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子不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桃李春风一卷书,学堂家园两盏灯——择校不是选项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9-5-20 15:45:17 | 只看该作者
我分析过,一天一个小时在路上,一年算180天,6年就是1080小时, 也就是45天,一个半月呀,时光就浪费在路上了

如果这一个小时拿出20分钟给孩子睡觉,20分钟个孩子运动,孩子至少长高5厘米.另,节约下来的钱,每年去三亚度假一次,呼吸新鲜空气,孩子至少长高2厘米

剩下的20分钟让孩子看书学习,高考至少提高30分,而名校估计让孩子高考提高20分

结论:就近上学,孩子多长7厘米,高考多得10分

非常支持,我孩子现在就是就近入学,路远的孩子还没到家,我们就写完作业了,我觉得小学没必要择校,学校只要不是太差就行,家庭教育很重要,老师只要有责任心,不会有太大差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不曰 + 10 + 10 这个算法不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14:07:1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一则笔记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提布,学生需要学些什么东西。他答道:长大后会用到的,他们都需要学习。很多学校的课程,忽视了这些当学生长大成人后会用到的知识和技能。现在的考试制度,只着眼于升学和填满履历表,并不着重于帮助学生准备面对社会。

学生通常在学校所学到的,和学生长大后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存在一道鸿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科来发展学生的心智,并确保学习内容与学生的未来有密切关系。教育应该将以下的技能纳入内中:

1. 社群关系
被各种昂贵电子器材陪伴着长大的小孩,是孤独的一群。他们的人际互动短暂,缺乏真实的情感。很多家庭里面,家庭成员间也少有沟通。这些种种,都会令小孩子变得自我中心,不懂顾及别人的感受。换言之,他们并没有在多个一个人的环境中生活的社交能力。要改变,就只有把他们放到真实群体生活中。他们必需学会怎样和各种不同的人一起生活,好让他们长大后能够面对那些令他们烦厌的人。他们需要知道,现实生活里面,并没有按一下就能够移除这些人的删除控键。

2. 沟通交际
改善沟通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男学生尤甚。原始人般的吼叫,在球场上或者管用,但在职场和家中就完全不行了。他们必需拥有清晰地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不过,内容对语言沟通的效力只占百分之七,远不及说话者的外表(百分之五十七)和说话者的声音(百分之三十六)。控制声线、准确发音、囗音、语调、说话速度等,与及坐和站立的姿势、打扮、外表等,都需要专人指导。除此之外,所有学生都需要学习观察身体语言,感受环境气氛,和理解那些没说出囗的感觉。他们必需改善对字里行间的讯息的表达和理解能力,不能动不动就竖起中指。

3. 了解自己
年少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模仿别人的政见、父母的信仰、或者老师的理想,但他们迟早也要停止模仿别人,找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念。完全不了解自己所拥有的天赋和才能,是多么的可惜。

4. 亲密关系
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不需要听正迈向油尽灯枯的成年人,向他们训示性的道德观。学生想知道的,是他们可以做什么,在那里做,为什么可以做,什么时候可以做,和是否已经可以做。他们无需考虑自己是否能够给予无条件的爱,但就必需了解自己身处这个混合爱情、好感与欲望的危险环境。学生想要的资并不是引发性欲的刺激感觉。在这个年头,要找到这些实在不难。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教导他们怎样去做一个男人、做一个女人的健康忠告。

5. 控制情绪
监狱里面,以男性居多。如果他们懂得数十下才行动的话,大部份在监狱里的男人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行事冲动,很多时是因为只使用了人类脑中与爬虫动物共有、非常原始的一部份。要让学生(尤其是男生)避免作出错误判断、变成阶下囚,必需教导他们多使用脑袋的其它部份。从基因角度看,战斗或逃避的本能反应,对狩猎古代毛象或者保卫自己的洞穴可能会有帮助,但并不适用于一个希望融入现代社会的成年人。

6. 理财经纪
学生对理财的无知程度,实在令人震惊。在这个充斥着债务的年代,学生必需学习理财和生财之道。为了令学生理财有道,必需向他们教授基本的储蓄知识,避免借贷过度,和了解那些骗人的发财计划是什么一回事。

