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601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论语》学而时习之的解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5 00:3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论坛变更,英语楼也盖不成,到这里来灌灌水吧

很多人爱好古文,也有些人会让孩子读论语,因为论语相对五经其他的几遍来说,更为易懂。哪怕就是对古文没兴趣的也都会知道论语开篇的几句话,那就是《学而》里面开篇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其实论语的注释有很多版本了,远的有何晏、朱熹、刘宝楠,近的有程树德、钱穆等,还有像于丹、南怀谨自己解读论语的。

因此上述这句话就有了一些不同的解释方法,甚至有人对其断句都有所疑问。

文史研究,很难讲那个对那个错,大家有不同的角度吧。

现在希望各位都谈谈自己比较接受那一种解释,觉得哪一种更加合理,更能表达孔夫子说这句话的本意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2-25 09:04:0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过朱熹和南怀瑾的。更倾向于南怀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2-25 09:36:11 | 只看该作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没看那些大家的解释.我自己认为是学习的方法,不是做人的方法.原因是.孔子自己都没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他跑去见南子,被子路指责,他就火了.

这句话我的理解.
1.学而时习之的习,不仅仅是复习,而是应用,学到的东西可以用,当然是快乐的事情
2.有朋自远方来的朋,不是指朋友,古语的朋是指同学,而友才是现代意义的朋友,同学来是讨论学术问题,不是来混饭吃的,作为一个搞学术的人,和志同道合者讨论学术问题,很快乐,同时也说明学习是群体行为,不应该一个人闷在家里.到了上学年龄,还是该到学校去.
3.人不知而不愠,不是说为人做事,而是说做学术,不同观点,要争论,但不要生气.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2-25 10:41: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qyou 于 2009-2-25 00:39 发表
现在论坛变更,英语楼也盖不成,到这里来灌灌水吧

很多人爱好古文,也有些人会让孩子读论语,因为论语相对五经其他的几遍来说,更为易懂。哪怕就是对古文没兴趣的也都会知道论语开篇的几句话,那就是《学而》 ...


捉个虫,论语不是五经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0:4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2-25 10:41 发表


捉个虫,论语不是五经中的


谢谢,把四书给漏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1:44:14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几千年里,议论不断。甚至每个字都有争议。比如学是学习还是学说、而到底有无具体含义,时是时间还是经常,习是练习还是复习,亦有否也的含义……,不一而终。

于丹就不太喜欢训诂学,她不赞成去追求字的本意,认为可以按照自己的去理解,但于丹解论语主要还是采用了杨伯峻先生的观点。

我是不赞成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理解去究其本义的,其实两千年里,孔子的原义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其实到了汉朝的时候,就基本不太容易理解春秋时期《论语》的内容了,那时候论语已经就是“古籍”了,于是有了各种的注,等到了唐朝,汉代的注都成了古文,难以看懂了,于是又产生了各种注下面的疏。其实自古至今,都在追求了解古人的原义。

现在无论是学习、欣赏还是研究,目标还是应该搞清楚孔老夫子的原义为好,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的去解释发挥。

所以到底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总是一个大问题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2-25 11:5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qqyou 的帖子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韩非时代,就已经儒分为八,墨离为三了,何况现在.

还是不要当守株待兔的宋国人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2-25 13:18:50 | 只看该作者
想起来我上高中时,引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关于"积累知识,厚积薄发"为主题的作文.
老师评我2分.(5分满)
说我对"冰冻三尺,......."的原意理解错误,这是一个贬义句子.
后来我也看到有文章当它做褒义句子用的.

实在理解不了古人到底想说些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5 13:22:48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在论语中,《学而》的这几句话,还属于争论比较少的,比如其中的“说”字,几乎公认的是通假“悦”,因此也读成yue,争议比较少。后面的“乐”在读音上,就有le,yue两种意见。对于论语的其他部分,各种意见就格式很多了。

我吧我见到过的,对这句话的一些解释列举几种:

1、时义说:
就是按照字现在的意思去做解释,这种是距离本义最远的了,因为几千年下来,字的意思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就连朱熹当年,把“时”注为“时常”都被后人批判,因为在孔子年代,“时”没有任何“市场”的意思,朱熹是按照他那个年代的意思在做注解。

常见的翻译有: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三乐说:

认为孔子是为了体现三种快乐

常见的翻译有:第一乐是个人的快乐,你们来到我的门下,听我传道,按时复习,乐在其中。  第二乐是和同学在一起,你们不光自己学,还不断有人慕名而来,成为你们的同学,弦歌一堂,岂不快哉?  第三乐是师门之外,别人不了解,千万别生气,因为你学习的目标是成为君子,学习是为自己学,别人不知道,照样是君子,你有君子的快乐,内心的快乐,不也很好吗?

3、三阶段说

认为孔子之说体现了人的三个阶段,钱穆先生就认为这几句话是孔子总结自己的人生三个阶段

钱穆认为这一章是讲述孔子一生学习的经历,"学而时习"指的是孔子十五岁开始志学之后的这一阶段;"有朋自远方来",则是三十而立之后的中年治学阶段;"人不知而不愠"是治学的一个很高境界,指孔子五十知天命后这一阶段。

4、三境界说

认为孔子描述了学的三种境界

常见解释为:初学时,经常照做操练或者体会玩味它,自身的品德素质与学识水平与日俱增,不也是很愉快吗?第一层,(学生/士人)初学之时,日积月累。
到了学有小成,或者身体力行,或者著书立说,成名成家了,已经名声在外,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来访,互相切磋琢磨,就更是乐趣无穷。这是尝到学习的甜头了,所以感到学习是快乐的。第二层:(学者/贤人)学有小成,名声在外。
等到下学上达,攀上峰顶;学究天人,没人能懂;别人不理解我(自古圣贤皆寂寞)时,我也不怨恨(知天乐命)。这时,这种境界,才真正的圣贤的境界了,平常人确实难以达到。第三层:(名家/圣人)学究天人,曲高和寡。

5、阶级斗争说

我们那个年代里,儒家是反动的,所以于丹说他小的时候读论语,基本是不可能的,那时候家里有这书,早就烧掉了,谁敢教小孩子读。

那个年代看到论语,都应该是在批判材料上看的。就好像以前读水浒传,要得益于老毛批判他,才敢于堂而皇之的阅读,美其名曰:阅读批判材料。否则的话,只敢在家里偷偷的读了。

看看那个年代的解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叫他的门徒专心致志地学习礼、乐、《诗》、《书》,把自己训练成复辟奴隶制的帮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要他们拉拢来自远方的反革命党羽,扩大反革命组织。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说不要怨恨执政者不任用自己,要善于搞韬晦之计,耐心等待有利时机到来,大干一场。


我上面仅仅是类举几个例子,实则解释种类也太多了,几乎每一位写论语新解的都要说出点自己的解释。甚至一个“时”字,就有说要“经常”“时时”的,还有说解为“有时”“偶尔”的,其含义甚至会完全相反。

那这里的各位跟赞同哪种观点呢?很希望听听你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2-25 14:33:23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大家都不积极,我来搞怪一次,绝对原创

6,商人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不是通悦,就是说.意思是,要做好商人,必须先时常的学会说,也就是做广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就是贝壳,也就是钱,成功的商人,把远方的钱都赚到,是很高兴的事情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虽然我是奸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他们也不生气,在他们眼里,我难道不是君子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qqyou + 2 + 2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1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05:40 , Processed in 0.085562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