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37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山之石] 三联生活周刊 2014第26期--别人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3 15:07:1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揭秘德国中小学教育:学生成绩为隐私从不排名

【封面故事】别人的教育

德国波恩一所公立小学的四年级教学课堂 (摄于2012年)

  受教育的义务
  “女儿和侄子年纪相仿,有一天不知道他们俩在做什么比赛游戏呢,我侄子很高兴地欢呼着‘我是第一名!’,没想到我女儿更高兴地喊着‘我是第二名!’”从1988年开始到德国读书起就一直在德国定居的肖云尤其记得带女儿回国探亲时的这一幕。“或许只有在德国长大的孩子才会对排名、对竞争如此不敏感。”
  肖云的两个女儿都在德国出生,并在德国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待在德国这么多年,自己喜欢德国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还是觉得孩子在这里更幸福,甚至孩子培养出来的性格都不太一样。”肖云对本刊记者说,“我不愿意让她们受我曾经受过的中国教育的那种苦。”但即便如此,女儿们在不同教育体制中往来穿梭的机会越来越便利,有走出去,就有走回来。2001年,为了让大女儿更好地学习汉语,肖云母女回国了。
  “回国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汉语。”当时正值二女儿出生不久,肖云在德国休着产假。“在德国,生完孩子可以直到孩子3岁再回去工作,保留职位,不发工资。每年年初单位会问我愿不愿意回来工作,我当时为了带孩子就说暂时不上班,专心在家照顾两个女儿。”肖云的大女儿月月当年11岁,在德国刚刚读完小学四年级。
  “就是这段时间我发现大女儿的中文很有问题。”所谓有问题,是女儿月月虽然认识字,但对于字背后的背景知识一无所知。“她正在学一篇汉语课文《雨花台》,讲的是一个革命志士被国民党抓住了,为了软化他,国民党当局把他儿子也抓起来了,但他仍然不屈服,最终被国民党杀害。”肖云说,女儿特别不理解这件事。“她问我为什么要杀这个人和他的儿子,是因为犯了罪吗?我说这是两党的政治斗争。她一听就更加不理解,当时美国正在进行大选,她说小布什上台也不会把戈尔和他全家都杀了呀?!我说这是专制政府害怕被推翻时动用的国家机器。她马上就问什么是国家机器?这一下子问得我都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解释清楚。”
  “我们在家里交流一直用汉语,禁止她们说德语。但即便所有字都认识,女儿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还是无法理解,像国内的小孩就不会提这种问题。”肖云这才意识到,女儿需要中国的生活背景。“我跟她说,你想要更了解中国的事情,咱们就休学一段时间回中国去看看吧。”当时正好有国内大学想聘请肖云,并提供了教授的职位。“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女儿能在国内适应,我们就留在国内了,如果不适应我们就还是回德国。”而女儿月月听说回国能够跟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也很高兴。
  回到老家太原,肖云仍然沿袭了在德国上小学的习惯,并未刻意为女儿挑选小学。“德国的小学入学特别简单,只要你的孩子明年满6周岁,市政厅就会在今年年底给你写信,说你的孩子明年到了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要为孩子选择一所学校。市政厅会把离你家最近的三所学校列出来供你选择,通常分别是天主教学校、基督教学校和普通学校。”肖云说,在德国很少有人自找麻烦把孩子送到远的学校去。“因为德国的教育资源特别平均,小学的教育质量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如果你要选择更远的学校,要给出一个正当理由,比如我家孩子的保姆住在那里,或者我工作的地方在那里。”
  “孩子上了哪所学校必须到市政厅去报备。”肖云说,这样要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监督义务教育。“生病了是没办法,但平时请事假是很难的。在德国人的理念里,这个年纪的孩子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在义务教育期间,哪有什么事情比受教育更重要?你要是没有理由几天不上学,警察都有可能找到你们家来。”所以这次带大女儿回国,肖云必须开出女儿在中国学校接受教育的证明,“否则他们会追究义务教育期间你到哪儿去啦?”
  “女儿回来是为了让她更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所以我们觉得选择哪所小学无所谓,只要离我母亲家近就可以了。”但具体到上哪个年级,肖云倒是颇费了一番思量。“与中国小学不一样,德国小学只有四年,五年级到十三年级属于中学阶段。女儿刚好在德国读完四年级,相当于她已经小学毕业了,接下来应该读五年级。”但由于汉语基础薄弱,肖云最终让女儿在国内插班上了小学四年级。
  快乐最重要
  “一开始女儿根本没有多少词汇量。我刚带她回国的时候,当小学老师的表弟媳拿了一篇小学三年级的课文让我女儿读,她根本读不下来。”肖云记得,差不多两三个星期后,女儿朗读课文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她每天回家都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又学了什么字,虽然她不一定完全听得懂,但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她就特别快乐。”
