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转】五问家长,为什么那么焦虑?(童书妈妈)

查看数: 562 | 评论数: 8 | 收藏 2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4-3-24 08:18

正文摘要:

分享一段不能说名字的智者的话,这段话让我想了很多。最简单的语言往往藏着最朴实的真理。 When asked what surprised him most about humanity, answered”Man. Because he sacrifices his health in order to mak ...

回复

皓天妈 发表于 2014-3-26 11:55:03
好文,慢慢领会。

我就是一个焦虑的妈妈,好好反思下!
shwyyan 发表于 2014-3-26 11:14:39
很好的文章。
crazycrazy 发表于 2014-3-24 08:31:12
黎   

我也不喜欢和人打招呼,总是觉得不好意思,但我不会去做当面一套背后又一套的伤害他人的事,我被诈骗过,就是那种所谓的礼貌之人,我感觉,什么是礼貌呀,就是相互尊重,大家内心都舒服的感觉,每个人对礼貌的理解和感觉应该有所不同,尊重不伤害他人就好。

晴   

为什么那么喜欢你写的每一篇文章,一直觉得你的教育有华德福的理念,其实就是真我的体现,我们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多么不易,遵照内心意愿善待他人,不用刻意说“你好”!

lingsky   

三川玲,写得太好了,你的每一篇都是精品,我女儿4岁3个月,也是不害羞不打招呼,但她在幼儿园的人缘也很好,谢谢你让我顿悟了。

克丽丝   

从小,我就很烦被要求”叫人”,和其它诸如此类的虚礼,但是这丝毫不妨碍我有几个能”雪中送炭”的朋友,总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我一把。

有了孩子以后,我自然也不会这么要求他。有一次我妈就跟我急了(我们不住一起),她说这样下去,小孩没”规矩”不行的。我就说,中国的小孩大概是全世界最被要求守规矩的,可是大人呢?我妈无语…而我唯一做的,就是在我儿子面前”潜移默化”,躬行”君子之交淡如水”…想想的确是这样,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去问好,道谢,抱歉,只要没人时刻提醒,就肯定想不起来。如果不是经常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就肯定无法跟人交心,也无从体会别人的不易…加班到半夜,才看到你的更新,觉都顾不上睡就想看完。看完以后,太有共鸣了,忍不住要回复。只是情绪有激动,思绪有点混乱,还望见谅!谢谢你,三川玲!

王红   

上个星期六的早上,我们像往常一样准备去公园走走,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没想到意外发生了!宝宝拉倒了保温杯,里面装了一满杯刚烧好的开水,还没来得及盖上盖子。当我听到宝宝惨烈的哭声时,我意识到出大事了!我急于查看伤口,慌乱中帮宝宝脱去衣服,可胳膊上一大块皮却被蹭了下来。我隐约知道该冲凉水,但又不知道皮已经掉了会不会导致感染。

最后我们一路上冰敷赶往医院。当时医生并没有说会留疤,只是说上药看。直到三天后我们去换药,才发现伤口已经发白,情况严重得多,医生说这属于深二度,以后一定会留疤的。你可以想象,当我听到这样的结果时,我的心是怎样的痛!

我们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我这才意识到,我们所有美好的生活规划,全都必须建立在宝宝健康的基础之上。如果我当时懂一点急救的常识,宝宝的伤可能不会这么严重。意外发生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多么重要。可是在意外发生以前,我们却很少花精力去了解。

我相信有很多年轻的父母和我一样,总觉得意外离我们很遥远。我想尝试着搜集一下各类宝宝急救常识,分享到朋友圈,但发现网上众说纷纭,不是专业出身的我根本辨别不出哪种方法最正确最科学。我于是想到了你----三川,只是你的文章大多涉及的是家庭与教育的精神领域,我提到的这件事似乎和你的主题有些偏离。但我想你见多识广,一定可以接触到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如能整理出一套专业的应对各类意外的急救常识,对我们这些新手父母该是一大幸事。不胜感激!----可可妈妈

