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069|回复: 5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对蒙台梭利没必要迷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 14:59: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蒙台梭利的办法起家时主要针对非常贫困的群体。那里的儿童根本没有机会接触文化,如数学,图书等等。因为没有机会接触这些东西,他们的智力发展缓慢,明明先天不错的孩子智商很低。所以,蒙台梭利给他们一起智力方面的刺激让他们激动万分,而且的确能够把他们潜在的智力开发起来。不过,由于蒙氏的教具太过繁复,有教育学家提出,蒙氏的刺激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显得过多没必要。

100年后,对于今天的孩子,尤其是那些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由于他们从小就能接触到各种图书、音乐、文化产品、电子产品,蒙氏的教具又显得太小儿科了。这些孩子接触的智力刺激远远要比蒙氏的教具丰富。

蒙氏教育很昂贵这让我非常奇怪。让中产阶级的孩子读蒙氏有没有搞错?应该是穷人家的孩子
去读才是。考查一下蒙氏教育的历史不难看出这个特点。

蒙氏的教育是100年前的,在那个时代先进的东西在今天看来刺激已经太不够了,即便对于今天穷人家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很多孩子对蒙氏的教育感到厌烦,原因很简单,这些东西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探究之心。他们现在看着电视、对着电脑长大,甚至开着电瓶车在小区里乱转,这是蒙氏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

蒙氏的东西是起点,它告诉我们,不对孩子进行智力刺激是不足取的。但是,她的东西最大的问题是方法是不是已经过时的问题。而更加矛盾的是,对于穷人家的孩子她的东西太昂贵,而对中产的孩子她的东西又太小儿科。

这种矛盾让我觉得蒙氏的方法在中国的推广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迷信则更加没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5-7-2 15:13:27 | 只看该作者
顶,有怀疑,有思考,有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5-7-2 15:43:09 | 只看该作者
  再好的东西到了迷信的地步都会出错。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7-2 17:55:36 | 只看该作者
刺激的多=刺激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7-2 20:05:52 | 只看该作者
取百家之长就是了,问题是有没有能力、怎么取百家之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7-4 00:07:33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个问题上,我本人坚决与你拼砖到底。
没有了解就没有发然权。给我的感觉是:用了杜曼的方法来看蒙氏,不要以为看了一些蒙氏的书,就是认为了解蒙氏。知道蒙氏。
何为迷信。问题不在于蒙氏的理念,而是在于操作的人。
如今国家的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那难道说是教育的理论出现问题吧,不!决不,是由于现在人们用来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尺出现了问题。

试想一下:现在有多少个所谓的蒙氏老师是把孩子平等对待。给孩子设下诸多要求,和“秩序”,老师们也有与孩子一起去遵守吗?很多都没有。这不是正真的蒙氏。
教具是蒙氏教育中的其中一环,但国内很多的机构已把蒙氏沦为教具教学。以为教具就是教会孩子知识。错也。在蒙氏当中,教师担当的角色更多是观察。

我个人认为,如果连最基本的敏感期都理解不好,把握不好,蒙氏教学没从说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7-4 00:14:29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楼主批林批孔要把这里全批个够才过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7-4 00:14:40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下:我个人没有对任何一种教育法没有偏见。但我个人有一个习惯,对于任何的观点,我不会简单的归纳出对与错,而是通过自已的观察与实践去证实某一个观点。
通常我会以蒙氏的思维来解释一些行为与现象。
其实有很多学术所表达的思维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说法不一样。如杜曼的体能训练与蒙氏的感觉统合训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5-7-4 01:08:31 | 只看该作者
land+-->引用:land 在这个问题上,我本人坚决与你拼砖到底。
没有了解就没有发然权。给我的感觉是:用了杜曼的方法来看蒙氏,不要以为看了一些蒙氏的书,就是认为了解蒙氏。知道蒙氏。
何为迷信。问题不在于蒙氏的理念,而是在于操作的人。
如今国家的教育体制出现了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那难道说是教育的理论出现问题吧,不!决不,是由于现在人们用来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尺出现了问题。

试想一下:现在有多少个所谓的蒙氏老师是把孩子平等对待。给孩子设下诸多要求,和“秩序”,老师们也有与孩子一起去遵守吗?很多都没有。这不是正真的蒙氏。
教具是蒙氏教育中的其中一环,但国内很多的机构已把蒙氏沦为教具教学。以为教具就是教会孩子知识。错也。在蒙氏当中,教师担当的角色更多是观察。

我个人认为,如果连最基本的敏感期都理解不好,把握不好,蒙氏教学没从说起。

蒙氏的理论从爱、自由、平等的角度很多都是从卢梭、福禄倍儿那里传下来的,从理念上创新很小。她的意义在于实践,她对教育环境恶劣的穷苦人家的孩子进行了早期干预,效果很好,到今天仍然有意义,但意义仅此而已,她的方案不是不好,而是缺乏特色。尤其是针对21世纪的孩子,更是显得过时。举一个例子,如果我们的标准是吃饱饭,蒙氏的教育足够,她提供馒头,如果我们的标准是吃好,蒙氏的教育已经不够了。

至于敏感期理论,我极其反感把她的理论当回事。国外研究敏感期从来都是建立在脑科学的基础上,她的很多想法仅是基于100年前儿童的观察,跟现在的儿童早就不是一回事了。简单的例子,蒙氏那时有电视吗?她知道电视对孩子智力结构的改变有多大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7-4 01:36:50 | 只看该作者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蒙氏的理论从爱、自由、平等的角度很多都是从卢梭、福禄倍儿那里传下来的,从理念上创新很小。

创新小的理论就不是好理论了?不该是这个逻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7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8 18:23 , Processed in 0.10836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