  “最开始她写不出来作文。”回国第一个月,刚好肖云的丈夫也出差回太原。“她爸爸在家待了三个星期,这三个星期的作文就是她爸爸帮她代写好,只要求她抄一遍。因为她不认识、不会写的生字太多,所以要写出作文挺困难的。”第四个星期,丈夫回德国了。“我说那这次妈妈来帮你写作文吧。结果女儿竟然说:‘不用啦,爸爸写了几次,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写了,要是有不会写的字再告诉我就行了。’她说现在的她已经跟三周前不一样了,还信誓旦旦地说:‘让你看看你闺女的水平!’”把肖云逗得哈哈直乐。
  “没想到她第一次自己写的作文就被老师当范文在课堂上念了。”作文要求记一件难忘的事。肖云说,女儿有一个好朋友是希腊人,有一年暑假邀请女儿去希腊玩,肖云就在德国把女儿送上飞机,好朋友一家在希腊接女儿,玩了两个星期。“她写的就是这件事,用的是小姑娘那种很夸张的语气,写得特别活灵活现。”
  有一天,女儿的班主任老师、教导主任和校长同时找肖云去谈话。“三个老师问我孩子怎么教育的?我还以为我们家孩子出什么问题了。他们说不是问题,而是进步速度太让他们吃惊了。一开始来的时候傻乎乎的啥也不懂,他们还担心孩子在国外长大的适应不了国内小学的节奏,因为在德国每天只上半天学,而国内是全天,作业也多。结果没想到这孩子一天一个样,进步特别快。”
  “老师还说起女儿参加班会时的情形。老师读革命烈士夏明翰临刑前写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结果我女儿不能理解,马上举手问老师。她说我不懂,什么砍头不要紧,哪有比砍头更要紧的事,如果有人要砍我的头,我肯定跑得比什么都快。老师惊讶的同时又觉得女儿很好玩很真实,她说咱们这里的学生从来没有人提这样的问题。”
  大女儿在国内小学进步飞快。“自从学会写作文后,她很爱写。期末考试的时候,她的数学也考得特别好。据说有一道难题,别的同学都没做出来,她偏偏做出来了。老师也说,让孩子别回德国了,留在这里还给她们班增光呢。”肖云自己也挺想留在国内大学任教,她很热爱科研教学工作。“但留不留下来完全取决于女儿的态度。”肖云问女儿能不能适应国内小学,“她说适应没问题,但她不喜欢”。
  “我问为什么?她说刚开始的时候,每天能学好多生字,每天进步都很大,她特别开心。但现在这些字她基本上都认识了,学得也没那么快了,然后每天的工作量还很大。她说她不怕辛苦,但辛苦要能学到东西才觉得值得。”虽然年纪不大,但肖云的女儿很有自己的主意。“她不喜欢重复,比如生字,明明写两三遍就会了,非要让她们写20遍。数学题也是,其实早就掌握了,但还是没完没了地做练习。她觉得这太耽误时间,有这些重复练习的时间还可以学好多别的东西,哪怕是去玩儿去休息。这也是我们最终决定回德国的原因。”
  肖云的女儿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或许是因为这跟她在德国接受的小学教育有太多的不一样。“在德国读小学很轻松,每天就上半天课,从上午8点到11点半。国家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许考试,基本上就是玩儿。比如算术,一年级的内容是2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的内容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学得很简单,也没有很多练习,跟着老师走就行了。”肖云说德国小学也有课外作业,“但一、二年级要求作业量能在半小时内完成,三、四年级能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如果你的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作业,家长给老师写个条子说明孩子努力做了半个小时还是没完成,老师也会接受,绝对不会强制孩子。”
  “四年级有考试,而三年级是否考试学校有自主权。我家孩子上的学校三年级要考试,但都很简单,有的就是老师看上课的表现给的平时分。”肖云说,即使考试,在德国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十三年级,都不会有成绩排名。“成绩只有学生本人和家长知道,不可能让别的同学知道你的成绩,否则就是侵犯隐私了,更不可能像中国这样张贴排名榜。”
  “德国小学不鼓励竞争,他们觉得让每个孩子的童年幸福快乐是最重要的。”肖云说,德国人普遍认为孩子没必要那么辛苦,因为长大了有得是辛苦的时候,童年就应该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所以德国孩子每天的睡眠都很充足,他们不会牺牲睡眠来做其他事情。一到晚上六七点钟,大街上几乎看不到闲逛的小学生。如果对德国人说,中国的小孩每天要读书读到午夜还不睡,他们会很惊讶地问:‘那健康呢?’对他们来说,健康快乐是首要的。”
  差生也幸福
  相比起中国小学里班主任的青睐和热情挽留,一直成绩优秀的月月却很少受到德国小学老师的特别关注。“我去参加家长会,老师跟别的家长可能谈10分钟20分钟的都有,而每次跟我谈,一两分钟肯定出来,她总说‘你孩子都挺好,没事,你可以走了’。”有时候老师甚至都不要求肖云来开家长会。
  优秀生之所以在德国小学课堂上遭到“冷遇”,是因为德国小学教育的重点并不是支援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着力于提高处于中下等的学生成绩。“德国学校把成绩划分成1至6分,1分最高,5分和6分表示不及格。虽然每所学校的情况不一样,但通常每个班级能得到1分的学生不过一两个人。其次是2分,也就是中上等成绩。3分最多,对德国家长而言,孩子能得3分就已经满足了。”肖云解释道,“上课时,老师会关心成绩在3至4分的学生,如果能把他们的成绩提高到2分,就是成功的授课。”
  “学习进度方面也同样会以这些学生为参照,如果有必要还会重复授课,直到他们理解为止。这样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已经理解,无奈还是要重复听课,在这种背景下就衍生出了跳级制度,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跳一个年级。”肖云的女儿月月就跳了一级。“相当于瞬间赚了5万欧元,这是德国人的思维方式。”
  以中下等学生为教育重点还衍生出一项学习铁律——不准预习。“尤其三、四年级的时候,我还接到过学校的来信,信里说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考好分数让孩子预习功课,学校就特地来信明确反对。”信里详细阐述了缘由:假使老师为了诱发孩子的思考而提出问题,这时如果提前预习的学生马上做出回答,其他学生就不愿思考下去,因为已经知道了答案,这种行为是在无意中剥夺了他人的思考权利。“以德国老师的经验,小学四年级毕业没有听说哪个孩子不会写或不会算,所以希望家长不要在课外让孩子预习功课或补课。”
