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053|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家有琴童是否有此困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4 10:1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儿子在学钢琴,6岁半开始,现在8岁了。我是抱着让孩子学一门乐器,懂得欣赏音乐,能够把音乐当做一种表达自己的手段这种心态去让孩子学习的,希望孩子喜欢,也不打算考级。但是事实是很快一切全部改变。
我们这位钢琴老师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的(我认为虽然学琴是孩子业余的事情,可老师也不能太业余,她是我们这里最专业的钢琴老师,所以选择了她)。这位老师对钢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弹钢琴对于她来说就是头等大事,所以很快我就和其他家长被洗脑:钢琴每天要练,要求一定要严,考级一定要考.....而且最要命的是这位老师不擅于表扬鼓励孩子,每次回课,弹得好,就一句冷冷的:过!弹得不好,劈头盖脸的一阵批评。并且每次上课总是比较(某某每天练习2个小时,某某已经弹到车尔尼33曲了,某某已经60一拍,一音四拍了......)每次上钢琴课我都战战兢兢,批评孩子就如同在批评我。因为每次上课几乎都挨批评,所以我一直以为孩子钢琴特别差,直到有一天听别的家长说老师经常在别的孩子面前表扬我们儿子,我才知道我们并不差。可老师从不当儿子面表扬他。我只有告诉儿子那是老师对他期望太高所致。儿子虽然很乖,但毕竟还小,在她那里总是挨批评,每天又要枯燥地练琴40分钟(老师嫌我们练琴时间太少,我顶住压力不再增加时间),而他练琴时,还有我这个妈妈在一旁专门挑毛病(这是我的职责,每次上课我都陪读,一丝不苟地做笔记,回家对照问题和老师的要求监督孩子)。看到孩子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手形不标准了,指法错了,节奏不准确了,情绪处理不合适了,渐强渐弱不明显了......每天我都在唠叨着这些话(如果我不这样挑错,下次孩子就仍然挨批)但是渐渐地,每天练琴时间成为我最难熬的时间,也成为我和孩子矛盾的爆发时刻。我现在的感觉是孩子很不快乐,我也很不快乐。我们母子的关系就因为弹钢琴变得不再那么和谐亲密。
我问了许多身边练琴的孩子家长,都说每天因为练琴和孩子生气。并且劝我:“练钢琴的孩子没有童年,练钢琴的孩子的家长没有快乐。”我经常看到电影上一些外国的孩子即兴就能弹琴。我不解,国外的孩子难道也这样练琴吗?他们的家长难道也这么痛苦吗?
我从没有想让孩子走钢琴这条专业之路,除非他自己喜欢。我本以为学琴就是一课外学习,不应作为重点。但是现在我最关注的反而是钢琴,最下功夫的也是钢琴,因为一周一回课,一周那么多基本功要练习,曲子要会弹奏,我把精力都放在孩子的钢琴上了,也因急躁对孩子练琴中的错误难以忍受。现在反倒是对孩子的学习不难么关注,更让我着急的是,孩子没了学英语的时间。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琴童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是否也有这种困惑?也有自己的问题?谁能解答我呢?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鼎鼎妈妈 + 10 + 10 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了。
Irris + 2 + 2 我深有同感呀!陪练真的是很痛苦!
家有一宝2009 + 5 + 5 学习并不是这样的。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1-4-1 15:47:3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家长的心态问题,家长要清楚,自己到底是想孩子变成专业的,还是只是培养对音乐的爱好。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被摧残的童年,结果大多是不好的。能真正在严厉的管教下练出来的毕竟是少数,即使像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也是他这样的天才长大后的感想。谁敢保证,没有童年的人长大后都是像周董一样的成功呢?生命的过程是不能重头来过的。