7. 生活技能
人们谈到年轻人缺乏生活技能时,布满真菌的厕所、堆满了未洗碗碟的厨房、被污迹弄得漆黑一片的烤箱、衣服散满地下的房间等例子屡见不鲜。学过烹饪的学生已经不多,知道要在做饭后清洁的就更少。懂得维修剪草机、修理水龙头、关上自来水总掣、把废物循环再用、节约用水和用电等技能的学生实在不多。

8. 礼仪举止
小朋友吃东西吃得乱七八糟没关系,但他们必需知道在适当时候收敛一下。不懂得社交礼仪,会令学生处于弱势。这个年头,收到礼物后写一封感谢信、适当的握手、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餐具、把信件的上下款写得工整、了解正统礼节、懂得谈话艺术等技能的年轻人已近乎绝种。

9. 责任承担
很多学生,都爱扮演旁观者的角色。远观、不用负责、没有承担的角色,为他们带来安全感。旁观者症候群,正在年轻人之间蔓延。这个年头的年轻人,只爱从舒适的沙发上观赏、回应和批评。这些年轻人长大之后,就会变成逃避责任、只能当旁观者的成年人。我们必需由学生时代开始教导年轻人怎样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怎样当一个好的领袖、培养决策能力和公德思想。

10. 应对逆境
生命旅途,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没有不断的赞美就倒下的学生,不会熬得了多久。我们需要为学生建立自信,但绝不能把他们抬得太高,将平凡的表现赞美得天上有、地下无。我们应当为年轻人带来温暖、安稳的感觉,但适时的教导和带着生活知慧的叮咛也同样重要。遇上失望、沮丧和苦恼的事时,年轻人必需勇敢面对。
造物主弄人,让我们感受到喜努哀乐。要面对这些感觉,我们必需有勇敢的身心。我们出生的时候,都一丝不挂、全身湿透、肚子里面也空空的。当时我们都想不到,情况竟会变得越来越糟。幸好,情况也将会变得更好。

重要的不是简单地向孩子们传授客观知识,传承文化遗产。这就是说,优先的不是学生们数学,外语和语文以及其它科目的成绩优异,而是用数学,外语和语文课的内容吸引他们去学习和发现。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古希腊的谚语就说:重要的不是把桶装满,而是点燃火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wanyi77 + 10 + 10 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09-5-23 22:05:28 | 只看该作者
教师队伍也是良莠不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0:51:33 | 只看该作者

希拉里·克林顿:给孩子的最好工具是一把铁锹

非洲有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走遍全世界,观察各个国家在培养儿童方面的举措。在她的这本《举全村之力》(曾桂娥译)中,希拉里阐述了她的信念:孩子们如何发展、他们需要什么才能取得成功,这一切与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以及社会如何支持、帮助家庭和个人密不可分。

在我遇到过的所有伟大人物中,尼尔森·曼德拉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不仅是因为他的政治领袖身份,而且还由于自从他1990年结束了27年的囹圄生涯后,他以一言一行为我们提供了道德榜样。他是我长久以来崇拜的对象,所以当我能跟随戈尔副总统带队的美国代表团去参加他就任南非总统的就职典礼时,我感到万分荣幸。

1994年10月,比尔和我有机会回报南非总统的好客。在为曼德拉举行的国宴上,我丈夫为他敬酒时引用了曼德拉在漫长的囚禁生活中写给他一个女儿的信中的文字:“如果你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必要的技能,世界上没有多少不幸是你不能转化成个人胜利的。”

家庭和村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形成那些构成我们所称的性格的自律习惯和同理心。它们使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保持乐观,让我们在精神上更强大而不是更悲苦。

我的父母在塑造我们的性格上各有一套方法。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荆棘时充满信心,并且不牺牲我们的诚实。当困难或者挑战出现时,我妈妈总是问我同样的一个问题:“你是想成为生活的主角,还是对别人言听计从的配角呢?”问自己这个问题让我度过了许多艰难时刻。