  “德国的小学不以培养精英为目的,比起单独游在最前面,反而和大家一起游泳更有价值,并为创造这样的生活而努力。”德国人认为学习好的学生凭自身的能力足以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且到了大学还有继续深造的机会,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是支援和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连学校也弃他们于不顾,他们将来在社会上就更不会有立足之地。“咱们中国的老师很大精力则放在优秀学生身上,快马加鞭嘛。”肖云感慨,在中国,即使是业余爱好也无法“业余”,更遑论学业。“女儿在国内学过几次羽毛球,可去了几次之后就不愿意再去了,因为羽毛球班是按专业水平去培养孩子,可她只是想作为业余爱好去玩玩。”
  四年级决定未来
  肖云带着女儿回到德国后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小学升中学的择校问题。“德国的小学只有柏林跟勃兰登堡等少数几个州是六年制,其他地区的小学大多采用四年制。小学四年级以后,德国把中学分成三类:文理中学(Gymnasium)、实科中学(Realschule)和主干学校(Hauptschule)。”肖云解释,“只有文理中学是瞄准上大学的,既学‘怎么做’又学‘为什么’。实科中学是提高类学校,将来上咱们所谓的大专、中专,培养有技术的人员。主干学校则是培养普通劳动者,更多学‘怎么做’,不关心‘为什么’,不用特别高的要求。”
  “之所以把中学分为三类,是因为德国人认为这个世界并不需要每个人都上大学。”在肖云的印象中,在德国上大学的孩子也就是1/3不到1/2的比例。“他们觉得将来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没必要学那么多,反而还把幸福的童年错过了。”而对为上大学做准备的文理中学学生要求相对较高。“五年级开始学英语,六年级开设法语课,等到八年级,第三门外语也上了。除此之外,一进五年级,物理、化学、生物课也依次来了,每一年比前一年压力都大一些。”
  尽管还有转学的机会,但事实上,一旦进入中等教育阶段,想要在不同学制之间转换并不容易。如果进入职业学校,至少要6个月后才能申请转学到文理中学。如果进入文理中学的孩子发现跟不上课程,也必须在念完六年级后才可以转学到实科中学或主干学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之前的成绩总和,将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人生。”孩子在小学四年级毕业前要填写中学申请书,并附上四年来的成绩单。
  “除了成绩,班级导师的意见也很重要,由导师和家长共同商量孩子比较适合上哪一类学校。”在德国,只要没有特殊情况,班级导师会从一年级教到四年级,甚至比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情况。正因为如此,小学四年级决定升中学的那次家长会,通常会很激烈。“有时候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并不完全统一,就会争论很长时间。”但肖云显然没有这种困扰,老师和她的想法极其一致,推荐月月上文理中学。
  “中国的家长往往都要把孩子往高里拔一拔,而德国的家长就没有这种观念,他们觉得安居乐业就挺好的。”肖云对此深有体会。“我有一个德国好朋友,她女儿数学竞赛拿过奖,老师推荐孩子上文理中学,我这个朋友竟然不愿意,她觉得让孩子上文理中学太累了,而且孩子的哥哥上的也是二类中学,想把两个孩子放在一所学校里。”肖云为此还和朋友争论过。“我说你女儿明摆着是有天分的呀!她说她女儿得奖是因为女儿自己很要强很努力,她不想让女儿这么累,上第二类中学就可以了。”在肖云看来,这就是许多普通德国父母的态度,“他们相信,就算不念大学,在德国照样有很多条路可走”。
 “但是你知道吗?我碰见德国教授,他却说要是有孩子就送到中国去上学。他觉得德国整个中小学学的东西太少了,上大学后就很费劲。德国中学不分文理科,文科有必选科目,理科也有必选科目。比如数学是理科的必选,那么物理、化学、生物就只需要必选其中一门。如果你整个高中选的是生物,而上大学去了化学系,那你的整个理化基础是不够的,大学教授带着这样的学生能不来气吗?而中国来的孩子物理、化学、生物都得学,基础是比较扎实的。”
  几年后,15岁的月月又再次回到太原上了一整年高中一年级。“德国的高一鼓励学生到国外去交流一年,这次回来完全是她自主决定的。”而肖云的小女儿在12岁时也回国念了8个月国内初中。“她们很认同祖国文化,希望学习得更多一点。”对于曾在两国教育体系中往来穿梭过的肖云和女儿们来说,“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似乎是两个极端,我一直在想,中间是不是会有一条更好的路呢?”(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参考资料:《让最后一名也幸福的教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5:09:12 | 只看该作者
这期杂志的一个重头戏是各国的小学教育,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都有,有兴趣不妨买本来翻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4-7-3 15:27:56 | 只看该作者
论坛也有一个说美国小学的:在美国上小学
http://www.etjy.com/forum.php?mo ... &fromuid=665856
(出处: 儿童教育网)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4-7-3 16:36: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离尘嚣 于 2014-7-3 18:47 编辑

