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厌学”观 王晓春 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为什么会厌学?这个问题我认真思考过多年。 愚以为,人遇到以下几种情况肯定会厌学: 1、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处。 2、看不到在学习方面有成功的希望。 3、怎么学也学不会。 4、学习中得到的否定远多于肯定,痛苦远大于快乐。 5、学习的劳累已超出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6、觉得自己知识够用了,不必再学。 如果你把学生厌学者与上面几条对照一下,你会发现,他们的厌学不但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值得同情的。我曾说过,幸亏我生得早,如果生在近几十年,我肯定是个厌学生。在今日中国,能不厌学的学生,反正我是对他们钦佩不已。老舍曰:“考而不死是为神。”愚以为,今日学生能在表面上不显厌学之态,就是半仙,若心里也不厌学,那绝对是神仙下凡。 而且我相信教师的厌学程度未必低于学生。教师每天忙于督促学生学习,给人的感觉他们好像多么爱学习似的,其实很可能满不是这么回事。就像做买卖一样,商人大声叫卖的商品只是要推销给别人的,未必自己喜欢。于是想起了一个笑话:某商贩叫卖烧饼,声音无力。人问何故,答曰:“饿的。”又问:“为何不吃自己的烧饼?”答曰:“是馊的。”我相信很多大呼学生厌学的教师,如果让他每天听六节他自己那种水平的课,他肯定比学生还要厌学。说得挖苦一点,他的烧饼也是馊的,所以自己不吃,逼着学生吃下去。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越是自己不爱学习的教师,对学生的厌学越痛心疾首,一副扼腕唏嘘、“国将不国”的样子。这可能是“同性相斥”吧?具有相同缺点的人,格外互相排斥。反之,真正爱学习的教师对学生厌学态度反而会比较宽容,因为他很容易明白厌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再说,他也比前者有更多的聪明能缓解厌学,因此他不大焦虑。焦虑往往属于能力差的人。 列位看官,我说点傻话你们信不信?我相信自古以来厌学者在人类中就是多数,只不过那时没有义务教育,许多人无法到学校中来展示自己的厌学姿态。把孩童人人想成高玉宝,不符合实际。我还相信,今日厌学者也未必少于古人,若加上隐性的厌学(做好学之状给人看,其实心里早就烦透了)比例甚至可能大于古时候。我还相信,即使未来建成了学习型社会,也会有一定比例的人类厌学,这是造物的安排。厌学者是学习型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如影随形。 有人大概会质问我,你身为教师,却为厌学辩护,是何居心? 女士们、先生们,在下居心甚好,居心甚善。愚以为,如果教师能正确认识厌学,学生的厌学现象反而会减少。 我的具体建议如下:
1、遇有学生厌学,先反躬自问:“为师我,真的爱学习吗?”如果发现自己其实并不 爱学习,最好有所调整,若做不到,那就对学生宽容一点,也算“同病相怜”。这样其实可以削弱厌学的势头。 2、进一步反思一下,学生有哪些厌学是学校逼的(如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教学,拼命加重课业负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加以调整。 3、再看看家长是否厌学。如果家长自己是厌学者,可以提醒他们,圣人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别逼孩子太甚。 4、具体分析某个学生厌学属于哪种原因造成的,然后对症下药。 5、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期望值。可把厌学分成等级,教师内部掌握。 6、竭力提高教学水平,吸引学生乐学,少卖馊烧饼。 7、从此不再埋怨学生厌学,以保护自己的神经。 其实说到底,多数人不是靠真心喜爱,而是靠生存需要、责任感、毅力、顺从来完成学业的,所以,学习必须有一定的压力。问题的关键是教育科学必须找到这个压力的合理阀值,不能任由校长教师胡来。压力只在一定限度内才是动力,过了火就会反弹,一定要让教育者都知晓这一点。 2010,5.20
[ 本帖最后由 zty1122bb 于 2010-5-26 17:4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