我父亲的方法是老式的休·罗德海姆式的。当我面临难题时,他会看着我的眼睛,问:“希拉里,这次你会怎样为自己挖出一条出路呢?”他的问题总是让我想起铁锹。那个形象一直伴随着我,在我的生活中,我伸手抓过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心理、情感和精神上的铁锹,乃至一两把反向铲。

儿童很早就能够学习抓住那些想象的铁锹,或者任何对他们有效的工具,从父母或周围其他成年人身上得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技能,去应对逆境,在日常生活中塑造他们的性格。生活本身就是一门课程,正如历史、文学、时事,尤其是宗教教义。

尼尔森·曼德拉在学习圣雄甘地和马丁·路德·金博士这样的领袖的言行举止时得到了灵感和指导。任何人都可以借鉴几千年来人类所掌握的经验,可以从经过时间检验的寓言、故事、诗歌、戏剧、谚语和经文中获得启示。这样的内容可在科林·格里尔和赫伯特·科尔主编的一本全新精彩文集——《性格的召唤》中找到。

寻寻觅觅中,我找到了思考生活和迎接挑战的新方法。我如饥似渴地阅读有关前几任第一夫人的书,看她们如何在聚光灯下应对人生的转折。我重读曾经打动过我的经文、名言和著作。我在书本和人物那里发现了新的支持资源,获得了灵感,思路也因此变得清晰。

通过作品和磁带,我认识了亨利·卢云神父,他是一位耶稣会牧师,并著书立说谈对自己和世界的精神之旅的沉思。他的著作《浪子回头》从父亲和两个儿子的角度分析了那个新约寓言:一个是挥霍完了财产后回家的儿子,还有一个是从未离开家的孝顺儿子。其中一句话一语中的,哦,就像铁锹击中脑袋:“感恩的训诫意味着毫不含糊地承认,我本身和我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赐予我的爱的礼物,这种礼物要用快乐来庆祝。”

我以前从来没有把感激当作一种习惯或训诫,但是我发现那样做非常有用。每当发现自己身陷困境时,我开始在心里列出所有值得我感激的事情——我还活着,并且健康地度过了一天,我有我爱和爱我的家人和朋友,享受着代表我的国家及其公民工作的特权。通过有意识地提醒我所拥有的一切,我可以让自己从悲观变得乐观,从满心忧伤变得充满希望。

从一开始,比尔和我就努力让切尔西拥有自己的铁锹。我们帮助她开拓她自己的精神生活,我们还尽力预测她将来会面对的挑战并帮助她去应对。当然,我们最主要的担心之一就是:她父亲的公共事业肯定会给她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我们该如何保护她免受伤害。

1996年,我丈夫竞选连任阿肯色州州长。他以前进行竞选宣传时,切尔西还小,我们能够控制她听见或看到有关她父亲政治活动的内容。但是,这一次她已经7岁,已经算是村庄的一个成员了。她在上学,会认字,而且总的来说更能理解家庭以外的世界正在发生的事情。

当两位来势汹汹的前州长决定要跟比尔竞争时,我们知道我们必须武装好自己,前面有一场麻烦的战役在等待我们。讨论了一下形势后,我们决定提前让切尔西做好思想准备,以免她听到有人说关于她父亲的一些恶言恶语时不会受到惊吓和打击。把残酷的现实告诉孩子并不是一项愉快的任务,但是我们想让她获得一些技能,她将来会需要这些技能去应对生活道路上的任何问题。我们还想在教她这些技能时,我们的方法能够提高她面对世界的信心,而不是让她变得愤世嫉俗。

一天晚上吃饭时,我告诉她:“你知道,爸爸又要参加州长竞选了。如果他成功了,我们可以继续住在这座房子里,他会继续努力帮助别人。但是,首先我们必须进行一个选举。那就意味着别人会尽力说服人们去投他们的票,而不是投票给你爸爸。他们为了达到目的,可能会说一些关于你父亲的可怕的事情。”

