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245|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歇歇吧,“哈佛女孩”!(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4-30 11:3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歇歇吧,“哈佛女孩”! 新華網 (2004-04-28 08:24:54)來源:工人日報     河南的一家平面媒體日前刊出一條啟事:“4月25日下午3時,‘哈佛女孩劉亦婷’之母劉衛華將做客本報名人熱線,與本報讀者交流素質教育的心得,有興趣的學生、家長和教師可以將自己在實際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透過撥打熱線電話的方式解疑釋惑”。     同時, 該報還介紹了《〈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的主要內容,並做出了這樣的評價:該書的可操作性很強;如果說,第一部帶給讀者驚奇和欣喜的話,第二部則會讓讀者有沉甸甸的收穫。     四年前,《哈佛女孩劉亦婷》就曾經“火”過一陣,並據說創下了165萬冊的驚人銷量。而如果我們認真分析一下該書如此熱銷的原因,應該說有這樣兩個方面至為重要:一是它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國家長熱切的“望子成龍”的心理,二是我們的各類媒體在自覺與不自覺中充當了其父母的“託兒”———我們為其所謂“成功”的家教所做的種種宣傳,事實上成為了推銷該書的廣告,擴大了它的影響。     早在《哈佛女孩劉亦婷》紅遍全國之初,就有熟悉中外教育之差別的學者指出:中國人向來習慣以起點論英雄,而美國人則更喜歡以終點論英雄。而中美這兩種不同的“英雄觀”哪個更加理性:假如我們以田徑比賽為喻,那麼,你見過哪個項目是以起跑之時速度最快來決定勝負的嗎?因此,作為仍然處於求學階段的劉亦婷,並不能因為上了哈佛而就與“成功”畫等號。     如果一定要說在這一階段有誰獲得了成功的話,那麼,也只是她的父母———他們成功地把《哈佛女孩劉亦婷》這本書推向了市場,並由此獲得了比培養一個成功女兒要高不知多少倍的收益。     我們現在倡導素質教育,“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家長推銷他們的新書非常聰明地打著這一旗號。然而,什麼是素質教育呢?素質教育其實也就是個性化教育,即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發掘其不同的潛質。     鑒於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因此,我們可以斷言,劉亦婷的父母培養孩子的方法未必就一定適用於其他家庭的孩子。或者說,“哈佛女孩劉亦婷”未必能夠照搬複製。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那些也許本非有意為之而加入到這場“哈佛秀”炒作中來的一些媒體,幾乎全都忽視了對社會公眾該有的必要提醒。     其實,最有資格為自己成功的家庭教育寫書的,大概應該是像楊振寧、鄧稼先、袁隆平等人的父母吧?那是因為他們確確實實已經成為“成功人士”。但現在,寫書、一本接著一本寫書的卻是還在讀書、距離“成功”還很遙遠的劉亦婷的父母,不覺得很有幾分可笑嗎?     當然,更可笑的是我們的某些媒體:它們於有意無意中,在給“天才教育”張目,為宣傳這種教育的“家教”圖書做廣告。這樣做,也許可以為其吸引到足夠的“眼球”,但是,也必定會誤導許多家長、家庭,讓更多的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受到誤導。(作者:嚴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6-8-2 15:09:20 | 只看该作者
两篇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4-10-28 09:48:06 | 只看该作者
“人是平等的”,这是一句至理真言。可是我们这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做到了吗?这只是一个理想,说实话,我们自己也不相信这是否能实现。所以,也不要去误导孩子。我想,只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获得他人的尊重就行了。
人是伟大的,又是渺小的,我们所能做的是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04-10-25 13:08:14 | 只看该作者
真是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4-10-21 21:42:59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们做父母的早就该醒悟了,如果一套办法可以适用所有人,那我们的教育就不是教育了,而是工厂的生产车间。孩子是有差异的,环境是有差异的,而很多家长包括我都抱着美好的梦想,残酷的用别人的方法复制自己的孩子,就象拿别人的鞋子一定要自己的孩子穿一样,还坚定的告诉孩子:‘那双鞋曾经成就了世界冠军,全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醒悟吧,我们自己的孩子要用我们自己的方法来, 我们不需要复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4-10-19 11:31: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教育孩子要顺其自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4-10-18 11:44:03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到这文章。顶一下。我没看过这本书,我只是想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任何书或观点,看我们读者如何去看,如何去借鉴,而不是去死搬硬学,这样是学不来的。任何一个成功的案例,肯定有它成功的一面。我们学习,也是学习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刘亦婷成功,不光是她父母的教育,还有环境、自身努力、自身素质等等多方面的因素,而我们读这方面的书,也是读其中的有借鉴的方面。我们要辩证地看这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4-10-16 13:41:46 | 只看该作者
决好的两片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4-10-14 13:09:31 | 只看该作者
我倒是买了一本,可没看完.记得还看过报道,说大学生们争相模仿握冰,没有能坚持下来的,都佩服刘亦婷一个小小孩的毅力.我当时看到让她握冰时,我真的替小孩子捏了一把汗,你们想过么,孩子当时的心情,一定掉在了谷底.孩子一定不会认为自己是革命者,要坚持,我想她一定是因为不敢,恐惧,无助.这竟然也是她父母要倡导的教育方法.当然,文章还是有很多可吸取的宝贵经验.只是父母们不要把人家的东西当圣旨,认为人家成功了,就什么都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4-9-28 18:08:40 | 只看该作者
我国的孩子要是都成为哈佛女孩那样
我觉得也挺好

至少是个好孩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11-9 00:53 , Processed in 0.08223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