王玉杰   

三川玲姐,我喜欢的人不多,你就是我喜欢的人之一,一直都关注你,不仅是学习亲子育儿,受益更多的是一种理念,正在读你推荐的书,向前一步,我就是一直远远的站在别处旁观的那种人,需要改变自己,也变好了很多,我还有很多可能,我想为孩子树立榜样,不想局限自己,谢谢你的分享,爱你!特想去看看你,近距离接触感受一下你的魅力。


备注:
本文封面及插图,来源于日本著名绘者林明子的《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对于孩子,总有第一次的经历,此时此刻,家长最好的方式,是祝福是鼓励,而不是监控与跟随。第一次的幸福,还是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吧。
crazycrazy 发表于 2014-3-24 08:30:40
今天我做东   

谢谢川玲老师!我是一位六岁女孩的妈妈。在杜梅老师13日分享的【特别关注】《家庭教育三重霾》第九期你的发言中提到,我就加了。希望能在你们的教育和帮助下,茁壮成长,成为一位新时代的合格妈妈,能一辈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好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特别的幸福,但现在的孩子各方面都成长得太快,我想让这种相依相偎相惜的幸福一直下去。非常谢谢帮助我成长的各位老师和家长们!……萌萌妈

小荸荠   

感谢你为特殊家庭乃至这个社会的付出,我是个一个人带一岁多点孩子的母亲,偶然关注了你的微信,我每天都忙到凌晨后才可以休息片刻看看育儿书籍和你的微信,有时照顾宝宝只能草草看几行字,虽然还未全部拜读过你的文章,但已让我备感温馨和鼓舞,也分享给了朋友,说到特殊家庭,我虽然不是特殊家庭,宝宝也刚接触绘本,看完你的文章也想给宝宝留几本,期待你的书单出来,辛苦了

河畔箐芜   

从朋友圈里朋友的分享阅读到了“五问家长为什么这么焦虑”,本身自己已经从事教育事业多年,有一个7岁女儿,一直以来非常关注有关教育的文章和动向,阅读了您的文章后,感觉道出很多中国父母的现状,现实、在理而实用,故而收藏关注,期望能得到更多的引导。谢谢!

小树妈   

三川您好,感谢你为孩子和我所做的一起,我受益匪浅。以前,我和很多妈妈一样因为孩子的挑战而常常大发雷霆,事后又无限悔恨。

昨天早上,我第一次做到了对情绪的管理:从意识到情绪的存在到接纳再到通过深呼吸宣泄,短短的几分钟,我的心情由阴云密布转为晴空万里。说来容易,能够做到这种转变,我经历了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

不仅是正面管教,还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意识地追求自身的改善。我终于做到了我一直想做到的事,我很开心。跟圈里的妈妈分享我的进步,她们给了我鼓励,也对我的儿子欣赏多多。可是就在同一天,幼儿园班主任却对我讲出儿子的不良表现:在班里经常发出很大的声音,放学后在操场上跟小朋友打架之类。晚上儿子跟我分享最不开心的事就是老师对他的批评和恐吓:不听话就不让他在这个班。我对儿子的情绪进行疏导之后,自己也感觉郁闷,不知该如何去跟老师沟通,于是看你的微信。

当我看到9个月大的孩子要忍受髋关节手术,无法自由爬行和行走,我感受到这个孩子和她的妈妈的沉重痛苦。突然间觉得:我遇到的这点儿事算什么。而且心中勾画出跟老师沟通的方案。再次感谢您。

钱多多   

童书妈妈,您好。很喜欢看您的文章,您的文章总让人在平静中获得力量。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我女儿6月就满5岁了。最近比较关注生宝宝,她自己是怎么来的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应该好好跟她说说这些了,可不知道怎么说。您能推荐一些生命教育方面的优秀绘本给我吗,谢谢。

皮姥   

我在澳洲时,每天早晨散步都会遇到很多陌生人迎面走来,而大家经常做的就是互相问候一声“Morning”。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习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礼貌。但是在国内,如果你和陌生人道一声“早晨好”,大多数人会认为你很奇怪。这样就有问题了,我们该怎样教育孩子懂礼?我同意丸子妈妈所说的要让小朋友从内心认同礼貌,发自内心想做到知礼懂礼,但是我依然觉得友好的同认识的人打招呼是培养孩子懂礼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因为一个热情的“Morning”,会带给人非常愉快的一天。

春暖花开   

这篇写得真好,一年前如果看到你这篇文章,我肯定拍案而起,照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就是这样要求孩子和自己的。一年后的今天,整篇我记得的是先真诚得面对自己。因为这一年里我才学会什么叫面对自己,艰难的旅程,我也能体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的礼貌道德都是挂在嘴上,面对别人的。要面对自己,真诚的,何其难,我也仅仅是刚上路!

