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2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去TED演讲:打架改变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09:58: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mlucky 于 2014-4-28 14:04 编辑

看了TED那位游戏设计员的演讲,谓电子游戏(video game)改变世界。
她说要成为一个好的电脑游戏玩家,需要的时间跟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毕业在学业上花的时间一样。这值不值呢?
演讲中提出了一系列电脑游戏的好处,也一直以大型电脑游戏魔兽为例,说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合作精神、敢于尝试、让多少人花了多少时间去玩、虚拟装备能让人掏多少钱等等等等。
这位游戏设计员的结论是,电子游戏有莫大的好处,我们玩电脑游戏的时间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电脑游戏改变世界(她说的当然是往好里改),还需要多很多很多倍的玩电子游戏时间。

OK
受到她的启发,我也想去做个TMD的演讲了:打架改变世界
我要说的是,要成为一个好的打手,需要相当的打架时数。这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坚持的,故打架锻炼毅力。
打架需要合作精神,比如群殴,故打架培养合作和团队精神
打架需要不怕死,敢于冒险,勇于挑战,甚至刀山敢上油锅敢下,这不就培养了极大的自信和勇敢了吗?
结论:我们孩子们的架不是打多了,而是打得太少了,需要增加到1000倍的打架时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14-4-28 10:33:23 | 只看该作者
去,没把人家的书仔细看全,就要黑人家。
她的游戏是广义上的游戏,连体育运动微博一类的东西都可以算游戏,而非狭义的电子游戏。

点评

我主贴文也绝没有原创之处,完全照搬了她ted演讲的逻辑和口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8 13:52
她的演讲我从头到尾听下来,只听到她谈电子游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8 13: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4-28 14:16: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4-4-28 14:17 编辑

我想说的一个反例是:是不是可以这样判断:我们的孩子们,那些包着尿不湿,吃着压缩饼干,方便面夜以继日打电子的孩子,是不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4-28 16:20:26 | 只看该作者
@helenminliang  @imlucky

    这个演讲我去看了一遍,不过我没有看出她的游戏是专指video game。我认为她的演讲不好,根本没有表达出她书里的想法,她书的主旨是在未来中如何用游戏或者制作游戏的心理学原理去和现实结合,改造现实。真的建议你们认真的去看一遍这本书,非常的棒。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中国和欧美在游戏开发上有则很重大的区别。中国的游戏普遍要么是以激发人性中恶的成分,来骗取玩家的钱财,要么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游戏开发理念阶段。唯一想法就是如何掏玩家的腰包。
    而国外游戏和现实已经开始结合,很有游戏有着更宏大的目标。比如演讲中提到的《假如没有石油》,这个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子游戏。书中提到最成功的一个案例,是让几十名英国议员辞职的游戏《调查你处议员开支》。这个游戏让两万英国人联手在网上彻查议员们非法报销账单。这个游戏采用的技术,和维基百科的运作原理是完全一样的,在作者看来维基百科也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游戏和现实结合的设计。
   游戏只是工具,它本身并无好坏,好坏在于你如何去利用它。即便是被狭义的游戏(电子游戏)控制了,那不是游戏的错,是现实把他们推过去的。这样的孩子即便是没有游戏吸引他们,也还有别的东西吸引他们。有些东西如果你无法躲避它们,那么请直接面对它们,试着去了解它们。就算你不喜欢它们,至少你要了解你为什么输的那么惨。

点评

的确,游戏只是工具,它本身并无好坏。就广义的游戏,它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连喜欢经典文学也是从发呆和思考这种游戏中获得。比如数学之美,如果没有游戏心态,会觉非常枯燥,哪来的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9 08:52
赞同,很多东西不是捂住耳朵就不会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8 16:45
赞同,很多东西不是捂住耳朵就不会响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28 16: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4-28 17:4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elenminliang 于 2014-4-28 17:49 编辑
shwyyan 发表于 2014-4-28 16:20
@helenminliang  @imlucky

    这个演讲我去看了一遍,不过我没有看出她的游戏是专指video game。我认 ...

我应该是同意作者的观点的,没看过演讲。只要厘清概念,我想还是能达成共识的。
两个国家有不同的“游戏”概念。
对于美国,或者说西方的游戏,的确和我们有很多的不同,《我在美国教中学》里也说到美国的游戏当中的学习价值,说我们国家的游戏原始,其实也体现了我们商家的素质,所以我们才会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

至于是什么把孩子们推向了游戏,那也是一个综合的因素导致,作为父母,极端的毕竟也是少,学校,社会,商家的合力导致。我们家的孩子,要说不喜欢,那也是有防范因素在里面,加上有她喜欢的其他东西,矛盾就没这么大了。这对于我这个母亲来说,是力量大过社会,商家,才得到的结果。

就拿这次扫黄,女儿回来说,学校同学好多上的贴吧,这次也被封了,她很开心,同学们则觉得很无奈,并表示,风头过了还会开放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20:26:37 | 只看该作者
又看了一遍她ted上的演讲视频。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E1DuBesGYM
确定无疑:她就是在讲电子游戏。开门见山就 online game了,接下来的整个演讲也始终围绕着此。
粗翻了下书,她演讲中的观点、用语跟书高度一致。
认为她是讲广义的游戏的朋友也许是被她的书的中文译本误导了?(书名和书中用语都是“游戏”,容易让人错觉,以为是普通意义上的游戏了?)

第二遍演讲视频看完,还是只能对她讲的东西一笑置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4-28 21:54: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啦,借你的眼判断了,反正就是泛指所有的游戏,我认可,不是泛指,我保留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4-28 23:33:15 | 只看该作者
helenminliang 发表于 2014-4-28 17:43
我应该是同意作者的观点的,没看过演讲。只要厘清概念,我想还是能达成共识的。
两个国家有不同的“游戏 ...

我觉得家庭、学校、工作这些整体上是一端,把孩子逼向电子游戏的不一定是家庭,但可以肯定的是家庭没有给他们支持和理解。电子游戏开发本身就是一个综合学科,涉及心理学、认知学、社会学等等。电子游戏本身就很吸引人。在现实中很多东西得不到的孩子,在游戏里面得到了。
qq、贴吧、微博都属于广义上的游戏,都具备一些游戏的要素,起的作用和一些电子游戏类似。

还有一点我要说明一下,我个人使用你这个字多数是指代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间的那么一个状态,我称呼第二人称的你的时候,多半是用您这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4-28 23:55:44 | 只看该作者
imlucky 发表于 2014-4-28 20:26
又看了一遍她ted上的演讲视频。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E1DuBesGYM
确定无疑:她就是在讲电 ...

    首先Online game 和Video game这个肯定不会是一回事。其次呢她书里和演讲里,提到的一些Onlin game,以我一个游戏玩家的角度来看,已经不是很像传统的电子游戏。
   书我仔细的读过一遍了,现在已经开始读第二遍。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她讲的游戏指的就是广义的游戏,没有任何疑问。
   您这么较真,我不得不又看了一次,这个我认为不怎么好,讲得一点都不透彻的演讲。^_^
     我也会承认电子游戏改变世界这肯定比较夸张,但是这个标题真的这么重要么,书中主要讲的是游戏化如何让现实变得更美好,如何利用游戏的规则和原理去改造现实。
   我不是想说服谁,我推荐的书如何如何的好。我也理解您的反应,我一个游戏玩家,都感觉她的书很新奇、很惊讶。但是呢,当我们静下心来,不带着那么浓厚的敌意和偏见去仔细的读一读它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会对我们很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4-29 06:29:56 | 只看该作者
好话题,回来仔细看看书再参与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05:17 , Processed in 0.100535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