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593|回复: 9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版主加分扣分有具体规定吗等问题?与管理员商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20 07:3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既然论坛的功能设定版主可以多加分或多减分,那就应该是给予版主这份使用的权利了,有什么具体规定非要我只能使用三分以内吗?
    其实我以前都很少使用这个功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怎么用.最近熊春锦大师的徒子徒孙们,在这里经常发那些自认很高明其实是什么道理都是搀杂在一起乱讲的东西,这个稍具学术常识乃至宗教修养的人都知道这完全是胡来.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些气功大师等等根本是属于一种类型的,根本不适合在这个版面对教育子女的家长宣导.管理员是说自己不大懂吗?不懂可以学的,我相信每个人充分了解后都有自己清明的判断力.当时为了给大家一个基本的提示才会用到这个权利。第一次用好像还是别人扣了我帖子分才知道原来还可以减分的呵呵。
         最近这个版里来得很多网友其实对读经基本都是很少了解的,也不了解很多实际状况,我再次声明:
           第一,我们很少听有了解读经的人称呼季谦先生叫什么“大师”,先生也一直以文化推广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身份自居,从无自称大师的时候;现在大师多如牛毛,我们很多人都是称呼先生或老师,最多的是王教授。因为他本来就是学教育专业又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和熊大师这类完全不是一回事,季谦先生是牟宗三先生的入门弟子,如果对牟宗三先生不熟悉的人可以搜索一下网络,牟先生的学术高度不是我们晚辈后生所可以随便评论的,但他在东西哲学上的甚深造诣和巨大贡献是国际公认的,这和那些气功大师改装成的国学大师等山寨版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我在论坛里的置顶帖子和所发精华帖等,管理员可以先检查一下,我们和熊大师那些您看不太懂的东西做个对比,我保证您大多都能看懂,不比较不好判定,为什么我们几个版主一致要推崇季谦先生的文章,因为本来读经教育就是季谦先生在全球首先推动起来的。在大陆以前根本就不曾使用过读经,因为一般人望文生义总会以为读经是不是和宗教经典有什么联系,因此大陆受影响或响应此读经运动的机构和组织,都是取名“经典”或中华文化诵读等等。何况先生的文章是就着教育论教育,并无任何怪力乱神的诱导,您可以不同意不满意甚至反对他的观点,但希望您先做具体了解。这和宣传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打着教育的旗号行宗教活动之实得一些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不是反对宗教信仰自由,但这个版面叫读经专栏,建议给他们另开一版,这样是不是比较合理。
         第三,既然设定很多版主独有的权利,肯定就是说要给版主这个使用权,一些人不同意,那对不起,我们国家机关行驶很多权利法规的时候你也没有什么同意不同意的权利。你觉得你适合版主可以也来当,但在这个版当版主,至少你要读过一些经典吧,对读经这个圈子读经这些理念有个基本熟悉吧,不能跟那个叫QQYOU的一样,就是为了反对而找茬,那太幼稚无聊了吧。
        第四,经常会有网友误会,在心里设定一个他自认的道德感,认定读经典的老师或其他人必须要表现出某种谦恭或顺承才算有德,这实在是对道德的真实含义完全肤浅化的了解,我们看看韩国,看看日本,虽然我们嘴里号称礼仪之邦,其实至少他们社会上的一般人都比我们的国民表现的要有礼仪很多。就是西方也有自己一套礼仪的规范,并不是都如美国那样。但是表现的很有礼貌,很谦卑,比如日本人在公开场合的那种表现那种很有教养的样子,就一定是有道德吗?呵呵别幼稚了,君子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一个人不是非要矜持造作装作很有德的样子才叫有德,那其实是虚伪。不信你看看这里那些口口声声说道德的人的真实表现。从来都是缺乏真诚,没有诚意,道德的教育古今中外都是最难办的事情,涉及很深刻的人性。即使读了很多年的书,装了很多年的大师,多么的能言善辩,真的到了某个自己过不去的地方照样需要一番挣扎,这个就是所谓的天理良知。而道德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温良恭俭让,有时还要骂人打人甚至杀人呢?比如父母为了教育子女,日本侵略中国时,很多僧人也大开杀戒,释迦文佛为了救一船人杀人的佛经故事等等,这些戒律的开遮持犯也和道德的规范一样有很多很深的道理在,但无论什么表现首先就是要真诚,要有诚意!要讲良心。而不是去把自己用某个自认是道德的规矩锁起来,没事自己和自己较劲,那是生命的消耗不是修养修行,这个方面可以参考季谦先生所讲的《从良知而行》。我们不是一定要推崇先生,我们是说你去看,去看他讲的是不是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东西,你去凭着你清明的理性去思考看看是不是,其实都和我们自己原来所深层次需要的完全吻合。真实的道德必定是从良知诚意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该如何就如何,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起心动念不违良心;因此即便是学道守道的人,是不是所做皆长远的高明合理都是各自尽力于足下的事情,如人饮食冷暖自知。
      第五,论坛的争辩难免有时流于意气,是人在所难免的事情,但至少先看懂搞明白人家说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争辩,他们争辩的背后是些什么内容,再掺与进来也不迟吧,看的懂看不懂先看看了解一段时间再发言或管理才比较合理吧。我很少主动去哪里给谁随便去告状,几乎没有,因为我知道一般人都有先入为主的心理习惯,或个人学问知识智慧的不同所产生的判断不同,事缓则圆,请管理员再熟悉一段本版再做权衡吧!否则很容易受小人蒙蔽,我从无开帖去找谁茬的先例,就事论事和鸡蛋里挑骨头可不是一回事,我亦认为此风不可长。不过我也不在乎谁找我的茬,这个版涉及的层面很广,文化教育等等,但看读经这两个字,就知道最关键就是这两点。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5-20 07:5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3 收起 理由
wanyi77 + 3 鉴于您的说法不适合作为论坛版主,理念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09-5-21 20:06:3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秦武士 于 2009-5-21 18:10 发表
對王財貴先生的攻擊,我認爲這是很令人生氣的!不願了解是可以的,但是最起碼請不要搞人身攻擊!

