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481|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应教会孩子《弟子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8 18:3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的文章曾在<华夏复兴>网上挂出过。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家长应教会孩子《弟子规》

    曾经听一位小朋友的家长说起这样一件事:几个财经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去一家外资企业面试,公司老总问他们谁会背诵《弟子规》,其中一位说会,并当众将《弟子规》从头到底背诵了一遍,老总毫不犹豫当场将这位大学生录用。据这位家长说,现在的大学生道德根底薄弱,财务人员是同金钱打交道的,人品差容易出问题,所以公司老板想出这一招来挑选人材。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涅磐前,曾有弟子问:“师尊,您不在世后我们以何为师?”释迦佛回答说:“以戒为师。”于是,后来的和尚修行要研习戒律,用几百条戒律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常人社会中也有一套人当遵循的戒律与行为规范,这就是清朝人李毓秀所编写的《弟子规》。

一个孩子若从小学习《弟子规》便可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便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比方说《弟子规》有这样一段话“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段话大意是善待他人,不要做小人去揭别人的短处,否则要招至灾祸。在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中,云南大学的几个大学生与马加爵打牌时因赌牌输钱,便口无遮拦揭他的个人隐私,从而招来杀身之祸。小孩若从小知道这些道理,以此为戒,养成习惯,长大之后,与人相处便会言语谨慎,戒律无形之中为他提供了保护,避免“牛”加爵、“熊”加爵的伤害。

《弟子规》很重视“修口”,有一段话是这样说:“刻薄话,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其意思是要人高尚一点,不要说脏话、伤人的话。2005年6月,杭州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行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晚上读完英语课回家,叫了一辆出租车,该车车况较差,于是便与司机发生口角,女大学生出言不逊,话语尖刻如刀,司机一气之下将该女大学生掐死,抛尸郊外。

《弟子规》不但要孩子避免祸从口出,对孩子阅读什么样的书籍也有箴规,只许看“圣书”、“典籍”,其它则不允许:“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现在是书的海洋,但书的内容有好有坏,鱼龙混杂。“圣书”的内容出于圣人之口,含金量最高;其它书藉中,有一部分是作者在名利之心驱使下写出的,还有一些书是存心拖人下水。经常有这样的报道,说某某孩子从地摊上卖回什么黄色书刊,偷看入迷,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如果学了《弟子规》,孩子对什么书该看什么书不该看有了清醒认识,或许能自我约束,避免中邪。
   
《弟子规》除了一部分是戒律之外,另一部分是行为规范。“规”的原意是木匠画圆所使用的工具,后引伸为“标准”。一个孩子的行为暂且达不到标准,但他通过努力会越来越接近标准,就象他不会将圆画得象圆规那样好,但他通过比对,知道问题在那儿,慢慢会改善。居《弟子规》行为规范首位的是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个孩子若能懂得听从父母的话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即使父母在教育上有什么偏差,孩子也能以他的孝心予以弥补。

曾有这样一件事,一个读初二的女孩放学回到家里,因数学考试不及格而闷闷不乐,做父亲的要女儿弹钢琴,女儿不听从。于是,父女之间发生冲突,父亲声嘶力竭地威胁,女儿歇斯底里地尖叫,结果,父亲一个巴掌打过去,将女儿的耳膜打破了。由于女儿不孝顺而使父亲犯下一个悔恨终身的错误。

《弟子规》中还有这样的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告诉孩子,珍爱生命与身体,修养道德品质,都是孝心的表现。上海某中学有一个读初三的女孩,因为英语课代表的职务被老师撤换及考试年级排名下降而自杀。应试教育的毒害固然难辞其咎,但小女孩如果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为父母考虑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也许不会这样走极端了。

《弟子规》首篇开卷有这样一段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其大意是说懂得如何做人是第一位的,学习文化知识是第二位的。如果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关心孩子的人格发展,好比是让孩子在沙滩上造房子,暴风雨一来,房子就有坍塌的危险;如果家长将孩子的人格发展放在第一位,而将其知识的学习放在第二位,好比是让孩子在岩石上造房子,即使遇上暴风雨也能安然无恙。

孩子既可以成为自己父母欢乐的源泉,也可以成为自己父母忧愁的发源地;既可以成长为天使,也会成长为恶魔。让孩子从小学习《弟子规》及其他经典,接受经典的教育,就是一种能让孩子受益同时也让家长收益的幸福工程。

私塾张老师写于2005年11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2-2-6 12:38:39 | 只看该作者
多大可以学啊,儿子两岁半,只会读一些,不明白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2-1-5 14:40:40 | 只看该作者
我只是提醒大家一句:华盛顿、林肯、牛顿、爱因斯坦他们不读《弟子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Xieno + 10 + 10 哈,一针见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1-10-6 09:53:38 | 只看该作者
幼儿园小班学的是弟子规,中班学三字经,我也和孩子一起读过,两者一对比,我想大家立马就能对出高下了。弟子规中的字特别多生涩的,读起来也远没有三字经顺口,而且其中的内容,一开篇没多久我就很多不认同了。虽然三字经也有一些传统观点与现代迥异。
不过小孩子大部分是不懂什么意思的,主要是通过这些文章来培养一下古文感觉。
又因为弟子规是清代出的,本人对明清理学有些反感,自然捎上弟子规了。
不过都读都背也没什么,长大了,孩子自己就会用自己的观点去思考他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1-10-4 22:33:35 | 只看该作者
看了13樓那篇無厘頭文。。我會心的笑了。。。原來要黑一本書,是不需要什麽理由的。

《弟子規》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一起,作為兒童的啓蒙教材,其實是無可厚非的。

所謂“童夢養正”,兒童時期,我們需要的就是只是“開蒙”而已。

開蒙做些什麽?無非就是認字、學習初步的閱讀,建立初步的學習規範,端正學習態度。這些就够了。

所以,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讀物,他們的作用,僅僅只是開蒙而已,只能歸入“蒙學”一類,若要將他們上升到“國學”。。。那就是太高看他們了。若是將它扯到什麽人生的理想、志願等大道理上,就實在是太膚淺了。

不要指望這幾本薄薄的書能管你一輩子。如果所有的大道理都讓這幾本書說完了,那還要“四書五經”作甚?還要“諸子百家”作甚?

所以說,諸位家長們眼光還是要看遠一些。有些書,讀過就算,不要緊抓著不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1-9-21 14:59:4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每一种观点都只能代表自己,让不让孩子学,家长自己拿主意。我这个是没办法由不得我自己了,孩子学校让逐渐会背,刚上一年级,这样我觉得很好,没有监督,总是不能开始国学的教育,就把学弟子规当做开始吧。学什么都不白学。咱们家长的也一起学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1-9-13 17:57:5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不赞成学这些东西,不想给小孩子洗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1-8-30 18:47:33 | 只看该作者
实话说,古人的东东未必不好!现在我觉得还是应该学学这个!做人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1-7-25 23:16:47 | 只看该作者
一天看到一堵墙上写的一些句子,感觉太精妙了。后来才知道是弟子规的内容,让我很惊讶。弟子规是打磨人性的好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0-6-21 12:30:33 | 只看该作者
我原来也以为弟子规太教条了,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适合如今的社会。
但后来,我认真看了一下,实际上,里面绝大多数的内容对于现今社会都是很有意义的。
那是一份很好的道德规范。
人们常说,我们是礼仪之邦。但实际上,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道德规范正在退化。
弟子规,正是我们重新建立道德规范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我会和我的孩子一起背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6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18 18:23 , Processed in 0.086305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