别人的教育有意思,咱们自己的教育也有意思的。

今天看到一个朋友转的这篇文章,觉得挺不错,虽然这个校长已经决定不连任准备走了,但理念什么的的确很好:

全方位比较美国高中和中国国际学校 专访包玉刚中学部执行校长
外滩教育 周一妍

(上图为和学生在一起的贾桐林校长)
包玉刚实验学校中学部执行校长贾桐林(Tony Jaccaci)高中就读美国顶尖私立高中安多佛学院,之后取得哈佛本科和塔夫斯大学的硕士学位。2010年,他受邀成为包玉刚实验学校中学部创始校长,举家搬来上海。贾桐林校长有3个儿子,目前在上海美国学校和包玉刚实验学校就读。

在本周的 美糕党 专栏中,外滩教育记者专访了贾桐林校长。他对比自己在安多佛的读书经历和在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工作经历,畅谈中国学生申高时可能出现的择校误区,以及在美高中最可能遭遇的文化冲击。贾桐林特别提醒中国学生,在考虑留学之前,应当首先考虑读书的目的,是为接受更好的教育还是为了升美国的大学,如果为了后者,在上海读国际学校也能实现同样的目标。过早留学,可能会让中国学生不可避免地丢失部分“中国身份”。如果想接受好的教育,同时了解中国文化,留在上海仍是更好的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7-3 19:26:36 | 只看该作者
包玉刚实验学校中学部执行校长贾桐林(Tony Jaccaci)有一张令人羡慕的光鲜简历:高中毕业于美国数一数二的顶尖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安多佛学院(Phillips Academy Andover),之后取得哈佛本科和塔夫斯大学的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曾在美国罗德岛知名寄宿高中圣乔治中学担任13年行政和教师工作;2010年,贾桐林受邀成为包玉刚实验学校中学部创始校长。他辞去圣乔治中学的工作,举家搬到上海。

四年过去,如今,包玉刚实验学校中学部已迎来第一批初中毕业生。高中部也将在今年9月迎来第一届新生。作为和中国学生亲密接触了四年的美国名校毕业生,究竟如何看待“中国高中生留美热潮”?究竟怎样素质的学生适合留学美国高中?当年他是如何考入比哈佛录取率更低的安多佛学院,圆梦哈佛的秘诀又是什么?

在这次难得的采访中,贾桐林校长还透露了自己的教子之道。他经常和三个孩子讨论“成功的定义”,帮助孩子设定目标,寻找完成目标的方法。那么,他是否会把孩子送去美国念安多佛呢?我们听听他怎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7-3 19:27:45 | 只看该作者
B=外滩教育
T=贾桐林(Tony Jaccaci)

包玉刚中学校长的安多佛生活:“学校赋予学生很大的责任”

B:能否介绍一下你在安多佛的生活?

T当我出生时,我的安多佛生活就开始了。我的父母是菲利普斯安多佛学校的老师,父亲是艺术老师,教授绘画和摄影,母亲是宿舍监管(Dorm Parent)。所以我出生后直到两岁,一直都住在安多佛校园里。后来,我的父母搬走了,当我再次回来的时候,已经是10年级学生了。我在这所高中度过了三年美好时光。在此之前,我在麻省西部一家知名的男子寄宿学校Eaglebrook就读了三年(7年级到9年级)。

在安多佛的三年里,我除了学习许多不同科目外,我还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自己的领导力。

B:美国高中的寄宿生活和英国寄宿中学有哪些不同。我注意到,同样是“舍监”,美国用的是Dorm Parent,而英国用的是Housemaster

T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英国由一个“舍监"为所有的学生服务,而美国的”舍监“通常由几名学校老师家庭组成,他们的职责是和学生们融为一体。我想这和两个国家寄宿学校的传统有关。

英国寄宿中学历史更悠久,所以通常在学生的宿舍(Inn)在中学的附近,而”舍监“的工作就是管理宿舍,照顾住在里头的男孩们,最早的英国公学只招收男生。一个舍监在指导老师的辅助下,负责照料孩子,送孩子去上学。但在美国,我们更强调一个团队,我们好多个教师家庭一同照顾宿舍里的孩子。

B:安多佛毕业后,你考入哈佛大学。请问你你选择的专业是什么?这个选择与你在安多佛的三年生活是否有联系?

