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431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4-28 10:0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
诚人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德道经》一书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涵盖宇宙论、人生观、辨正法、社会学、养生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众多领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本文就老子的教育思想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一、老子的教育目的
老子的社会理想不是人治社会,也不是法制社会,而是个人、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统一的道德社会。要实现这个理想,道德教化是一项基础工程,必须全社会形成共识。老子的教育思想就是为此而建立的。
《德道经》德篇第三十章说:“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有車周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陳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老子在此画了一幅他理想中的道德社会的蓝图,在这个理想国里,没有苛政,没有战争。人民纯朴,甘食美服,安居乐业。不需要奔波劳碌,也没有恐惧和烦恼。这个社会确实是非常美好啊。
这个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呢?德篇第一章指出了根本原因: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就是说,社会的离道失德是人类种种罪恶和灾难的根源。
在上古时代,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道德社会,现在历史学把它稱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在那個时代,国君与百姓平等相处,共同劳动。根据史料记载,三皇五帝时代就是那样的社会。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是人们离道失德也越来越严重,社會的罪惡和人民的痛苦不斷增加。
为了医治社会的种种弊病,老子开出了复归道德社会的处方。德篇第十七章说: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意思是要建成道德社会根本的措施就是修德。修德要从自身做起,然后带动家庭,影响乡里,推动地区,最后实现天下道德思想的普及。
一个国家总是必须有执政者来领导和管理。培养有道德的执政者是老子教育思想的一个重点,老子对此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德篇第十二章说: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在天下,翕翕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意思是有道的国君永远没有自己的私心和私利,他是以百姓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把百姓的利益看作自己的利益。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圣人心怀天下,心系百姓,去除私心贪欲,把自己的心与天下百姓的心融为一体。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百姓的关注,影响百姓的观念和行为。而圣人对百姓一视同仁,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这句经文阐述了圣人和百姓水乳交融的关系,也说明圣人悲心救世、德化众生的大愿。
德篇第二十章说: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意思是,用兵打仗需要出奇制胜,往往会不按照常规行事。但是治理国家必须要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进行正面和正规的教化。
德篇第二十二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以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无不克;无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这一段经文把节俭与勤奋作为国君有德的一个特征,指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措施。
文武大臣是国家的栋梁,国家能否治理好,跟他们的素质直接关系。所以老子十分对他们的教导。
道篇第七十四章说:“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驕,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就是说,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大臣,不要以武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恶报的。军队所到的地方,田园荒芜,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灾荒。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也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取得了胜利也不自我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不要自以为是。用兵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后不要逞强。因为过于强暴就会走向衰朽,因为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对于腐败的官吏与贵族,老子给予严厉的批判。德篇第十六章说:“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食而齎財有餘;是謂盜桍。盜桍,非道也!”
人民大众是社会的主体,道德社会的建设必须以人民的德化为前提。而关怀和百姓和对其进行道德教化是国君和大臣们的重要使命。《老子》一书以大量篇幅论述了这个问题。比如:
道篇第五十四章:“爱民治国,能无以知乎?”明确指出,爱民是治国的根本措施。
道篇第四十七章说:“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意思是,不标榜贤能,使百姓不要去争名誉;不看重难得的财宝,使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容易引起贪心的事物,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国家原则是引导百姓去除私心,而使之懂得真正的做人的知识;减弱百姓的个人贪欲,使之身心健康;使老百姓不要投机取巧,使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也不敢妄为。圣人按照这种无为的原则去做,那么天才就不会治理不好。
德篇第三十七章说:“民之不畏畏,則大畏將至矣。毋閘其所居,毋厭其所生。夫唯弗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而不自見也,自愛而不自貴也。故去被取此。”本章着重讲统治者要有自知之明,反对采取高压政治,反对肆无忌惮地压榨百姓。他认为,老百姓一旦不畏惧统治者的残暴统治,那么可怕的反暴力斗争就要发生了。他希望统治者不要自居高贵,而要自知、自爱,抛弃自见和自贵,这样,他就不会遭到人民的反抗。
德篇第四十章:“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爲,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爲者,是賢於貴生也。” 意思是,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以上几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治国安民的方略。