聿   

亲爱的玲姐姐'我太赞同了'过去虽然总是像您说的一样做'但总觉得和周围的多数人不一样'尤其是在孩子身上'但是就像您说的'表面礼貌客气'内心却无比虚伪'没有真诚!感谢有同感的人!

珑玲   

李老师这篇关于礼貌的文章,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我的女儿,她自小就“不讲礼貌”,看到熟人喜欢微笑,这就是她打招呼的方式。奶奶一直很焦虑,说她太没有礼貌,长大后不知道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经常以她没有礼貌为理由批评她。

我发现她在学校,看到老师会问好,和班上同学相处也融洽,还会自己主动去竞选班干部、播音员。我想如果她真的“不好”,那么她做这些应该得不到同学的支持,可是她做到了。我喜欢这个题目——礼貌源自于内心,如果只是我们灌输的礼貌模式,真是不太真实,不是来自于孩子心底的声音。

杨访   

能够每天分享到您的文字感觉真幸福,这些从心里流出来的文字,滋养我的心灵!《礼貌来自于内心》这样做人多轻松啊,从小就希望成为这样的人,感恩孩子让我重新学习,感恩有你!

妞妞麻麻   

您写的真好!真诚二字很美好!我今晚读给女儿听这篇文章!谢谢您!

刘青华--科创达   

说到心坎了,终于为我家不爱打招呼的恬恬找到安慰点了。我们大人都不会去做或不可能做到的事,为什么就那么理值气壮的要求孩子呢?只因家长的面子?只因我们可以操纵孩子?我也非常讨厌那些一见面就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如果孩子不回答还得被说成不礼貌,孰不知这个问题会有多少人问?

徐纯   

我的孩子两岁大时会热情地和陌生人打招呼,但是三岁多却不爱打招呼。我知道每个成长的过程都有其规律与原因,但我并不认为孩子遇到老师或是熟识的人不打招呼是正确的行为。我不会强迫他,但是每次我会蹲下来告诉他应该友善地打招呼,我认为这是孩子基本应做到的。

CaminZhong   

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家长以身作侧!孩子如果生活在人人都友好热情礼貌谦让的气氛里,不文质彬彬都难呢!

娇娇妈咪   

感觉这篇文章特人性化,对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内心需求来嘛!我家妞子打招乎也一般,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她会用她的方式表达她的热情。可孩子爸觉得不打招乎就是没礼貌,为此我们还吵过架,看来我的救星来了,我要把这篇文章让他好好看看!

anna-w?y?f   

很有共鸣。因为我女儿也是一个不爱打招呼的小孩。(其实我自己小时候也这样)???上个月我写了一篇小短文《浑然天成的礼仪》,记录我的观察和思考

叶子   

是的,来自于内心的礼貌用语才是最真诚的,用心呵护孩子,不拘于家长的面子,孩子才能内心越来越强大。我孩子两岁两个月,每次我们帮助她,她都会开心的说“谢谢!”,是我们大人之间经常说谢谢,孩子帮我们了也会由衷对她说谢谢,如此简单而已。

朱岚岚   

礼貌源自内心,到底是家长让孩子礼貌了,还是孩子真礼貌。

晶晶   

非常感谢三川的这篇文章!一直以来孩子不和人打招呼的习惯困扰着我们。但我也不敢贸然干涉和强硬要求孩子打招呼,和爸爸商量的办法就是自己做榜样,做好礼貌,孩子如果能体会到真诚和快乐自然会礼貌待人。您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看问题,非常感谢!同时我还想问当孩子不愿打招呼时,大人可以做些什么以帮助化解而不尴尬呢?