T我的专业是东亚研究。我觉得安多佛的教育模式和美国大学很像,都强调”通识教育“(Liberal Art),教授各方面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高中就发现自己对历史和语言很感兴趣。

虽然我在高中没有学习中文,但学习了西班牙语,而我的一些朋友有机会学了中文。于是,当我到了大学,我尝试学习中文。我对它的兴趣,延伸到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接着是对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宗教和政治的兴趣。

哈佛有一点好的是,一进去的时候,你不必马上把专业定下来,但在四年之后,我发现东亚研究成为我的主修专业。哈佛毕业后,我又去了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获得东亚研究和商业管理硕士学位。

B:你在安多佛就读期间,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中国学生?

T我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安多佛读书。1987年从安多佛毕业。当时,安多佛是第一批和中国学校交流的美国学校。虽然当时中国学生在美国并不普遍,但安多佛和中国哈尔滨的学校进行交换生项目。我很抱歉并不清楚究竟是哈尔滨的哪所学校。但我记得,每年有四到五个来自哈尔滨的学生来安多佛,也有一些安多佛的学生去哈尔滨。我没有参与这个交换生项目。但当我上了大学后,1990年曾到北京做过一年交换生。

B:安多佛是美国顶尖学生的汇集地。你是否会感觉很大的压力?

T的确有很大的压力,但我觉得巨大的压力来自内在,而非外部。

我觉得可能安多佛的学生和上海的中学生有一点点不同。上海的中学生从家庭和社会中获得很大的压力。在安多佛,当然也有家庭压力,但也充满机会,我看到很多学生自己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并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看的出,这些压力来自学生自身,他们想要在这家极具竞争性的学校变得更出色。

B:你个人是如何给自己施加压力和动力的?

T首先,我在学业上给自己施加压力。

我喜欢历史。安多佛历史上最难的一门课是11年级的美国历史。这门课以难出名,学生因为害怕不及格都不愿意选择它。但我爱这门课,尤其是它需要学生自己写研究报告。我记得这门课在我高中学习领域占到很重要的一部分。我挑战了我自己,这门课我拿到了A。

另外一个让我感兴趣的科目是天文学。我们做了很多实验,我记得有一天夜晚,老师带我们去了足球场上。我们躺在草地上,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辨认不同星座的星星。至今无论我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我依然能辨认这些星星,我还能记得天文老师上课时的样子。其实,我在大学并不从事相关研究,在高中时完全可以不选这门课。但我有兴趣去挑战,结果这门课激发了我内心的好奇心。

除了学业之外,我爱好运动。我是足球校队的成员。安多佛的足球校队水平非常高,我每天都非常努力参与训练,结果我们打败了新英格兰所有的高中,甚至还和哈佛的Junior Team打过比赛,好像还有塔夫斯大学,达特茅斯学院等。

B:如果一个学生具有体育特长,是否会在安多佛很受欢迎?

T当然。如果学生在音乐、戏剧、校报制作等方面上很出色,当然会受欢迎。安多佛的好处是提供很多的机会,让学生找到自己内心深处喜爱的东西,并帮助学生在这方面获得非常大的长进。因为学校每个项目都发展健全,只要学生真正喜欢,他们会有途径来增进技艺。

B:通常一个球队有十多名球员。你是否想过努力成为一名MVP(最有价值球员)?

T没有。这不是运动的目的。无论是安多佛还是包玉刚实验学校,对于团队项目来说,成为全队中的第一,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团队成功才是关键,取得成功的方法是保持和谐。成为一名MVP当然很美妙,一个人射入很多球,但这不是团队运动的目的。

B:之前你说到自己在安多佛培养了领导力。能否具体说说你为此做了一些什么?