  二、老子教育思想的内容
  老子教育思想的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其主要方面如下:
1、尊道贵德
德篇第十四章说: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也,夫莫之爵而恆自祭也。老子强调,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万物虽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但都是由道德规律而形成,因此万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
德篇第十五章:“天下有始,以爲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復守其母,殁身不殆意思是说,天地万物有其根源,这个根源是道,它是天地万物共同的母亲。懂得了道德为万物字母,就应该明白自己与万物平等,都是道德之子,以平等心、众生心看待万物。抱元守一,淳德歸道,回復其先天本來面目,那麽就沒有危險了。
德篇第二十二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爲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剋;無不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这里老子强调,重积德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
德篇第二十五章:“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爲天下貴。”强调珠宝和良马虽然珍贵,但是真正珍贵的东西是要尊道贵德,道德是个人和社会最宝贵的宝贝。
德篇第九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2、
清靜爲天下正
德篇第八章说:請靚可以爲天下正”,就是说人心的清静不仅是个人品格端正的前提,也是天下树立正气的基础。
道篇第一章讲到:无欲也,以觀其眇;有欲也,以觀其所噭。就是说,人只有在无私无欲的清静状态中才能认识大道的奥妙,而用后天有欲的意识只能了解世界的表面现象和浅层次的规律。大道规律的根本特性在于客观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有彻底抛弃自己主观的一套,实事求是地看待客观事物,这样才能对客观事物才有一个全面、真实地认识。
道篇第四十七章说: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爲而已,則无不治矣。”
德篇第九章说:“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
之足,恆足矣。”
道篇第五十六章:“五色令人目明;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而不爲目,故去疲取此。”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追求过分的满足贪欲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认假为真,造成迷失本性。所以,老子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如今,现代文明高度发达,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在许多场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发狂的事例。读了本章,令人感慨不已。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而不是物质文明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紧跟其后。
3、
无为而无不为
德篇第十一章:爲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无爲。无爲而无不爲。將欲取天下者恆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德篇第二十章说:“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民自富,我無不欲而民自樸。”无为两个字的含义不是不做事,而是不违背自然规律而妄为。
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如果去除种种妄为、按照自然规律而行事,那么百姓就会受到很好的道德教化;统治者如果能够清静心身,端正行为,那么民风就会端正,歪风邪气就不能形成气候;统治者如果不要给老百姓增加种种不必要的负担,那么百姓自然会富足;统治者如果去除私心贪欲,办事从人民利益出发,那么人民就会效法而形成淳朴的风气。
道篇第二十九章:將欲取天下而爲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也,非可爲者也,爲者敗之,執者失之。”
4、中和法则
德篇第五章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无论在宏观宇宙天体,还是微观世界,都是阴阳对立统一。老子这句话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冲气以为和是告诉我们,阴阳两个方面要和谐共存,偏重任何一方都会招致失败。比如,家庭中夫妻之间要互相尊重,国家关系中强国与弱国之间要互相尊重,国家的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要并重。
德篇第四十二章说:“天下之道,猶張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道篇第四十九章:“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德篇第二十四章:“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聚。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爲下。”
德篇第四十四章:“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5、奉献精神
道篇第五十四章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德篇第四十二章:“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孰能有餘而有以取奉於天者?此有道者乎!是以聖人爲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見賢也。”
