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1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十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3 10:3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阅读无论对成年人和孩子都一样,应该以兴趣为先。阅读应该是悦读,读书是一种享受,不是修行。

    二,在此基础上,选择的书籍应该把一些提高性的东西糅合在里面,不能选择纯粹休闲性的书籍。因为这样的书籍无论看多少,您始终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

    三,无论对成年人和孩子都一样,阅读应该以一定的理解能力为基础,不要读超出自己能力大多的书籍。这不仅不能提高您的能力和水平,反而容易让您越来越不喜欢书籍。一个年龄段干一个年龄段该干的事情,读一个年龄段该读的书。早熟的花草容易先衰。

    四,不要试图搞懂书籍的每一个部分,没有必要,我们不是书籍评论家,只要这本书能够在愉悦我们的同时,提高我们自己就可以了。

    五,一本经典的好书,只要您能够读进去,就已经受益了。您和一个大师对话,就算是不能全部理解他的思想,也许只言片语,就可以让您受益终身,更何况您能够读懂大部分呢。

    六,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然这句话要建立在,您能理解一大部分的前提下。如果懂的很少,建议您降低书籍难度,不要硬来。

    七,最好的书,是当前阶段最适合您的书,这是以您为标准,而非他人。

    八,读书笔记、摘抄、评论都是好东西,但不是必要的东西,我们不是学问家,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九,读自己的书,让专家见鬼去吧。我的脑袋不是别人的跑马场。

    十,读书虽然重要,但是音乐、锻炼等等同样重要,生活本来就该丰富多彩。读书后要有时间闲暇和思考,没了这个书白读了一半。这一点对成年人尤其如此。

评分

参与人数 7威望 +78 金币 +78 收起 理由
你带来的幸福 + 30 + 30 入选2012年第六期热点推荐!谢谢你分享 ...
瑜珈 + 5 + 5 支持!
bluebirdfriend + 10 + 10 我很赞同。
果行育德 + 10 + 10 学习一下。
menghuan + 10 + 10 学习一下。
我爱飞飞 + 3 + 3 我帮您找了一下,十诫里面,只有最后一 ...
新叶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9 17:03: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子云008 于 2012-4-18 10:09 发表
也许你看重的是生僻字的无用,而我看的是读起来的短小精干,朗朗上口,而现在我认为读诗经可读出古代的历史、文化常识等等;对于孩子,我刚摸索出可以边读边认识里面的百科,以前就知道《诗经植物图鉴》,只不过 ...



还好,我理解能力还可以,不至于看不懂她的帖子。理解性的学习(我不是指百分之百的理解,大部分),肯定要由于不理解的。诗经比论语难多了,我读尚且吃力,何况孩子。所谓百科古代历史文化常识想必是白话文写就的。可是要真喜欢这些,有太多更好的书可以做到。就算孩子们喜欢了,喜欢的也是这些扩展的东西,而非诗经。新叶版主一直主张知难而上,喜欢从上而下,我当然要问一问,孩子们是不是比我都强了。这个疑问,似乎合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4-18 10:15:24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孩子小,接触儿童教育这块时间不长,再加上一个人带孩子时间有限,我很少参与对不同观点争论。
    作为普通的妈妈,看育儿书,看别人的帖子,我关注的往往是我能从中学到什么,哪些是可以借鉴的。那些不合的理念和做法, 不理会就是了。——其实,这也是我对经典里不合现代理念的观点的做法。
   
    像我前些天重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对圆圆妈妈的理念很敬服的,但也确实感觉她阅读方面的做法有值得商榷之处——恰巧,昨天就看到您那篇讲阅读的博文——对我是很有启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4-18 10:09:00 | 只看该作者
也许你看重的是生僻字的无用,而我看的是读起来的短小精干,朗朗上口,而现在我认为读诗经可读出古代的历史、文化常识等等;对于孩子,我刚摸索出可以边读边认识里面的百科,以前就知道《诗经植物图鉴》,只不过买不到书,所以无法实践,现在倒是手头上有本《诗经的科学解读》。缺点图少,但多少还是配了些图。最为理想的是能对《诗经》弦乐而歌,我想孩子没有不喜欢的道理

    我想,在反对别人的观点之时,先看一下对方的文字,是最起码的。
    我从新叶的帖子里,看到的是她能按照孩子接受和喜欢的方式来接触《诗经》。
    “我看的是读起来的短小精干,朗朗上口”、“可以边读边认识里面的百科”、“弦乐而歌,我想孩子没有不喜欢的道理”

    这三点和您说的“诗经很多内容生僻难懂,连我读都吃力。我不知道孩子们的能力是不是都上天了,比我都强。”有何相悖之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1:02: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2-3-26 00:01 发表


既然你不反对读经,那我觉得就有共同讨论的话题。此贴也作为我自己思路的整理。

首先想说的是,在此贴之前,我看过你所写的“为什么阅读”,而且还特意打印下来拜读了,但老实说,我所获得的营养不多,也 ...