T学校赋予了学生很大的责任。

比如说,我是学校校报Phillipian的主编之一。它每周出版一次,每次8个版面。我记得当年,运营这张校园,每年需要花费25000美金。学校并不给我们钱,包括购置计算机等设备的钱也没有。

在1987年,25000美金是很大一笔费用。作为校报的主编,我和我的团队需要去筹措这笔资金。我们去波士顿市中心做广告,拿广告费抵消生产成本,我们在位于剑桥镇的哈佛大学印刷它们,并在隔天把它们带回来,发到每个人的邮箱里。

虽然我们有指导老师,但基本上是自己制作属于学生的报纸,发展了领导力,为那些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7-3 19:29:56 | 只看该作者
给中国学生的建议:“走出你的舒适区”

B:我曾在2012年底探访过菲利普斯安多佛,菲利普斯埃克赛特等名校。我参加了一场两校间的体育比赛,发现有趣的是,中国脸的学生通常担任校报摄影师的角色,在球场上跑来跑去,但真正站在球场上比赛的中国学生却很少。中国学生如何才能融入美国学生群体的核心,你能否给一些建议?

T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我觉得在中国,有一个问题是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帮他们选择了某几种活动,比如音乐(小提琴,钢琴),学业辅导(数学,英语等),但美国则不同。当你长到半人高的时候,就开始体育运动。

在美国,体育更像是一种宗教,是一种焦点,是重中之重。所以美国父母更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力。所以,当中国学生在9年级或者10年级来到美国高中环境中,他们必须记得他们和从小不点儿就开始接受体育训练的学生在一起,他们会发现不舒服,因为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体育竞技技能,也没有这样的团队合作技能。

但这不意味着中国孩子就不能很好的发展这些技能。所以我对中国学生的建议是,他们需要被鼓励。他们需要变得更勇敢,他们需要对犯错误毫不畏惧。

我给他们的建议是,只要找到一家俱乐部,或一项运动,并很好地发挥一项技能。中国学生没有必要加入10个俱乐部,这对美国学生来说没什么。但中国学生只要专注于一项,学会勇敢,学会刻苦。这家俱乐部必须具备多样性,而不仅仅是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

在美国,我们有句话说:“走出你的舒适区!(Getting you outside of your comfort zone!)”你听说过这句话吗?

中国学生需要准备好去寻找“什么是成功?”,在美国,人们对成功的理解很不一样。在中国,通常听话的、尊重他人的、安静的孩子是好孩子。但美国家长教育孩子展现自己,讲出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这些对于中国孩子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中国孩子需要更多鼓励,变得更勇敢。

B:我曾经在今年4月出版的安多佛校报Phillipian上看到一组针对844名安多佛学生的调查数据,2014届毕业生中77%尝试过酒精,43%尝试过大麻。我个人猜想,这是否和安多佛学生处在极度竞争的环境有关。一些中国家长产生疑问:把孩子送到美国寄宿高中是否安全?你怎么看到这个问题?

T中国家长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很好的事。安多佛的学生饮酒吗?是的。美国寄宿高中的学生饮酒吗?是的。这是美国的普遍情况,而不是安多佛,或菲利普斯埃克赛特独特的情况。

我并不认为安多佛的学生是因为处于竞争环境,面临压力大而不得不饮酒。你可以用更健康的方式来舒缓压力。优秀的学校比如安多佛也会想很多办法来平衡学生的生活。但孩子终究是孩子,他们很聪明,他们有可能会逃过学校的监管做些错事。我觉得中国的父母们,是可以放心把孩子送到安多佛。的确,美国寄宿学校有人喝酒或大麻,但绝对是少数。

B:你在校园里是否看到过学生饮酒和吸食大麻。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T看到过。当时,你需要做出选择。这个选择和你的个性有关,也是寄宿中学很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看到学生饮酒,还有可能看到学生再做其他错事,违反学生的规则等,学生必须选择站在哪边,而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中国父母当然会鼓励学生做出好的选择,但一旦孩子还是做出错误的选择,父母应该问他们:你可以从错误中学到什么?这是从错误中学习进步的一个好机会。

B:你在高中时代是否犯过错?

T是的,当然。我当然不会告诉你这些错误是什么。有时候,我自己最终解决了问题,有时候则通过老师的帮助,弥补了错误。我们都是凡人,真正很棒的人在犯错后知道如何避免同样错误发生。我不是说我是一个超棒的人,当然我会犯错。

B:你觉得考入安多佛,对于将来考入哈佛大学,究竟是有正作用,还是有负作用?

T毫无疑问,安多佛提供了卓越的教育。它让学生在知识上、技能上全副武装。它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可以上安多佛的学生无疑是幸运的,高中生活为他们进入哈佛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进入哈佛有很多其他的途径。上安多佛不是唯一的途径。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它是最好的途径。但对于那些来自上海的学生,来自洛杉矶公立学校的学生,他们也可以寻找到很好的进入哈佛或其他顶尖大学的方法。

B:现在中国家长担心的是,进入安多佛等高手云集的顶尖私立高中,是否会降低录取哈佛的比例?因为每个人都太优秀了。能否谈谈当年你考入哈佛的经验?你的成绩在学校是否在前5%

T安多佛没有排名,所以我不知道自己具体处在哪个位置。我并没有非常卓越的超高成绩,我有我的优势学科,我为学校的校报工作,我为足球校队效力,我是宿舍的学生干部。所以说,我有很丰富的背景材料,我尝试很多不同类型的活动,尽可能做到最好。

这些是哈佛想要寻找的。如果你进入安多佛,取得超高成绩,但其他什么都没做,哈佛不会要你。

向中国家长支招:“选择美国高中前,先和孩子聊聊‘成功的定义’”

B:现在一些家长意识到,送孩子去安多佛、埃克赛特高中不太可能。他们想找一些要求没有那么高,真正适合孩子的美国高中。你可以给一些建议吗?如何找到哪些学校?可以参考哪些网站?

