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750|回复: 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探讨] 反对读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01:1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我看来,现在反对读经的声音,不再象以往那么缺乏理性色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正视这一文化运动,并经过思考逐渐加入到了读经行列中来。结合儿女的教育热情,将潜存于这方国土几千年的文化基因从沉睡中唤醒,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艰难——在中国,有三件事最容易点燃国民热情:一夜暴富、儿女教育和女性妆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非理性色彩的褪隐,现在反对读经教育的主流,是非常注重逻辑理性的所谓精英分子。他们并非情绪化地反对读经,他们有他们的理由,并且,那些理由并不是仅凭热情就很容易解答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网络推广者(即所谓转帖帮)近年来经常会遇到十分强硬的阻力,以往那种简单的“帖膏药”,宣传效果越来越差了——甚至被一些论坛驱逐。

为什么?因为基本功太差,不懂得讲道理,你讲的那些牵强附会的玩意,人家不根本不甩你。人家反对你的那些理由,你根本就没弄清楚其中的关键问题所在,所以你跟人家辩,一开口就看出你是外行。不要说缺乏逻辑基础训练,就连自己最拿手的所谓“经典文化”这一块,也比不上人家精通——以鼠版的僵硬版主为例,他前年还曾经在这里跟我激辩读经问题,现在呢?人家可以随手拿几段夫子语录来做情景对话,我看了真的很感动。假如他现在做反方,读经版有几人能够消除情绪的干扰,在“理”上清晰解说,帮助他理解读经的正当价值呢?——单只消除情绪干扰这一件事,就很少有人能做到,遑论清晰说理?

读经教育如果真的是很有价值的,我们就应该将好东西分享给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朋友——这不是什么宣传的热情,而是一份发自本心的纯善之愿。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发现自己虽有善愿,但却没有学力以实现之。每次遇到稍微对立的言论,我们要么只能回避“争论”,要么就把原本不太激烈的对立,激惹成敌我矛盾——即便象我这种读经阵营的老同志,也经常因为被护教情绪“误解”而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误解我没关系,我这人皮实,但是误解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读经千百次,经是经,我是我,反求诸己的工夫做得不够,对自己不了解,缺乏情绪管理能力,于是,原本就没有经过训练的理解力,无法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些话听起来不舒服,但事实的确如此。我本来认为,儿教论坛的爸爸妈妈们,应该比一些佛教论坛的会员的素质要高一点,这里的本科、硕士,乃至博士也有。但是,看来看去却有些失望。读经这么多年了,学习国学到底有什么收获?我们总不能老是拿着王财贵先生的长篇讲稿去对付人家吧?前年我就说过了,最优秀的宣传推广者,就不要扛着王财贵到处忽悠,你自己得有以理服人的真本事。


我现在打算专门对“读经教育”提反对意见,每周开专门反对话题,大家什么时候看出这些反对意见的破绽,并条理清晰地把理由陈述清楚,什么时候就算无愧于经典的恩泽了。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子云008 + 2 + 2 被标题吓了一跳
wanyi77 + 5 + 5 的确是标题党。
zkyhyh + 1 + 1 纯粹支持。
paisley + 2 + 2 标题党:)
myhoneyqiqi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5-4-15 16:35:03 | 只看该作者
赞成读经,而不是大量读,成天都耗在这上面
[发帖际遇]: chelizi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富豪榜神秘人物关注,获得 2 金币,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3-5-12 08:22:30 | 只看该作者
慢慢看下来,觉得那个"孩子是俺自家的,你们说你们的,俺家读俺家的"很有意思,不知道真的孩子反抗起来怎么镇压,俺们国家能不能报警拿走监护权?这个意思很有点孩子是私有物品可以随意处置的味道。

中国古代读经人不少吧?出圣贤的比例是多少?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的比例是多少?和国外从来没读过经的比,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2-11-16 15:17:21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内容这么不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12-10-3 07:21:3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也认为可以读经,但不能太大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12-9-10 08:15:38 | 只看该作者
看到又有人在讨论这个话题,转个贴或许会给大家一些启示。
http://haiyinzi01.blog.163.com/b ... 016620128945346704/


