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儿子张瞾懿2008年7月6日来归,屈指一数,迄今快半年矣。这半年甘苦并见,最难者是孩子的品格和情熵未见明显进展,虽然似乎已经有了情熵意识的这种苗头。而这一点,是我最看重的。在这方面,最宝贵的时间已经错过。给我的时间也并不太多了,我必须要赶在这两、三年里,在青春期到来之前,至少要给他建立起一个比较健全的、有品位的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家学习,对于张瞾懿这个身心创伤累累的孩子来说,如果只是多学了点东西,那简直就是笑话了。 很多亲戚、朋友都在关注。但半年来实在忙累,所以难得有时间、机会来汇报一下,趁此半年时机,特检讨一下、并做总结。也请关心者指点指点。面对世界,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在身心调养方面,蒙氏、华德福、夏山学校、传统理念等等都在我的实践范围之内。由于没有学习、作业和考试的阴影,总体来讲,给予孩子非常大的自主空间,让孩子的奇思妙想一个个的冒出来,让他自己去实践。比如在家经营租书业务,开办折纸公司,进行公共基础建设,比如为他自己和我们都设立了信箱。其中,最主要玩的就是折纸,一本折纸大全学了个遍。没有指导,只是偶尔妈妈和他竞争竞争。但孩子可真是全身心投入。 当然,更多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看金庸小说上了。翻来覆去。也没提出也个作文的事情,只在半年结业状态中要求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内容、行文全由孩子负责。草草写完,也就了事。题目是“那一刀砍不砍得下去?”,写的是胡斐和苗人凤决斗,生死关头胡斐是否会一刀挥出,杀死苗人凤。金庸的小说到此戛然而止,留下难题。孩子探讨了他认为的几种可能性,最后也没有结论,不了了之。 半年期到,金庸的小说会收山3个月,孩子已选定以唐鲁孙为代表的饮食文化著作作为下半年的语文教材。在我的劝诱下,才把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也纳入教材之列。 以上所述都是孩子自我支配时间之内的事情。孩子的智力早被错误的开发,尤其是近年来流行的脑筋急转弯文化被作为创新思想的培养方式,让我的孩子深受其害。但是,能把一个孩子立起来的系统性文化及其学习却不见踪影。所以,虽然是孩子自我支配的时间,那也是要一套一套地让他玩个够。金庸小说是一套,折纸大全那也是精华俱见。 在家学习之前,我虽然看了一些理论书。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时,我不宗任何一中理论。理论无固见,实践第一位。全得从对儿子的观察和与其交流的过程中来获得灵感、来发现我们应该行走的道路和途径。 只有一个界限需要拿捏,那就是放纵与自由的界限。把握起来很难,这没法完全从理论上的原则和规则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当时亲子关系的厚度和纯度出发来做出判断。规则可以强制,但敏感难以培养。我要培养的是孩子为人的敏感和情熵的意识。 我要培养一个人出来,这是以上所做的基本出发点。但是,我们也要培养出一个人才出来。所以并不空论孩子的日常行为和为人。在家学习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发展、培养孩子把握世界的能力,各种知识技能的学习那也是重中之重。 在这一方面,主要是遵循了袁鸿林老师“语言为核心,思维模式的培养和锻炼”的基本模式。 本来,语言的学习总是涵盖着丰富的文化内容的,这一部分是应该要给孩子点出来的。可我的孩子自以为太聪明,听不进两句话,反应出来的全是脑筋急转弯或抬杠话语。我立即放弃讲解的企图,任何问题,如果孩子不继续追问,最多两句话结束,挂起免战牌。 讲解之路不通。但孩子对书面语言有如痴如醉的感觉,虽然也经常唱反调,但这不是语言问题,而是不健全心理和文化的反应。 所以,虽仍是“语言为中心”,但却把我原来一厢情愿的一系列培养计划都打到爪哇国去了。甭说美国历史,连中国历史都不再和他论说。 当然,电视、电脑是玩不成的了。卡通书也逐渐收起。爱写玄幻小说,自己写去;想写侦探小说,自己想去。武侠小说,金庸的,看去。本来,我是很喜欢古龙的,但在孩子面前,就硬是只字不谈。古龙,那应该是几年之后他自己的事情了。以正治国,以奇用兵。