切尔西睁大了眼睛,问:“那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解释说,在竞选宣传中,人们可能会为了赢得选举说一些关于她爸爸的谎言,我们想让她做好准备。跟许多父母一样,我们教过她撒谎是错误的。她费劲地琢磨着这话,一遍又一遍地说:“人们为什么那样做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没有好答案(现在也没有)。于是,我们让她假装她是她爸爸,正在发表一个演讲,告诉人们为什么他们应该选他。

她说:“我是比尔·克林顿。我做得很不错,帮助过很多人,请为我投票。”诸如此类。

我们先表扬了她,然后解释说,她爸爸现在要扮演他的竞争对手。于是比尔说了关于自己的一些可怕的话,例如他实际上对人们很坏,他没有尽力帮助他们等。

切尔西流着眼泪问:“为什么有人会说那样的话呢?”

在家庭这个私密的地方,我们的角色扮演帮助切尔西经历了任何一个看到她深爱的人受到人身攻击时的感受。我们后来又在吃饭的时候做了几次这样的练习,她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并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也有了一些认识。她轮流扮演她父亲和他的一个对手——前州长奥福·福布斯。她进行演讲,并提出问题。例如,当她听说作为州长的福布斯下令关闭了小石城的中心高中时,她在演讲时说,他关闭这座高中是想赶走黑人儿童,但是她(比尔·克林顿)永远不会那样做。

比尔和我在那些年继续与切尔西进行我们关于政治的对话,帮助她认清动机,形成自己的视角,以便能够对所见所闻形成自己的判断。回想起来,我很高兴我们在她年幼时就开始让她做准备,因为当她父亲竞选总统时,我们更加无法掌控她能接触到的信息。每次她接触外部世界时我都心痛不已,担心她可能遇到的人或事。但是我提醒自己说,在那种情况下,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们已经尽力给了她应对我们无法阻挡的伤害的工具,我们惟有希望:作为一位柔韧的年轻女性,她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我们住进白宫前后,我有幸与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有过几次交往。我非常欣赏她在特殊条件下抚养她自己的孩子的方式。我非常想知道当感觉全世界的眼睛都盯着他们时,她如何看待育儿的挑战。

她强调了让孩子们过正常生活的重要性,应该让孩子们有机会进行自己的战斗,同时保护他们免遭公共曝光。她告诉我,当约翰还是个小男孩时,有一次他在公园里骑自行车时被一个流氓骚扰。特勤局的人出面避免了争执的发生。杰姬告诉他们,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时,让约翰自己保护自己。他需要学会如何照顾自己,因为不可能总有一名特工或者一个关心他的母亲站在他身后。

这听上去可能就是特权父母和孩子的问题,的确如此。但是,他们与每位家长必须尝试的平衡行动在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何时保护,何时退后,何时坚持,何时放手。虽然我们非常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伤害,但是我们不会永远在那儿保护他们,有时候,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让他们自己渡过难关。

当我们全家搬到帕克里奇市时,我才4岁,非常想结交新朋友。每次我头上戴着蝴蝶结走出家门时,脸上满是期待的表情,但附近的孩子总是欺负我,推我,把我撞倒在地上,还取笑我,直到惹得我嚎啕大哭、跑回家为止,然后那一天我就闭门不出。所有刚到那个街区的小孩都逃不过这样的命运。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周后,有一次我又跑回屋里时,妈妈拦住我,扶着我的肩膀说,我们家里可没有胆小鬼,然后让我再出去。我很诧异,那些孩子也一样,他们可没想到这么快又见到我。当他们再欺负我时,我不再退缩,终于逐渐赢得了一些朋友。很久以后我妈妈才告诉我,她当时就站在餐厅窗帘的后面看着,担心得发抖。

无论如何,谈到日常生活,父母必须在早期就集中精力培养孩子的自律、自控和自尊,然后必须让孩子实践这些技能,就像让孩子锻炼肌肉和大脑一样。我母亲曾经教我说我们能让非常年幼的孩子获得一种面对冷漠和残忍的力量感。那种力量部分来自适当的训练。

摘自: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著《举全村之力》,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0:5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4 子不曰 的帖子

