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puyuan76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理念] 快速阅读与记忆.rar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8-4-8 16: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许多家庭中,很多父母已经意识到了孩子进行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常常用略带批评的口吻提醒孩子:"你现在该读书了";往往还进行硬性规定?quot;今天,你必须先读一个小时的书,然后才能看电视";阅读结束以后,家长还会使用提问等方式,来考察孩子是否认真地阅读了文章,以及是否真正读懂了。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良好的,但是,其所起到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8-4-8 16: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样的阅读活动里,孩子进行阅读,是为了父母。一切活动的起因,不是孩子"我要读",而是父母"要我读"。对儿童来说,阅读成了一种与消极情绪密切相连的活动,长此以往,孩子怎么可能喜欢上阅读呢?而分享阅读作为一种并非以学习为目的类似游戏的活动,其发生和结束,没有任何的强制性,孩子才是阅读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行动者、评价者以及受益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8-4-8 16: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阅读过程,是孩子感受和享受父母深深的爱的过程,因此,当他希望父母亲接近他,关注他,给他讲故事的时候,就会主动要求进行分享阅读。这样,发动分享阅读活动的,不是父母的一厢情愿,而是孩子的主观愿望。分享阅读也不是一种教学活动,每一次分享阅读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预定的效果标准,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8-4-8 16: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当孩子兴致高、渴望阅读的时候,父母可以多读,孩子可以多学;当孩子对某个故事已经不感兴趣的时候,父母可以让他另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当孩子已经变得倦怠的时候,父母也没有必要强行要他努力振作以来,继续阅读;对于分享阅读来说,让年幼的孩子进行阅读活动本身,就已经是其价值之所在,因此,父母也不需要使用额外的附加手段来检测阅读的效果,这样,可以避免他人评判对儿童造成的心理压力,以及对儿童阅读积极性的损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8-4-8 16: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儿童来说,分享阅读是否满足了他对父母爱的需要,就是此次分享阅读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让儿童喜欢上阅读,是对儿童今后的发展最有价值的收获,也应该是父母从事分享阅读的根本出发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8-4-8 16: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7. 分享阅读是一种社会性相互作用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8-4-8 16: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幼的儿童学习母语阅读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巨大资源,那就是他们的日常口语经验,但是普通的阅读方法,常常是一个人拿着一本书独自完成,读者除了与书籍的作者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以外,并没有任何的其他社会互动作用,这对于儿童阅读的学习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分享阅读作为一种专门为年幼的孩子所设计的早期阅读方法,非常强调正在进行阅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既是分享阅读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其独特价值得以体现的重要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8-4-8 16:2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阅读之前,父母可以根据儿童对图画内容的观察,鼓励孩子进行想象,猜测故事可能讲述什么,把它们串联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而父母在孩子身边仔细倾听,既可以是他的听众,也可以是他的指导。前一个角色可以起到鼓励他大胆想象的作用,使儿童愿意尽情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充分自由发挥;作为后一个角色职能,家长可以适时地对孩子的叙述加以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8-4-8 16: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孩子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引导孩子观察图画,示范如何对图画进行观察和描述,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孩子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帮助孩子把故事补充完满,让孩子体验到事件的内在逻辑性,分辨前因后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8-4-8 16: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分享阅读过程中,父母并不是一味地自己朗读或让孩子朗读,而是根据故事的难度和孩子的现有水平,适时调整孩子的参与水平,及时给予鼓励,保持孩子对阅读的高度兴趣。孩子阅读时,由于父母的在场,随时可能打断阅读,就自己不理解的情节或概念提出问题。而成年人结合儿童的日常经验给予的及时解答,是对儿童提问行为的一种积极反馈,可以促进孩子更深入地进行思考,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1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6 10:02 , Processed in 0.077811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