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56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对目前的学校教育彻底失望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4 23:1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久以来,身边的一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处世之道很让我疑惑。与我们那代人不同,除了学识过人、以及还有一些刻苦外,在他们身上寻找一些做人的优秀品质成为一项很困难的工作。
        一些有着眩目的文凭,怀揣着硬邦邦学位证书的年轻,刚迈入社会时,大多谦卑的过份,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然而有了些许成绩后,就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我常常在想,到底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前几天,因为我那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成绩不好,我荣幸的被叫到学校接受儿子老师面对面的质询。最终的结果却是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彻底的失望了。
        一直以为在儿童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五项,“德”应该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其它。
        然而我却看到,在学校里,只有成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就这种现象我不想多说,我想每一个有孩子在学校就读的家长都有切身的体会。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当前,政府行政普遍遵循着这样的原则:行政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完善社会秩序,而是想方设法最大限度的减少政府行政的难度。
        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服务性部门纷纷以国家暴力机关的面目出现,他们尽其所能模糊本部门的权限,不论从制服样式上还是到行政手断上,一切向国家暴力机关看齐。这样,就出现了似是而非的准警察、准军人,行政手段也以查、扣、罚为主。
         例如,某地一直存在着一种叫返程车的出租汽车。他们往返于中心城市与郊县之间,四十公里以内每人只需十块钱,四座全满即走。可以说是方便快捷,收费低廉。但由于司机素质良莠不齐,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所以超速、越线、闯红灯、违规停车、越界经营等现象十分突出,并发生过几起重大交通事故。于是政府有关部门下定决定,要坚决将之取缔。
         要想出取缔的方法就不得不从返程车的由来说起。
        任何事务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返程车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往返于郊县与市区之间的长途客车有几项让人垢病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加密座椅,原来10排的座椅非要加到11排,甚至12排,坐在上面局促不堪。第二件事是压时行驶。热线长途客车的发车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为了接到更多的客人,长途客车在发车后行驶的十分缓慢,出市区一般在三十分钟左右。要知道这是一个小城市,从客运站到市区边缘不到十公里。全程四十多公里的路途往要走一个半小时左右。而三十分钟够返程车跑到目的地了。
        因为这样,一些有急事的人会采取包出租车的办法,为了减少费用,他们往往会顺路再接几个乘客来分担车费。看到市场需求较火,一些头脑灵活的司机就专门开始从事这种运营方式。这就是返程车的由来。
        要打击这种有其生存土壤的新生事物有几个方法可以采纳。最费力的办法是成立国营的公汽公司参与竟争,从市场角度进行引导。这个办法需要有大笔的资金,还要协调政府、交通、客运各家衙门,难度不小。
        其次是从根子上断掉其生存的条件。也就是说要采取行政手段彻底整治长途客运市场,将车速提高,将条件改善。这样,客流回来了,返程车自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办法最温和,效果也最好。但这也需要协调交通、客运、车主几方面的关系,复杂性不言而喻。
        然而,交通主管部门采取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扣车罚钱。采取严防死守,配以高额罚款来进行封堵。这样一来即省去了与其它部门沟通交流的麻烦,而每次五千元的罚款又增加了主管部门的财路。
        当然,需要强调一点。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虽然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三十年,但当前国民的素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国民的法律意识还十分谈薄,政府的行政难度也非常大。
        于是,在高难度的行政条件下,除了一些具有较大权力部门所采取的暴力手段外,其它权力较小或是权力管辖面较窄的政府部门,就采取另一项简便易行的手段,就是执行简单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所辖事务。
        再例如,某小城市因其地域所限,交通问题十分突出。于是政府一纸令下,所有80CC以上摩托车禁止上路。单从纸面上来看,这个政令的优点很多:一是能缓解交通拥堵,二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三是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但是,政令制订部门却没有看到,虽然私人小汽车的拥有量每年以较大幅度增加,而下岗失业人员在市民中的比例也很可观。市民收水平两级分化严重。并且,城市的公共交通水平较低,公共汽车少而慢,并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大部分采用摩托车代步的人都有其自己必要的理由。
        于是,最终的结果是市面上一片大哗。大批的摩托车主集合起来,集体向市政府请愿,最终迫使市政府收回了此条政令。
        绕了这么大的圈子,我想说明的是:学校作为一项政府公办的民生机构,不可必免的沾染了政府执政中的一些不好的陋习。
        在学校所要达标的“德、智、体、美、劳”五项内容中,“德、智”两项最为主要。而在这两项中,最容易被量化考察的当然是有凭有据的成绩--也就是“智”了。
        学校有多少学生是可数的,每个学生考了什么样的成绩是可查的,于是一个名词就是应运而生了,那就是“综合成绩”。
        从这个名词上看,当初提出这个名词的人肯定是有把“德、智、体、美、劳”五项内容综合评定的初衷的。但耐何落花虽有意,流水却无情。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又影响着经济基础。由于主管部门衡量下属单位成绩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来衡量所谓的“综合成绩”。这就引导着教育的最终实施者—学校和教师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来衡量学生。
        我曾经说过,人类进化的动力是自私,社会进化的动力的懒惰。从这件事上再一次证明我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啊。
可以想象的到,若干年后,随着各种有才无德的“青年俊才”充斥社会,除了所谓的“智”以外,“忠、孝、仁、义、礼、信”将只能从字典里找到。也许到时候,我们最大的苦恼就是如何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十二道金牌就能让岳飞乖乖的回去送死?为什么苏武留胡十数载终不改志?为什么董存端会舍身炸碉堡?为什么烈火烧身邱少云会一动不动?
        也许每一个孩子不能都成长为笔直的栋梁,社会上也没有那么多房子要建。一些长着优美弧线的歪梁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只要不被那些瘪脚的园丁修改成歪不歪、直不直的朽木,那么我才由天生,必定有人用。
        天才乎?奴才乎?只存于一线已。