看到这些讨论,也督促我自己思考如何对待孩子弹琴的态度问题。更深一点的讨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不是常常在功利的社会环境中已经变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1-3-21 14:15:0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很幸运,碰到的老师是个很善于带动孩子学竹笛的积极性,她上课时喜欢我们家长坐在后排听课,跟孩子们聊学校的事,讲曲子背后的故事,评价孩子的进步......
     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接受知识很快,我儿子学了一年多5级就考出了,现在是两年多一点,准备考9级.(本来是不打算考级的,但是学校有特长生,要看考级证书的,所以功利性吧,也就在准备了)。
     孩子学校在学口风琴,由于音乐是相通的,所以儿子在班里表现也很出色。
     平时,我们会给孩子听一些曲目,孩子也很喜欢,音乐是美好的,请老师不要过于功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1-3-11 09:14:56 | 只看该作者
换老师!得让孩子有兴趣,而且老师好孩子学过后记忆深刻,不会视学琴为痛苦的事!我儿子快五岁了,学琴半年,换了四个老师,被动换的,因为我们住的地方老换。现在我们住顺义,但钢琴课还在通县上,顺义这边也报了班,可是这个老师讲过的谱子儿子没印象,老说没学过。但通县的老师讲过的,他记得都很清楚。而且很愿意上通县老师的课,课堂气分很活跃。第一位老师在老家那边,据说是极有才的,但是因为第一个,没有对比,也没什么好坏的感觉。儿子喜欢的老师是第二个,过年她回家一个月,培训学校给按排了另一位老师代课,可是效果也很不好,老师一个一个音教弹,多余的话一句没有,儿子一言不发,学过的谱子也记不住。但因为手把手一个音一个音的教,所以她教的谱子感觉手型要比别的好。可是儿子不喜欢她的课,要找原来的老师上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1-3-10 21:14:19 | 只看该作者
认真练,放轻松,
心态好,慢慢弹
有感情,重手型
能做到,是最棒!
另外,作为琴童家长,陪,要有限度,毕竟学琴是孩子自己的事。我的做法是:陪上课(不是为了帮孩子记录要点,而是自己想接触音乐),不陪练,孩子练琴时偶尔会坐到边上听,不去指手画脚——我没有资格指手划脚,钢琴方面不如孩子啊。
要向悠悠妈妈和鼎鼎妈妈学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1-3-10 14:53:0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刚开始学琴,陪孩子上了一节课,陪练了一次,我自己觉得学琴真的是枯燥难忍,换了我自己也难坚持练下去,所以不忍再责骂孩子,她能坐在那练我就觉得她很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1-3-9 15:17:04 | 只看该作者

天下琴童家长都一样!

当初给孩子学琴就是抱着业余的态度,反正也不走专业路,不必太认真,可是真正学起来,又不得不认真,看到孩子这个不对那个不好时,忍不住不发火。唉,可能天下琴童家长都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3-6 19:46:19 | 只看该作者

破盆冷水

楼主,四十分钟太少了,一小时才够。

我本身小时候就是学音乐的。我妈妈每天逼着我练琴,哄我骗我。我恨她,讨厌她,觉得我的童年都被摧残了。但如今呢?钢琴是我的生命了,我现在是医生,和钢琴没任何关系,但是只要能让我上琴,每天就按时送饭就可以了。我现在特别感激我的母亲,我的钢琴演奏级证书在上重点高中的时候也获得了类似于外卡的资格(那时候学钢琴的少)。vivi现在七个月,等她长到三岁我就会让她学琴的。钢琴给我带给了太大的乐趣,也让我的成绩永远名列前茅,对于开发大脑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知道钢琴所有的好,所以我也会逼自己的女儿的。

说实话,可能这帖子发表出去我会挨骂,楼主不要太把孩子的快乐当回事。孩子快乐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全部。好的童年并不能给宝贝太大的影响。事实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的童年,大多数所谓幸福的孩子他们实际上是可怜而不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此生都没有能够进入伟大的音乐殿堂的幸运了。半途而废的孩子也不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学会了知难而退,缺少了正视困难的勇气。只有坚持下去的孩子才能品尝到甜美的果实。渐渐他们会明白,音乐和母亲早就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两块蛋糕了。

但是楼主请注意,我说的坚持到胜利并不是考到十级演奏级,而是一直练下去的。我钢琴课一直到了初二,而我大概五年级就过了演奏级。孩子只有大了才能体会钢琴的美妙,而考级这种肤浅的东西绝对不能教给他们任何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3-5 10:44:3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楼主的困惑,我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家闺女两岁半了,准备考察老师,到4岁半的时候开始学习弹琴。本来是打算找最专业的老师来教的,现在看来是应该提高孩子的兴趣,以培养兴趣为主要目的,心情放轻松,不跟着孩子练琴,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3-5 09:25:21 | 只看该作者
一般来讲,有水平的专业音乐老师都是十分严格的,,这是他们的职业习惯,,,当然还有教学经验,年龄等因素,,,,因此家长要考虑你选择的教是否对你的孩子,目标,特长等合适???有时候专业水平最高的并不是最合适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7 22:19 , Processed in 0.087251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