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336|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美国最流行的高瞻方案如何教幼儿读和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2-23 13:2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igh/scope课程中幼儿如何学习阅读和书写

在High/Scope(美国的一家教育机构,台湾将High/Scope课程译为高瞻课程)的幼教课程中,阅读和书写是非常重要的。High/Scope强调:早期阅读和书写应发生在孩子们渴望与别人分享对他们有意义的事情的时候,这时孩子们不仅意识到文字符号是交流的工具(字、发育等),而且也强烈地渴望通过阅读了解信息、感受快乐,以及通过书写与别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他们就能很快在以后的时间里成为一个喜欢语言文字的人。

孩子们的学习最好是在他们自己的兴趣驱动下,在他们渴望了解周围世界的前提下进行,我们称这种教育是“孩子自发的”学习。因此,High/Scope的教室中就安排了“主动学习”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地掌握他们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达到目标。教师和父母是作为合作者,参与并支持、扩展他们的学习经验的,这就是说孩子们要在活动中学习。

在High/Scope的幼儿园中,孩子们每天都按照计划──工作──回忆这样一种程序来进行活动。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计划时间安排自己的计划,在工作时间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回忆时间与同伴、教师分享他们的经验。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是主动与人交往的,因而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当孩子们制定计划或从事活动时,常常要使用绘画、符号,甚至一些简单的字词,这样,语言文字的技能也就得到了发展。在其他如小组活动、大组活动、户外活动及一些转换活动中,教师也会通过介绍一些材料、想法,来支持孩子们自发出现的阅读和书写的兴趣、技能。High/Scope课程强调鼓励孩子自发地学习,而不强调教师指导的学习,同时,它非常注重孩子情感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建立。

根据语言文字的“关键经验”(High/Scope通过对孩子的观察,所得来的孩子需要的经历,详见附录),教师们要用下面的一些策略来加强孩子们在前阅读和前书写方面的积极态度和有关技能。

1.建立一个图书区

在每一个High/Scope的幼教机构中,都有一个图书区,区中摆满了各种有趣的图书和阅读材料,这些书与材料反映人们的真实生活,反映孩子生活中的事件及想象中的内容。书有很多种类,有的只有图片,有的是儿歌,有的是字母,有的是成人和孩子自制的。图书区是温暖的,孩子与教师可以一起坐下来阅读;图书区是全天候开放的,孩子们可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阅读。关于某些概念或内容,有时会在多种书中反复出现,如“方向”“前后”“文字及书的特点”等。在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上,孩子应了解书的一些更值得注意的内容,如书中谁做了有趣的事,谁面对问题并解决了问题,这样有利于鼓励孩子们创造反映他们自己经验和想象的故事。因此,在图书区除了书外,还要有些其他材料,如纸、笔等各种文具来支持孩子们反映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生活。

2.与孩子们一起阅读

每天教师都要在不同地方,使用不同材料,与孩子一起阅读,有时是一对一的,有时以小组的形式。孩子们每天都选择书与教师一起阅读,这种习惯的养成使得孩子在家里也会与父母一起阅读。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对教室中记事板上的文字产生兴趣,并去阅读,他们会学习记录下他们想进行的游戏。在工作时间,他们会通过书来查找有关信息,并学着在作品上标上一些标记,如名字、标题等。在回忆时间,他们会用绘画、符号、文字等描绘他们已做过的事。在户外活动时,师生会一起指认一些熟悉的符号。这些都说明,阅读已成为孩子们一日生活中的一个部分。

3.使用符号和相关的文字

在教室的入口处,孩子可以选择一个符号作为自己储物柜的标记,可以选用自己理解的标识,也可以选用名字中的一些字,慢慢地,孩子们就能阅读和书写这些符号,同伴间也能相互识别。活动区及材料归类的标记也都运用了相关的符号、绘画、照片、字等,孩子们可以较方便地找到有关的材料,并在用完后能迅速放回原处。每天的一日活动安排也可以做上标记,如一日活动安排表在记事板上标记出来,这样孩子就能将真实的活动与符号联系起来。