春晓   

特别赞同!见到陌生人为什么也要打招呼?对于小宝宝来说这应该是很难理解的问题吧从不强迫小朋友去主动问好,但是我遇到熟识的也会主动打招呼,儿子在旁边看到,慢慢就会知道妈妈的行为原则了,他也会去模仿的,没必要非得去戴上什么不懂礼貌的帽子!

橄榄树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是因为自己的面子而要求孩子讲礼貌,这些所谓的礼貌都是做给别人看的。

Karenfan   

你好,一直关注你的育儿观念,觉得很好。我想问问,我两岁的女儿平时基本是奶奶一个人带她,我和爸爸也只有晚上下班或者休假时陪她,她现在见到好久不见的舅舅不打招呼,也不让抱,我以前给妈妈打电话让她叫外婆,她都会叫,现在却不愿意,就连和我分开一天,打电话也不理我,这是正常现象吗?我看了你的发自内心的礼貌,觉得说的很好,但我还是担心孩子,我也没有刻意强迫孩子见到所有人都问好。

欧阳芳   

说得太好了。当大家不再执着于礼貌一定是孩子见面喊人,谢谢、不客气等文明用语不离嘴,大人亲切友好地示范,孩子自然会发自内心生长出礼貌和友善

far_away   

首先感谢的是您真挚诚恳的见面问候语,和细心体贴的介绍。我是70后第一批独生子女,虽没有兄弟姐妹,但幸运地,童年到现在也未曾感觉孤独过。然而,你的简单诚挚的话语确给了我姐妹的感觉,好开心哈

朱丽丽   

确实有一种触动内心的感觉,相见恨晚

淼   

礼貌来自于内心,这篇文章终于打开了我的心结,三川老师的话总能解决不同家庭同样的困惑。我的女儿4岁了,从差不多3岁开始就不主动或不情愿跟别人打招呼,开始我还能理解但是来自家庭的压力我也开始慢慢关注女儿不打招呼的现象,什么没礼貌啊,内向啊等等标签都按在女儿身上。见到我的朋友同事还是会让她叫阿姨叔叔,她每次都会躲到我身后不吱声或者说,我不敢可能她还没有准备好。现在我知道了,我需要更多的耐心去等待,等待孩子自己从生命中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crazycrazy 发表于 2014-3-24 08:30:13
GMX

我是在父母高压的教育下成长的,三岁开始识字背诗,据说那时候能记得几十首诗,五岁认识几百个字,可是我对这些没有记忆,只记得听见楼下小朋友在玩,而我不得不在家学习心里对外面是多么的向往。我现在看见诗就厌烦,当然一首诗也记不住。

于是我下决心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自由,不做我当年讨厌父母做的事,比如打骂,比如强迫我做很多课外作业,比如强迫我用他们认为好的方式来做事,美其名曰不让我走弯路。现在我的女儿一岁,我本身是学教育喜欢教育的,看了很多育儿书,很多理论,但却发现我知道不要做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比如知道不能打骂孩子,不能跟她发脾气,却不知道当她淘气时我该怎么做,到底该不该制止她,还是让她自己意识到这样做的错处,有时候很生气,却不知道怎样反应才是好的,只好默默的看着她淘气,什么都不做。

我们每个人都深深的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怎么教育我们,我们就会怎么教育孩子,就算知道父母教育的不足之处,却因为除此之外没见过别的教育方式,而在想改变时感到无力。不知道其他妈妈是不是也有一样的困惑。现在有好多关于教育的理论,却少有具体的案例,具体到对话的案例,让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我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有共鸣的想法,也有好多案例,希望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会是很好的借鉴。

阳光灿烂   

丸子妈妈,非常感谢你,我天天为孩子的事焦虑,怕上学迟到,怕学习不好,怕事事落后别人,总抱着这样的心态,感觉快要崩溃了。你的文章真是无声的春雨,滋润了我的心,使我霍然开朗。像你说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宝,我要多看到他的优点,改变孩子还要从改变自己开始。谢谢你!

