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回归自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道德文化掀起华人华侨读书热潮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3-7 18:39: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3-7 18:47:32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3-7 18:59: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3-7 23:35:2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凡在这论坛上发表读经交流的朋友,都是怀着迫切的心情渴望人心得以净化,社会得以和谐。可是看到版主朋友一上来都是乱棒轰击,人心、道心、佛心已明显矣。恐怕我们的孔子爷爷也难以微笑着看着这样学圣人文化的后辈。王教授,熊老师都是大德高人,如果仅仅用我们这个五德不全的肉心是难以明白他们的真心的,更别说妄加评论了。望如此言辞激烈的批判者还是口上积德,否则真的是妄读圣贤书了。别让他人看着怎么读圣贤书的人连普通人的修养都不如,还如何推广经典诵读呢?

[ 本帖最后由 simple_99 于 2009-3-7 23: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01:48:08 | 只看该作者
版主喜欢儒学,崇拜王教授,真诚的希望版主能有儒者的风范.建议好好向下面的这位朋友学习.我非常敬佩这位朋友.

下面是我收到的一短消息:

回归自然老师你好。
刚才看了您贴的熊春锦老师诵读""和诵读""有没有区别?感觉其中一段话不是很妥当。

"就象台湾的王教授,他怎样推广经典诵读?在大陆他推广的是诵读"",而没有推广诵读"",但我们看看他自己的讲话里面就有个现象:他指导自己儿子诵读的是""。特别是诵读《老子》五千言,使他原本弱智的儿子改变了现状。这个儿子七八岁还在流口水,本来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都不行,但他就利用了一个暑期,暑假期间指导自己的儿子把《老子》五千言背诵下来,结果他的孩子的智识和慧识就同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因为我经常去现场听王教授的演讲,所以想指出这里面有两个错误。

第一,王教授在大陆推广经典,首先建议大家读四书,然后是老子庄子、易经、诗经,这应该属于""的范围。虽然与熊春锦老师的推广方法有所出入,但若说他没有推广诵读"",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第二,据我了解,王教授的儿子不是弱智,他在演讲中用七八岁还在流口水的表达方式,只是一种夸张幽默的手法而已。用"弱智"二字发表在公开场合,总觉得不太尊重,您说呢?

以上两点,我觉得和事实出入太大,故提出来,希望能够做出修改,以后也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才好。不然,本来大家的心愿都是让人间的智慧更好的流传下去,却因为互相间的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大家都不愿见的事情。

等待您的回复。文字有时容易引起误会,有需要的话,也很希望能和您电话沟通,我的电话。方便的话,您也可以把电话给我,我和您联系。

很冒昧的打扰了,但确实是希望每一位推广经典的老师都能风雨无阻的走下去。如有措辞不当的地方,还请海涵。

哲萱敬上


祝哲萱朋友新年好!请不要称我为老师,觉的很惭愧,我只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热爱者,因年前比较忙,没有上网,今天才看到您发的短消息,回复晚了请您见谅。
您提的问题,我又看了一下王财贵教授的演讲,王财贵教授的演讲中有一段话:" 读完《老子》,我马上后悔了,我弄错了,要先读《论语》。所以赶快开始读《论语》,《论语》不是八十一章,《论语》四百九十八章,号称五百章。每天背二章,要二百五十天,只是读了不过半年,他就整个变了。连气质都变了,里面变、气质变,他的头脑变。老师都非常惊讶,说:这个孩子怎么现在聪明起来了?五、六年级名列前茅,初中全班第一名。初二,老师叫他去跳考高中,他到高中,全校第一名。高中本来读两年,要去考大学。我们教育部,不准他考大学。所以第三年就浪费掉了,考上台大以后,读了三年,考上大学研究所。台北两家最有名的研究所,政治大学研究所,他考第一名;台湾大学研究所,他又考第一名。考两个第一名,大家说:你的孩子是天才!我说:最笨的。大家问:你的孩子怎么这么会读书?你从哪里学到读书的方法?孩子说:"没有,我是很笨的。我唯一知道我为什么会聪明起来的,就是三年级的时候,我读过《老子》会背《老子》。"
我看后也觉的王财贵教授的演讲,有自相矛盾的地方,王教授认为孩子是读《论语》后才变聪明的,所以认为先读《老子》错了,
而孩子说:"没有,我是很笨的。我唯一知道我为什么会聪明起来的,就是三年级的时候,我读过《老子》会背《老子》。
王财贵教授是著名的教授,他在教育事业上是一位成功人士,我很敬佩他,但是看了王教授上述的这段演讲内容,我感觉他成功地引导儿子成为绝顶聪明的人,他当时是无意之中作了引导,并且成功了,但他并不完全理解为什么成功了,且看他说的这句:"读完《老子》,我马上后悔了,我弄错了,要先读《论语》。"
实际上先读老子是正确的!
我妹妹的女儿也是比较笨的,上小学时门门功课都不及格,上五年级时开始诵读《老子 德道经》,现在学习成绩名列前毛,孔子提出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学习方法非常优秀,我想您也是一个求实的人,我们读书如果能达到孔子提出的:‘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的最高学习境界,自然能体会到读四书和读《老子》《周易》的差异了,这个论坛上有很多读经的孩子,有先读《老子》的,也有先读《论语》的,您如果有时间可以留心看一下先读《老子》和先读《论语》孩子的差异。
熊春锦老师认为王教授推广的是诵读"",而没有推广诵读"",主要是真对王教授讲:"读完《老子》,我马上后悔了,我弄错了,要先读《论语》而讲的。
科学的发展需要直觉和灵感,,在诵读《老子》和《周易》时慧性才能真正的开启,在我自身和孩子们读《老子》《周易》的过程中,虽然还没有达到老子讲的不"不出於戶,以知天下①;不規於牖,以知天道"的境界,而对自身小环境的一些事能提前的感知到(慧性的开启),我觉得熊春锦老师在诵读""和诵读""有没有区别中分析的非常有道理。
2.王教授在演讲中对他的儿子是这样描述的:"我的第二个孩子是男孩,是比较笨。所谓比较笨,大家都知道,就是在学校里一、二年级,二、三年级都是二、三十名,都是后边的--老师以为他很自卑--到了6岁还不太讲话,到了78岁还流口水的这种人。"看了王教授对他儿子的描述,给人的感觉王财贵教授的儿子最初智商不高,非常的笨,熊春锦老师在讲诵读""和诵读""有没有区别?时提到"他原本弱智的儿子改变了现状"熊春锦老师用了"弱智"一词,我想也是看了王教授在演讲中对他的儿子描述的,才用的吧。智商不高为"弱智" 王教授对他的儿子描述,孩子比较笨-在学校里一、二年级,二、三年级都是二、三十名,都是后边的-老师以为他很自卑--到了6岁还不太讲话,到了78岁还流口水的这种人。"我觉得熊春锦老师用"弱智"一词并没有不太尊重的意思,"弱智"和非常的笨应该没有太大的区别。您觉的用"弱智"二字发表在公开场合,不太尊重,希望能够做出修改,我可以把您的意思转达给熊春锦老师,我不能直接去改熊春锦老师的文章。请您见谅。
   言语不当之处,请海涵。

下面是熊老师的答复
船夫
: (2009-01-26 22:31:53)

尽管内容并未失真,但是直语易伤人,可以作出修改,婉转一点表示即可。例如没有重点突出诵读经,是按照书前经后的方式。弱智可以改为智力稍差。
ju -
: (2009-01-26 22:39:16)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03:47 , Processed in 0.07270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