4.教室里充满书写的物品

High/Scope的教室里,处处可见文字和标记。在游戏区贴满了图、字数等,如杯子上贴有表示水量的标记。教室内的柜子上也都有标记。

5.提供书写的材料

每个区中都提供了书写材料,如美工区中有白纸、颜料、笔;家庭区中有笔、信封、邮票。此外,对适当年龄孩子而言,计算机也可以用来书写、阅读、绘画,粉笔则在户内外都能使用。

6.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书写

孩子们在能用书面语言进行交往之前,他们会认为字、词、语法等是乏味的。如果成人不要求他们一定要按照标准的语法书写,那么孩子们一定会热衷于书写活动,他们会创造书、制作卡片以及写一些有关的信息。在High/Scope的幼教机构中,教师鼓励孩子们进行各种书写尝试,并接受他们的书写方式,如涂鸦和创造字等。由于孩子们不断地受到标准书面语言形式的影响,他们也就会逐渐接近标准的书写语言,如正确地写自己的名字,正确地写自己熟悉的物品的名称。

7.听写

High/Scope的教师常常记下某个孩子说的话,然后再将他的原话读给他听。这种形式也可以用在一组孩子的情况下,当孩子们在一起讨论、分享经验或在一起编一个故事时,教师可为他们做记录。在孩子们作计划或是回忆时,教师也可将他们的语言记录下来。为了帮助孩子增加一些细节和语言的复杂性,教师可以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准备用什么做这个东西?”(计划时)“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做这个东西的吗?”(回忆时)。然而要注意的是,向孩子提过多的问题也会使孩子感到气馁。

8.对声音的探索

在High/Scope的幼教机构中,教师并不单独教孩子们练习发音,而是在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唱歌,一起听、讲故事、诗歌时学习语音。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逐渐建立起关于发育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母语的发音。

9.和孩子自由地交谈

在High/scope的环境中,教师和孩子交流时能够很好地平衡听和说的量,他们总是耐心地倾听孩子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想法,通过注视孩子来鼓励他们说话。有时,还通过评论、观察、重复孩子说的话以及帮助孩子表达意思来鼓励孩子说话、扩展孩子的词汇、完善孩子的句子。

10.将孩子书写的作品展示或让孩子带回家

High/Scope的教师会把孩子书写的东西贴出来,有时,还会让孩子把作品带回去,以此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刚开始书写的价值,并帮助父母形成积极态度,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孩子在交往方面的各种尝试,注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的听说读写都得到较好的培养。

11.通过艺术活动支持孩子们已掌握的语言文字

传统的艺术活动只强调口头语言,比如孩子们可以通过描述他们的美术作品来扩展词汇,通过把扭曲和舞蹈联系起来发展其语音意识,进一步的书写技能则可以通过结道具作标记发展书写能力,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慢慢能把口语和书写语言都作为艺术创造表现方式。

12.鼓励家庭支持孩子的阅读和书写

上面的所有策略都能在家庭中使用。High/Scope的教师经常召集父母进行交流,把有关的方法传递给父母,如鼓励父母每天与孩子一起阅读,花一定时间与孩子谈话,并耐心听孩子“阅读”自己的东西。这样做,使得父母在孩子开始阅读和书写时能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时萍 刘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2-23 13:25:05 | 只看该作者
HIGH/SCOPE学前课程模式近二十年的发展

北京师大教育系99级研究生 徐小龙


HIGH/SCOPE早期教育课程模式是与拉瓦特里的EEC课程、德弗里斯──凯米的EEP课程齐名的三种认知中心课程模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HIGH/SCOPE课程模式在20世纪70年代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完善与发展,在与另两个皮亚杰课程模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美国被运用得最为广泛的课程。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对处境不利儿童还是正常儿童,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HIGH/SCOPE课程几乎无处不在。同时由于HIGH/SCOPE在课程推广、课程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工作,它在国际上也声誉日隆,在英国,爱尔兰,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也有了自己的拥护者。据统计,在世界各地已经有几千所运用HIGH/SCOPE课程的学校,这是对HIGH/SCOPE国际地位地最好注解。

