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48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德文化掀起华人华侨读书热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7 15:0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位置:主页>学院新闻>文章内容
道德文化掀起华人华侨读书热潮
来源:柏林老子道学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3-05   
道德文化掀起华人华侨读书热潮
(柏林老子道学中心供稿)

  三阳开泰,春风送暖,三月一日,德国首都柏林一反往日的阴冷萧瑟,阳光明媚,气温骤升,带给了人们一份早春的惊喜和生机。
座落在胜利女神纪念柱不远处的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内更是经声朗朗,群情激奋。常规只能容纳40人的活动室,在将所有桌子搬出后,已被80余人挤得水泄不通,走廊上还站立了不少稍迟赶到的听众,大愚读书会的周末读书活动正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熊先生讲课中
本次讲座由柏林老子道学中心(原欧洲中华道德文化研究促进协会)第一主席熊春锦先生主讲,题目是《浅论道德救世》。熊先生首先结合读书会的特点,介绍了“诵读”这一中华学习方法之瑰宝在儒释道三家的不同运用方式,以及诵读的生理原理和对人体精神系统的滋养原理。虽然参加者大多都习惯了看书而不是读书,在熊老师的启发和带诵下,大家集体诵读了《老子德道经》的双一章,初步品尝了敞开心身“与圣人谋,与圣人居”的读书意境。

带诵<德道经>双一章结束

接着,熊先生从温家宝总理近期在伦敦大学演讲中关于“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揭示了老子按照人类离道失德下滑轨迹进行的社会发展分期;从老子笔下对道和德的论述,结合现代物理学大爆炸理论,阐述了道德具有能量和品格双重属性;从老子道德文化对伏羲、黄帝等上古文化的承传,理清了道家文化与诸子百家的枝干关系;从汉字的演化过程,证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是修之身的文化;从帛书的考校和对“无為”二字的说文解字,澄清了困惑众多读者对“无為而治”的误解;从中文在大脑特殊的语言区位置,揭示了古代经典诵读方法正是诞生中国古代文明的教育法宝;用老子“执一为牧”的大唯物主义唯德辩证法,将西方哲学长期对立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书友提问
熊先生最后指出,复兴道德文化是实现人与人,家与家,乡与乡,邦与邦和谐相处,从根本上改变道德缺失现状的制胜法宝,只要大家行动起来,中华道德文化在20年内必将成为中国的主流文化,进而引领世界步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和谐发展的大同世界!
讨论中
讲学结束后,熊先生向中国文化中心图书馆赠送了近年来他在中央编译出版社和团结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以及全套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教材。
三个小时的精神大餐,强烈激发了广大华人华侨对中华道德根文化探求和实践的热情,大家争相索要熊先生和柏林老子道学中心的资料,询问《老子德道经》网上学习的地址,并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聆听熊先生的精辟演讲。


小资料:
1.关于柏林中国文化中心 
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原德国总理施罗德共同为柏林中国文化中心奠基。历经三年,耗资800万欧元,2008年5月26日中心建成启用。中国文化中心地处柏林市中心Tiergarten区,在德国现任总理默克尔所在党基民盟总部的斜对面,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它是继巴黎和马耳他之后,中国政府在欧洲建立的第三个文化中心。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是于1988年在北京建立的歌德学院的对映机构,由柏林Augustin & Frank 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一层为展览大厅、多功能厅和书店,二层为图书馆,三层和四层为活动室,五层为办公区。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的主要职能,向德国民众全面展示中国在文化、艺术、教育以及信息交流方面的发展和成就,促进中德两国之间在上述领域的交流、合作和相互理解,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资料来源,柏林官方中文网 ,柏林中国文化中心网)

2.关于大愚读书会

大愚读书会 2009年1月成立于德国柏林,发起人柏林自由大学孔子学院简涛博士,德国著名华人学者周坚先生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大愚读书会不仅是求知的团体,还是交友的平台,陶冶情性的场所。文化是一种精神娱乐,也是一项无止境的心智修炼。以公益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为广大在德华人提供一个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互学共娱的平台,在学习文化经典之余,也计划安排一些中国各类传统艺术的鉴赏娱乐活动。同时,会友们还可以共同探讨对外文化交流所需要的翻译与讲授中国文化内容的技巧,以便更好地为在海外推广中国文化、拓展中外文化交流服务。
(资料来源,大愚读书网http://www.dayu.de/cn/literatur.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01:48:08 | 只看该作者
版主喜欢儒学,崇拜王教授,真诚的希望版主能有儒者的风范.建议好好向下面的这位朋友学习.我非常敬佩这位朋友.