这个文章有个明显错误,1996年的时候克林顿应该是争取连任总统,而不是州长。
但说到切尔西还很小,那就不是克林顿当总统的时候了,
看来是之前克林顿竞选州长的事情,
这个1996是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9-6-3 11:39:0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必要的技能,世界上没有多少不幸是你不能转化成个人胜利的。”
老曼这句话说得好。

查了下资料,应该是1986年。切尔西1980年出生,正好7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9-6-3 12:29:46 | 只看该作者

爱,父母之爱。。。

通过作品和磁带,我认识了亨利·卢云神父,他是一位耶稣会牧师,并著书立说谈对自己和世界的精神之旅的沉思。他的著作《浪子回头》从父亲和两个儿子的角度分析了那个新约寓言:一个是挥霍完了财产后回家的儿子,还有一个是从未离开家的孝顺儿子。其中一句话一语中的,哦,就像铁锹击中脑袋:“感恩的训诫意味着毫不含糊地承认,我本身和我拥有的一切都是上帝赐予我的爱的礼物,这种礼物要用快乐来庆祝。”


诚哉斯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不曰 + 10 + 10 夫复何求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3:35:09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希拉里的文章,感触比较多。尤其是说她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还有小约翰的故事,算是勾引了我沉睡很久的记忆。

小时候,营养缺乏,不爱运动,长得瘦小单薄,又喜欢走路看书。在小学高年级时,每天大概要走3-4里的路程,路途要经过两个村庄。其中第一个庄子的人比较彪悍,好像大人们一谈起这个庄子也有顾忌。在小孩子眼里,这个庄子的孩子似乎没有一个好东西,爱欺负人,爱捣乱,对人一点都不友好。很不幸,我就这样摊上了兄弟俩。

这俩兄弟姓王,一个年龄比我大一岁,一个比我小一岁。第一次遇见他们,他们就毫无来由的生生把我从路上给挤到了麦地里。而且决不允许我往上爬,只要一露头,他们就会把我踹下去。没办法,我只好在他们的围追堵截下,落荒而逃——是真的落荒而逃。跑到了学校,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

第二天,他们又在路上等着我。这次,他们的目标是冲着我的书来的。他们要把我的书丢到池塘里。这我无论如何是不能答应的。争执过程中,我吃了很多拳脚不说,而且脸上满是他们尖利的手指甲印。没有办法,我只好死死地抱着书包坐在地上不走了。这是我第一次上学迟到。

回到家,母亲自然发现了。她十分生气,要带着我找王家。而我无论如何是不敢登上那“阎罗殿”的。王家怎么管的,和母亲怎么说的。我现在全都忘了。只是从那以后,我每次上学都要格外绕上3、4里,兜一个很大的圈子。

这样实在太麻烦。一年后,我开始重走原来的道路。和先前不同,这次我一定和同庄比较大的伙伴同行,以寻求他们的保护。但人家有事的时候,我就惨了。

那是怎样一个战战兢兢、怎样的凄风惨雨啊。早年这些经历是我最阴暗的回忆,也是我最不愿想起的事情。

在TIGER三岁左右的时候,我带他在外边玩,有个比他大差不多两岁左右的孩子,上来就抢TIGER的玩具,还连推带打。TIGER哭着过来找我。我平静的告诉他:“不要找我。找我没用的。你自己能解决:或者躲开他,或者斥责他,或者拿眼睛瞪他。最后,你也可以还击。但我不希望你动手。我相信你能行。”TIGER哭着回去,这次那小子又来了。TIGER倒是不错,这次不找我了。那个孩子的妈妈过来劈头盖脑教训自家孩子一顿,又赶过来跟我道歉。我说:“不用。你不用那么说。”

tiger是个比较淘气的孩子,力气不小,速度很快,动作敏捷,打架应该是好手,平时外事活动比较多,专爱呼朋引伴,坏点子不少。我不担心我小时的那凄惨的一幕会在他身上重演。但我不希望他成为一个恶少、一个暴力小子。对于冲突,我一再告诉他:“没事别惹事,出事别怕事。”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自己做的,就要承担,不仅对他是这样,对别人也是这样。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我一再重申那几个原则:躲开、斥责、瞪眼,最好不出击。还被人笑话为训练绵羊。我则解释为,其实更应该让孩子发现内心深处的力量。

