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01|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数学与文化之乱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5 13:1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这里,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的最高哲学思想精华。我的同学xx,小学因为各门不及格,而被老妈罚去打工;初中在一所烂校突然发现了几何的美,然后开始对上课有了兴趣,成绩猛飙。但是她依然对教育的大部分内容非常不感兴趣,很多时间花在课外阅读,喜欢《庄子》(她一直盛赞庄子里面提到极限的思想,数学分析不过是此思想的逻辑表述)。四川人,受蜀地那种洒脱清灵的气质影响很深。

最近xx跟我提起,说她解决了泛函分析的一个重要猜想。她的导师(美国人)原本很看不惯她不听指导,现在也态度截然不同,开始期望日后继续和她合作。

她谈到这次猜想的解决,其实只是她考虑问题多从源头、从宏观去考察问题的本质,而不像很多美国人只是沿着别人的思想,顺着别人的思维走而细究细枝末节。方向很重要。为什么如此?她说,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的影响。
“本来导师没让我研究多元的问题。我发现多元问题可以用一个映射转换成一元问题,花了两个礼拜让导师理解了这个思想。我体会到中国古人说的话真是对,最有用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大道至简

xx对她的美国导师并不太喜欢,因为她的导师没有什么原创思想,只是沿用别人的思想去做繁复的计算,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却往往自我感觉很牛。xx跟我提过她导师的一个事件,是这样的:
xx和导师一起去中国开会。坐在中国的火车上,导师说道:“xx,你在美国看过歌剧吗?”语气好象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连歌剧都没福分欣赏,是很不幸的事情。xx只好说,“看过。不过我觉得美国歌剧缺乏感情的深度,内容贫乏。”导师惊讶的看着她,也许她站在一个优越的美国人的角度,本来是期待着赞叹的回答,没想到这个回答完全超出了她理解的范畴。

这个小事是为了表明xx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并不限制在很多小资关注的无聊细节上,她的点评一向很大气、中肯。

“我这边的同学有韩国人、越南人、土耳其人、日本人、欧洲人、俄罗斯人,跟他们深入交流才发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真的很大。像韩国、越南、土耳其这些国家,文化都太弱了,缺乏原创文化的能力,使得他们面对西方文化的时候只有全盘被动,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也非常粗浅。固然他们的智商也有很高,可是他们的文化弱势使得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思维就是欠缺了一些更深入的东西。同时他们对人性人生的理解也很差blabla。。。(她认为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还是得归结到艺术哲学宗教上来,所以每次都不免扯到这些)”

“日本人还好些,欧洲人、俄罗斯人都还很不错。我以前对中国特别失望,特别向往欧洲,现在来了美国才发现,其实中国人不比欧洲人差。美国嘛,虽然有好的部分,但是总体还是让我非常失望。”

“中国人现在搞学术不行,我觉得就是因为搞学术太贵了!期刊都很贵,中国大学图书馆具备大部分期刊内容的很少!再说了,人家搞学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中国人再牛,也只能出极少数几个人做巨人,可是缺乏别人早就有的巨人传统,你说怎么比得过别人?”(虽然这个理由貌似搞笑,但是确实如此。我做的生物方面,全部都是烧钱玩意)

“大部分人搞学术也不过是混饭吃,做的工作真的很有意义的那是非常少。再说了,大部分中国人对学术兴趣有限,因为科学真的不是那么有意思,中国人对离人生太远的东西兴趣总是小些。但是如果有一些现实的动力、压力,肯定能做出好东西来。只是我们国内的环境还太差,提供的学术资料、讨论环境、资金,都不够罢了。”

以上是xx跟我闲聊的部分内容。说起来,xx对哲学的兴趣还没有对艺术的兴趣大。她的成就固然有她的天分所在,但是也必须肯定文化的影响。她读过的经典并不多,但是感悟极为深刻,所以文化对她的滋养是真正到位。

此文只为有心人探究文化与科学的关系,提供一些实际资料。经典是要读的,成就大小还看成长过程中的吸收(这个一看上辈子积的福慧,二看父母自己啦,尽力就好)。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secretgarden114 + 2 + 2 精品文章!
xylonhong + 2 + 2 精品文章!
mayavati + 10 + 10 谢谢你了
果行育德 + 2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11:10: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果行育德 的帖子

谢谢果行老师指点!

