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qqyo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论语》学而时习之的解释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2-25 16:21: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angtutu 于 2009-2-25 13:18 发表
实在理解不了古人到底想说些什么


古人说的,现在不理解的多了去

比如:空穴来风,本来是指"来源有根据",结果现在反了,成了"来源无根据"
又比如:明日黄花,成了昨日黄花,明日黄花好象分不清时间观念
再比如:朝三暮四,本来是资本家忽悠打工仔,成了小流氓忽悠小MM

不要说古代,革命年代的"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已经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还不到100年时间呢,这一颠倒,那种艰苦环境的意境全无.

所以要弄清楚老夫子的意思,还是等挂的那天见到他老先生再问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2:17: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9-2-25 14:33 发表
看来大家都不积极,我来搞怪一次,绝对原创

6,商人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不是通悦,就是说.意思是,要做好商人,必须先时常的学会说,也就是做广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朋,就是贝壳,也就是钱,成 ...


哈,这可不是搞怪,很多搞论语新说的人,基本上都是在类似这样搞怪。

其实大家不积极也很正常,确实我见过很多热衷于让孩子读经的人,他们都对古文没什么兴趣,或者是神秘感让他们觉得古文里一定有很多特别对孩子有价值的东西。相反地,我平时泡的古典论坛里的网友们,基本都是对小孩子读经持否定态度的。

因而尽管简单的几句话,我们这个坛子上,那么多热衷让孩子读经的,他们自己也基本是从南怀瑾甚至于丹的书上才了解了一些关于论语的解释而已。对于这句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怕很少有人去想过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2:54:50 | 只看该作者
一位网友考证的“有朋自远方来”的雅言读法,蛮有趣的,摘录在这里

  普通话是通用语,雅言也是通用语,但几千年来汉语语音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孔子所处时代的上古音与今音可以说是有着天壤之别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用孔子当时教学生用的雅言来说,那就很不一样了,下面试用汉语拼音把上古音标注出来给有兴趣的朋友看看:(其中声母后的:表浊音,e要发得舌位更高些,实际读展唇的u,双字母元音表长元音。上古无声调,-’表紧喉,后为上声;-s表末尾带擦,后为去声)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不   亦    乐    乎
    We’  b:eeng  z:is  wan’ bang  re, be  laag  raaug  h:aa
  
  我们也可以找几个汉字来标注一下,按现代汉语发音来读,当然这是一种非常不严格的对应,纯属给不懂古音的网友找个仿佛的感觉:(用两个字标一个字的都需要连读为一个音,“个”读轻声)

    乌蛾 崩 自斯 碗 邦 乐,不呃 拉个 捞个 哈 

  上古没有i介音,所以“有”读得像“无”,“远”读得像“挽”,听起来很像厦门闽语,所以有人说闽语里古音多,某些方面是对的。古代没有轻唇音f,所以“方”是bang。但北京鼻尾字保留古元音比别的方言好,所以“远方朋”的元音还和上古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9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09:58 , Processed in 0.12973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