下面是我收到的一短消息:

回归自然老师你好。
刚才看了您贴的熊春锦老师诵读""和诵读""有没有区别?感觉其中一段话不是很妥当。

"就象台湾的王教授,他怎样推广经典诵读?在大陆他推广的是诵读"",而没有推广诵读"",但我们看看他自己的讲话里面就有个现象:他指导自己儿子诵读的是""。特别是诵读《老子》五千言,使他原本弱智的儿子改变了现状。这个儿子七八岁还在流口水,本来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都不行,但他就利用了一个暑期,暑假期间指导自己的儿子把《老子》五千言背诵下来,结果他的孩子的智识和慧识就同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因为我经常去现场听王教授的演讲,所以想指出这里面有两个错误。

第一,王教授在大陆推广经典,首先建议大家读四书,然后是老子庄子、易经、诗经,这应该属于""的范围。虽然与熊春锦老师的推广方法有所出入,但若说他没有推广诵读"",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第二,据我了解,王教授的儿子不是弱智,他在演讲中用七八岁还在流口水的表达方式,只是一种夸张幽默的手法而已。用"弱智"二字发表在公开场合,总觉得不太尊重,您说呢?

以上两点,我觉得和事实出入太大,故提出来,希望能够做出修改,以后也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才好。不然,本来大家的心愿都是让人间的智慧更好的流传下去,却因为互相间的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大家都不愿见的事情。

等待您的回复。文字有时容易引起误会,有需要的话,也很希望能和您电话沟通,我的电话。方便的话,您也可以把电话给我,我和您联系。

很冒昧的打扰了,但确实是希望每一位推广经典的老师都能风雨无阻的走下去。如有措辞不当的地方,还请海涵。

哲萱敬上


祝哲萱朋友新年好!请不要称我为老师,觉的很惭愧,我只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热爱者,因年前比较忙,没有上网,今天才看到您发的短消息,回复晚了请您见谅。
您提的问题,我又看了一下王财贵教授的演讲,王财贵教授的演讲中有一段话:" 读完《老子》,我马上后悔了,我弄错了,要先读《论语》。所以赶快开始读《论语》,《论语》不是八十一章,《论语》四百九十八章,号称五百章。每天背二章,要二百五十天,只是读了不过半年,他就整个变了。连气质都变了,里面变、气质变,他的头脑变。老师都非常惊讶,说:这个孩子怎么现在聪明起来了?五、六年级名列前茅,初中全班第一名。初二,老师叫他去跳考高中,他到高中,全校第一名。高中本来读两年,要去考大学。我们教育部,不准他考大学。所以第三年就浪费掉了,考上台大以后,读了三年,考上大学研究所。台北两家最有名的研究所,政治大学研究所,他考第一名;台湾大学研究所,他又考第一名。考两个第一名,大家说:你的孩子是天才!我说:最笨的。大家问:你的孩子怎么这么会读书?你从哪里学到读书的方法?孩子说:"没有,我是很笨的。我唯一知道我为什么会聪明起来的,就是三年级的时候,我读过《老子》会背《老子》。"
我看后也觉的王财贵教授的演讲,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王教授认为孩子是读《论语》后才变聪明的,所以认为先读《老子》错了,
而孩子说:"没有,我是很笨的。我唯一知道我为什么会聪明起来的,就是三年级的时候,我读过《老子》会背《老子》。
王财贵教授是著名的教授,他在教育事业上是一位成功人士,我很敬佩他,但是看了王教授上述的这段演讲内容,我感觉他成功地引导儿子成为绝顶聪明的人,他当时是无意之中作了引导,并且成功了,但他并不完全理解为什么成功了,且看他说的这句:"读完《老子》,我马上后悔了,我弄错了,要先读《论语》。"
实际上先读老子是正确的!
我妹妹的女儿也是比较笨的,上小学时门门功课都不及格,上五年级时开始诵读《老子 德道经》,现在学习成绩名列前毛,孔子提出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学习方法非常优秀,我想您也是一个求实的人,我们读书如果能达到孔子提出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最高学习境界,自然能体会到读四书和读《老子》《周易》的差异了,这个论坛上有很多读经的孩子,有先读《老子》的,也有先读《论语》的,您如果有时间可以留心看一下先读《老子》和先读《论语》孩子的差异。
熊春锦老师认为王教授推广的是诵读"",而没有推广诵读"",主要是真对王教授讲:"读完《老子》,我马上后悔了,我弄错了,要先读《论语》而讲的。
科学的发展需要直觉和灵感,,在诵读《老子》和《周易》时慧性才能真正的开启,在我自身和孩子们读《老子》《周易》的过程中,虽然还没有达到老子讲的不"不出於戶,以知天下①;不規於牖,以知天道"的境界,而对自身小环境的一些事能提前的感知到(慧性的开启),我觉得熊春锦老师在诵读""和诵读""有没有区别中分析的非常有道理。
2.王教授在演讲中对他的儿子是这样描述的:"我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是比较笨。所谓比较笨,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学校里一、二年级,二、三年级都是二、三十名,都是后边的--老师以为他很自卑--到了6岁还不太讲话,到了78岁还流口水的这种人。"看了王教授对他儿子的描述,给人的感觉王财贵教授的儿子最初智商不高,非常的笨,熊春锦老师在讲诵读""和诵读""有没有区别?时提到"他原本弱智的儿子改变了现状"熊春锦老师用了"弱智"一词,我想也是看了王教授在演讲中对他的儿子描述的,才用的吧。智商不高为"弱智" 王教授对他的儿子描述,孩子比较笨-在学校里一、二年级,二、三年级都是二、三十名,都是后边的-老师以为他很自卑--到了6岁还不太讲话,到了78岁还流口水的这种人。"我觉得熊春锦老师用"弱智"一词并没有不太尊重的意思,"弱智"和非常的笨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您觉的用"弱智"二字发表在公开场合,不太尊重,希望能够做出修改,我可以把您的意思转达给熊春锦老师,我不能直接去改熊春锦老师的文章。请您见谅。
   言语不当之处,请海涵。

