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51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冷智妈妈拙记》(转自博客-家长论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27 08:3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前       言

女儿长大了,成为国内最知名的大学最理想的专业的一名新生。

家里空巢了,于是我有时间经常回味,不断地重复着以往和女儿一起的快乐。

一种朴实的冲动,不断地搅动着我的内心,我要把自己的快乐、自豪、幸福记录下来,为了更多的快

乐。

我不是教育家,这不妨碍我切实地帮助孩子成长。我不是理论家,这不妨碍我把别人的经历提炼为我自

己的认识。所以,我有自己的养、育思想,这就是:孩子或许不需要教育,只是需要帮助和养和育而

以。所以,我从不愿意用教育二字,我觉得它们带有一定的主、被动关系,总觉得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

时,家长总是处于某种主动位置,而不能把孩子作为一个平等的人对待。所以我不喜欢。

养,在我看来,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与心性习惯。好的行为与心性习惯是孩子终生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储蓄,不好的行为与心性习惯则是孩子终生无法偿清的债务。不是耸人听闻,不信仔细想一想自

己的一些失误、失败,多数均源于行为上或思维上的某种奇怪的惯性。

育,在我看来,就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健康是孩子“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聪明、智慧何以足用。

就是这种养、育的理念,伴随着我和女儿的成长。

我,成为一个爱在深处的“冷智妈妈”。

女儿,成长为一个 “独立自主”的人。


1  准备做妈妈

我不记得自己做了哪些具体的准备,但有些事情却印象深刻,并且深深受益。


1.1 读书

我读了一些书,首先是孕、婴知识类,这些不大记得书名,但对我育儿的帮助很大,尤其是一些新生儿

保健知识,很有用的。记得孩子出生第二天,我们从医院回到我在附近租住的农舍里(那是一间有窗棂

子的老式小屋),七十岁的老母和我亲爱的先生陪伴着我,又加初为人母,那种幸福,是任何做过母亲

的人都能体会得到,却无法表达得出的幸福。

第三天,喂奶时我发现女儿的脖子里有一些泡泡,还有点多呢。还好我读了一些婴幼儿保健知识,知道

这是葡萄球菌感染(据说是那所医院的婴而室有些问题),才不会惊慌。于是,爸爸到村医务室要了酒

精棉球和紫药水,我们自己为孩子做了简单的处理就好了。不过,这件事要提到七十的姥姥,她因为年

轻时医疗条件不好,一连失去四个孩子(我排行老五,其实是老九),所以她吓得不得了,不肯听我指

挥。新爸爸什么都肯做,就不肯将火烧过的银针(消毒)刺向女儿的小泡泡。最后,还是我亲自处理

的。从那时起,我就表现得比亲爱的爸爸要理智些。

我还读了一些养育子女的书。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前苏联教育家芭霍娃的《教育子女的艺术》(据我

所知,现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馆仍有收藏)。作者似乎是卓娅和舒拉的妈妈的同代人,

我没有考证过。正是这本叫做《教育子女的艺术》的书,帮我树立了孩子的养、育观念,使我坚信孩子

的成长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行为与心性习惯的养成,这能锤炼出好的品性。我现在仍然记得书中关于

孩子养育的一些细节。

我还读了一本日本的育儿书,因为那时候有一些人在做中、日儿童对比研究,似乎日本人很注意孩子的

意志的培养。比如,据说日本人让小孩子冬天里穿着短裤在雪地里玩耍,尽管我并不大相信那是真的,

但还是觉得“小儿要得安,三分饥和寒”是有一些道理的。不过,那本书对我培养孩子的意志有无帮助且

不说,但有一点我很清楚,它教给我不要让孩子太早上学是很正确的。因为,对于儿童来说,差一岁,

其智力、理解、操作的能力差很多,太早上学,反而会让孩子因无法理解上学或因学业压力而不利于孩

子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而大家知道,我国的孩子即使在小学,其学业压力也是非常重的。如果孩子的

心理和生理情况没有准备好,我宁可她晚一点上学。这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迷信,记得在女儿两岁多的时