海印按,吾人倡导儿童读经,小则立己立人,大则欲造就圣贤种子。然经史子集,浩如烟海,欲一背而全之乎?固未可也。

欲治经史,精读与博闻,必有功夫,吾人谓之读书功夫,背诵只其一项,其要者,必赖乎小学功夫。小学功夫愈精,读书功夫愈深。

昔人谓文字、音韵、训诂为小学功夫,目为经学之门。必明乎字之形声义而后可以通经,故读书实则自小学入门者。

吾人数十年追求文化复兴,立张载之心,系鲲鹏之志,喧嚣多年,书未读几,事竟成俗,反观之败,不欲诓欺,实则小学功夫之无也。

悔之晚矣!恨自小不通小学,又未遇名师,只叹一生学问无成,过在无小学功夫耳!

故不欲再自欺欺人,误人子弟,以教授小学为私塾革故鼎新之志。读经反省者,同志寥寥,吾教童子文字功夫略有小成,方信小学功夫之不谬也。亦知认字读书四字功夫之笃实也。

今时硕果仅存之国学大家,吾人观之,无不以小学功夫为其根本,未见以记诵功夫为之学问。

张舜徽教授,未显之大家国学,其言治学功夫,皆源自家学父传。言:

“父亲一生讲求朴学,不尚浮华。认为读书必先识字,从我幼时起,便教我以《文字蒙求》,择其中简明易懂的象形文字,为我讲说其所以然。并且经常教我说‘读书以训诂为本。欲明训诂,此后可读段注《说文解字》、郝疏《尔雅》、王氏《经义述闻》三书。’十四岁时,便开始阅读《说文段注》,父亲教我用《文字蒙求》的分类法,备好四本白纸簿,依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各用一本,将《说文》中所载之字,依类抄录。那时我读书很勤奋,边看边抄,看完便已抄完,觉得很能帮助记忆,启发思路,从其中领悟出许多道理。《说文段注》即已阅毕,便涉览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从《说文释例》中得到的启发尤多。到十六岁时,段、王的《说文》专著,都已经通读了一遍。又取出家中旧藏桂氏《说文义证》、严氏《说文校议》、朱氏《说文通训定声》反复参考。”

“年十七,读郝氏《尔雅义疏》毕,即为长跋以自舒所得。一生研究小学,着手不为太迟。由于少时具此根柢,后乃受用不尽。诵习经、子、史传,可以融通无滞,不必借助字典。一生看书甚速,不畏读大部书,即得力于此也。”

张舜徽先生以小学功夫而治经史子,看书甚速,不畏惧大部头书,不怕读古书,皆由从小打下之小学功夫。吾读其文至此,仰天叹曰:“何德何幸,欲真读经,欲振臂文化之复兴,皆吾辈之口号。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老实读经,不若先笃实认字;大量读经,不若先通六书。无有深厚之根基,何谈尧舜之事业!”

海印深感于是!愿与天下汲汲于读经运动者共勉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发表于 2012-9-7 00:02:07 | 只看该作者

反对大量读经

对于读经,一直是纠结又徘徊,不反对读经啊,但反对大量读经,不要拿孩子当试验品啊。我现在的心态很轻松也很肤浅,就是想着读了那些经典对孩子以后写作文有帮助啊。至于仁义道德神马的,还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去体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发表于 2012-8-5 00:02:42 | 只看该作者
每天一个小时和孩子读经、讨论古人的光辉思想、随便吹吹牛,也是人生一大快事。何乐而不为?
至于老实大量读经,我们家做不来,只适合搞顽皮适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7#
发表于 2012-4-11 17:35:24 | 只看该作者

做自己的,干嘛要强求别人呢

和孩子一起读一些经典,但反对一天6-10小时读经,会使孩子逆反,违背了孩子的本性,相当残害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发表于 2012-3-28 14:56:24 | 只看该作者
俺的素质也一般,与儿子学习经典共同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4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22:01 , Processed in 0.08179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