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859|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要忽视看不见的习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9 21:4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习惯大致两种,一种看得见,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比如,是不是作业整齐,
是不是做了复习,预习,是不是先做完作业再去玩。很多父母都很重视这种习惯的培养,
但是,往往忽视了那种看不见的习惯。

看不见的习惯是什么?是思维习惯。

一个常见现象是,在小学甚至在初中齐头并进的两个学生,进入高中后
差距却突然拉大。而勤奋程度和健康状况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
原因造成了这种差距?

再看看东方和西方的对比,在西方工业革命之前,中西方的社会发展程度
基本上齐头并进。但是,工业革命之后,差距突然拉大。是什么原因?

一种解释是思维习惯使然。

西方人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探究与追问,因此发展出了现代科学技术,
而东方人习惯大处着眼,难得糊涂,因此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其结果是,技术几十,几百倍的提高了劳动效率。所以马克思说,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
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思维习惯对学生来说也有类似的意义吗?有。

善于刨根问底,探究与追问的学生学习方法更灵活,更喜欢把学习对象当作研究
对象,去想各种方法攻克。在这个过程中,会发明各种学习技术,来提高自己的
学习效率。

我在高二的时候就掌握了一些学习技术,能够让我成倍提高学习效率。
甚至到高三上学期,老师专门每周安排一节课,让我给我的同学上课,
上课的内容就是讲我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学习技术。

以历史为例,我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背景填充,然后建立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
通过因果关系把各个历史事实串联起来,记忆效率会极大提高。

第二种就是建立历史叙述的模板。这个模板分原因,经过,结果。而原因又细分为
背景,导火索,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内因,外因,长期原因,短期原因,国际
原因,国内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必要性,可能性,充分原因等等。

有了这个模板,历史课本上散乱的事实就各有归宿。很多同学惊异于我能把课本
轻松的复述下来,其实按照我这个方法很简单。

但是,另人失望的是,我的这个方法,真正能领会的同学并不多。知音难觅。
即便此后很长时间内,记不清有多少人向我来学经验,我讲到这段的时候
他们都很茫然的样子,根本就没法激起共鸣。为什么?

因为他们完全习惯于另外一种思维习惯,根本理解不了我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他们的方法,就是背,直接去背。或者用jiang版的说法就是傻背。

这种学生,在知识量很小的情况下,比如小学和初中,他们的脑力完全能够应付。
但是到了高中,当知识点繁多,短期记忆根本无从应付,加上题目灵活度,综合性
提高,他们就疲于奔命了。差距就是这么产生的。

实际上,从智商的角度,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是我们还是落后于西方,
因为我们的技术不如人家。同理,在我的同学中,跟我智商差不多,甚至高于我的
比比皆是,但是,最终我还是考第一名,分数超过他们很多,学习也比他们轻松。
原因就在于我有技术,我的效率高。

习惯是一种顽固的东西,思维习惯更是如此。

很多家长对孩子各方面抓得很紧,孩子小时候成绩也不错,看似很放心了,
但是到了中学却突然急转直下。实际上孩子的智商没有问题,关键是思维习惯
没有跟上。在面临更复杂的学习局面时没有及时改变学习策略,没有采用更为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由于思维习惯摸不着,看不到,所以很多家长在这个问
题上会一筹莫展。

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一些很听话的孩子那里。这种听话的孩子一般对老师的话
言听计从。当然如果遇到一个非常好的老师,能够代替其独立思考,能够引导
其应对更复杂的局面,这个孩子就很幸运了。但如果相反,如果这个孩子遇到
一个不怎么负责任,水平也比较低的老师,结果就可能很糟糕了。

即便侥幸遇到了好老师,过了高考这关,但在更为复杂的社会面前,谁又能保证
你总能遇到好老师给你带路呢?

怎么培养这种看不见的习惯?实际上西方的教育能够给我们答案。
西方教育不主张迷信权威,什么都能拿来讨论或辩论一下,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去背
的东西。他们的学生经常要面对一些现实的问题,然后想各种方法去解决。
加上老师本身就是受过这种训练的人,学生的思维习惯很容易走向独立思考与探究之路。

实际上,就我的经历而言,应试教育未必能泯灭一个人的独立思考与探究精神,
如果你把应试本身就当作一个研究对象和探究对象,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选题。

但无疑,应试又非常容易泯灭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这就像在一个充斥
感冒病菌的房间里,只有抵抗力最强的人才能免于感染。

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有免疫力的那一部分人?
这是家长们不得不引起注意的问题。
































评分

参与人数 12威望 +36 金币 +36 收起 理由
zyfh + 2 + 2 精品文章!
clinda + 1 + 1 精品文章!
红彤彤的云 + 1 + 1 精品文章!
小灰熊 + 5 + 5 值得学习。
棠棠妈 + 2 + 2 谢谢你了
wangtutu + 2 + 2 非常重要
buke + 1 + 1 我很赞同。
hq1966 + 10 + 10
fchn608 + 5 + 5 赞同!!謝謝!
千江有水千江月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9 23:06:1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一下,楼主关注的方面,很值得大家思考

[ 本帖最后由 qqyou 于 2009-1-10 01:0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0 00:02:30 | 只看该作者
沙发没有了,板凳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0 00:55:26 | 只看该作者
這就是大家經常說的要教給孩子方法,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

強調:知識的堆積不是知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0 01:0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fchn608 的帖子

我的体会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再教方法。
否则,他可能无法理解方法的意义,
方法本身又成了死记硬背的对象。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逗逗1123 + 1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10 08:58:11 | 只看该作者
好贴,关注一下。

思维习惯应该是高于方法的,而方法又高于知识。

思维、方法和知识这三者不能割裂开来,思维习惯和方法既是学习知识的引导,同时也是从知识学习中提炼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10 09:15:01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很好。老易还是老易。虽然头像换了。那是个什么经?

思维习惯要重视。但是说实话,思维习惯还真不是教出来,是孩子自己悟出来的。
所以,我觉得,要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自我探究,自我积淀,自我提升。
当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下到堆砌如山的所谓资源,兴致勃勃的想要在孩子身上一试身手的时候,
有没有想过,我们可能教给了孩子知识,却戕害了孩子的能力?

当然,在孩子小的时候,还是要引导,要培养,甚至可以灌输。。
大了,就要放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10 09:28:21 | 只看该作者
好题目!

思维能力是自己悟出来的,也是环境逼出来的,而不是灌输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10 09:41:42 | 只看该作者
7楼、8楼提到灌输,我引用一下William Butler Yeats的话: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10 09:48:48 | 只看该作者
William Butler Yeats的话: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支持!
老易的帖子还真能让人思考!有深度。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5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7 15:32 , Processed in 0.12550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