德篇第四十三章:“受邦之垢,是謂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爲天下之王。”
德篇第四十四章: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爲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6、慈悲为怀
德篇第三十一章:“聖人无積,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德篇第三十二章说:我恒有三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老子在这里把仁慈、节俭和处下居后作为治理国家的三个法宝。因为只有仁慈才有真正的勇敢,能够节俭才能有足够的财富使天下丰衣足食,统治者不把个人利益放在天下人之前,才可以成为万民拥戴的君主。在三宝当中,老子又把仁慈放在首位,说: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建之,如以慈垣之。就是说,有了仁慈,用来征战,可以取得胜利,用来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救助谁,就用柔慈来教化他、保护他。
德篇第二十六章:“抱怨以德”。
7、贵质朴
老子认为,质朴符合自然之道,所以是高尚的品德。要做到质朴,必须去除种种伪装,还其本来面目。
道篇第七十六章说:“道恆无名。樸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意思是说,道无相无名,它质朴五华,隐微至极,其小无内,但是宇宙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轻视它、指使它。侯王如果遵循它的规律而行事,那么万民自然都会归服。
道篇第七十二章说:“知其白,守其辱,爲天下浴;爲天下浴,恆德乃足;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爲天下式,恆德不貳;德不貳,復歸於无極。樸散則爲器,聖人用,則爲官長。夫大制无割。”这段经文中,老子提倡的復歸於無極復歸於樸都是返朴归真的意思。
德篇第三十一章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真实的话用不着文饰 ,需要文饰的不是真话。所以这里的“美”不是美好的意思,而是巧饰,和孔子讲的“巧言”意思一样。“美”的反面是质朴,是道的特性,因此可贵。
德篇第十八章说: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蜂蝲猥地弗螫,攫鳥猛獸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憂,和之至也。
老子对于德行深厚的人,用“赤子”来比喻。认为他们就象婴儿般的纯真、柔和 。具备赤子的两个特点,一是“精之至”,即纯真,一是“和之 至”,即柔和。
道篇第六十四章:“眾人皆有餘,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湷湷呵!鬻人昭昭,我獨昏呵!鬻人察察,我獨昏昏呵!忽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悝。吾欲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孟子也讲过:“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8、
轻名利
道篇第五十三章说:“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允之,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道篇第五十七章说:“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德篇第七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道篇第五十六章说:“五色令人目明;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爲腹而不爲目,故去疲取此。”
9、处下不争
德篇第六章:“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致堅。无有入於无閒,吾是以无爲之有益。”
道篇第五十二章:“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道篇第七十八章:“是以聖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爲大也,故能成大。”
德篇第二章:故貴以賤爲本,高以下爲基。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爲本耶?非乎?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德篇第二十九章:江海之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民上而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德篇第三十八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
9、重视因果
道篇第六十八章说:“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道篇第五十一章:“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與?故能成其私。”
德篇第九章: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憯於欲得。故知足之足,恆足矣。
德篇第四十四章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强调上天对众生一视同仁,没有亲疏的分别,他总是跟善人相伴,对善人给予呵护与关怀,鼓励人们做善人
道篇第六十四章: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德篇第三十八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行一 + 1 + 1 我很赞同。
南郑德慧智幼园 + 1 + 1 我好喜欢。。。
过眼云烟 + 5 + 10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13:37:22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最后由 simple_99 于 2009-4-29 19: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4-29 10:39:58 | 只看该作者
到现在还继续有人上当受骗呢,不过看看他们说话就知道都是哪个类型的人物了。
转帖一下使诸位家长和这里迷信的人有所警醒!!