T我觉得这是好事。首先,我想告诉父母的是,为孩子选择高中,首先要明确你具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选择一所美国高中,是为了改善孩子的教育,而不是为了考上美国好大学。这就是我们建立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原因,如果孩子未来想要考美国大学,又同时想中学阶段留在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他们可以留在上海。

对于那些决定去美国读高中的学生家长来说,他们需要真正被美国寄宿高中的教育吸引,而不是觉得这是更方便进入美国大学的“策略之举”。那可能根本不管用。

在选择美国高中前,先问问这所学校有多少中国学生,以及国际学生人数。因为据我所知,现在新英格兰地区有好多寄宿高中,招收大量中国学生。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还要去?何不留在上海呢?所以,这是首要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一个学校回答20%的学生是中国人,我想我是父母的话,一定要慎重考虑。对于安多佛这类学校,中国学生是非常难进的,他们每年有选择性的招收几名中国学生,那是因为他们希望孩子来自全世界各地,创造多元化校园。

B:一些中国家长在某些网站上通过搜索"SAT成绩“,根据成绩得出一张美国寄宿高中排名。这种方法是否可取?

T我对排名非常谨慎。我知道中国家长十分喜欢看“排名”。我和一些中国家长见面,有时候他们手拿几张排名表,指着上面说我想要孩子进下面ABCD几所学校。虽然这些排名提供了一些信息,但我会对找我做咨询的父母说一个词”Fit“(合适)。

你需要发掘出真正的需求,以及学校是否能满足这些需求。这和选大学一样。如果你就冲着学校的牌子来选,可能它最终无法满足你的需求。

我给家长的建议是:在看这些榜单之前,先和你的孩子聊聊以下话题:

·你如何定义成功?
·你的目标是什么?

在这样对话的基础上,找到符合的学校。我强烈建议家长,不要用SAT成绩作为判断寄宿高中好坏的唯一标准。美国有许多很好的私立学校,可能并不是榜单里面。

我很理解中国的父母,他们除了排名外,没有其他的标准和参考资料来判断。所以当他们开始择校时会问:我该如何开始挑选?接着理所当然去网上找排名。

我强烈建议中国父母,利用暑假、寒假,带着你的孩子去美国吧。如果他想申请9年级,那么7年级时就可以去拜访这些学校,和招生官面对面对话。去租一辆车吧,四处逛逛,新英格兰地区有太多寄宿学校,他们比那些只提供排名的网站有价值多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把孩子送去美国的夏令营,当然不能是中国学生很多的那种。不是说中国学生不好,但如果美国夏令营还是和中国学生在一起,何不呆在上海呢?

B:我知道你有3个孩子。你们在一起会讨论什么?

T我的三个儿子,9月份分别将就读10年级,8年级和3年级。老大和老二在上海美国学校。因为2010年搬到上海时,包玉刚还没有中学部。老三目前就在包玉刚实验学校就读。

我已经和他们讨论过“设定目标”和“如何完成目标”。我希望我的孩子获得很好的成绩。但这是不够的。我的老大在戏剧表演上很出色,老二对制作电影很感兴趣。小儿子很喜欢足球,每天都在绿茵场。

B:你为什么没有把老大和老二送去美国寄宿高中?

T我想离他们更近一些。如果我们身在美国,就会把他们送去美国寄宿高中。但在这里,上海的学校非常好。所以,我也鼓励外滩教育的读者,你可以选择让孩子呆在上海,他们同样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教育,满足去哈佛的梦想。

B:对于10年级的老大,你是否已经开始和他讨论申请大学的事?

T已经开始了。申请大学的讨论,需要循序渐进。我认为10年级正好是开始讨论的年纪。

B:是否会和孩子讨论“成功的定义”?你个人如何定义成功?

T我经常和孩子讨论这个话题。就我来看,无论是包玉刚实验学校的学生,还是其他学校的学校,首先是在学术上获得高水平。

第二,他们必须是善良的人,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第三,他们找到自己的信仰和兴趣所在。
第四,平衡生活,享受生命中丰富的给予。

因为生命太短暂了,我们需要学会满足当下。掌握了这四点,我觉得就成功了。

B:你对成功的定义,让我想到耶鲁教授、虎妈蔡美儿的观点。几年前,她曾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这样说:”人的一生很漫长,家长的眼光,不应局限在一个5岁或10岁的孩子是否开心。刻苦努力充分学习达到卓越,才能带来开心。因为你会自信,感到骄傲,产生一辈子快乐。”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T或许我还不太理解蔡美儿的理论。我和她的观点相反。我感觉她太过控制她的孩子了。在孩子尚未上大学之前,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去选择。

我觉得孩子需要在年纪更小的时候,就给予更多的选择空间。当然,是在家长的指导下做出选择,而不是天马行空任意妄为。孩子在童年时代应该有快乐的空间,他们在选择让他们满意的事情的时候,会很快乐。当然,父母有时候也需要推动孩子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当中需要取得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7-3 19:30:40 | 只看该作者
包玉刚学校VS美国顶尖寄宿高中

B:你如何对比包玉刚实验学校和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的异同?