    我的那篇破文章,您得不到营养,这很好。这证明您懂的多,恭喜您了。

    那篇文章我看了一遍,写的很有道理。但是不管里打进还是外打进,都是建议在一定的理解基础之上。凭空盖高楼,不符合一般规律。

    为了传承文化而读古代经典,从来没有晚的时候。只是热衷于让孩子读古代经典的,有几个是真心想传承文化的。我看不多。不管古今中外,好东西实在太多了。在中外的先哲们面前,只能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越发感觉到充实自己的必要。唯一的遗憾就是真的学不过来。

   中国童书为人不齿的原因我到不认为是文化断层引起的,而是改革开放后,西方儿童本位和自由主义理念传进了中国,冲击了中国原有的师长本位和威权主义教育。讲究灌输的中国童书,竞争不过引进的西方童书。连任溶溶这样的童书大家,都放弃了创作,转向翻译国外经典。老先生是有自知之明的。
   怎么把传统文化融进现代教育,现代书籍里面去,的确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也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出真正让人耳目一新的书籍。这个差距目前还是明显的。中国出版界的混乱,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童书的消费者,理应更关心自己的权益,买到最好的书籍。
  诗经很多内容生僻难懂,连我读都吃力。我不知道孩子们的能力是不是都上天了,比我都强。多说无益,毁了谁心中美丽的肥皂泡,谁都会痛苦。谁喜欢,谁就留在梦里吧。我不强求唤醒每一个人,没必要,也没这个能力。只是心里真的不好受。
  那个致力于兴趣的读经摸索者帖子里面对论语的解释错误百出,误人子弟。你们就这么学吧。诶,长叹一声,无可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3-26 00:01: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hwyyan 于 2012-3-25 12:54 发表


       我敏感的是,那些明显错误的观点和做法,会害了多少孩子.至于哪一个个体实在愿意拿自己孩子当小白鼠,进行实践,我也不会深说和阻拦.
我只针对事,不会针对人.作为一个从内心喜爱中国文化的人,我从没有反 ...


既然你不反对读经,那我觉得就有共同讨论的话题。此贴也作为我自己思路的整理。

首先想说的是,在此贴之前,我看过你所写的“为什么阅读”,而且还特意打印下来拜读了,但老实说,我所获得的营养不多,也许归于原因是因为我对童书这块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至少学龄前的童书,如你所推荐的彭懿的《经典图画书》和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这两本我在孩子才几个月的时候买的,然后开始广泛读了些育儿书,并购买了大量童书,中英文的一起上千本。目前我家的童书,比儿子上的幼儿园里的收藏的童书在数量上一定要多!我家从不缺乏亲子阅读,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亲子阅读(绘本)没有中断过。自小养成的他坐在马桶上拉嗯嗯我坐在边上读书的习惯还在继续着。所以我家孩子的读书,并不仅仅所读的每天十来分钟的《诗经》。让孩子喜欢图画书太容易,而让孩子喜欢上读经典太难,所以专门建楼,目的是督促自己,坚持很重要,并利于适时调整和总结。

其次我上贴提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我没说清楚,你理解得也有偏差。因为白天上班晚上陪孩子,时间总是有限,但既然提出质疑,不如详细说说。 这样的提法,是源于早些时候(应该是前年)看到的一篇博文“里打进”和“外打进”——郑逸梅论读书            ”,原文地址: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22566.html。对这篇博文至今有印象,凭印象我擅自改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了。但我同意博主意见,这两者是可以相结合的。所以我本意所提的上与下不是绝对的,也许两边夹击也有意外收获!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接触到儿教,我想也许这辈子我也不会买本带拼音的《论语》来读。是孩子给了我契机,让我有重新来过的感觉。所读时间尚短,内容理解尚浅,但我也不会妄自菲薄,说明我还有很多上升的空间。但若将来我读了很多也读懂了很多也不会狂妄自大。因为这只是我个人的成长历程,对一个人的真正人生来说,什么时候开始也不晚。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国儿童接触古文(读经)这块,从来不缺乏批评者。缺乏的是那些躬行于为中国的儿童和中国的经典建构一座桥梁的人。
      想想西方怎么在儿童心中种植《圣经》的。那么多的圣经故事的绘本。
      而中国即不缺乏神话,也不缺乏历史,为何中国国产的承载中国文化的优秀儿童读物那么少呢?我想一定有很多关心这块并为之力行的人。如前面提到的张曼娟,还有陈素琴,那些致力于吟诵来推广古文阅读的人。
      另外上世纪80年代,出口的中国图画书大多制作精良,见此贴:http://bbs.etjy.com/thread-241210-1-1.html。 为何现在的国内中国国产童书被大家所不齿?也许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出现了断层造成的吧。
      现在不是有人在致力于给中国的孩子读中国的经典图画书吗?如幼学启蒙新版的20本图画书。
      我想我们中国孩子的书单上不能少了这些国产的童书吧。