学而时习之,看来我没好好学习。牟宗三先生的话,我先记住一个“学”字,别的,日后慢慢体会。

万行法师的录像看了一集,真是。。。虽然我悟性太差,可是很多事情都谈到我的痛处了,恨不得跑到他面前被他痛骂一顿。

霍韬晦先生的《绝对与圆融》,这个推荐也惊喜收下啦! 这次本以为是上来读经专栏分享一个事例,结果倒是收获满满。下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10:5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6 paisley 的帖子

paisley这句话反而鼓舞了我哈。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9-3-28 10:44:23 | 只看该作者
给 paisley

希腊语网络学习资源:

卢汶天主教大学古典学系做的THE ELECTRONIC GATEWAY TO THE STUDY OF ANCIENT GREEK:

[url=http://perswww.kuleuven.ac.be/~u0013314/greekg.htm]http://perswww.kuleuven.ac.be/~u0013314/greekg.htm[/url]

从中可以找到很多资源,如最权威的希英词典Henry George Liddell, Robert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http://www.perseus.tufts.edu/cgi ... yout=&loc=ba%3D

仿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经典文本片断诵读,带有古文脚本和现代译文对照:

http://www.rhapsodes.fll.vt.edu/index.php


鼎力推荐下面这个古希腊语学习辅导网站,或者准确地说,不是一个一般性提供信息的网站,而是一个软件系统,包含语音练习(甚至可以听到词汇发音)、语法练习(尤重动词、名词词形学练习)和词汇进阶练习,所有练习都设计成可操作程序的样子,非常方便。此套程序适合初学者使用。

http://socrates.berkeley.edu/~ancgreek/ancient_greek_start.html

还有两个:

http://www.textkit.com/


http://www.kypros.org/LearnGreek/

尤其喜欢第一个,主要分拉丁文学习和希腊文学习两大块,里面有许多免费的经典教材和著作可供下载,并且打印的质量绝对没问题。



发现一个希腊神话大全的网站,  
http://www.theoi.com/

Welcome to the Theoi Project,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Gods (Theoi), Spirits (Daimones) and Monsters (Theres) of ancient Greek mythology and religion.


一个在线现代希腊语学习系统:Learn Greek Online


http://cbs.nku.cn/teach/greek.htm
这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做的一个链接,介绍了三个在线希腊语学习软件,需要接入国际网。



一、Learn Greek Online

http://www.kypros.org/LearnGreek/


在线希腊学习是由塞浦路斯网络Kypros-Net和塞浦路斯广播公司CyBC合作提供的一门课程。
在线希腊学习现在由105个real声音文件(每个大约15分钟)、在线学生笔记、一个合作学习工具的大全、在线词典和词语拼写检查构成。


本课程分成了7种不同程度的课程(从初级到高级)。
希腊语 101 (初级) 001-015课
希腊语 102 (初级) 016-030课
希腊语 201 (中级) 031-045课
希腊语 202 (中级) 046-060课
希腊语 203 (中级) 061-075课
希腊语 301 (高级) 076-090课
希腊语 302 (高级) 091-105课


二、进阶希腊语:外国人学希腊语(初学)

http://www.xanthi.ilsp.gr/filog/ch1/menu.htm

这是希腊为外国人学习希腊语开设的课程,共有10章内容。每一课都有大量的练习题目,并配有答案供你学习时参考,在线披阅你的试卷。课程中有希腊文和英文对照课文,并能在线收看视频real文件。做到了听说读写看各方面的训练。是初学希腊语的朋友不可多的网站。

由于本课程学习进度很快,而且语速与现代希腊人语速相似,要求具有良好的希腊语听说能力。


三、应用希腊语

http://www.cogsci.indiana.edu/farg/harry/lan/greek.htm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Harry Foundalis的个人主页上关于希腊语的介绍,其中有字母、词汇和短语,以及英语-希腊语和希腊语-英语词汇表。你可以在这里查到许多你不认识的单词,尤其是变换复杂的动词。


普林斯顿大学网站上的古希腊、拉丁文本片断仿古朗读(我好喜欢这个):

http://www.princeton.edu/~clip/

没找到下载的办法,只能上去听。

有荷马、柏拉图、品达、维吉尔、塔西佗、贺拉斯等等,有脚本对照,非常方便 .

