目不忘的天分,也许对文字特别的敏感,也许有其他什么天分。这个天分适合用来读经,那就利用好它。
    我个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如果您觉得瞎说可以一笑而过,无视之。
    一是,孩子一定要用现代的价值观为孩子打上精神底色。可以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也可以是一些非常好的书籍。
    二是,千万不能让孩子为了读经而读经,这些经典书籍都有深厚的背景。如果真打算在这方面学有所长,读书一定要宽泛,历史、典籍、礼仪等等都要有所涉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古文经典。

    这个版不仅仅是读经家庭来看,也有很多希望让孩子亲近传统文化的人来看。亲近传统文化的方式,肯定不止读经一途,百花齐放才是春。您对这个版里面那些读经家庭的孩子情况比我更熟悉。那些孩子是不是都有类似于您孩子的特质,真正适合,您可能更清楚。中国人整体上因为愚民教育,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喜欢跟风盲从。现在钢琴也比较热,很多人喜欢拿朗朗做例子。我就讲,一将功成万骨枯。
    怎么让我们传统文化中优良的部分,能够变成儿童接受的形式,我自己也在探索。希望有志于此的朋友,共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09:44: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tryshy 于 2012-5-10 21:48 发表



那就多写写吧,救救我这样的历史盲


您可千万别那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所在,不必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更何况我这人虽然兴趣和爱好广泛,学的博杂,但这也意味着样样通,样样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4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19:10 , Processed in 0.096898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