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wnch+-->引用:dawnch 上面这个贴子,向大家传递的可能是错误的信号:早教就是让孩子成名成家。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早期教育”也就没有好日子了。
我还在想,早期教育,是否允许孩子当个平凡普通人?
如果孩子当个平凡的普通人,那么早期教育忙来忙去到底是为啥。
请大家讨论讨论。
注意一个前提:这里讲的早期教育狭义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
dawnch+-->引用:dawnch 上面这个贴子,向大家传递的可能是错误的信号:早教就是让孩子成名成家。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早期教育”也就没有好日子了。
我还在想,早期教育,是否允许孩子当个平凡普通人?
如果孩子当个平凡的普通人,那么早期教育忙来忙去到底是为啥。
请大家讨论讨论。
注意一个前提:这里讲的早期教育狭义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
ff365+-->引用:ff365 这个问题很大,不亚于人生意义的探讨。早教就是为了让孩子成名成家,还是让他有个愉快幸福的人生(当然有有人会说猪的一生很幸福)?
dawnch+-->引用:dawnch 这个贴子可能最初就是在这个论坛找到的。
19世纪初,德国卡尔.威特早期教育,4岁阅读,8岁懂德,意,法,英,拉丁文和希腊文,9岁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博士学位,16岁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本世纪初,美国斯特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1岁背诗,识字,2岁写日记,3岁写诗,4岁写世界语剧本,5岁讲8国语言,并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控制论创始人维娜,3岁会读能写,4岁阅读大量专著,7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12岁上大。他的两个妹妹也使早期识字阅读的,12,14虽分别考入大学深造。
美国著名神童西迪斯,出生后不久开始识字,小床周围挂上各种英文字母,大人每天指给他看,念给他听,他6个月就能示意识字,3岁时流利读写。6岁上小学,入学那天早上读一年级,中午母亲去接他时已经读三年级。当年获得小学毕业证书,11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
英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幼时刚会说话就开始识字,母亲又教他各种知识,10岁上大学,在校还优学金奖。
德国大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读的主要以诗歌形式写成的文章,8岁时竟同法,德 , 意,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文字。
列宁5岁时,母亲就教他识字读书,她还发挥自己特长教列宁学外语和音乐。
从少年数学家到电波之父的英国麦克斯韦,三四岁时,母亲就教他认字,写字,算术和背赞美诗了,童年即能大量阅读。
达尔文四五岁时识字,读儿歌,又常到花园的“绿色课堂”学动植物。
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早期识字,10随博览群书,并学天文地理。
唐初四杰之一王勃,6岁会“属问,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写《汉书注<指瑕>》。15随写《滕王阁序》名声大振。骆宾王6岁写《咏鹅》诗。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是随观百家”。
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写《凤凰》诗。
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虽通声律,13随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的千古名篇。
被誉为“怪才”的梁启超,4岁精读四书,6岁读完五经,11岁考上秀才,闻名遐迩。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3岁开始识字读经文的,6岁后熟读和抄写四书五经,学识渊博。
我国现代名人中,也有很多。气象学家竺可桢,2岁识字,5岁上小学。
徐悲鸿早期识字,6岁读《论语》。
鲁迅早期识字,5岁起开始过博览群书的生活。
郭沫若3岁识字,常常口诵经文。七岁回作诗,对句。
巴金5岁就与哥哥姐姐上私塾,晚上回家读母亲抄录的《百香词谱》,这是巴金最早读的文艺作品。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大多数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与没有经过早教的孩子是一样的
jackxiao+-->引用:jackxiao 您有这方面资料呢?还是凭感觉而言?能详细谈谈么?
dawnch+-->引用:dawnch 上面这个贴子,向大家传递的可能是错误的信号:早教就是让孩子成名成家。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早期教育”也就没有好日子了。
我还在想,早期教育,是否允许孩子当个平凡普通人?
如果孩子当个平凡的普通人,那么早期教育忙来忙去到底是为啥。
请大家讨论讨论。
注意一个前提:这里讲的早期教育狭义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
上好佳+-->引用:上好佳 是很令人困扰的事情,但是早期教育是读书、写字呢还是素质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不是更重要呢?
