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8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从汉语里的词语说开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28 18:0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考虑到这个版块里都是些爱好国学的人,尽管不是什么研究者,不过关于词语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吧。

汉语的古文基本起源于秦末,随后的一千年有所发展,但变化不大,最大的一次变化就是近代的白话文运动。

一千多年以前,人类所面临的信息是无法和今天同日而语的,用流行的说法就是,当今是信息爆炸的年代,说明国外也是如此。

古代人的语言是比较简单的,原因也很容易明白,信息量少么。其实动物们也有自己的语言,不同的叫声代表了不同的意思,比如有食物啊、有风险啊。

古人就是这样子,所以最初汉语基本是没有词的,都是单字,而且一个单字基本就表达一个意思,举个例子,大家可以查查说文解字,那个年代马很重要,所以古汉语的字里面,马字偏旁的字很多,比如“骝”就表示黑鬃黑尾巴的红马。“騱”表示前脚全白的马等等,每个字都表示不同的意思,类似的词很多,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找看,很多字目前早就不用了,因为有词语可以代表这一类的马,就不用单字了。但是那时候古人不行,他们基本没有词的概念,例如论语里有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很多人就会把远方当作目前我们使用的“远方”这个词,岂不知那不是词语,而两个字分别有自己的意思。


后来随着发展,古文里也开始有一些词语了,比如几个朝代被异族占领后,汉语里就出现了无数的外来语,到了唐朝,类似的词语就比较得多了。

但古文还是因循守旧,在拒绝这些词语的增加,实际上口语上早就词语泛滥了,因为社会的发展,人们遇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没有词语的话,单靠造字根本无法满足如此众多的信息的表达需要。于是语和文开始分道扬镳了,造成了中国独有的现象“语”和“文”的彻底分离。

后来之所以出现白话小说,也是因为用古文实在是没法子去展示人间的各种状态。

另外古文以单字表达的意思的方式,还造成了大量的通假字,因为不能大量造字只好用同音的字来代替,这就造成了一字多义,所以古文就要靠猜来猜去,谁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上个世纪的白话文变革,才真正解决了这一问题,大量吸收了西方的语法,又从日本搬来了大量的词汇,据说我们现在使用的词汇有一半以上来源于日语,对于那些叫喊抵抗日货的人无疑是一大打击,建议这些人以后说话干脆不用来自于日语词汇了,估计他们连帖子都没法写了。

现在的汉语比较古语能较好的适应现代社会了,但是由于底子差,汉语描述事物还是歧义性较多,不够精确,也就导致了科学在国人里的接受程度太低,接受了一些科学也是似是而非的,不够准确。看来国人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古文里表达的东西是很少的,至于今人演绎出无数的猜测,那是因为今天的人智商太高了。让孩子去学那些古文,既没意义也没必要。换句不中听的话,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贤,其对世界的认知程度和水平,也不会比得过我家10岁的儿子。不是强求古人怎么样,毕竟是1000多年前的人了,在那个年代已经不得了了,但对今天来说实在是没啥意义。要是搞一个穿越,把今天的一个人传送到春秋战国时代去,那圣人肯定不是孔孟了,你信不。

[ 本帖最后由 jerryhao 于 2011-11-28 18:1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金币 +50 收起 理由
如果 + 20 + 50 入选《近期热贴置顶贴》奖励,感谢您提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1-1 16:38: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1-12-1 15:08 发表
不过从大家的反响来看,这个版块里的人们似乎更热衷于背诵国学,而没什么兴趣研究国学。

以我的经验来看,古代的很多玩意研究起来都很有趣,比如大米是那个年代成为中国的主要食品的,东北是那年开始种植大米的,汉朝的人穿的衣服主要是什么材料做的,和现代的麻袋比,差别有多大等等。把这些告诉孩子们,一定是极其有趣的事情。


这个确实是论坛国学版的尴尬,也是很多家长的尴尬吧
本来果行创立特区就是想在背后对我们这样的只会读的妈妈推动下,希望国学版朝着研究国学的方向走。
特区版的帖子也能看出些来,但自从这个版块开放后,反而研究的热情冷却了。

国学版需要人带动,但更需要自己真的有兴趣,不然再推,也走不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12-31 14:06:06 | 只看该作者
孔子的儒是一回事,孟子可能已有变化,但肯定变化不大.

汉初实行黄老之术,到武帝时儒学大兴,一统江湖.这时的儒已被董仲舒改造成适合中央集权统治的思想.

但这时的儒家的思想体系还不庞大,人们的思想还很单纯,看看这时候文人写的诗,都很直率."何不策高足,早登要路津",这样的话在宋以后直到今天再也不会公之于众了.

曹操"唯才是举"的说法实际上古往今来都在运用,可只有曹操敢明说了出来.这都是儒家还没有彻底统治思想的事.

唐韩愈后,道学兴起.一直繁衍至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12-31 07:59: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1-12-1 15:08 发表
其实发这个帖子,主要目的也就是和大家讨论一下汉语的词语问题

我原来有一个比喻,汉语的一个单字,类似于英语的一个字母,汉语的一个词语,类似于英语的一个单词

英语有26个字母,我们有上万个

英语一 ...

搂主把汉语和英语做了些对比,我也从词语层面说几句对汉英这两门语言的一点粗浅认识吧。总的来说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的对应关系是相当的差,技术词汇、非常专有的词汇当然还好了。越是社会性词汇,汉英的这种词语对应关系越是让人摸不准。同时,表达同一意义的汉语词汇与英语词汇,经常也是中西两种文化的反映,正所谓“语言是文化的镜子”。俺举个例子:汉语中“新闻”一词含有“闻”字,闻就是竖起耳朵在别人门边上听,所以“新闻”就是“最近听到的事情”。我们的文化何尝不是如此呢,大家都愿意相信道听途说。英语中的news,以及欧洲许多语言中,与“新闻”这个词对应的词语来源于拉丁语novus,拉丁语novus又来源于古希腊语neos,意思是“近来发生的事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12-2 09:58:2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到这里来幽你一默,然后大家也都幽默上了,真是看得津津有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12-2 09:19:14 | 只看该作者
小米爸爸是大米的论坛ID
大米是小米爸爸发帖的自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ozma + 1 + 1 原来如此, 谢谢斑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12-2 09:03: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1-12-2 08:50 发表
大米又叫小米爸爸,小米多大了可是不记得了

看不懂了,大米与小米尽管一字之差,但似乎不是老子儿子关系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子墨宝贝儿 + 5 + 5 是父女关系\(^o^)/~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 08:5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wanyi77 的帖子

大米又叫小米爸爸,小米多大了可是不记得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子墨宝贝儿 + 5 + 5 \(^o^)/~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12-1 21:2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jerryhao 的帖子

呵呵,你知道最早大米有多大吗?名字叫什么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2-1 15:26:1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erryhao 于 2011-12-1 15:08 发表
这个版块里的人们似乎更热衷于背诵国学,而没什么兴趣研究国学。

.


我好象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9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13 01:40 , Processed in 0.087548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