最神奇的气功功法-玄灵功(我所接触的功法)(2008-07-12 10:40:24)标签:玄灵气功 分道扬镳 七色的太极图 杂谈   
     由于自己的懒惰和顾虑一直不想把自己修炼玄灵功的经过写出来,因为我知道,即便是自己向上帝和佛祖加上玉皇大帝信誓旦旦的保证我所说的每句话都是真实的,但肯定会遭到绝大部分普通公民的反对(除非具有一定气功修为之人除外)。然而自己写博的目的就是记录和回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所以考虑再三还是将自己的这一气功体验回忆记录下来为好。
    "玄灵气功"是一种内外兼修的道家内功功法,她注重按时修炼和老师定时带功修炼相结合,是由湖北武汉的熊厚金和熊厚音两位老师根据道家传统套路改编而成的。为了让大家对功法有点认识,现将其总持诀在未经两位老师的允许的情况下加以披露,希望老师不要怪罪。

                  总持诀

       修真了道诀无多,立志求师莫蹉跎。

           悔过迁善远世俗,修德守德镜勤磨;

       穷理尽性了己命,道术相扶逍遥乐。

           人若穷得此至理,万法归宗趋大罗。

    本人是90年代初期收到"玄灵功"函授招生的宣传材料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后决定参加函授的。

     函授报名时将自己的生辰和函授学费从邮局寄到了总部设在武汉的"玄灵功"总部,不几日便收到了总部寄来的函授教材,于是自己便按照教材要求进行了修炼,当时的老师是熊厚金和熊厚音两位老师,老师是以青龙山人的名义出来传法的,据说是熊厚金老师负责带功传法,熊厚音老师负责批阅来信及学员问题回复。反正最初我每次的提问都是厚音老师回复的,我之所以说这个功法很神奇是因为每次厚音老师给我回复点评的当晚我都会做一个非常特别的梦,有的是自己到了某个不知名的庙里,拜见了许许多多的佛像普萨;有的是看到天上有许许多多的佛像普萨和天人;有时又看到天人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有时自己练功也经常会感到飞来飞去,特别有趣.如果是偶尔一两次那么我们可以理解成凑巧,然而只要是老师来信或者是老师规定的带功日都会做一些类似的各种各样的较奇怪的梦这就不得不让人相信两位老师的功能超群了。

     后来我们参加了熊老师在胶东文登举办的提高班,当时胶东地区(尤其烟台境内)已经3个多月没下雨了,我们驱车赶到文登境内发现许许多多的庄稼(尤其玉米、花生和豆子)都干枯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人说:干天的雨难下,可是就在我们参加学习班的头一天,本来多日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顷刻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大雨整整下了一个上午,在我们中午下课时雨便停了,解除了当地的旱情,有的学员说是熊老师发功求的雨,还有人说:昨天晚上9点钟老师发功在天上出现了一个七色的太极图。由于我没有亲眼看到七色的太极图和没有亲耳听到和看到老师发功求雨,所以对这两种现象我不敢妄加评论,特写出来以作记录。(我们在学习期间还参观了 “昆嵛山玄灵基地”,大部分学员都捐了款,我也将自己的节余533元捐给了基地建设,现在也不知基地和玄灵情况究竟如何,甚为挂念。)

     但是每次收到老师回信的头天晚上和老师授功的当晚都会有奇异梦境出现却是实实在在的。

     下面将自己练功期间梦景日记摘录部分如下:(根据内容摘录,次序不分先后)

      1.十一月十三日梦景日记摘录

    11号晚上连续梦见两次西天仙景,有观音大师,如来佛祖和其他各种仙人,许多仙人身上都放着光芒。第二天便收到了老师寄来的“玄灵会员证”和《玄灵通讯》,一看邮戳果真是11从武汉发的信。

     2.三月九日梦景日记摘录

     ——梦见东南角有一堆土,我拿铲子去铲铲出了好几个蝉虫,我一直挖又挖出了许多,我想放了它们,爸爸不让,我想自己小时侯害死了许多蝉虫不能再害它们了……

    一会好象毛主席他儿子讲要经过多少磨难,说出了几大磨难的名字,并且有本小画书写着,我本来想要来看看好有思想准备,又一想,反正我这一生交给“道”了,献给仙佛了,只要为了普度众生救苦救难,受再大的苦也不怕,有没有思想准备无所谓。这时有两个人好象小鬼一样用绳子栓着我的脚倒置就往井里扔(感觉只剩骨头架子了),我眼一闭心想:反正修道修定了,什么都无所谓了。他们看我不怕到了井的半腰又把我提了上来,然后一根绳子栓一条腿,右腿向上扳,左腿向下扳,吊在空中用火烤我,并喊着让我睁眼看,我想反正为了普度众生什么都不怕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我闭着眼随他们怎么办,他们拿些烧红的烙铁在我上身烤来烤去,身上很热但还能忍受。他们说:他还不怕来。就把我放了下来。我从梦中惊醒,胸口热乎乎的。…….(待续)