也许,有一天TIGER真的会有被人欺侮的时候,但我不觉得他会再再现我童年的那一幕。

[ 本帖最后由 子不曰 于 2009-6-3 13:4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我爱飞飞 + 2 + 2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发表于 2009-6-3 14:28:22 | 只看该作者
看贴看到这里,真是有点惊心动魄的感觉。各位孩子还没有经历过读书过程的家长来这里讨论这个话题,感觉真是早了点,等你的孩子在你的抉择后进入学校读了一段时间,你们一定会不断反思自己做得对还是不对,全部对还是部分对,坚持下去还是改变。
不管怎样,孩子能出生在你们这样严谨思考的父母家中,是孩子的大幸!祝福你们。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不曰 + 10 + 10 多说道说道吧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9-6-3 14:29:37 | 只看该作者
转个帖子给大家看看吧。
李今彬  《大学不知道》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位老师说,大学期间不应该瞎折腾,你一辈子能好好读本书的时间没有多少。



我信以为真,奉作金玉之言。心想老师是过来人自然大有经验,青年人就应该这么珍惜大好时光,读好书奋发向上,祖国的明天还等着我们去建设呢!



今天我才知道,这句话也没错,但不适合所有人。有些人靠读书改变命运,有些人则不能;有些人是考试的骄子,有些人则是市场的宠儿。(他们靠技术改变命运、创业改变命运、销售改变命运、外语改变命运……不一而足,参见《大学不知道》第二章《从不优秀到大有出路》)



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那我们要做的便不是只争朝夕,而是学点儿有用的!真理是相对的,那么我们就更应该亲身经历点儿谬误,才能真懂得是非曲直!



大学四年能做到两件事就堪称完美,第一是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第二是依据它发展出一种初步的谋生技能。



这两点要求看起来相当粗鄙,却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高标准,中国最顶尖学校的学生也没几个能做到。因为我们传统的学校教育,第一不关心你的兴趣,第二不关心你的谋生。(他们真关心的只是分数和招生)



上周六我在北航做演讲,曾直言不讳地对一些学数学和物理的同学们说,你们专业最终大部分人是做不了基础理论研究的,大部分人应该做的选择是进入应用行业,把你们的基本数学知识、物理知识用在计算机、电子通信、金融及其它商业领域,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做出这种选择,那是很悲惨的;你今天就应该很知道数学、物理到底有什么用,有哪些市场前景,然后开始把你的理论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



事后,一位数学系的高材生(已拿到国外学校的全奖offer)走到我的讲台前,对着我声言:“在这个教室里,包括我自己在内,不会有超过两个学生是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但他们还是认为自己应该读研,甚至读博……”



我想这在大学里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却是非常不正常的普遍现象,人们幻想去干自己不感兴趣的,也不能带来宽广就业出路的事情,只要学历提得足够高就会带来前途,这是一种典型不靠谱的思维。



中国学校教育的方式又有什么问题呢?它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教育,而不是认识型教育。不让你参与第一现场去发现问题,不让你去尝试定义自己发现的问题,不让你去尝试解决现实问题,而是装作世上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或者问题是老师给定的,只是告诉你一些现存的“标准答案”。



所以,中国成绩好的学生,也不太清楚自己对专业到底感不感兴趣,也不知道今天做的任何专业学习、研究到底有什么实际用处。



在此背景下,我当然要猛烈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习,突破学校的围墙,通过实习来找到专业的“问题”,能带着问题更好地学习;能看清行业现状下需要哪些实际的能力,定制自己的个性学习计划。



有一次在新东方的某个留学论坛上遇见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大一女生,我问她大一都做些什么,她首先提到的就是在花旗银行的实习——这样的人有一天海归,让国内大学毕业的人怎么混哪!