HIGH/SCOPE课程的发展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1971年之前,1971~1979年,以及1979年以后直到现在。1971年,HIGH/SCOPE出版了第一本介绍HIGH/SCOPE课程的著作《认知中心课程》,这是HIGH/SCOPE课程模式初步形成的标志,正如书名──认知中心,这时期它以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为基石,把重点放在如何发展孩子们的认知与智力上。1979年,第二本著作《活动中的幼儿》出版,这本书对第一本书进行了很大的改造,第一次把孩子的主动学习和强调知识建构作为课程的核心思想。从服务对象而言,不再是只为处境不利的特殊儿童服务,开始面向所有的儿童。从目标来看,不再只是把目光放在儿童认知思维的发展上,而是提出以认知发展为中心,同时注重儿童的社会性与情感发展的全面发展目标,该书基本奠定了HIGH/SCOPE课程模式的基本框架。1979年以后,出版了一系列的关于HIGH/SCOPE课程的著作,比如1988年的《早期方案管理者指南》,1989年的《教师思想概述》,1991年的《支持年轻的学习者》,以及1995年的《教育幼儿》。它们或多或少对1979年《活动中的幼儿》作为一些修改,尤其是1995年的《教育幼儿》,除了对以前的版本进行了修改完善之外,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观点。二十多年的发展,HIGH/SCOPE课程模式不断在演进,日趋成熟。

具体而言,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HIGH/SCOPE学前课程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动学习成为一日活动的核心

早在二十多年前,HIGH/SCOPE就提出了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这一术语。所谓主动学习,是指由学习者发起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关于现实知识的过程。这一概念背后是皮亚杰关于动作的认识,皮亚杰认为处于前运算期的幼儿,逻辑运算能力尚没有充分发展,他们主要依靠动作,直接作用于环境而获得经验。因此HIGH/SCOPE认为只有向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他们对材料的操作、转换、组合,孩子的认知才能得到发展,而不能依靠老师手把手地教或传递进行学习。

但是在《活动中的幼儿》一书中,主动学习还只是八大关键经验之一(其他几个分别是语言、经验和表征、分类、排序、数概念、空间关系、时间关系),虽然它被放在所有关键经验的前面。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动学习从关键经验中抽离出来,它已经不再是一个关键经验,而是凌驾于所有关键经验之上的核心原则,成为整个课程模式的核心和根本,无论是一日活动的安排,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合作,还是对学生的评价,与孩子间的互动,对学习环境的设置,都必须围绕主动学习这一核心原则行事。

当主动学习还是一个关键经验时,虽然HIGH/SCOPE也赋予它很高的地位,称它为课程的基础,但实际上,HIGH/SCOPE还没有摆脱认知中心的倾向,这时的主动学习更多的是一个手段,也就是说,要发展儿童的思维,智力,必须借助于主动学习这一手段,因为孩子在主动学习中,思维、认知的发展是最有效果的。HIGH/SCOPE认为,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只能是间接的,是认知发展的副产品。可是当把主动学习当作整个课程的核心时,主动学习不再只是一个手段,更多的,它是一个目标了。当课程的一切都围绕主动学习这一原则进行时,其最终的目标必然是孩子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人。而主动学习当然不是一种技能、技艺,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这显然不同于1971年忽视情感、社会性发展,过于强调认知的HIGH/SCOPE认知中心课程,也不同于1979年把主动学习当作手段之间的关系。把主动学习当作HIGH/SCOPE课程的核心原则的意义在于在评价孩子发展的情况时,不再根据孩子认识多少字,会算怎样的题,而是放在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孩子的兴趣,孩子的社会性、主动性上。可以看出HIGH/SCOPE已经逐渐摆脱了认知中心课程的帽子,但这不是简单的回到美国传统的目标上去,在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和认知的发展两个目标之间,他们似乎找到了平衡,因为主动性的社会性的发展与认知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对立的。

主动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一个真正的主动学习包括直接地操作物体,在活动中思考,来自幼儿内在的动机、需要,和问题解决。简而言之,主动学习就是儿童在内在兴趣需要的基础上,对物体进行操作,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为确保主动学习这一原则被遵循,HIGH/SCOPE对主动学习进行具体化、可操作性的规定,这也是它比1979年更完善的一个表现。它认为一个主动性学习的环境应该包括以下五个部分:材料,要提供丰富的、能适应孩子不同发展需要的材料;操作,要给孩子提供进行操作、转换、组成等活动的机会;选择,孩子们应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操作的材料与活动;来自孩子的语言,孩子们有机会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孩子之间能很好地交流;来自成人的支持,老师应支持鼓励孩子的选择与活动。这五个成分是一个主动性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是主动性学习发生的前提。这些具体的标准与规定为保证主动学习这一核心原则奠定了基础。