     虽然我们满怀信心的想跟随两位老师修练,但是后来老师弟兄两人却各起炉灶分道扬镳了,两位老师都给我们分别来信,不知是我们心理作用还是他们信号作用,练功时总是感到干扰太厉害,练不下去了,最后只得放弃了这种自认为是最神奇的气功功法,我既为自己惋惜也为两位老师的分庭抗礼感到遗憾!怪只能怪自己与道的缘分还不到.

    这也正应了十根筷子的故事,希望我们都能引以为戒,让大家记住:团结就是力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4-29 10:33:45 | 只看该作者
熊先生为何忽然不传功法改行讲国学了呢?呵呵熊粉们要仔细思考啊!
玄 灵 修 真 理 法 学 当 代 传 人 —— 熊 厚 金
  熊厚金先生 , 字春锦,号空净,祖籍湖北省麻城县人。生于 1948 年,出身于修道世家,自幼随师习武修炼,师承道家南宗太上修真学派,有很高的气功造诣,长期坚持修真实践,并从事传统修真理论的学术研究。
  熊厚金先生的先祖与道家渊深流远,代不乏人累世修炼,多有功法秘诀口传心授,幼雏之年即蒙全真师收录膝前,后又得多位道家和佛家师尊耳提面命,口授心传,幸承太上法脉,为太上脉系第二十四代“空”字辈,“浑合本空峒”,位居于“空”,赐名“空净”,祖师云:“空净,静,空,空,空,净,静。”以此自律修持。佛家师尊赐以“上人”之名号,以示佛道双修之意。
  熊厚金先生六十年代曾就读于南京医科大学,历任团支部书记、团委副书记,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学习积极分子。毕业后一直在武汉市桥口区协和医院从医,长期从事西医外科、中医骨科临床治疗工作。并先后担任副院长、院长之职。曾被选为区人大代表,市、区级卫生先进工作者,获得过医疗科研专项奖。现任湖北省气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传统康复医学培训学院副院长,中国玄灵功研究中心主任,从事医疗、气功、人体科学的专业性研究和实践。
  熊厚金先生先后从医半世,西医中医并举,救伤疗疾于各科病患者无以计数,故于望、闻、问、切常规诊断与非常规诊断中,屡见虚实相杂,常得以窥大概。治则因消而果弥。他由此而深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奥秘无穷。又恰逢当今探索人体生命科学与相关边缘学科的难逢时期今已逢,光阴易逝,浩叹警策,大有时不我待之忧。
  己巳年春,山中老师父谓之于空净师曰:“汝前半生治人之身,后半生应治人之心,治之于身可安人之一世,治之于心,促人‘观心得道’者,则为万世之功。上功治于心身,下工治于形身。”山中老师之言,精辟深刻,令人振聋发聩。他思及我国学界先贤,每每不乏弃医从文之大匠。源其转折之意,莫不以为挽救麻木的精神心灵胜于治疗皮肉之肌肤。体味山中师父之教,厚望所寄,深感任重道远。他身就大智慧,虽自谦才疏学浅,德行未全,然弘道之志已是离弓之箭。
  熊厚金先生于一九八九年奉师命出山,传功授法。他博才多学,才华横溢,集道佛科学理论、传统丹道学、传统中医学、现代医学以及武术、气功于一身。终在数年努力下,以老子《道德经》和“观心得道”学说为总枢,以“人法地,人法天,人法自然”为不同修证层次,继承和弘扬佛、道家传统修真理论和方法,探索研究生命再造、德道双修、性命双修、佛道双修的人体生命科学理论和实践理法,完成了从基础、初级、中级、高级各层次一百多万字全套《玄灵修真理法学》系列教材的修订,已经有国家正式出版社出版,在社会上公开发行。另外还编撰了各类讲义和辅导资料等百万多字,形成了“玄灵修真理法学”的完整教材体系,在我国气功界受到最广泛的关注。他所阐述的气功理论和方法,与各家气功学说相比较,颇具传统修真学与近代科学相结合的特色。其中富含传统之谓的“三口不传,六耳不言,教外别传”的秘诀理法,皆直承于诸多老师父实证之心传墨宝。由理、法、功、技共同组成完整的修真学术体系。他在教材中所提出的“三元(源)”——(质、物、体)学说,不仅找到了万事万物发展的总根源,为玄灵修真理法学指明了方向,而且对现代哲学、现代形体学、现代生理学、现代心理学、现代医学和现代环境学等诸多相关学科领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这将会对我国人体科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熊先生还以其丰富的现代医学知识和传统中医理论,进行科学研究的大胆尝试。他所研究的“全息性康复治疗仪”获得国家专利,并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他根据传统秘方,结合玄灵学理论,开发出“性功丹”、“命功丹”、“女功丹”等既可助功,又可治病的全息性中药丸,受到玄灵修真学员和社会各界的公认和赞扬。为探讨人体生命科学奥秘,为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发出奇光异彩而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熊厚金先生功德高尚、功力高深,博采儒、释、道所长于一身,炼就盖世奇功,通达阴阳,慧观显隐,时常关注宇宙时空变化,调整大宇宙场态,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熊先生以德为本,为人宽厚,虚怀若谷,处下不争,处处为人楷模,不愧为一代传人,深受广大学员尊敬和爱戴。
