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q3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出好女儿——分享著名心理专家的养女心经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01:29:40 | 只看该作者
再一次月考来临 1962

女儿期中考试失利后,我给她写了一封信,那之后她信心十足,更加努力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月考再次来临。
晚上九点钟,依依的功课都做完了,她说:“老爸,明天我们要月考了,我有点紧张。”
“如果我明天考试,也会和你一样紧张的。”我说。
“我担心万一再和上次一样名次下滑,怎么办?”依依说。
“噢,你是不是上次成绩下滑后担心这次重蹈覆辙。”
“是的,万一考不好,同学和老师会怎么看我呢?”依依搓了搓手,说。
“现在,我们先做一次放松和冥想训练如何?将你担心的情境我们先演练一遍。”我说。
“好吧。”
我让依依舒适地仰卧在床上,放松全身。我关闭了日光灯,调暗了台灯,在CD机里放入瑜伽音乐,训练她的呼吸,使她紧张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我引导她开始放松,我慢慢地说道:
“缓慢深长地吸气,保持胸腔不动,使腹部慢慢向外完全扩张。呼吸要非常慢,听不到任何一点呼吸的声音。感觉空气进入到肺部底端,腹部充满气体。腹部扩张完成后,胸腔自然地衔接腹部的扩张,尽量向上向外扩张胸腔,腹部略微自然向内收缩。胸腔扩张完成后,锁骨和肩部微微上耸,把空气吸满肺部的最上端。此时身体的其他部位是放松的。呼气时,最先放松肩膀、锁骨及胸腔上部,之后胸部向内向下收缩。最后尽量向内收缩腹部,使肺部的空气排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01:51:25 | 只看该作者
大量实例证明,“生食疗法”对失眠、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高血压甚至癌症都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我从事临床营养配餐和饮食治疗工作20多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按医嘱(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开出膳食医嘱,如糖尿病饮食、低蛋白饮食、低盐饮食及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等)为病人进行营养配餐和饮食治疗。这是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控制热量和某种营养成分,来进行辅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近年来,我在研究和推广生机食疗,主要服务对象是高端人群中需要健康指导、患有亚健康及“三高”的人群。诸多案例证明:生机食疗是对人体的整体调理,可以恢复人体的本原状态,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自愈功能。而且见效快、健康环保,对人体没有副作用。尤其在改善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和代谢综合征等方面,效果明显。最重要的是引导和传授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方法,生机食疗又是从被动的饮食治疗到主动干预的过程,属于健康管理的范畴。
其实,健康很简单,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吃对的食物,把生机饮食纳入一日三餐中,养成及时排出体内垃圾毒素的习惯,并坚持运动,健康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善。这是我近年来最欣喜的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02:03:32 | 只看该作者
我按照完全瑜伽呼吸法训练依依,约5分钟之后,我换了CD机中的音乐,再放入一碟减压音乐,伴随着音乐,我引导依依进行冥想练习,轻声地说:
“现在是早上8点钟,再有10分钟就要开始考试了,你和同学们一样,都有一些紧张,大家都希望这次的考试成绩能够更好,每个人在之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希望这一次月考名次能够进入光荣榜。”我稍稍停顿一下,继续引导她说:
“预备铃声响了,你已经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好了文具,并做了两次深呼吸。此时老师抱着考卷走了进来,他站在讲台上,面带微笑,双目环视大家,然后,他将目光驻留在你的脸上,他似乎在说:‘你是有信心的马泽,你是很努力的马泽,无论考试结果如何,老师都欣赏你。’你频频点头,示意老师说:‘谢谢老师的鼓励,我努力做到最好。我会将考试时间管理好;我会在简单题目上更细心。老师,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再次停顿片刻,让依依进入我引导的情景之中,然后继续引导说:
“考试卷子发下来了,你翻开一看,噢,即使有一道题目一时想不起来了也没关系,后面还有好多题目。做后面的题目也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信息,让你有时间和精力回头再做这些有挑战的题目。后面的题目做起来很顺利,但你提醒自己,不可轻敌,从上一行抄到下一行的算式,包括符号、数字,你都要留神。你争取会的题目一次做对。”我看到依依脸上浮现着笑容,继续引导说:
“考试很顺利,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你基本做完了考卷。你尽力将最后一道小题做完,你开始用剩余的时间去做更充分的思考,检查一遍做完的题目,将答案套入题目中换一个角度再验算一遍。噢,不错,你做对了。当你检查两遍后,铃声响了,你对自己很满意,毕竟会做的题目,你都做对了。你知道考试对你而言,是做给自己,只要自己满意,老爸老妈是你学习成长中强有力的后盾,是坚定的支持者。转眼卷子发下来了,老师站在讲台上说:‘这次同学们考试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老师停顿了一下,眼光盯在你的脸上,他笑着对你说:‘你的进步是最大的,你原来成绩应该是这样的,只是这次本色展示了出来。只要准备好了,你就能获得你应有的成绩。’”女儿的脸上泛出满意的笑容。“快乐地,你快乐地回到家中,告诉老爸老妈你的成绩,老爸拥抱了你,老妈亲吻了你,你在这样的学校和家庭之中,感觉特别幸福。请记住:你的体内具有多种潜能,促你成为想成为的人。接下来,你将继续听一段轻松的音乐,让自己充分放松。过一会儿,我会唤醒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02:23:42 | 只看该作者
当依依被唤醒,她坐起身,我问道:“你感觉如何?”