杨娅   

家长的焦虑,源于自己内心的不足啊!内在觉得自己不够好,不配得,表现在外的就是比较,焦虑,也会在孩子的各个方面焦虑。

Cindy   

哈哈,丸子妈妈,我最爱你的分享文章,因为不是仅仅提出问题,而是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者建议,这些方法或建议又是那么的中肯,每次看完我都有收藏,准备给自己的女儿实施一下,真的是非常感谢。

同时,也想说一下自己的心态:我总觉得自己要做个平和的妈妈,而且觉得自己的心态也很放松,但实际上却差很多。前天我去洗澡,看到一个15个月的小男孩儿,啊啊啊的还不会说话(智力应该没有问题)。回家后我就和我妈提及那个孩子,并且说“都十五个月了还不会说话,咱宝贝儿现在四个月“妈妈”的音已经发的很清晰了”。

看了今天的文章,我就想起这件事,同时在反省—我是不是也陷入了焦虑中?我潜意识是拿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对比,而自己一直反对的或者说鄙视的不恰恰是这种心态吗?所以,恰好你的文章给我敲了警钟,我要有意识调整心态啦。

喵星人Claire   

知道您是一位出版人,最近又在整理特殊需求绘本的事情,想跟您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绘本需求。

我是一位坚定的母乳妈妈,希望能让孩子吃母乳到自然离乳。一般情况自然离乳都是二岁以后的事情了,孩子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如果在离乳或断奶前有一本好的绘本帮助孩子的心理过渡,那么这个过程可能对大人小孩都会轻松不少。

当年我在给老大断奶时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绘本,只得让孩子的爸爸画了几张草图我就着草图给儿子讲奶精灵的故事。也许是画的水平不好吧,这个故事没有在孩子那里引起任何共鸣,断奶的时候儿子表现出了严重的焦虑。现在家里老二也已半岁。也许一年多以后我又要再次考虑断奶离乳的问题了。

我真心希望那个时候有一本温馨美好的绘本,告诉他没有了奶妈妈还是一样爱他。我在母乳大本营的论坛里混了多年,深知断奶于孩子于母亲都是一次成长的考验,有的时候妈妈的不舍甚至比孩子更甚。即使是混合喂养的母婴,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所以我想,断奶主题的绘本应该很有市场吧。现在市面上我能找到的类似主题,只有《我为什么讨厌吃奶》,内容还不是完全适合中国家庭。所以真心希望能有出版人关注到广大母乳妈妈的需求,让这方面的绘本尽早问世。谢谢了

Fiona++   

其实家长的心态真的很重要。我的宝宝现在13个月大,从十个月开始我读故事给他听到现在,他没有一次是从头听到完的,念两句要不就爬开走开,要不就是想要拿书撕掉。我也渐渐习惯了,几天才拿一次出来翻给他看。他很早就会走路,也不认生不粘妈妈,喂饭也会乖乖坐在餐椅上,虽然有时不爱吃。但在学认物品,认自己身体部位方面真的是弱爆了,我们都笑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我想这就是每个人的发展差异性,小孩学东西的快慢和顺序都会不同。做家长的当然会希望自己孩子学得快学得早,但那份焦急最好不要表现出来让孩子察觉到、不然小孩也容易焦虑。

有一段时间我也很焦虑,后来我就不和朋友们聊有关孩子的话题,不去比较,就想着顺其自然,每天让他健康不生病吃好玩好睡好就ok了,管他每天学多少,管他什么提早开发大脑,他才一岁,搞得那么stress没必要!时间到了孩子自然就懂了。

春怡   

五问家长,读了深有感触。我正在给两岁半的孩子读《大卫不可以》,看到文中插图很亲切。童书妈妈的观点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读过很多儿童教育图书,妈妈经等等,几乎没看到百分百符合我的想法的观念和理论。有一段时间陷入泥潭,就想找到一步到位的育儿书,找不到还抓狂。

因为太想对孩子好,太想让他好,生怕做错了什么。现在调整很多,不再奢望做百分百优秀妈妈,认清楚我能做到的,就可以视作最好的。两岁多的孩子,最爱说的话是:自己来。那就尽量给他机会自己来吧。