2.教师与孩子间的互动

二十年前,HIGH/SCOPE对老师角色最贴切的描述是:儿童解决问题活动的积极鼓励者,他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材料,提出问题和建议,并明确要求儿童运用某种方式制定计划。要求老师的角色是儿童的观察者、倾听者。总的来说,HIGH/SCOPE课程中主张老师说得更少,听得更多,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少说多听,多注意孩子的意力与活动,孩子才有可能多说,思考才会更多。以前老师关心的是自己如何做,而现在,教师的重心开始转向学生,转向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兴趣。他不再是孩子活动的局外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HIGH/SCOPE吸收了社会生态学的观点,开始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这种互动必须能保证孩子对自己进行的活动有一个建构性的理解过程,而不是直接把关键经验教给孩子。根据社会生态学的观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具体地说是这种关系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环境、心理氛围对孩子的学习作用重大,它是师生积极互动的基础。所以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一个支持孩子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一个孩子自由探索,心理宽松安全的环境。因此,HIGH/SCOPE要求老师与孩子分享控制权,比如老师控制环境的布置,而孩子决定自己该学习什么;要求老师关注孩子的实力水平,找出孩子的兴趣点,并围绕孩子的能力水平与原有经验作出计划;与孩子建立真诚的伙伴关系,给孩子具体的反馈,并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与孩子一起游戏,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具体而言,老师的工作包括:提供材料,活动区的划分,一日常规的建立,倾听孩子的声音,记录孩子的发展等等。

除了以上两个主要的变化以外,还有两个内容有了更详实具体的说明。一个是关于关键经验的,一个是关于家长与老师合作的。

1.关键经验

杜威把经验分成两套东西,一套是经验的事物,一套是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指客观的事物,一个是主体的体验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关键经验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初,HIGH/SCOPE没有关键经验一说,最初说法是表征水平和内容区,然后是目标序列。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对关键经验的认识才最终得到确定;提出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获得重要的关键经验。这实际上反应了HIGH/SCOPE把重心放在孩子不会做什么(目标)向孩子能做什么和正在做什么(关键经验)的转变。这个术语的产生让老师把重点放在提供材料和挑战性情景以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练习,而不是从一个低水平向一个高水平的发展。

根据HIGH/SCOPE的阐述,可以说关键经验是对孩子社会性、认知、身体发展的一系列陈述,由几个大关键经验组成,同时在每个大关键经验下又分成若干小的关键经验。它是成人支持、观察孩子活动并作出计划的指示物,也是评估儿童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关键经验的来源主要是HIGH/SCOPE的研究者与实践者长期观察实验,长期与孩子共同学习的结果。这些关键经验首先是孩子发展必不可少的,同时它们又是连续的,不是一次就能发展的,所有的关键经验的获得都要依靠主动地操作物体、与他人交流以及经历事情。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推广HIGH/SCOPE课程的培训方案中,意识到以前的关键经验对孩子发展的描述是不全面的。比如有人提出HIGH/SCOPE低估了孩子的社会性学习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在1991年,把自主性和社会关系列为关键经验之一,并把主动学习这一经验移走。同时在借鉴加登纳多元智力论的基础上,分别在1987年把音乐并入关键经验之中。另外,HIGH/SCOPE还改变了一些关键经验的名字,如把经验和表征改为创造性表征、语言与文字、自主性与社会关系、运动、分类、音乐、排列、数概念、空间、时间概念共十大关键经验,而小关键经验由1979年的49个发展到现在的58个。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关键经验将会有所改变和增加。

2.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HIGH/SCOPE为家长与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使用关系提供了许多好的建议。就老师而言,要求他们定期进行家访,创办简报,安排家长的参观日,鼓励家长留在教室观察孩子,对家长的兴趣、意见和关心的问题以及观察的内容做一些非正式的记录,并鼓励家长成为班级的志愿工作人员。总之,尽一切努力让家长参与到学校里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HIGH/SCOPE除了帮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支持学校的工作,鼓励家长的参与以外,他们在家长工作的观念上有了一个大的变化。他们认识到家长是幼儿最重要的教育者,而家庭环境、家庭的生活习惯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美国这样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度里,如何保持这种不同的文化,就成为教育的一大任务。因此HIGH/SCOPE要求老师对每个家庭的文化、习俗、习惯、兴趣、信仰要有所了解,并根据每个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在HIGH/SCOPE学校里向孩子提供他们家庭文化的环境。