“好像我进入了考场,所有您说的都发生了。所有事情都真实地在我大脑里闪现,我有紧张的情绪,也有放松的感觉。其实考试不过如此,无论结果如何,爸爸妈妈都爱我,而我也爱自己。”依依回答。
转眼5天过去了,考试成绩发了下来。女儿的单科成绩、总成绩都有了进步。尽管她还不太满意,因为依然有些小错误出现,使结果与她的期望值有差异,尤其是英语,她本以为应该在98分以上,她表示很遗憾。
最终的年级排名出来了,依依知道自己总排名提升了101名次,她属狗,被同学戏称为“101斑点狗”。



[分享]
考试焦虑是重视学习和压力较大的同学面临的一种普遍的异常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考前焦虑、考场焦虑和考后焦虑紧张。
考前焦虑是由于面临考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是受考生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反应状态。据统计有考试焦虑症状的女生是男生的2倍。
对于考试焦虑可采取多种方法治疗,如音乐治疗、冥想放松、认知疗法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02:37:05 | 只看该作者
从棍棒底下出孝子到“你是最棒的” 2951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由贬低、讥讽、指责、侮辱、谩骂、诋毁、拳脚相加、棍棒……走到另一端,即绝对欣赏、过度表扬、任意激励、无端夸奖、及时鼓励,并由此出现一些观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树起你的大拇指,告诉孩子“你真棒!”。这些观点大有走极端之嫌。
事实上,对孩子的教育还需要家长抱持理智的态度,一味地跟着新观点走,也许并不适合您家中小宝贝儿的成长。观点可以借鉴,但要分析后有针对性地借鉴和运用。
记得一期《星光大道》节目,六位参加这台节目的业余歌手中只有一位小朋友,在这个没有年龄、性别、阅历限制的节目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失去优势,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孩子的心理难以承受,泪流满面。主持人走上台去圆场,问孩子还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泪光盈盈的孩子,带着哭腔,坚定地大喊:“我是最棒的!”
这样的情景在许多场合时常发生,但败了就是败了,输了就是输了,承认现实,承认自己还有发展空间,承认自己还有进一步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就好了。既然已经确信自己是最棒的了,那就等于将自己的发展空间缩小为零了,再努力也上不去了。
表扬孩子时,要让他面对现实。家长说点实话未尝不可。如果一味地把“孩子,你是最棒的!”这种信念不停地传递给孩子,一旦他遇到挫折,会否定家长的教养方式;他也许会怀疑大人的真诚,他可能意识到父母的欺骗。孩子会自问:“既然父母一直说我是最棒的,为什么我败下阵来?为什么我前面还有别人?为什么我不是第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5:31:45 | 只看该作者
孩子就是孩子,我们允许前面有人引领他,也不否定后面还有人不如他。他在今天只是站在人生过程中的某一个点位上,也许那不是最理想的,但那一个位置是属于他的。
孩子的期末成绩许多家长看到了,如果孩子取得了班上第一的成绩,是否是年级第一?是否是区(县)第一?是否是(省)市第一?是否全国第一?是否世界第一?第一,只有一个,所以谁也不是“最”。家长最好以温和一些的态度面对孩子,表扬孩子时要具体,而不只是泛泛而谈“你是最棒的!”。
有这样一个具体案例:一天,一位父亲听了一堂亲子教育报告,主讲人不停地告诉家长要表扬孩子、鼓励孩子,要时常说“孩子,你是最棒的”。而其初二的孩子也刚好参加了一堂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们为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转眼,父亲下班回来晚了,孩子想到班会上的作业,主动为父亲拿了拖鞋,并说:“爸,您换鞋。”父亲突然想起家长会上讲师提到的激励孩子的方法,便脱口说了一句:“孩子,你是最棒的!”他没想到,儿子竟回应一句:“少跟我来这套!我帮您拿双鞋就是最棒的?您骂我弱智呢?”说完转身走了。父亲一头雾水,难道表扬错了?
表扬孩子是一件老生常谈的事情,但在亲子教育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情景互动,我们发现在许多家长心目中,表扬孩子仍仅停留在表面工作,在技术上有提升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5:55:55 | 只看该作者
我设定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一蹦三跳地回到家中,或许还唱着那美丽的歌谣,见到爸爸妈妈以一种神秘的表情问:“妈妈,我们考试卷子发下来了,您猜我考得怎么样?”