没醋怎么活   

丸子妈这篇文章让我深有感触。其实家长的焦虑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和虚荣心。大多数的家长如我都是在自己家长这样的焦虑眼神中长大的,所以很自然想将这种教育理念向下传递吧。但是我真心希望这种焦虑就停止在我们这一代,成为尘封的记忆,让我们能陪伴我们的孩子的孩子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

观澜   

这一篇看完令人拍案叫好!关注三川玲女士文字很久了!最早看完文章是激动和惊喜,后来有了共鸣,现在则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行为和意识。我从一个束手无策、超级抑郁的新妈妈成长为目前轻松自信的孩他娘!谢谢你、你的文字、你的思想!祝福你和小丸子及家人。

邓婷   

为什么每一次的文章都让我感到直击内心!我很羡慕小丸子有如此内心强大的妈妈在开篇提到的那些焦虑,我曾经都有过;在和孩子一起长大的时间里,我也开始慢慢放松,自由的爱……反过来再看,焦虑除了烦恼自己,也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落樱缤纷   

让他做,给他错!说得很好,我觉得现在父母太舍不得让孩子错了,怕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其实是剥夺了他们最宝贵的学习机会,从错误中学到的感受比我们说教一千遍都深刻

杜佩   

您好童书妈妈,看完您的分享就像给身体里注入了新的血液,让我这个农村妈妈不那么迷茫,谢谢您!“在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尊严和幸福,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父母不应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追求,一个热爱阅读的妈妈,胜过整天逼着孩子读书的妈妈,一个积极努力的爸爸,胜过把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爸爸。”说的太好了,谢谢您

CaminZhong   

给孩子爱和自由,放手让她去做,为她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我觉得这个比什么都重要!我看到一些家长孩子才四岁早上八点上钢琴十一点上美术晚上上舞蹈……唉,好累啊!家长跟着团团转!倒不如带他去爬山看海玩沙子亲近大自然

思思

每个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其实都是折射了家长身上的问题。要想改变自己的复印件,还是要改变自己这个原件才行。

黎   

发脾气,我想每个爸爸妈妈都遇到,我感觉大部分妈妈的决悟要高于爸爸,尤其是遇到比较调皮的孩子还真是考检家长的耐心和智慧。当遇到不能管理好自我情绪的爸爸或妈妈,受到伤害的还是孩子。有本非暴力沟通的书挺好的,可以用来掌控情绪,还有三川推荐的正面管教,看的时候心潮澎湃,可一遇到让人非常生气的事,如果不进行长期的修炼,长期的练习,操作还是很难的。年青的女性、男性多修炼。我们都要好好修炼。

花花   

大卫不可以!是我们家宝宝第一本看过后,能整本看图讲故事的绘本。(当时她才一岁半左右)。每每看到书中最后一页,她就要我像大卫妈妈抱大卫那样抱她。

庄莉红   

童书妈妈写家长们“焦虑”的种种埸面,有的亲身体验过,有的虽不是亲历但感觉很熟。伴随孩子成长中直至今日近五岁半时,最深的体会是慢下脚步,孩子不存在所谓的“问题”,如果有也是家长的问题,用心感受和欣赏孩子成长的点滴变化,那真是人生的美妙风景,即便最平常的每日上下学的場景都会让我留恋和珍惜每一次的当下。牵着的小手挣脱开你的大手该又是另一种感慨了,所以一定一定要慢慢陪孩子长大。

小小爱   

童书妈妈您的这篇家长为什么这么焦虑?文章写的太好了!我女儿五岁半了我想让她学钢琴但孩子没定性好像也不太感兴趣我非常着急焦虑,看到和她一样大的朋友家孩子都会弹奏曲子了,就觉得我家孩子不如人家!每天早上上学也是天天大呼小叫的才匆忙赶到校,看了您的这篇文章我决定好好和孩子交流制定规则让她自己能够每天按照她能接受的规则流程好好锻炼锻炼!谢谢您写了这么好的文章!期盼很快又能读到您的能切实解决我们这些不会当家长的好文!



90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2 18:09 , Processed in 0.136421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