下面是熊老师的答复
船夫
: (2009-01-26 22:31:53)

尽管内容并未失真,但是直语易伤人,可以作出修改,婉转一点表示即可。例如没有重点突出诵读经,是按照书前经后的方式。弱智可以改为智力稍差。
ju -
: (2009-01-26 22:39:16)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3-7 23:35:2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凡在这论坛上发表读经交流的朋友,都是怀着迫切的心情渴望人心得以净化,社会得以和谐。可是看到版主朋友一上来都是乱棒轰击,人心、道心、佛心已明显矣。恐怕我们的孔子爷爷也难以微笑着看着这样学圣人文化的后辈。王教授,熊老师都是大德高人,如果仅仅用我们这个五德不全的肉心是难以明白他们的真心的,更别说妄加评论了。望如此言辞激烈的批判者还是口上积德,否则真的是妄读圣贤书了。别让他人看着怎么读圣贤书的人连普通人的修养都不如,还如何推广经典诵读呢?

[ 本帖最后由 simple_99 于 2009-3-7 23: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3-7 18:59: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3-7 18:47: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9-3-7 18:39: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7 18:36:1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18:19: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mayavati 于 2009-3-7 17:39 发表


不是我不知道,而是熊大师不知道。

对此论坛上的德慧智教育,过去本人从来不发表任何观点。

但是此次见到熊大师,深感其人之学养不足,人格猥琐。

王财贵老师对于国内外其他支持读经的大德都赞叹有 ...

不懂123,非装懂123
从您的言谈中,感觉经是白读了,
您也不用讲王财贵如何,熊春锦如何,最后让事实来说话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09-3-7 18:20 编辑 ]

1_20090116070153_LAs1u.jpg (259.35 KB, 下载次数: 0)

1_20090116070153_LAs1u.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3-7 17:39:5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17:0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mayavati 的帖子

读经读到此境界,读经有何用?不如不读.    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hp?tid=16453&extra=page%3D1
您那眼里只有一个王财贵,还有谁,跟本就不知读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您看熊老师的学生是否有进监狱的?

下面是熊先生讲的道医学    http://www.37ct.com/viewthread.php?tid=13608&extra=page%3D1
在这个论坛不会有人骂,其一这里的朋友懂医,其二这里的很多朋友修之身,看的懂熊先生的文章是不会骂的,象您这样的外行看了不骂才怪呢?给您一点小小的见意:听语漫步 朋友说的
对一些我们无法了解的事情.最好持保留意见”.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09-3-7 23: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8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11:40 , Processed in 0.091310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