候,我见其他小孩能分辨很多种颜色,而我的女儿对此则显得滞后。有一天,我通过抢玩具的游戏,反

复发出抢到红色积木为胜或抢到绿色积木为胜信息,企图让她学会分辨出红色和绿色。到了晚上,我变

相让她说出一个绿色玩具的颜色,她竟毫不犹豫地说“黑色”。但过了个月有余,我发现孩子很轻易地认

识了很多颜色,包括不太好分辨的桔红、粉色等等。所以,就像不到季节草木不发一样,时间对于孩子

来说也很重要,急是急不来的。

我还读了一些美国和西方的育儿书。因为,都说美国人很注意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培养,所以我刻意地读

了一些,也确实很有帮助。遗憾的是,二十年过去了,有些书名竟不大记得了。


1.2 思考

无论如何,做妈妈之前,一定要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这对于养育孩子有益处,因为这能帮助你建立起自

己的养育理念。

我必须说明的是,我读书,我读了书之后,就建立起了我的养、育观念。所以,我不赞成把早早地教孩


子认字、计算称之为智力开发,智力的内涵要远远比这丰富得多。有时候我们很不客观,常常把利用孩

子的识读、计算练习与智力开发混为一谈。我个人认为,智力的开发更多的应该是情感、态度、思维与

判断,是心智的开发,而非机械记忆的练习。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做,我向来把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与

心性习惯作为家庭的主要任务,而把学习科学知识更多地认为是学校的任务。所以,孩子的学习只是我

关注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的一部分。如果你帮助孩子养成一事到底、善始善终,如果你帮助孩子养成

积极努力,不怕困难的品性,她必定会以此对待学习。学也是一件事情,只不过这件事情持续时间比较

长,需要付出更多的毅力而已。我个人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思维是非常奏效的。


1.3 观察

我记得,为了做好妈妈,我做得最多的准备是观察周围的孩子和家长。我总是喜欢推敲孩子们身上所表

现出的特征的原因,这让我思考了很多问题,也使我更加理解我所阅读的那些养育儿女的著作的内涵,

使我能够把多种观点尽可能多地融合,而不是像多数人那样,顾此失彼。我总是力求使自己看到事物本

身固然存在的两面性,努力为将来找到平衡点多做些准备。“我只可以拥有这一个孩子,我绝不可能,也

不愿意在自己的孩子这里获得什么经验”。所以,间接观察与思考,成为我做妈妈的最为重要的准备。

这个孩子总在哭,为什么。是家长忽视了他,他不得不用哭闹获得关爱,还是家长过于重视他的哭闹,

以至于孩子会以此为武器。

这个孩子好任性,不给买这个玩具就是哭着不走。她怎么会这样的?

同事们总在抱怨孩子学习精力不集中,为什么?她做别的事会集中吗?

“我的孩子能记住电视里的好多故事,是个电视迷。你说怎么就记不住数学公式?!”这两种记忆有什么

不同吗?这两件事情有什么区别?

“我们家孩子样样都好,就是不能吃苦。”看来能吃苦对孩子很重要,将来我的孩子怎样才能不怕吃苦

呢?

“我家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的,不是忘带作业,就是拖着不走,非等你送才行。”拖拉可不是个好习惯,我

的孩子将来怎样才能不拖拉能?

隔壁的哥哥和他爸爸一样的爱着急,不管不顾的。是啊,我和亲爱的准爸爸有什么不好的习惯,客观点

吧,可别影响孩子。

准备做妈妈可真不容易呀。但是,我仍然继续幸福的准备着。


1.4 收获

我读了一些书,进行了一些观察与思考,于是我获得了这样一些理念:

孩子的品性与心智的培养会影响他今后的人生质量,乃至决定他的人生之路。

孩子品性与心智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家庭,而且这种家庭的教( )和育开始的应该越早越好。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作为动物属性的孩子,要想养成好的习性,需要训练,而且这种训练在某种程度上