基于以上情境,家长在互动过程中回答是:
1.“你一定是考得很好!”
2.“妈妈相信你最棒,你考第一了。”
3.“你的表情告诉妈妈,你考得不错。”
……
以上罗列的对孩子问题的回应,相信都会令孩子很高兴,可家长为何不故弄玄虚,延长孩子快乐的时间呢?比如,可以说“好,我猜猜……”、“你的成绩,你的成绩应该是,我再好好猜一下”等等。家长的有意猜测,可激发孩子对于自己好成绩的良好感受,他可更长时间在父母面前享受胜利者的喜悦。正如我们讲侦探故事,如果一下子就说出结果,故事也就变得乏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32:03 | 只看该作者
情境继续:孩子打开书包,拿出自己的试卷,兴奋地说:“妈妈,我考了100分啊,我们班上,只有五个同学是100分。”孩子脸上充满了笑容。我们如何回应?
家长回答如下:
1.“妈妈真高兴,你太棒了!”
分析:孩子学习成绩,是妈妈的事情,孩子取得好成绩,妈妈高兴了。试问:孩子高兴了吗?
2.“孩子,考得不错!天外有天,继续努力啊!”
分析: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为何立即告诉孩子天外有天呢?这就不是表扬,分明是告诉孩子他不行。
3.“孩子,我们出去庆祝一下,好好吃一顿!”
分析:物质刺激和成绩挂钩,下次如果不庆祝,孩子就会感觉失望。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不可替代他对自己的成绩负责。家长应该帮孩子自小树立一种理念,即学习与吃饭、穿衣是一样的;相信孩子爱美,相信孩子饿了会吃。同样的,如果在孩子心目中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家长就可以从每天督促孩子学习和陪读中解放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38:52 | 只看该作者
第四,表扬也要有套路,即表扬的模型。表扬与批评一样,可运用同一模型,即,表扬(批评)=具体行为+个人感受或评价+期待。
如:春节父母带4岁的小明回奶奶家,小明主动和爷爷奶奶等人打招呼(或不打招呼)。父母蹲下来,与孩子面对面或将孩子抱在怀中,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批评。
若表扬小明,可以说:“宝贝儿,你一见到爷爷奶奶就跑过去高兴地叫‘爷爷好!奶奶好!’(具体行为),妈妈/爸爸看到你这样做,为你高兴(表达个人感受),觉得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大家都喜欢有礼貌的孩子。(同时可以配合对孩子的拥抱和亲吻动作)”
若批评小明,可以说:“小明,今天一到爷爷奶奶家,你就跑着找玩具去了,没问候‘爷爷好!奶奶好!’(具体行为),妈妈/爸爸看到你这样,有些不高兴(表达个人感受),妈妈/爸爸不喜欢没和爷爷奶奶打招呼的孩子(表扬要适度严肃,以示不快)。小明,我想你现在可能正想着去和爷爷奶奶问好,是这样吗?(告诉孩子现在做什么)”
如果泛泛地说“小明是最棒的!”或者“小明你没礼貌!”,可能会协助他滋生自大的态度或者不知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五,表扬的主体定位在孩子身上,以“你”(指孩子)作为表扬的主语,以“你”为重点,效果会大有不同。如:“孩子,你努力,你成功!爸爸分享你取得好成绩的快乐!”这样主体是孩子,孩子努力,孩子成功。家长只是扮演分享孩子喜悦的角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16:46:50 | 只看该作者
[分享]
表扬孩子时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表扬那些在相应年龄段还没有固化下来养成习惯的良好行为。我们可以表扬3岁孩子吃饭很干净,可以表扬6岁孩子帮妈妈洗碗,可以表扬小学生写作业认真、学习有效率,也可以表扬初中生有审美能力。但是如果我表扬上初中的女儿吃饭很干净,也许她会放下筷子转身走了,也许她会故意吃得满桌都是,这是一种逆反和无声的反抗。因为那样的表扬与她的年龄不吻合,与她的能力不匹配。
第二,表扬近期比较突出的、有变化的行为。如有的孩子习惯在做功课时拖拖拉拉,不讲效率。家长可采取一些奖惩措施,包括在某一定时间段内做完功课可以玩十分钟游戏或者看半小时电视等,除此之外加上口头的表扬和奖励,效果会更好。
第三,表扬要注意间断。凡是家长认为孩子良好的行为表扬之词脱口而出或者及时物质奖励的,容易导致孩子良好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讨好家长,获取表扬或奖励。而一旦自己有意表现好了,却未得到期待的家长反馈,儿童将可能失去保持良好行为的主动性,也可能采取有意退回到不良行为的方法,引起家长的关注。而间断式表扬和激励,即:不是每次良好的行为都能获得表扬,在良好行为建立之前表扬的频率可高一些,随着习惯的养成,表扬的次数递减,最后的结果是在无人表扬的情况下,孩子依然可以保持良好习惯,不再依赖于外界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6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4 02:39 , Processed in 0.077039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