[ 本帖最后由 果行育德 于 2009-3-28 10: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3-28 10:36:38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果行和子君的真诚!固然知道前面路不易走,有你们的分享,现在也觉得踏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3-28 10:2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2 newagua1 的帖子

你同学暂时跟牟宗三无缘,以后再说吧。

牟先生曾在《人文讲习录》里有一段回答蔡仁厚先生年轻时的一函,写得极好,网上一下子没找到原文,我录一段给你参考:

“拘谨在某些意义上与矜持不同。未经磨练,外拘谨则内慌张,大凡青年做工夫,与中年以上直接就心性下手者不同。青年人宜借努力学问开扩自己。规模未建,心思未开,则无论大力突破,或潜心淘养,皆不能落实。大力突破是假狂荡,久之气泄,仍未突破。潜心淘养是虚做作,压缩久之,仍归慌张。故此类话必需当机、落实,否则全无着处,此所谓不相应也。青年期要去拘谨慌张,其相应的工夫是间接的:努力学问以明事理,借理以开扩客观意识。大力突破必须借学问来突破,不是空说突破也。

在生活中形成一真实的拘谨与慌张亦是不容易的。吾棣(指蔡仁厚)此时之拘谨和慌张不是一真实的,而是自小习惯是也,是习惯中的,尚未至奋发挑破以形成也。此时不要多注意拘谨与慌张,只要提起理智兴趣以追寻义理系统,借以挑破自小以来的习惯之拘谨,而形成一真实的拘谨,如此方可直接做工夫:直从心性下手。此时说淘养方有意义,说大力突破方有意义。”

再推荐你一本书,霍韬晦先生的《绝对与圆融》写得非常好,霍教授深入梵文研究佛学,这本书就是代表作。
“万行法师“以棒喝闻名,你可以在佛友中找些他开示弟子的碟片来看,单刀直入,对实修绝对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3-28 09:4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paisley 的帖子

谢谢分享,很能体会你的感触。语言是一座桥梁,没有它,我们只能隔着一条河观望对面的风景,怎么看都缺乏身临其境的感受。说到楚辞,我想到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他平常在办公室就很喜欢一个人呤唱楚辞,还拿着一支笔在桌上敲韵律。当然我那时并不觉得楚辞多美。后来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文怀沙呤唱楚辞,才感受到那种遥远的天籁之音。上个月,我千辛万苦找来歌剧瓦格纳毕生的《尼伯龙根的指环》第一场“莱茵河底”,实话说没什么感触 。倒是昆曲《牡丹亭》我觉得美得不得了。(给孩子收集各类艺术作品,我都先尝尝 )看来,文化背景对美的鉴赏力有非常大的影响。知道这个,对其他艺术至少不会排斥或妄下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03:34: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空山泠雨 于 2009-3-27 16:33 发表
楼主好!
我对您这位同学的成长经历很感兴趣,能否多介绍一点?比如上了初中以后又怎么求学的?