有点类似于马戏团。作为能够思考的动物的孩子,要想养成好的心智(我指思维、心理和智力),需要

引导、帮助、平等和尊重。

对孩子过分的溺爱或忽视都会造成孩子的人格缺陷。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分辨。


1.5 形成理念

健康、品性、心智的发展,是我养、育孩子永久主题,凡是于此相左的事情,我必须付出坚定的努力,

以冷静的理智控制我对女儿深深地爱意。使我的爱意像涓涓的暖流,永远的、慢慢的温暖着女儿,我决

不可以让我炙烈的母爱灼伤她,更不要说给她留下灼伤的痕迹。

这样做是非常不容易的,有时我是多么痛苦,多么愿意让可恶的理智滚落一边,让我能把自然的、炙烈

的母爱无限地倾注于女儿的心田!我太爱我的女儿。但是,我绝不能这么做,不论对任何人、任何事,

不论何时何地,不受控制的感情反而会伤害你所钟爱的,也许这种伤害不会立刻来到你面前。


1.6 对胎教的思考

我做过了妈妈,女儿也已大学一年级了。我更加确信,预测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总比纠正孩子已发生

的问题更有效。因为,孩子出现问题常常是因为事实上是他惯性所致,或者是行为的惯性,或者是思维

的惯性。今天出现的问题,肯定不是今天的问题。

所以,我为我当初为了作妈妈所做的哪些阅读的、观察的、思考的准备而高兴,这让我收获了一次成功

的养育体验。正如老卡尔·维特所说:“如果受到正确的教育,每一个普通健全的孩子都可能成为一个出

众的人。”其实,我并没指望我的孩子能成为出众的人,我只是希望她他更好、更好、更好。我不想因为

我的疏忽,让我的孩子承担后果。

还要谈一点,我对胎教的认识。不知为什么,我对育儿著作的某些观点会持怀疑态度,每当这时,我就

会陷入更为深入的思考。所以,我不是机械地套用那些育儿百科。我不套用不是因为我不喜欢,也不是

因为我的个性的好恶而决定,是因为我经过思考后不大同意那些观点。以后我还会提到除胎教以外的其

他一些事。

关于胎教,首先我觉得一些实验不是很显性的,因为直接研究胎教的影响或许比较困难(别忘记我是在

二十年前做的妈妈)。另外,我不能确信孩子在母体里对外界物理刺激的承受能力。所以,我想,大自

然会选择最好的孕育方式,我最好在自然面前保持必要的敬意。于是,我把调剂好饮食、调剂好心境作

为最朴实的胎教献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在母体里还很脆弱,我必须给她足够的营养让她健康成长。我

的孩子在母体里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她一定能同我一起快乐着我的快乐,忧伤着我的忧伤。

“我是这样的幸福和快乐的,我的孩子,你也一样吧!”


1.7目标

我立志,要让我的孩子:


做人要正直、坦白、诚信、有原则;

做事要积极、快乐、爱劳动、勤努力。

修身要健康、活泼、向上;

养性要爱人、爱己、宽容自制
。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27 15:39 进行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5-7-27 08:44:53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冷智妈妈拙记”的说明(转自博客-家长论坛)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我写拙记,是想实实在在的给与年轻妈妈们一点帮助,这是我自己的经历,不是“秀”。

  如果您在教育孩子当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我的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所以,如果您阅读,请耐下心来。

  我是一个粗人,并不擅长写东西,所以只敢称“拙记”。

  我是一个妈妈,非常称职,充满爱,但较为冷静、理智。
      您可以尝试理智的爱,时间长了,您就会悟出意义。

      还有,我一半是写给大家,一半是写给自己。

  不管有或没人需要,我力争坚持写下去。为了我多年的冲动,也为了记录时间的痕迹。

  
  再次申明,我不是教育家,对与不对已成为过去。我不对的,您不要继续。

  谢谢每一个阅读者,并敬请批评。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28 11:31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5-7-27 15:10:10 | 只看该作者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p align="center"> 2、照顾新生命


新生命是脆弱的,需要小心呵护。
新生命是顽强的,需要精心锻炼。

2.1 新鲜空气

为了照顾初到人间的女儿,我和七十岁的、曾经连续失去四个新生儿的老母亲发生了很多故事。据说,

她曾经一度对照顾新生儿完全失去信心,惧怕和痛苦到了几乎崩溃的程度。以前我只是听她给我讲以往

的故事,现在,我真正理解了我的母亲曾经承受的折磨与痛苦。我已经做了母亲,所以,我对母亲的爱

愈加的深厚,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时时荡漾在我的心头,“亲爱的娘呀,我永远爱你”。