参考书目:

[1]朱家雄等著.皮亚杰理论在早期教育中的运用.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

[2]玛丽·霍曼等著\郝和平\周欣译.活动中的幼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刘放桐等编著.现代西方哲学(上).人民出版社,1990,第二版

[4]霍华德·加登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10

[5]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birth-8Armypriscoll;Nancy G.Nagel.. Allyn and Bacoon press,1999

[6]Educating Young Children. May Hohmann,David P. Weikart,High/scope press,1995

[7]Programs of early education:the constructivist view.Rheta Devries,Lawrence Kolhberg,1987

《学前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2-23 13:30:31 | 只看该作者
活 动 中 的 幼 儿

---幼儿认知发展课程介绍

 郝和平 周   欣 译

  美国High/Scope教育科学研究所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吸收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建立起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幼儿认知发展课程,其主导思想就是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学习并获得发展。
  这个课程的主要特色在于总结出幼儿认知发展应获得的49条关键经验,指导教师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的各种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这些经验,以促成他们的良好发展。现摘录它的49条关键经验。

主动学习的关键经验

    1、动用所有的感官主动地探究。
    2、通过直接经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
    3、操作、转换和组合种种材料。
    4、选择材料、活动和目的。
    5、掌握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
    6、进行大肌肉活动。
    7、自己的事自己做。

语言运用的关键经验

    8、与别人交流自己有意义的经验。
    9、描述物体、事件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10、用语言表达情感。
    11、由教师把幼儿自己的口头语言记录下来并读给他听。
    12、从语言中获得乐趣:念儿歌、编故事、倾听诗歌朗诵和故事讲述。

经验和的关键经验

    13、通过听、摸、尝和闻来认识物体。
    14、模仿动作。
    15、把图片、照片以及模型与真实的场景和事物联系起来。
    16、玩角色游戏和装扮活动。
    17、用泥、积木等材料造型。
    18、用不同的笔绘画。

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

    分类
    19、探究和描述事物的物征。
    20、注意并描述事物的异同,进行分类和匹配。
    21、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和描述物体。
    22、描述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或不归属的类别。
    23、同时注意到事物的一个以上的特征(如:你能找到既是红的又是木头做成的东西吗?)
    24、区别“部分”和“整体”。

    排序
    25、比较:哪一个更大(更小)、更重(更轻)、更粗糙(更平滑)、更响(更轻)、更硬 (更软)、更长(更短)、更高(更矮)、更宽(更窄)、更锋利、更暗等等。
    26、根据某种特征来排列物体,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长的、最短的等等)。

    数概念
    27、比较数和量:多/少,等量;更多/更少,数目一样多。
    28、用一一匹配的方式来比较两个数群的数量(饼干和小朋友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29、点数物体和唱数。

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

    空间关系
    30、装拆物体。
    31、重新安排一组或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折叠、弯曲、铺开、堆积、结扎),并观察由此产生的空间位置的变化。
    32、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观察事物和场景。
    33、体验和描述物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如:在中间、在旁边、上去、下来、在顶上、在上面,在......以上)。
    34、体验和描述物体和人的运动方向(去、来自、进去、出来、朝向、远离)。
    35、体验和描述事物之间和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靠近、邻近、远、紧靠、相隔、在一起)。
    36、体验和表征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样的结构,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37、学习确定教室、幼儿园以及周围环境中种种物体的位置。
    38、理解绘画和图片中所表征的空间关系。
    39、识别和描述各种形状。

    时间
    40、制定计划和完成计划。
    41、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
    42、用语言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并为此作好适当的准备。
    43、按信号开始或停止一个动作。
    44、识别、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顺序。
    45、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
    46、在讲述过去和将来的事件时学习使用惯例的时间单位(早晨、昨天、小时等等)。
    47、比较时间的间隔(短、长、新、旧、年青、年老、一会儿、长时间)。
    48、注意观察把钟表和日历当作时间消逝的标记。
    49、观察季节的变化。

