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00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转载:孩子的教育得从小抓起——三岁定八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7 13:2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铁炉
2006年9月,由成龙、古天乐两位巨星共同主演的《宝贝计划》在内地香港同步上映,全亚洲总票房达到1亿5千万万元,再次续写了成龙电影的票房神话。
这次我谈的不是票房,记得剧情里一位收银员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三岁定八十,你给他吃什么,你教他什么都会影响他一生”。
一个小孩出生于书香门第,受环境的熏陶,他日或许会跟文学沾上关系?出生在经商世家,必有经商头脑?父辈是农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农业继承者?祖辈是卖肉的,自己以后也会成为合格的屠夫或屠妇?家族大部分是明星,想必会走上宽阔的演艺之路……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 收起 理由
qbtql902 + 1 儿童英语精品资源 百度搜索“v5妈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7-10-10 15:48:03 | 只看该作者
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越久,相信孩子会理解为人父为人母的用苦良心,即便孩子还小。
[发帖际遇]: 热情好客的 蘑菇开花 花了 3 金币 请坛友去旅游,有想去的吗,快回帖吧!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7-10-9 08:51:53 | 只看该作者
但凡孩子错了,我们首先在一旁静静观摩,一来让孩子看到父母已经发现了他犯了错误;二来让孩子感到自己犯的错误已经“惊动”了父母,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此刻父母并未对孩子的错误进行严厉地惩治,采取的是缓和的问话方式,此种方式的最大优势是能让孩子自责,逐渐产生一种愧疚感。同时父母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想犯错误都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7-10-9 08:51:17 | 只看该作者
很棒哦~~~~~~~~~
[发帖际遇]: ytjy2017 找回了丢失的钱包,得到了 4 金币,感谢好心人。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7-10-9 08:50:55 | 只看该作者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平时可以利用一些闲暇时间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带孩子多见见世面。在孩子观望的过程中,不断向孩子做解释,让他从小就学会对社会事物的认知,不断向孩子发问,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万事万物的由来。开发他们的智力,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
[发帖际遇]: ytjy2017 找回了丢失的钱包,得到了 2 金币,感谢好心人。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3:31:32 | 只看该作者
(7)忌讳打骂教育。

二十世纪流行“严师出高徒”,二十一世纪不知这种方式能否继续,目前我没有看到权威的验证和科学的依据,有待考证。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有了自己的主见,已经完全摆脱你说东是东,说西是西的格局。作为父母,如果你在短时间提出十个观点,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获得孩子的认可和肯定,孩子能支持其中的两至三个观点,你已经赢了。

对于有些家长,看到调皮的孩子无法无天,他们除了无可奈何,更多的变成了默许,这种孩子成长对父母和家族有什么影响,想必危害不必多言。

哪个孩子不犯点错误,犯错误在所难免。有些父母对孩子犯错误的态度十分明确,实行“棍棒教育”,此种方式的处理结果:让孩子变得更加叛抑,父母之后再去教育,定会不知所措。

对于三岁前的孩子,在他们面前不知道什么是“棍棒教育”,只知道耳光打在脸上会痛,鞭子抽在身上也会疼痛,重要的是结果:他们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做,能够认知自己的错误,可是结局依然不那么尽如意。

父母正确的处理方式理应教育为主,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对,父母可以和孩子促膝长谈,将一些正确的道理传授给孩子听,让他们明白这件事情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不良后果,此刻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进行合理解决。

我相信通过父母的耐心讲解,一定会感化孩子那颗自认为正确的纯净心灵。人心都是肉长的,时间越久,相信孩子会理解为人父为人母的用苦良心,即便孩子还小。

作为孩子的父母,长年累月的在外打拼,为的就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子女创造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孩子自小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出于他们对孩子的宠爱,使孩子变得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当父母再来接手管理的时候,可时间已经完美错过。

钱一辈子是挣不完的,然而对子女的教育时间是有限的,“三岁定八十,七岁看人生”,在投入多产出少的年代里,你想拥有更多的金钱还是看重对子女的教育,你可以从中作出一种选择。人的一生中可以有很多次选择,并且每一次选择都代表了一种方向,可能出于对选择的陌生,也不知道这种选择之后会产生怎样的结果,竟而出现了有人喜、有人悲,有人不喜不悲的结果。

我们是父母的希望,我们的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孩子的孩子则是孩子的希望。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一代承载了一代人的希望,在传统文化盛行的中国,教育为本,在“人之初,性本善”的文明理念下,产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种子。

父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算是一种非常高级别的投资理财,况且这种投资不像股票、外汇、资金盘,它们具有很大的风险性,而对子女的教育投资只赚不亏,同时具备永远盈利性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3:31:06 | 只看该作者
(6)孩子犯了错误采取正确的方式引导。

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过:“人无完人”,他曾坦言自己有七分优点和三分缺点。连领袖都坦率地道出了自己的优劣,何况我们一凡人,况且那么小的孩子,他们能很清楚地知晓哪是正确的,哪是错误的吗?