先是女儿的葡萄球菌感染的处理,让母亲大大地受了惊吓。接着就是要给女儿呼吸新鲜空气的矛盾。老

娘坚持必须把门窗封得严严实实,不然孩子和我会受风作下病来。但是芭霍娃告诉我新生儿需要新鲜空

气,新鲜空气有利于孩子的睡眠。亲爱的爸爸不断地为老岳母讲解科学知识,但并不奏效。最后,在我

挨了老娘的一顿臭骂之后,我终于让我的女儿呼吸到了新鲜空气。

女儿的睡态多么迷人,我爱你,孩子。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28 11:3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5-7-27 17:16:14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请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7-27 17:39:5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span class="normalname"><font color=\"#000000\">yiyanbufa,找到这么好的东西,等不及你贴,自己就跑到博客论坛下了,爬了300多层高楼才结束,准备明天打印出来,好好学习,再次感谢!</sp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5-7-27 19:52: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请继续.慢慢看,慢慢思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5-7-27 21:11:44 | 只看该作者
博客论坛的家长论坛的《冷智妈妈拙记》,是一个母亲养育女儿的记录。

转帖自:http://forum.blogchina.com/




2.2 定时喂奶

勇敢的女儿,你已度过人生最初的两周,我知道,你表现得很好,很努力,我爱你。

女儿,我爱你,所以我要帮你养成好的进食习惯,这对于你、我来说都不容易,但我知道你勇敢,你定

能和妈妈承受这些。一定要挺住,习惯了就好了。

老娘最先站出来反对,亲爱的爸爸也不表示支持,她太喜爱他的女儿了。他们坚持随饿随吃。我告诉他

们,这与随饿随吃并不矛盾,关键是什么叫饿?如何很好的区别孩子的饿和吸吮依恋之间的区别?后者

更为困难,一方面婴儿总是会产生吸吮依恋,另一方面做妈妈的天生具有爱抚依恋。因为,喂奶对于母

子来说,都是最幸福的时刻。时间长了,就会不管饿不饿,只要孩子需要,只要她一哭一闹,我们就会

以为她饿了(因为已经完全找不到规律),我们就会满足她。那肯定不是随饿随吃的意义指向。所以,

不定时喂奶,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不会有什么好处的。亲爱的爸爸动摇了,但老娘却一直在

无能为力的骂着、喊着、斗争着。

看到了吧,女儿吃的时候多香,不吃的时候多安静。谢谢你孩子,你真是妈妈的心肝儿。此帖由 yiyanbufa 在 2005-07-28 11:32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5-7-27 22:14:51 | 只看该作者
给阅读者的提示


谁管用
       事实上,没有哪本书刊,没有哪一种经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或者说,套用任何人的经验都是危

险的。
      有一个故事说,给两个驯兽员阅读同样的驯兽技巧书,让他们穿一模一样的服装,他们使用同样的

手势和语言指挥雄狮。结果,一个人可以指挥雄狮跃起钻过火圈,另一个却未必做得到。

为什么?

      所以,我们不是要教会孩子什么,不是要教会孩子知道什么,而是要教会孩子懂得些什么。我们教

孩子,是为了要激发孩子自己的心性潜能,不是把他们培养成我们自己。

      不倚于人性,知识会变得苍白无力。偏偏人性这东西不可见,不可摸。这就为我们家长提出了挑

战,我们为人母,为人父,就没有理由不反省自己,没有理由不完善自己,没有理由不提高自己。
      
      我们所要的是:多听、多看、多想,关键是这多想。要想对孩子有帮助,我们做父母的通过多想,

形成自己的、客观的、科学的、理性的、整体的、持续的(当然都是尽可能)一些想法。我常常看到这

样的父母,看很多东西,听很多建议,不断地更换方法,结果忙忙乱乱,把孩子弄得不知所措。我觉得

帮孩子成长最怕的就是这个。
         
       断章取义,顾此失彼是常有的。但孩子的一岁、二岁......不常有。
   
      以为用所谓成功的经验,就成使自己的孩子一夜飞跃也多少算是误区。关键是你要有自己的想法,

营造适合自己和孩子成长的快乐氛围。
      
       所以,谁也不管用,除了你自己。

      我的拙记,是想向大家贡献一些想法。每位妈妈都有适合自己的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5-7-27 23:25: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很实在的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5-7-28 11:23: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3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0 03:37 , Processed in 0.14844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