( 原载 《活动中的幼儿》一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2-23 13:35:26 | 只看该作者
请教:最近小女提出要学打字,并自己画画,进行书籍制作,是否意味着她学习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自发学习的时期到来了。自发学习的优势已经在她的书法学习中得以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2-23 13:36: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这些方法应该在学校推广,对早教来说似乎早了些,但可以给婴幼儿的早教以启发!
这个好:活 动 中 的 幼 儿

---幼儿认知发展课程介绍

 郝和平 周 欣 译
education2008 :不“吵”的这几天还挺想念你的!虽然“争吵”,但你的帖子我必看,收益很多!记得常来啊,也记得少批评人哦!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5-2-23 13:45:23 | 只看该作者
2004年11月30日, Lawrence J.Schweinhart发表了一项长达40年的追踪研究的研究报告,题为:学前教育和早期家庭教育规划的实施,能够使个人或家庭的生活质量提高十年以上。作者为总部设在伊普西兰谛(Ypsilanti)的High/Scope Educ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基金会主席。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计划和早期家庭教育规划会使孩子在进入学校后获益良多。美国High/Scope 教育研究基金会(High/Scope Educ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对此进行了一项为期近40年的研究。该项研究为社会发展和美国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以下的结论:有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计划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中学毕业率和学业成绩,还能够使贫困家庭实现高收入提早十年、社会低犯罪率提早十年出现。

早在1962年,High/Scope 教育研究基金会就在Ypsilanti开始了这项研究。研究选择了两百多位年龄在3-4岁的非洲裔美国儿童(家庭均为贫困家庭)。由家长进行自愿选择,是否加入High/Scope Perry学前教育计划( High/Scope Perry Preschool Program)。最终,根据家长的选择情况,确定了58位接受该计划的孩子。同时,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又选择了65位孩子作为对照组(性别比、年龄、家庭收入与实验组相当)。实验采用长期跟踪的方法,实验时间为期40年。

学前教育阶段,象社会公开征集高素质、高水平,并具有较高研究能力的教师。每一位教师负责8位以下(包括8位)的3-4岁孩子的学前教育。同时,该计划还要求教师深入孩子的家庭,与家长一同探讨孩子的需求、发育,以及每天的表现。

在学前班里,孩子们除了学习计划所安排的学习内容而外,还要学会如何自己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对该项长期的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1、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无论从智力、语言、读写能力、以及学业成就测试,都超过对照组。

2、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的中学毕业率为65%,对照组为45%

3、接受学前教育的女童的中学毕业率为84%,对照组为32%。

4、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进入学校专为贫困学生和少数民族家庭设立的班级进行学习的比例为8%,对照组的这一比例则高达45%。

5、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的留级率为21%,对照组为41%。

6、受试在40岁时的犯罪情况的统计结果如下:

①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员中,36%的人被捕次数为5次以上(包括5次),对照组的这一比例则高达55%;

②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员中,32%的人因为暴力犯罪而被捕过,对照组的这一数据为48%;

③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员中,14%的人曾经因为毒品犯罪而被捕过,对照组的这一数据则高达34%。

7、在40岁时,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员中,有76%的人仍然有工作,对照组的这一数据为62%。

8、绝大多数接受过学前教育的人员,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其年收入的中位数为5500美元,远远高于对照组的人员年收入的中位数(对照组人员的年收入在$15,300——$20,800之间)。