建議論壇處理對王財貴先生的攻擊的言論與帖子。請刪除那些。

请将你有异议、要求删除的贴子一一报告给版主或管理员,以便按规定处理。
烦请武士提要求时,按必要程序来,以免产生”意见未被重视“之类不必要的误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09-5-21 18:10:01 | 只看该作者
對呀,是有過沖撞,但沒有相互對罵過。相互罵過,則傷害很大,是會記得而不會忘掉的。

我不是要人們去相信我。我記得的事,是不會錯的。打這樣的賭都沒輸過一回。

我是罵過不少人,這很不好。但自從讀讀經之後,我便悔改很多了。呵呵。

算了,這裏的人們對讀經很多的誤解,對辦讀經教育的人們也缺少了解與同情,但不要緊,我相信日久會看得清的。


我希望這裡少一點攻擊與謾罵,多一點理解與關懷。

對王財貴先生的攻擊,我認爲這是很令人生氣的!不願了解是可以的,但是最起碼請不要搞人身攻擊!

建議論壇處理對王財貴先生的攻擊的言論與帖子。請刪除那些。

[ 本帖最后由 大秦武士 于 2009-5-21 18: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09-5-21 18:02:3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記得我沒罵過你,那估計你也沒罵過我吧。

你罵過的人很多,我怎么會一一記得。罵過我的人也很多,我也沒有一一記得。

為了體現邏輯的嚴密性,我只好說不記得了。

但既然你說了,我當然是相信你說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09-5-21 17:59:46 | 只看该作者
暈,我的記憶可好着呢。無論是在漢網,不管哪處的漢網,讀經等,網上的,我都沒破口罵過哲萱的。眞的,我有原則的,我很敬重你一個人的祭禮那個感動人心的帖子,所以我會沖撞你,但不會破口罵。

別人對我有意見我不太眞的計較的,我一般只對男流氓們開罵。女的我好象眞沒罵過。(漢網可能有罵過女的)

既便是我被女的罵,比如這裏的一對喜歡唱二人轉的夫妻,那個男的,我罵過,那個女的,她對我首先開罵,我都沒破口還過罵。

[ 本帖最后由 大秦武士 于 2009-5-21 18: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09-5-21 17:55:08 | 只看该作者
我不記得了。

如果你罵過我,可能我也罵過你。因為我以前對你挺有意見的。後來覺得你挺好的。將心比心,估計你也是這樣對我的。

人間有一種從生命深處發出來的情誼,懂了就懂了,不懂的話,別人怎么說也不會懂的。咱不說了。

[ 本帖最后由 天涯在小楼 于 2009-5-21 17: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09-5-21 17:46:54 | 只看该作者
這不,哲萱來了。
有人說我罵過哲萱,這可把我給冤着了。我記得從未破口過哲萱的,不是嗎?如果罵過,請哲萱講出來,我給你道歉,並從此悔恨……而且在這裏當衆謝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09-5-21 17:44:02 | 只看该作者
注:上貼發了三個笑臉純粹因為防灌水機制,絕無其他用意,其實本來發一個也就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发表于 2009-5-21 17:4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0#
发表于 2009-5-21 16:07: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大秦武士 于 2009-5-21 16:03 发表
哈哈,我有過反省的。這叫木秀於林,風必催之。我早已習慣了享受這種待遇的呢。

不瞒您说,真觉得您挺自大的,哈哈~~~
不过还蛮坦率的说~~

[ 本帖最后由 如果 于 2009-5-21 16:0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6:06 , Processed in 0.084366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