金庸雍容博大,古龙剑走偏锋、不脱言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总得给他个梯子让他爬。什么样的梯子适合他?至少也要让他渐入佳境。 终于,选定了读经方式。切入时机把握比较好,孩子抵触不大。 文学(诗歌)历史线是从《诗经》开始,准拟再读《楚辞》一直往下。古典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不可不读。且按历史顺序,和金庸小说一起,最终导入孩子特别厌烦的历史意识。中国是一个历史的民族,特重文化生命的传承,可孩子现在对此没有兴趣,连《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不欲一闻。当年风行全国的连环画都销声匿迹,即使搜寻出来,也不足以给孩子启蒙了。无他,现在启蒙的都是日本卡通、电脑游戏了。 从080910开始,《诗经》已选读到周颂。每篇一天一遍,重复到第35天止。每天增加一篇,如此积累,滚滚向前。无论多忙,绝不中歇。在家学习,没有节假日,也没有借口。靠的就是持之以恒。虽然每天读的不多,但天天如此,滚滚向前的力量也是很巨大的。读的过程中不要求背,也反对以背诵为显摆。有朋友好事,让孩子背诵,都让我反对和禁止。如此两、三次,孩子也不以此为务。读经过程中,绝不使用录放机,就是父子一块读。 文化经典线,是从081006开始,已读《论语》、《老子》。这两本书,《老子》10章为一篇。每篇一天一遍,重复到第8天结束。如读《诗经》的办法,靠的就是积累。共来回两遍,每篇16遍结束。太快了点,遍数不够,准拟今后再读。 本拟接着读《孟子》和《庄子》,但心下欠欠,总觉不大妥当。孟子好辩,庄子奇想,都不太适合孩子现在的状态。读,肯定是要读的。却不是现在。 偶然聊天,得知孩子现在的志向是当一名厨师。说说也罢,志向颇深也罢,我可以不去深究,只当作是真的就可以了。这让我决定和孩子接着读《黄帝内经》。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我虽然不做身体美学的学问,但实践则有之。02年曾向美国美学家舒斯特曼(舒倡身体美学,且自身由象牙塔而实践,还是个有执照的治疗师。在哲学界不论中外,实为异数。)建议何不学学中国的中医经脉、针灸之学以为用,却发现我们国内各大学、研究机构象牙塔里的高人们对此身体力行之走向毫无兴趣,且学术鄙夷之心面见。我的意向相反,更明确,宁实践不为学术。身体美学的进向,甚至说美学的进向,理论已终结,践行才是生命力的所在。作为政治异态的美学不可为,作为身体美学的践行,我还是屑于为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要选择《黄帝内经》。 教育也好,在家学习也好,不带上家族的传统、不带上父辈那些优秀的局限那是不可以的。本来孩子的爷爷是中医教学名家,中医医理高妙超然,对中医经典那也是有相当深切、独到的见解。让爷爷来领读应该是最好的事情了。只是爷爷不在青岛,孩子又敬畏有加,只好作罢。 读《内经》一定是要从经络入手的。孩子是刚好具备了这样的兴趣和味道。金庸小说对经络、穴位和相关武功的描述都先期一步培养了孩子,且中医养身最近风行,趁此东风,家有经络图。孩子现学现卖,自己写的玄幻小说里也开始出现了阴阳、经络、穴位术语。 所以,从《老子》过渡到《内经》,倒也顺利。《内经》162篇,从081130开始,一天一篇,每篇9遍,如此积累,每天9篇。读完需要半年时间。 现拟打算,《内经》之后最多再读《随园食单》,然后就打道回府重读《论语》、《老子》。计划太长了,恐怕还是赶不上变化。 数学方面,没有集中训练,买了一套数学家写的科普读物,让孩子自修,每天看一篇,暂无讲论。孩子的投入尚可,有时候也自己画图,玩上面的数学游戏。有一次,看到讲“白马非马”,哲学与数学的关联和数学解决时,连喊投降。我也不敢和他讲,恐怕是他自己达到了这个年龄阶段能够思考的极限了。除非系统强化训练,难以突破。只有等待时间流逝,和语言方面积累起来的能力,才可以让他自信的越过思维的瓶颈。 英语不仅是一门外语,那还是如数学一样,是另一种不一样的思维模式和逻辑。不可不学。但孩子仍逆反心重,其实并不适合游戏英语的学法。逆反心虽重,但孩子近半年在情志方面还确实有所进步,我在慢慢的将学英语的计划和决心传达给他。而孩子反应不再过于极端,在趋于缓和。 只有一个办法,系统学习。还得从《新概念英语》一篇一篇的向前,靠积累,打破孩子心灵负担的坚冰。准拟最近找时间切入。是开始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