我突然想起有次遇见一位人大的大二女生,问她学什么专业,这个专业怎么样,她支支吾吾半天说不上来,然后惭愧地表示:“我们还没开专业课呢,因此这个专业怎么样也说不上来……”



实习,不应该是大学里的选修课,而应该是必修课,很多很多的学科,比如新闻、出版、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这些本身就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科学,而更多是一种实务的经验、技术,学这些科目而没有实践,简直是一种扯淡!



我们不能说“大学生不实习就是废物”,也不能告诉大学生不实习是正常的,那是奸猾老板们的无理要求。我们必须看到一种方向,实习是大势所趋,不实习越来越没有市场。



有一次,有一个女生告诉我她想考研,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我问为什么她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而有人能找到呢?她说是因为自己缺少经验,投简历都没人理。我说那研究生毕业就会有经验吗?她说至少起点更高。我问,假如同样有学历和经验,企业更看重哪个?她说看中经验。我说,那好,一个毕业生怎么样有经验呢?她说,去企业实习。我说,那你去做呀。她说,但是没有企业要我。我说,你想去什么样的公司。她说,我想去宝洁那样的公司。我说,那好,假如你去不了宝洁公司,可不可以去联合利华、高露洁、强生、欧莱雅?她说,那跟进宝洁不是一样难?我说不一样了,这样扩展了之后,你就有了更多的选择。那你又能不能进纳爱斯或者其他的国内竞争品牌,你能不能进宝洁公司的供应商、分销商那里去工作?比如去超市的洗发水区做销售,在百货商场的化妆品专柜?这是不是容易很多?在这样的职位上你能不能掌握宝洁公司产品销售的第一手资料?再想一下,即便没人雇用你,你有没有主动地去研究一下快速消费品行业?你有没有跟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小组,去做过相关的市场调查?试想一下,假如你在大一的时候主动做过调查,大二的时候去超市或百货公司兼职,又利用大三寒假找到一家消费品生产企业实习,那么在大三暑假的时候,你有没有可能获得宝洁公司的实习机会?即便不是宝洁,而是联合利华、高露洁、强生、欧莱雅,毕业你再去应聘宝洁,是不是也大有机会?尽管过去的事情不可追悔,那么今天的决定应该是什么,读研?那又跟你的宝洁有什么关系?今天应该把这些迅速地补做一遍:马上去做一个自己的市场调查,进去超市做一个月销售员,然后先找一家消费品企业做着,也许干上两三年,有一天进了宝洁这样的公司也是一条好汉!她说,听说很多外企不招有经验的社会人士,而只喜欢内部擢升。我说,那是胡扯,没准你的公司会被宝洁、强生并购了呢,那你也是外企员工了,外企当然喜欢内部擢升员工,谁不喜欢?但是他招不招你,取决于你能不能好到对他形成威胁!我不能说这是保证你进入宝洁的方式,但是这是保证你进入宝洁的思路。你原来的想法,我不能本科进入宝洁,我就读研进入宝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们总是在想,等我有了一百万,我就能赚到上亿,成为一个大富翁,甚至著名企业家;我们有那一百万吗?没有,所以我们就很轻易地放弃了创业的梦想,说是“没有条件”,“环境苛刻”,“时运不好”等等等等。其实,我们应该从赚第一块钱开始,懂得赚钱,吃得辛苦,这才是一个创业家的基本素质。



很多人并不想做企业家,而只是想做“成功企业家”;很多人并不想做作家,而只是想做“著名作家”,这样的例子我们见得太多了。抱有这样幻想的人,他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大可能成功,并不是总体就业形势真的影响了他们。



我愿意在最后也补上一句狠话:没实习,你的大学生活不完整。大学生实习更不应该怕从低做起,只要早准备,不断有提升,一定会让你在这个就业的寒冬里杀出一条血路。可见的未来三到四年,大学生就业会始终艰难,有什么整体解决的办法吗?没有办法。除非我国经济结构完成某种根本调整,我们的教育也完成相应的反思和转型,这是遥远未来的事情,只有你自己能避免让自己沦为受害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子不曰 + 10 + 10 早已不知道学习为何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4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 14:35 , Processed in 0.086499 second(s), 3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