  熊厚金先生虽年过半百,但他至今以忘我的工作精神,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光大玄灵修真理法学,探讨人体生命科学奥秘而孜孜不倦、呕心沥血,真正体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4-29 09:28:51 | 只看该作者
先生所说是根据历史的事实情况,不是野史杂说,以前中国的读书人都有这种基本的深度和相应的了解,不要以为道家讲了超越层有些实修的次第就有什么了不起,那您太小瞧天下读书人的智慧了,道家与密宗就见地而言我也不是完全的外行,就是气功里面那些门道说破大天了,从超越层讲也是落在形而下哦。不是你讲超越就立即可以超越的,什么地方可以讲超越的观念,什么地方只能有经验的实在,这个分不清楚,就是有修行,能达到什么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另外谢谢paisley 朋友的鼓励,我学问是浅的,有太多的不足跟季谦先生比是大海与小溪的状态罢了,但我并非迷信他的话,只是看他的道理是不是真实的。我的建议还是多看牟先生和季谦先生的文章,我的大都是应机而发,有时语言等也很不周密不足为取。关于超越层,解脱法,宗教的意识等等我以前也专门请教过恩师,先生有过很精彩的论述,可惜当时我没带录音的东西,但是以后有机会还是要想办法再请老师说一下,可以破除迷信和一部分人对宗教修行方面情绪上的固执。儒家的即活动即存有,即超越又平正,下学而上达的清晰脉络,只要认真肯虚心学习的人自然明白,为什么会成为历史上中国文化的主流,我们看牟先生讲的关于儒家的三期发展,看《心体与性体》就明白现在这些人的混淆颠倒高推圣境在哪个思考的层次和位置上。关键这些熊粉很少仔细去看这些文章了,抓住一个枝节不知道为什么人家讲这个东西的根本在哪里,这个就是所知障这个也叫业障啊!福分问题没有什么办法呵呵。尔曹名与身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等我们那些读经的孩子长大了啊,有了真实厚重的学问基础,这些历史的泡沫浮浅的渣滓都会逐步被涤荡清楚的。人情上讲我们可以退让,但真理是就那样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潜藏在你我的良知里放光芒。当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福分不够的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还以为自己层次很高了已经到化境了呢,人啊!自欺欺人被人欺的太多太多了,一叹!
   我们不会贬低老子,先生所说的只是历史的真实。不要拿什么孔子曾经请教老子这种不知就里的调调在心中做高下立判的隔阂,儒者无常师,孔子这辈子不知拜了多少老师,天地人性真道理之所在全部是夫子低头处,也全部是后世真的儒者的低头处,但深深海底行也有高高山顶立的那面,不要以为平实就没有超越层,还有连《易经》是儒家经典这个基本学术事实都不知道的人,就不要再乱扯了,儒道两家的学问系统都在历史上秉承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但最终还是有各自的面向,这里没有谁低谁高的问题,是重点各自不同的问题。但提到这种教育是否适合孩子和绝大多数人,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儒家完全脱开宗教格局的现实情况,而历史上道家和道教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现代人很多是分不开的,尤其对孩子而言,读诵学习儒家经典或者道家经典都是必须的,但方式方法上如果依照熊大师这套带有宗教性质夹杂不清的理路还是很不稳妥的,而且也不符合教育本自的基本原则。至于本末次第上说,现实的社会状况而言,社会大众更加容易接受儒家的典籍和教学方式这个也是历史的事实,也是人性的现实。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4-29 09:3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4-29 08:3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得一 的帖子