正确与否,我们暂且不谈,先论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孩子在成长的历程中,是否能抓住错误的尾巴,赶上正确的航班,迈向新的世纪纪元。

但凡孩子错了,我们首先在一旁静静观摩,一来让孩子看到父母已经发现了他犯了错误;二来让孩子感到自己犯的错误已经“惊动”了父母,理应受到相应的惩罚。此刻父母并未对孩子的错误进行严厉地惩治,采取的是缓和的问话方式,此种方式的最大优势是能让孩子自责,逐渐产生一种愧疚感。同时父母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想犯错误都难。
[发帖际遇]: jgqhzxs 捡到的钱包找到了失主,获得新儿教奖励 1 威望,恭喜啦!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3:30:45 | 只看该作者
(5)多表扬孩子。

没有一个笨孩子,聪明的孩子都是被表扬出来的。或许有些孩子不怎么听从父母的话,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非常听从老师的话,老师说的话就是圣旨,必须得执行。

为什么孩子从小就有这种心理特质,原因很简单,老师是孩子除了父母(或直接带领人)接触最为频繁的人。老师不像父母那样,既陌生又熟悉,最开始已经给孩子树立了最权威的认知。

如果父母能够借助老师或者超越老师这个角色,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种威信的态势,久而久之,孩子除了对你产生一种崇拜,更多的是信任。锦上添花地接着做一件事情,平时多鼓励、多表扬孩子,那么孩子对你的崇敬和信任自然上升到另一个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3:30:24 | 只看该作者
(4)平时有时间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三岁定八十”,不但是孩子三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关键时期,包括一些意识形态,一些思维方式在时间的正成长均会慢慢形成,一旦形成可能会变得固定化、准则化。如果定性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即便形成了也是一件好事,反之自然变得棘手。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平时可以利用一些闲暇时间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带孩子多见见世面。在孩子观望的过程中,不断向孩子做解释,让他从小就学会对社会事物的认知,不断向孩子发问,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万事万物的由来。开发他们的智力,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快乐的成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3:30:08 | 只看该作者
(3)多参与孩子的互动和游戏。

都说交流是打开彼此心灵的一扇窗户,是建立彼此沟通的桥梁。参与孩子的互动和游戏,让孩子深刻体会到自己的被重视程度,同时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了解孩子的想法,拉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体会到了心灵沟通的魅力。

孩子很容易得到满足,哪怕父母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做一个游戏,一个小小的互动,都会让孩子得到欣然的感动。可能孩子虽小,难以体会到什么是感动,然而这种零距离的接触和互动,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关怀和深刻的感化。

之前下班回家吃完饭我就会去忙自己的事情,小孩会跑到我的书桌前捣乱,总是说道:“爸爸写作业,我也要写作业”,现在对于我每天的写作,在我儿子的观念里就是我在“完成我的家庭作业”,真好我又回到了学校回到了童年,呵呵。在我感觉幸福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为小孩爬到我身上一时半会不会下去,自然给我的写作带来不便。刚开始我不以为然,时间久了我自然压不住内心那股火,对孩子实行了“严厉教育”。中间一段时间,小孩对我保持了一段距离,我下班回来他也只是形式性地叫我一声爸爸,不再爬到我身上来一起“写作业”。

刚开始我对这种来自自然的空间感觉很满足,后来时间久了我总感觉缺点什么?通过这件事情我很震惊,对之前那次“严厉教育”深表歉意,处于后悔之中。两岁多的孩子看似什么都很懵懂,对全新的世界充满着好奇。然而一次小的“挫伤”,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种下阴影的种子,以至于不敢正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孩子不知道三观是什么?但在潜移默化地过程中,三观的思绪在逐渐向孩子灌输。从那以后,我下班回家都会陪孩子一起互动、做游戏,我得到了孩子给我带来的快乐,孩子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在他童真的脸上看到了幸福满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6 08:51 , Processed in 0.14510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