君涵妈妈+-->引用:君涵妈妈 dawnch,如果你内心真有这个疑问,我开始怀疑你是否对早期教育有没有真正的理解。(直话,别生气) 连七田真都在《如何培养儿童右脑》书中说,早期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天才,只是想让他具备基本能力,在学校时间里幸福快乐地渡过。 而我早教的目的:让小宝能够成为一个智者,智慧地生活,她具备能够在任何环境(顺境或逆境)里发现并获得快乐的能力,终生快乐。所以,能否有为,是否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我关注的,我仅关注她是否快乐。我现在花这么多精力开发她的智力,是希望她以此来获得丰富的学识,并成为一个智者。这仅是一种手段,或是工具。说个笑话:尽管我和先生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教育,有一天,和大伙在讨论时,先生说:我倒认为小宝以后读什么大学并不重要。以后,咱们开个店,让她管管店就行了。这就是我们家的人生价值观,哲学观。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 愚见。
君涵妈妈+-->引用:君涵妈妈 dawnch,如果你内心真有这个疑问,我开始怀疑你是否对早期教育有没有真正的理解。(直话,别生气)
连七田真都在《如何培养儿童右脑》书中说,早期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天才,只是想让他具备基本能力,在学校时间里幸福快乐地渡过。
而我早教的目的:让小宝能够成为一个智者,智慧地生活,她具备能够在任何环境(顺境或逆境)里发现并获得快乐的能力,终生快乐。所以,能否有为,是否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我关注的,我仅关注她是否快乐。
我现在花这么多精力开发她的智力,是希望她以此来获得丰富的学识,并成为一个智者。这仅是一种手段,或是工具。
说个笑话:尽管我和先生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教育,有一天,和大伙在讨论时,先生说:我倒认为小宝以后读什么大学并不重要。以后,咱们开个店,让她管管店就行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人生价值观,哲学观。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
愚见。
jackxiao+-->引用:jackxiao Nikki and Felix:
知道了。再问个问题行吗?那就是:你的孩子有可能具备你说的这个条件吗?“1.早教成功孩子的良好条件,不是常规教育,父母亲人独特朝群的教育素质,孩子享受到比普通孩子多得多的教育资源,普通孩子在幼儿园是1对10的师生比例, 例举的早教成功孩子享受的是1对1(早期1800年代,父亲是教授或什么XX学家的专心教的等等)或更好的条件.”
如果没有,那你在这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dyly+-->引用:dyly 顺便也提提成名成家。
我能理解有一部分人为什么对成名成家这样的痛恨。但是声名是因为一些成就由大家授予的,会比一般人有更大的影响力,有责任感又有能力的人可以为社会做更大的奉献。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反对以成名成家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呢?孩子难道就不可能将来成名成家而不追求名利吗?
这主要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和培养吧!?
其实我挺感谢刘亦婷父母还有其他的培养孩子成功的父母能够勇于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书卖的好可能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和能力,还有市场策划运作的成功。这些难道不是付出应得的吗?有人看出人家主要是拿孩子赚钱为了名利来批判也能理解。但是我总相信大部分人是有直觉来分辨哪些书和人的教育是有意义的,哪些纯粹是炒作骗钱的。所以也很希望我们这里的父母将来也多多出书,孩子都能取得成就过的快乐!当然让很小的孩子成名,要注意让孩子不被名声所害。
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和我们过往经验相关的。有许多不好的经历受过骗自然也就看着谁都是骗子。
jackxiao+-->引用:jackxiao 我认为早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将来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幸福的人。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跟他/她是否是一个平凡普通人没有必然联系。
...............
我想,只要将来我的孩子在她20岁、30岁、40岁、50岁时都能够对我说“爸爸,我生活得很快乐,爸爸,我爱你”,我就心满意足了。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我倒暂时没有打算让自己的孩子管店.