      而我,作为众多热衷于孩子教育中的普通一员,我只是力所能及的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为孩子和经典之间建立已经动工的自家的桥梁。目前此桥梁的设计还一直在变。最终选择《诗经》是因为诗经几乎只有四个字一句,短小易读。也许你看重的是生僻字的无用,而我看的是读起来的短小精干,朗朗上口,而现在我认为读诗经可读出古代的历史、文化常识等等;对于孩子,我刚摸索出可以边读边认识里面的百科,以前就知道《诗经植物图鉴》,只不过买不到书,所以无法实践,现在倒是手头上有本《诗经的科学解读》。缺点图少,但多少还是配了些图。最为理想的是能对《诗经》弦乐而歌,我想孩子没有不喜欢的道理。也许将来有人以现代人的理解对每首诗经都配上乐,以此哼唱,可能接受度就更广了吧。

      再看看致力于孩子兴趣的读经摸索者:http://bbs.etjy.com/thread-234654-1-1.html。能力有限,还做不到这样,但至少已有学习的榜样。

      以上是我对上帖的扩充。还有些话没说完,时间有限不说了。也不在参与讨论!

[ 本帖最后由 新叶 于 2012-3-26 00:0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3 + 3 这个dujingban的帖子我也想提到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22:33: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果行育德 于 2012-3-25 13:23 发表
很想请教楼主,什么是普世规律?


这句话太大了,真要跟您解释清楚,我可以写本专著。
普世规律就是具有共性,普遍适用的规律。具体在教育上,尊重孩子的尊严,价值观体系心理行为能力重于知识,身教胜于言传,理解性记忆强于不理解记忆等等。我就不一一给您总结了,似乎您应该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3-25 13:23:19 | 只看该作者
很想请教楼主,什么是普世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2:54:1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新叶 于 2012-3-24 23:38 发表
楼主不免有些敏感了。
上面的回复既不是要往你身上引,也非往我身上引。即既不是针对你也非针对我。

只是表达某个观点的不同而已,如果完全相同,那我也会反对读经,何必做读经版块的版主呢?

其实任何个 ...


       我敏感的是,那些明显错误的观点和做法,会害了多少孩子.至于哪一个个体实在愿意拿自己孩子当小白鼠,进行实践,我也不会深说和阻拦.
我只针对事,不会针对人.作为一个从内心喜爱中国文化的人,我从没有反对过读经,但是我反对那种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读经.教育是一个慢活,
短期内害处很难看的出来,出问题的时候,往往矫正都来不及了.
       拿个体都是不同的来说辞纯属逻辑不通的狡辩.个体怎么不同,毕竟还是有共性在里面.任何特色都是建立在普世规律基础之上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5 金币 +15 收起 理由
瑜珈 + 5 + 5 我很赞同。
石榴木 + 10 + 10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2:35:1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我爱飞飞 于 2012-3-24 23:15 发表



您的意见,我很赞同。

今天在听《张曼娟小学堂》,那位张曼娟老师(网站:http://www.prock.com.tw/main.htm)做的这个小学堂,宗旨和任务说得很明白:
345212

她也推广读经啊,听了她的小学堂之后 ...


她的这种方法,一是容易引起孩子兴趣,二是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非常可行.
谁摊着这样的老师,谁拣着。可惜有这个水准的老师太少了,这一块和英语,奥数,钢琴一样成了盈利工具,以骗钱居多.

培养孩子道德情操心理行为能力,读经是不胜任的.日常普通的说教尚且不灵,有人告诉我们文言说教居然可以灵,这个太神奇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瑜珈 + 5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9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08:20 , Processed in 0.130971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