9、接受过早期教育的人员中,78%的人有个人存款,而对照组的这一数据为50%。

这项为期近40年的研究,是在科学的统计基础上进行的。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对大量数据进行了科学的量化分析,所得结论对所有的家长、教师、学校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对该项研究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对学前教育的1美元的投入,将来能够给社会带来高达17美元的社会效益。这一结论,将会为美国的教育政策的制定,尤其是针对学前教育和儿童教育的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5-2-23 13:54:42 | 只看该作者
要是再找些关于婴儿早教的资料就好了,市场上这方面的书好的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5-2-23 14:16:09 | 只看该作者
随便浏览了一下,觉得这不能算是什么高瞻方案吧?感觉就是蒙特梭利(特别是操作性的部分)加上殷红博再加上一些别的理念。这里应该不少家长都有用类似的方法在家庭中运用。你说的这些部分我的孩子在他年龄段上很多都有实践过。比如下面这些 主动学习的关键经验 1、动用所有的感官主动地探究。2、通过直接经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3、操作、转换和组合种种材料。4、选择材料、活动和目的。5、掌握使用工具和设备的技能。6、进行大肌肉活动。7、自己的事自己做。 语言运用的关键经验 8、与别人交流自己有意义的经验。9、描述物体、事件和事物之间的关系。10、用语言表达情感。11、由教师把幼儿自己的口头语言记录下来并读给他听。12、从语言中获得乐趣:念儿歌、编故事、倾听诗歌朗诵和故事讲述。 经验和的关键经验 13、通过听、摸、尝和闻来认识物体。14、模仿动作。15、把图片、照片以及模型与真实的场景和事物联系起来。16、玩角色游戏和装扮活动。17、用泥、积木等材料造型。18、用不同的笔绘画。 发展逻辑推理的关键经验 分类19、探究和描述事物的物征。20、注意并描述事物的异同,进行分类和匹配。21、用不同的方式使用和描述物体。22、描述事物所不具有的特征或不归属的类别。23、同时注意到事物的一个以上的特征(如:你能找到既是红的又是木头做成的东西吗?)24、区别“部分”和“整体”。 排序25、比较:哪一个更大(更小)、更重(更轻)、更粗糙(更平滑)、更响(更轻)、更硬 (更软)、更长(更短)、更高(更矮)、更宽(更窄)、更锋利、更暗等等。26、根据某种特征来排列物体,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最长的、最短的等等)。 数概念27、比较数和量:多/少,等量;更多/更少,数目一样多。28、用一一匹配的方式来比较两个数群的数量(饼干和小朋友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29、点数物体和唱数。 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键经验 空间关系30、装拆物体。31、重新安排一组或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折叠、弯曲、铺开、堆积、结扎),并观察由此产生的空间位置的变化。32、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观察事物和场景。33、体验和描述物体的相对空间位置(如:在中间、在旁边、上去、下来、在顶上、在上面,在......以上)。34、体验和描述物体和人的运动方向(去、来自、进去、出来、朝向、远离)。35、体验和描述事物之间和地点之间的相对距离(靠近、邻近、远、紧靠、相隔、在一起)。36、体验和表征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样的结构,身体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37、学习确定教室、幼儿园以及周围环境中种种物体的位置。38、理解绘画和图片中所表征的空间关系。39、识别和描述各种形状。 时间40、制定计划和完成计划。41、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42、用语言推测将要发生的事件,并为此作好适当的准备。43、按信号开始或停止一个动作。44、识别、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顺序。45、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46、在讲述过去和将来的事件时学习使用惯例的时间单位(早晨、昨天、小时等等)。47、比较时间的间隔(短、长、新、旧、年青、年老、一会儿、长时间)。48、注意观察把钟表和日历当作时间消逝的标记。49、观察季节的变化。  上面这些基本上孩子都学习运用过。我的孩子经常叫我“妈妈老师”,我想他自己觉得妈妈就如老师。父母最重要的是如何平衡自己的角色让孩子既能够像朋友一样信任妈妈又能够在母亲那里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得到这些,“妈妈老师”的效果是学校老师远远必能比拟的。责任也远大于学校老师。 还有楼主后面关于学校的学习部分,虽然是学校的内容,但我想这里不少父母也有用在孩子家庭中。比如建立一个图书区(我的孩子有他自己的独立书柜)与孩子们一起阅读(这个不用说了)使用符号和相关的文字(孩子四个月开始就有)对声音的探索(我有专门给孩子做各种材料的听觉训练)和孩子自由地交谈(这个也不用说了) 我觉得这些不仅是学校的内容,家庭中也很重要。我也知道这里不少父母也都做到了。楼主可能是学教育出身,比较喜欢收集理论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2-23 14:37:46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网页上的内容
http://www.pep.com.cn/index.htm
我曾在〈中小学教材教学〉发表过2篇音乐教育方面的文章,呵呵,见笑!

谢谢收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2-23 15:17:20 | 只看该作者
wangyao+-->引用:wangyao 请教:最近小女提出要学打字,并自己画画,进行书籍制作,是否意味着她学习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自发学习的时期到来了。自发学习的优势已经在她的书法学习中得以体现。

不知道具体情况,如年纪等,不好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3 14:33 , Processed in 0.08214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