呃,她就是初中听平面几何课突然觉得几何的思想很伟大,竟然有这样的理性光芒,如斯认识平面图形。但是中学教育的题海战术让她很快就索然无味了,题目做来做去也就那样。

每次考试得到第一,她都感到很痛苦。这样毫不费力得到的第一,实在是莫名其妙。别人对她赞叹,她更莫名其妙。她想说,其实学习是很简单的事情,又或者说,现在的学习很多都是很没意思的事情。可是别人不会理解(汗,我也不会觉得学习很简单,虽然大家都觉得应试教育很没意思)。她妈妈看到她一副丧气模样,就开始责骂她:“考了第一还心情不好,你到底怎么回事?”她想为什么要心情好?然后很郁闷,可是多次的交流尝试都让她很挫败,周围的人觉得她怪不说,她母亲也极度不理解她,让她委屈的落泪。

她中学貌似没怎么花时间在数理学习上,作业也很少做。精力大部分用在英语上,却始终得第二而已。自称从小到中学语文都很差,作文也很差,不会写。不过我看她的鉴赏能力很高,很容易判断文章的真情假意,造作与否。再说,文章最好还是自心的流露,学生时期也没什么阅历,作文多数不过练笔,评优劣其实也没什么意思。我估计她讨厌作文是因为讨厌那番造作吧。

反而是现在,我看她的文字倒很好。她的理想是做导演。。

大学之后她的成绩绝不是我们系最好的,不过数学天赋是在前三、四了,估计。她常说,中国人很多人都能在美国做出好成绩来。。。
不过她也抱怨类似李大潜之类的院士,虽然领会了很高的数学思想,却没有为教育下一代做出应有的贡献,比不上陈省身组织了很多学术交流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02:5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 果行育德的帖子

我大四的时候开始看牟宗三,她兴趣却不大。出国后她买过《生命的学问》一书,也没怎么看。。。
也许她缘份没到。

果行老师说到的无缘无故的冷,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受,时间大概持续了好几个月。但是我这是真冷,跟修行者到了一定境界的那种冷应该不同。以前是痛苦,为生存、为外在的期望;然后有段时间没痛苦了,平静了,冷了,活着像行尸走肉;再后来,还是从前的痛苦。到现在也只明白了一件事:很多痛苦都是自己不真诚造成的。可是问题仍然有很多很多,看不明白。有时候看明白了一部分,却看不明白“我”,自然挪不动“我”,也生不起“爱”。

人生追寻心安的过程,是每个人自己的战斗。宗教也罢,别的也罢,都是要自己去找,自己去证的。xx常说人活着怎么这么痛苦啊! 她不信佛,还很搞笑的向一个刚来米国极度郁闷的新生说,“你是缺乏信仰,背诵《心经》试试吧!” 我说你怎么瞎指导,她说,哎呀不管了,反正我自己的痛苦都解决不了,又不是宗教家还能指导别人的问题吗?

前一段时间她还向我推荐电视剧《潜伏》,说什么人还是要有信仰的……她当然不相信gcd,所以依然痛苦。

[ 本帖最后由 newagua1 于 2009-3-28 07: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3-27 17:5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newagua1 的帖子

我对你的同学不太了解,再加上自己修养学识都有限,不敢乱提建议,不过我可以谈谈自己曾经的体会。

你同学说走出欲望,学习了理性,但内心常会感到空虚。我想这种感受我们都曾经历过,特别是那些严肃对待人生的人总会有类似经历。前几年我就深深体会一种人生的虚无,或者说在年幼时就有过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凉感,到了成年,它就出来,非常深刻的纠缠你,“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没有任何现实的事和对象,只是这么对客观世界、客观人类这么悲凉着。这段经历,说来就会很长了,那时在佛家泡得最多,这里不方便多说。

去除欲望,回归理性,时间久了就会“冷”。“内心如明月般皎洁”,虽智却不温暖。南老师说此时要更上一层:“内心如灯笼,内外点点红。”一棒喝醒梦中人,儒家文化那时才真正进入我的生命,原来一直认为儒家境界比佛家要低些,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误解,我也不免落俗套

回到儒家,我开始横撑竖架。再遇牟宗三,如饥似渴,大为感叹,找了这么久,原来就是它。宗教的挂搭不适合我这种人的根器,我喜欢自己来,自己找,自己认。从你介绍的内容看,你这位同学似乎很对我胃口,也是这种自己跟自己较劲的人 推荐她看看牟先生的书吧,浸润久了,自会守得云开见月明。儒家说“心安”,这里面有大学问大智慧存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23:45 , Processed in 0.085435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