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297|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目标:培养天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7 03:2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才,一种理解是天生之才,天赋,天分之意。
另一种理解是能力超群之人,其能力之高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也难以理解这种能力的由来,只能用老天赐予之神力来解释。

天赋可遇不可求,不是人人都能长成姚明那样,
但是,能力超群之人是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的,
而不必十分借助于天赋。

在培养天才的过程中,天赋是什么?
天赋实际上只是一个参考系数。

如果孩子生下来一切认知能力正常,身体发育正常,
这个孩子被培养成各界领袖和学术大师的可能性就很大。

但是,如果孩子是个脑瘫儿,那么,可能培养成各界领袖
和学术大师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相应对他的要求
会低些,对这样的孩子而言,有一技之长,能够生活自理,
自食其力,其实已经是天才了。

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正常的,所以,成为各界领袖和学术大师的可能性几乎是同等的。
但现实是,成年后绝大多数人都是非常普通乃至平庸,实际上是教育不到位所造成。
就是说,绝大多数人的潜力没有被开掘出来,被耽误了。

我开始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说起来有意思,是为了反对人造天才进而查阅了大量资料,
查阅的结果是,人造天才是可行的。但是,天才造出来之后要尽量低调,很多悲剧不是
由于孩子过早成才造成,而是由于父母的虚荣,功利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比如说斯特纳夫人,100年前在美国与卡尔维特齐名,她的女儿维尼弗雷特8岁就成
了小作家,会说几国语言,9岁时还当上了老师,教比自己大的孩子世界语。这孩子
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写的诗现在也有一定流传。

但是,虽然此人活了80多岁,可是28岁就销声匿迹了,有点像我国那个归隐的宁铂。

此人归隐前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没有什么比把一个孩子当成教育样板来宣传更可怕的事情了。

她的母亲,斯特纳夫人,就是把她当成了自己教育理论的样板,她推出的《自然教育法》
有一定价值,对教育进步有贡献,但是,自己的女儿从此被放在了聚光灯下,
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媒体看在眼里,写在纸上。我没有少年成名的经历,但我感觉,
这种滋味是相当不好受的,看过《1984》的人都知道,处处被“老大哥”监视的人生是多么
痛苦的人生。现在,这个孩子就是这样,全社会都成了“老大哥”,在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这种教育样板跟其他小明星还不一样,其他小明星,比如唱歌的,表演的,大家还不是那么
挑剔,你是教育明星,那么,大家对你严格要求那是自然的。你需要不断出作品证明自己,
还要在各方面能力保持相当的水准。估计宁铂就是不堪如此重负,下决心归隐的。

实际上更大的影响可能在心理方面,这些孩子可能心理成长上会有一些寻常人难以体会的
东西,我研究的另外一个个案,一个11岁便进入哈佛,举办数学讲座雷倒了麻省理工教授
的真正的神童,塞得慈,成年后生活也很不幸。其父亲也是到处以他为样板,宣传自己的
教育理论。当然,他父亲的很多教育理论的确有很多真知灼见,但不应该的是,以自己的
孩子做样板。

这种以自己孩子为样板宣扬自己教育理论的人在今天我们的社会非常常见。
就是我们这个论坛里也有。

因为积累的上述个案,我一般反对这种以自己孩子为样板的做法。
当然,这种反对可能并不奏效,因为很多人会把这种做法作为成功捷径。

毕竟,孩子是自己教的,自己是教练,孩子的成功实际上也就代表了自己的成功,
自己的正确。从宣传效果来讲,这是最直接的宣传方法。出名容易,说服力也强。

与巨大经济回报相比,孩子受到的负面影响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更有一些父母,实际上并不真正想把孩子培养成天才,而是把孩子作为一种工具,
这种做法,也许也很难从道义上完全否定。因为社会复杂,为了谋生,不是有很多父母
领着孩子卖艺吗?如果我们仅仅把这种做法视作卖艺,也许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了。

我现在真是老了,什么都能理解,都能宽容了。

我以前可是眼里揉不得沙子,见到这种事情就大加批判一通。
这种做法实际上给我自己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让人家以为我是专门反对早教,
反对培养天才的斗士。实际上,我反对的仅仅是天才培养中种种不当的做法。

就我内心深处来说,实际上每个父母都有一样的想法,就是要把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培养成天才,
培养成能力超群,才能超群的人。

如果没有这个目标,仅仅满足于培养一个平庸之才,那还费什么劲搞什么早教?
其实,由于诸位父母的努力,我们现在在论坛上就已经看到了许多小天才,我希望这些小天才将来成年后能继续
优秀下去,成为影响这个国家,影响时代的大天才。

就我个人来说,这也是我的追求,这应该是一切教育从业人员的目标,

当然,培养天才是系统工程,我考察斯特纳夫人以及卡尔维特这些人,这些父母的确是有一套的,
不能因为他们后来犯的错误就否定他们前期的努力和教育实践啊。我过去还的确犯过这种
形而上学的错误,为了否定而否定,实际上,任何教育实践,如果存心找茬挑毛病的话那还真是
一挑一个准,因为教育本身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种东西啊。