清羽版主以前回复别人帖子时哪次不是洋洋万言,每篇都可作为独立“作品”来看,既是原创,又有启迪。比顶楼这些东拼西凑,看起来像是领导干部经典读本的文字强上不知多少。虽然并非见得每次我都认同他的话,我也还是这么说。得一您莫非从不看“德道经”以外的帖子,怎么会提出这种多余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4-29 00:19:5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4-29 00:13:56 | 只看该作者
“可见整个学术史当中,大家有个共同的观念——「经」有特别的意义,并不是任何书都能称为「经」,在中国只有儒家的基本著作称为「经」。其他纵使很重要很有名的书,也不能称为「经」。譬如在唐朝,皇家信奉道家,尊崇老子,就把老子的书称为「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并不是宣扬「道德」,我们常有这个错误的观念。老子这本书之所以称为「道德经」,因为它有五千言,如果写在竹简上,就很笨重,因此把竹简分成两卷,第一卷的开头「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字是「道」,因此就把这一卷称为「道经」,下一卷开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但不能称为「上经」,因此取第二个字,就叫「德经」,合在一起,就是「道德经」,老子就「成经(成精)」了(笑)。”


【王财贵博士文章演讲录】经典、儒家、读经(2006年9月人民大学演讲)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96848&extra=page%3D3

以上文字摘自王先生的这篇论述里,试想想。至于什么,我也没有水平说了,看看可能就真明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4-28 23:43:03 | 只看该作者
我都说过了熊先生是离谱,他这些学生干脆就是没谱了呵呵,这位成都的老师好可怜啊,遇人不淑啊!开篇就显示被“德道”迷了,这个就叫伤人慧命啊,熊先生罪过啊呵呵!我说过了我还没那样脸大,:)不过自己是一杯水还是愿意指引别人一条河的,我在这里发的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十九讲》,您不要装看不见啊,那里有专门论述道家的学问系统,您可以看完后也发表您的见解啊,我是看完熊先生文章才料定他是胡说八道的,(现在果然有人做了证明,被他耽误了)。您看完才有资格说别人对错啊!我要说的话肯定没有季谦先生和牟先生那样高明,但我也有些表达,您也可以搜出来一些看看,论理我还是很愿意的。

[ 本帖最后由 天津清羽 于 2009-4-29 00: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4-28 23:35: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8 17:22 , Processed in 0.104132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