T包玉刚实验学校的任务有三个:

·第一是全人教育
·第二个是全球视野
·第三个是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

前两者,你也可以在美国寄宿高中找到。比如全人教育,包玉刚的孩子擅长艺术、戏剧、体育,具有领导力,做社会服务。我们也有全球视野,我们把孩子送去参加国际会议,讨论国际议题。但第三样,留在中国上高中,学习中国文化,意味着你保持着“中国人”的身份,也就是文化认同。

我发现那些去到美国寄宿高中的中国人,他们不得不牺牲了一些自己的“身份”。中国变化太快了,我觉得在中国上12年学,比如包玉刚实验学校,可以让你更加深刻认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不是中国人,但我正在设计一套课程,让我们学校的孩子在走入大学之前,可以很自然很舒服地回答“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对于那些高中就去英国或美国的中国学生来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

B:如果一个中国学生进入安多佛,学校同样提供中文课程。他在课外阅读大量中文书籍。是否也可以回答你所说的问题。

T:你要记住,文化来源于你的同伴,你的同学,而不是你的老师。你去了美国,你就会想要变得像个美国人,想要融入进去,就像你刚才问我的问题:如果让中国孩子进入美国体育校队? 我说的是加入俱乐部。这些知识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同班同学和室友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在安多佛和圣乔治中学看到,那些国际学生来了之后,连穿衣服都变得像个美国人,说话也像美国人,思考方式也是。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只是有些家长想要让孩子体验美国之前,更多一些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每个家庭都要为此做出选择。

B: 包玉刚实验学校高中是否会很重视SAT,托福等标准化考试?

T:我们不得不这么做。学生想要申请美国大学,学校一定要为学生准备好这些课程。他们不会是课内课程,而是课外课程,帮助学生完整标准化考试。

B:哪一类学生适合在包玉刚实验学校读高中?如果家长正在为16岁的孩子的出路发愁,去美国还是留在上海读国际课程。你会给出哪些建议?

T:我们找寻具有两种能力的学生。

首先是天资(Aptitude)。在英语、数学和中文上有良好的天资。如果你去美国寄宿高中,你可能就会在中文上缺一条腿。

第二是态度(Attitude)。学生需要用开放的态度接受“全人教育”理念,具有全球视野。用我的话说,就是“拥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沟通交流。

我们的学生不仅掌握的是“双语能力”,还能掌握的是“文化转换能力”。包玉刚学校毕业的学生,无论生活在纽约,还是上海,都会非常适应。这点是美国寄宿高中无法做到的。

B:对于那些想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的家长来说,“文化转换能力”也异常重要。你觉得在送孩子出国之前,家长应该如何准备?

T每个学生发展的程度不同,家长需要观察孩子目前发展到哪一个阶段。家长需要问自己:你们准备好接受孩子出国了吗?

通常,中国父母为孩子远赴重洋付出很多,而且很多上海的父母都只有一个孩子。他们只有一次选择。如果让孩子选择留在上海就读国际课程,那么孩子周末还可以回家,父母可以更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B:包玉刚实验学校高中阶段提供IB课程。而美国寄宿高中通常提供AP课程。IB课程在美国是否有流行趋势?

T:在美国,寄宿高中的确很少提供IB课程,但走读学校提供IB课程的却很多。IB正在变得流行。AP课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现在也开始创新,更向IB课程靠拢。比如它推出了创新的文凭项目AP Capstone,里面也借鉴了IB课程元素。

B:能否对比一下,包玉刚学校和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的学生气质,会有哪些不同?在美国,菲利普斯安多佛和埃克赛特学生的气质,会不一样吗?

T:我想说的是,包玉刚学校毕业生进入社会,是会具有很高的辨识度的。他们拥有正义感(Integrity),富有怜悯之心(Compassion),懂得平衡(Balance)。别人会问:这个人好特别。哪里毕业的?回答就是:包玉刚实验学校。

在美国,很难说哪个学生是安多佛,哪个是埃克赛特的毕业生。但在这些学校读过书的人,给人自信的感觉,善于自我表达,社会交往能力很强。别人分别不出他们特定的学校,但肯定能感觉出他们来自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当然,美国还有很多非常好的非寄宿学校,一些公立学校同样非常优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7-6 22:19:1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7-7 13:08:56 | 只看该作者
特意去买了这本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0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3 15:56 , Processed in 0.089218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