[ 本帖最后由 天巴都 于 2007-12-14 23: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支持原创
hq1966 + 10 + 10
jiangying + 5 + 5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2-24 13:12:58 | 只看该作者
1、孩子还不到3岁,希望到时候上学的时候能好一点点;
2、多存点钱,将来至少在孩子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能尽量少受金钱因素的影响,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2-24 11:10:5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08-2-23 17:17: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狗一只 于 2007-12-17 09:59 发表



这已经是摊开的问题了,
但说的人多
谁在改?
自改自的
有着干脆让孩子离开正规教育
关起来读经算了

积极乎
消极乎

我想自己教,可又要挣饭碗。难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8-2-23 15:52: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8-2-22 16:09:38 | 只看该作者
吃饱饭了,有时间谈教育了,说明生活过的比原来好了,有更进一步的需求
现实总有许许多多问题,提出问题以后,还要想方法解决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8-2-22 07:51:42 | 只看该作者
别说家长对学校教育失望,就是我们教师也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8-2-22 07:45:45 | 只看该作者
哎.学校教育教学,哭不出笑不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8-2-15 14:14:34 | 只看该作者
学校、老师现在管学生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管成禁锢了、抹杀了。把教学搞好,这是老师的份内之事。意识思想老师则应该大大地放手、再放手,这是对学生的基本尊重,是人权。毕竟,学生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来管都有问题,更不用说老师了。“
我是教师,上述观点我赞成,现在教育、教学都存在教师管得太多的问题。例如,所有教师都要穷尽所能追求高及格率、高优秀率,合在一起就等于摧残学生。但这是现实逼迫教师们这样做的。我教学30年了,已经再无职称、饭碗之忧,我可以坦然些,尽力教会愿意学我所教的课学生,就知足了,排名倒数第一,无所谓。别的教师呢,我可管不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qdylz + 2 + 2 谢谢你的坦诚,我要是老师说不定也会这样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8-2-15 10:07:4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大家的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7:58 , Processed in 0.086706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