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930|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来说说形式逻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6 17:3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估计这个话题会有不少的争议了,不过还是说说吧

我在很多有关学数学的帖子里,都能看到大家说,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能力很重要,似乎这是一个共识了。但是我问问身边的人,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数学逻辑能力是什么,包括很多做数学老师的,居然也说不明白。这就奇怪了,都不知道什么是数学逻辑能力,又怎么去培养呢?又怎么知道如何去培养呢?大约大家都认为,孩子数学题做多了,这种能力自然就有了,那干脆就培养做题能力就是了。

曾经有朋友发短消息问我,是不是坛子里的谁谁。大家都这么问,大约是我写字的风格、我的一些想法、思维方式、观点等,都和那位谁谁很相似。尽管我不是谁谁,但我有理由认定那位谁谁一定和我一样是学数学出身的。因为大多数学数学的人,认识事物的方式,大约和普通的人会有所差异,这可能就是使用形式逻辑思维的缘故吧。

所以我在前面那篇说奥数的帖子里,特意的说了这点。所谓数学逻辑能力,就是形式逻辑能力。能形式逻辑的教育,在我们的教育里是缺失的!

说起形式逻辑来,不由得还要说到辩证法。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辩证法,但是非常遗憾地说,我们学的也不是马克思的真正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里,和形式逻辑根本不完全矛盾,甚至有继承的关系。可惜我们学的是中国化的辩证法,这种所谓的辩证法里,充满了对形式逻辑的批判和否定。

说这个问题,我又不得不说到历史和文化。实际上我多少年前就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居然没有产生形式逻辑,以至于一个先进的农业国家,在近代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了。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多种想法,包括一些政治的因素。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中外知识的不断学习和长进,我现在觉得我已经搞明白这个问题了。问题的根结在于文化。

逻辑是什么?逻辑实质上是一种争论的技术。

中西文化差在了哪里呢?西方是基督教文化,他们信奉有上帝。人和上帝是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一种契约的关系,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旧约》,《新约》,都是人和上帝的一种契约。人和上帝的纠纷就在于人是否遵守了这些契约,因而就有了争论,伴随着这种争论,就会产生形式逻辑。中国古代没有类似上帝的神,他们的主宰者是皇帝,同样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人,因而就没有什么契约。所有的争论都是围绕着皇帝的好恶进行的,皇帝说的话就是真理,诸子百家所做的就是揣度帝王的想法,然后把哪怕不合理的也要解释为合理,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的哲学,中国的辩证法。

所以不同的文化,就导致了中国没有为追寻真理而产生的形式逻辑的发展,而留下来的都是为帝王辩护的,不合乎基本逻辑的所谓中国的辩证法思想,那就是无论怎么论,都要论证出帝王或者先贤的唯一正确。

这种文化影响了我们几千年,直至今世。

形式逻辑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我会慢慢地在这个楼里,尽量的把我认识到形式逻辑的一些东西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3-26 17:40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8威望 +24 金币 +24 收起 理由
helenest + 1 + 1 纯粹支持。
zyfh + 5 + 5 学习学习。
huhututu + 1 + 1 学习一下。
悠悠妈妈 + 2 + 2 纯粹支持。
wyh2000 + 1 + 1 最喜欢这种深入浅出的文章
pianocrazy + 10 + 10 精品文章!
wangtutu + 2 + 2
hubaichun + 2 + 2 纯粹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3-26 18:08:17 | 只看该作者
书读的少有弊端,多是有感而发,感性的东西不一定可靠。
看来要多学习啦,收藏楼主的精品贴,慢慢研读。
形式逻辑这个说法真是今天在数学贴里才第一次听到。
希望楼主多出些新颖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18:09:07 | 只看该作者

1、先说说矛盾不是矛盾

因为我不写书,所以我觉得没必要按照形式逻辑课本里的顺序来说了,按照我自己的思路,说到哪里是哪里吧

第一篇我先来说说矛盾这个概念,所以想了上面的那个题目,就叫做矛盾不是矛盾。

矛盾不是矛盾这又何从说起呢?那就从矛盾这个词的由来说起吧。

古代有个故事,大家恐怕没有一个人不知道的,那就是韩非子的《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卖矛和盾的人有两个命题:
命题A: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命题B:我的矛很锐利,对于(任何)武器没有不能刺穿的

这应该是矛盾这个词的由来,至此以后就管这类事情在逻辑上叫做自相矛盾了。

后来日本人也学去了,也这么用。后来日本引进西方逻辑学的时候,大约是最初的人没有学明白,于是就用矛盾两个去翻译Contradiction这个亚里斯多德的形式逻辑学里的词汇了。后来新文化运动,我们的学者就把这个词汇,又从日本哪里给借鉴回来了,于是中国人也把Contradiction翻译成矛盾。

可惜的是,上面的这A、B两个命题,在形式逻辑里,不是矛盾关系,他们的关系是另外一个词,叫做Contrariety,我们把这个关系翻译为相反,或者叫反对关系。

看看是不是很讨厌,矛盾这个词的源头,说的不是矛盾而是相反,这就是我这个题目的由来。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3-27 10:1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zyfh + 5 + 5 学习学习再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18:14: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baichun 于 2009-3-26 18:08 发表
书读的少有弊端,多是有感而发,感性的东西不一定可靠。
看来要多学习啦,收藏楼主的精品贴,慢慢研读。
形式逻辑这个说法真是今天在数学贴里才第一次听到。
希望楼主多出些新颖的文章。


你太客气了,尽管这个词大家很少听说,但我们以前做数学题都是用的这个方法,所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很多了。

目前国内很多这方面的书,都起名字叫数理逻辑,但数理逻辑只是形式逻辑的一个子集。

名字叫《形式逻辑》的书里,多不会忘了腔调说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因为怕大家知道,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哲学的方法。

哈,多少年遗留的问题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hubaichun + 1 估计是大学数学专业或计算机专业课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3-26 19:42:01 | 只看该作者
我大学时学过形式逻辑,教材用的是金岳霖的书。现在回想起来,这门课学了和不学没有什么差别,因为我根本就没有认真读过教材,更不要说其他相关文献了。

今天有机会聆听qq的讲座,真是令我好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3-26 20:11:07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方面缺少教育,谢谢阿Q开讲座,最好再推荐几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26 20:19:18 | 只看该作者
没学过
认真听课
希望能听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20:24: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fgcp102 于 2009-3-26 20:11 发表
在这方面缺少教育,谢谢阿Q开讲座,最好再推荐几本书。


推荐书,对我有点难,我也是很多年以前学的,最近也没太了解是否有什么新的书,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20:40: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yh2000 于 2009-3-26 20:19 发表
没学过
认真听课
希望能听懂


客气了,希望我能说明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26 21:47:59 | 只看该作者
疑问.矛盾的命题又是什么呢?

命题A: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命题B:我的矛很锐利,对于(任何)武器没有不能刺穿的


下面这两组命题又是什么关系呢?
命题A: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命题A1:我的盾不坚固,(任何)武器都能刺破(它)

命题B:我的矛很锐利,对于(任何)防具没有不能刺穿的
命题B1:我的矛不锐利,对于(任何)防具都不能刺穿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qqyou + 2 + 2 后两个都是矛盾关系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0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5:03 , Processed in 0.13678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