其实考察任何时期的大天才,背后都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教育的伟大力量我在美国是受过心灵震撼的。
我不说正常人,什么比尔盖茨,乔布斯,诺贝尔获奖者,我只说我见过的残疾人。

有一个残疾人,患有一种脑病,只能靠轮椅行走,而且说话极其含糊不清,但此人照样大学毕业,
跟我一起就读研究生课程。对我来说是震撼的事情,其实在欧美屡见不鲜。教学楼里,各种残疾人
往来穿梭,见多了其实真的感觉残疾人跟正常人也没有多大区别。

所以这种地方能出现《闻香识女人》这种电影,能出海伦凯勒这种传奇,
盲人能当州长,而霍金这样的残疾人能当学术大师。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是教育的力量。如果教育能把一个个重度残疾的人培养成正常人都难以匹敌
的天才,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教育的力量?

我在美国时有一种冲动,想采访100个美国残疾人,后来因母亲的手术中断学业也不得不把这个想法放下。
但是我觉得如果从残疾人教育入手来谈教育的伟大,那是十分有震撼力的事情。

我更愿意把发达国家的现状看成我国的未来。不必抱怨我国教育如何如何,路在脚下,
不要抱怨环境,要适应环境,我随着年纪的增长对周围的环境越来越抱着欣赏的态度,
这个国家目前的状况已经超出了我十年前的想象,所以没必要抱怨什么,从自己做起,
未来国家迈向发达国家也是靠我们每个人具体的努力,各位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
天才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所以把目标定为把孩子培养成天才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只是说,高远的目标还需脚踏实地的努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孩子一旦取得很好的成就,
尽量不要过早将其推到聚光灯下,
那可能是毁掉天才最快捷的办法。

评分

参与人数 9威望 +35 金币 +35 收起 理由
欢喜宝贝 + 2 + 2 我很赞同。
颀颀妈妈 + 3 + 3 好大的题目;
secretgarden114 + 2 + 2 精品文章!
hq1966 + 10 + 10
woodhead + 2 + 2 很中肯的文章。
昨日乱昏山 + 2 + 2 我很赞同。
qqyou + 2 + 2 精品文章!
luck1 + 2 + 2 谢谢老易!喜欢读你的文章!
pianocrazy + 10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0-5-27 12:55:3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说培养天才了,我觉得我把我孩子培养成一个相对来说称得上优秀我就万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9-7-27 13:11:53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我们大多数孩子还是朝着专才的方向培养,天才毕竟是少数(我说的是有天赋的孩子)。这样家长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如何发现孩子的潜质,如何确定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听到老易的灼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9-3-10 21:51:01 | 只看该作者
培养孩子放下家长的虚荣心,确实应该这样的,谢谢楼主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9-2-20 13:10:57 | 只看该作者
联系标题,偏一下此楼。老易的目标是天才,可是我们知道管理一个企业的时候,其实制度建设重于内容建设,没有好的architecture,一群天才在一起未必经营得好一个公司。我曾供职过的一个公司,三个Stanford高材生做老板,发展还不一定敌得过没学历的土狼。

推及至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他的的个性、习惯、兴趣等素质,对他就犹如制度犹如骨架,这些关键要素其实是更实质更基础的问题,重于在某样技能上的优势,那不过是骨架上的肌肉。感觉现在大部分家长忙于让自己的孩子英语、识字等等某些项目上的领先,使其成为天才,然则此乃内容建设,而非制度,不足以引领这个孩子求得未来光明幸福的前程。触其根本,不知老易在孩子秉性培养等基础素质方面是否有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gajidouma + 2 + 2 真知灼见。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戒除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15:5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5 果行育德 的帖子

谢谢你的推荐。同类书看了不少,实际上做的许多工作与此有关。
论坛上其实不少孩子严格来讲都属于资优儿童,需要进行特殊教育,
显然公共教育没法完成这样的职责,只能靠家庭教育弥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9-2-19 13:30: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老易 的帖子

不知易先生有没有看过《资优与专才》-----天才儿童父母教师指南,作者:virginia Z Ehrlich(美),这本书出版很久了,也许对你教育研究有些许作用。如何透过儿童特质发现天才并进行针对性培养,这些细节对于一般儿童的教育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9-2-19 13:1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9-2-19 13:0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9-2-19 11:38:45 | 只看该作者
记得一次管理培训,老师把按照能力和工作意愿员工分为4类

人在(很可能成为人裁):无能力无意愿
人材:无能力有意愿
人才:有能力无意愿
人财:有能力有意愿

我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人财而不是天才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老易 + 3 + 3 天才在本文里其实就是一种高级人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9 02:00 , Processed in 0.090620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