我觉得我不用早教,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智力也是会被慢慢开发出来的,通过正常教育他会获得丰富的学识,并成为一个智者, 也具备能够在任何环境(顺境或逆境)里发现并获得快乐的能力,终生快乐。
这大概是我们的区别,可能吧,您更爱您的孩子
dyly+-->引用:dyly
早期教育,我一直以为的早教,好象是指在一个人小时候就进行教育。这个我们大家好象都应该赞同吧?!孩子生下来有不需要教育的吗?至于自然,无为的教育那只是教育理念方法的不同吧!?
woodgarden+-->引用:woodgarden 小子尿裤子了,老子上去踢一脚,也算是“早期教育”,只不过大家方法不同——这样和稀泥的说法不算讨论。楼主提到的是早期识字、阅读,“人家三四岁开始认字读书,就都成了大家,如果我儿子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长大会不会变成超人?”我很关心这个。
dawnch+-->引用:dawnch 早期教育是趟不清的混水。
没生孩子的,没有体验,往往是站着说话。
生了孩子的,就有了立场问题,各谓是"各怀鬼胎".
一、没有做早期教育的(也就是无作教育),除了“让孩子自然成长,让孩子快乐成长”外,对各种早教理念和方法基本难以认同。
二、做过一些早期教育的,对与自己不同的有冲突的理念方法亦是难以认同。由此又分出很多分支流派。
能够对事物抱以客观的评价而不带有自己私心杂念的,很难有。
总的来讲,孩子是自己的好,文章也是自己的好(老婆嘛,留给ff365去讲)。
每个人都在捍卫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东西。
教育理念与方法,更多的是行为习惯,改变习惯是最难、最痛苦的事情,无异于很难成功而仍需努力的革命。
“求您别让我改太多,也别说我做得不对,否则我就会很难受,否则我就跟你过不去,你自私,你狭隘。。。。。。”(此为模拟台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sunnypp+-->引用:sunnypp 我的问题是, 大家提到的早教都指什么内容啊, 如果是唐诗,经书, 1234,认字等这些死的知识,早教与晚教会有什么区别?我不觉得有什么区别。蒙台梭利说过,六岁之前的儿童不用学任何技能。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心智。
pscjh+-->引用:pscjh 我对早期教育的理解是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它应该是孩子在这个时期能快乐地接受的,并有助于孩子今后发展的.
并且是我们家长可能为其提供教育条件的教育.
比如识字,我们为孩子快乐识字创设条件,孩子识了字,引导他们愉快进入阅读,免去了妈妈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重责,不是皆大欢喜吗?(我孩子有时还能给我讲讲笑话.)
就比如我们知道牛奶有孩子需要的营养,孩子也喜欢喝,我们也还能消费得起.这时就没必要强调从没喝过牛奶的孩子也照样长得很健康了.
早教方法的专著确实不少,我个人认为家长应多浏览几本,从中取一些自已认为合理又有可行性的方法即可,没必要奉为圣典.其中当然有些吹得有点过火的.
对于另一个极端,太过信奉"无为而治"我认为是不负责的表现.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我的观点已经很清楚了,我本身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就不早教
我的例子可能不适合在这里讲,我女儿刚从中国(2岁)出去不懂ABC.我在家从不教她书本知识,当然不看早教(几年前我真的没有太多碰到早教,属于不了解也不不赞成的那种)的书我也知道孩子是个知识吸收体,在玩乐,出行,看图书,听故事方面是给孩子很大的自由的,底线是不能伤害她身体并乐意回答回应她的任何问题和要求.3岁时幼儿园英文老师投诉说她在老师教后她还不懂辨认A到Z这些字母(因为她很多同学是纯英文家庭环境的),老师觉得问题大大的,我分析她一下她在正统的书本教育层面可能刚刚遇到有点陌生吧,于是花了2个星期晚上的时间交流(每天0.5到1小时),此后老师就对我举大拇指了,我就不教她了.
女儿一直在幼儿园学文化,她爱看书我就买不同的书让她在家中自己阅读增加阅读量(没有象早教指导的那样越早越好,女儿现在(5周岁6个月)英文跟得上纯英文家庭环境出来的孩子,中文让她读中国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没问题,我觉得自己没有采取早教自己的孩子也行重要的是她很快乐.
我如果可以自己教女儿,那我如早教书上说的带她去植物油学植物,带她去博物馆学历史,由世界学地理,在家陪她学文化, 这样下去不比其它孩子领先一点才怪呢!
ff365+-->引用:ff365 不过这放火的主倒也的确提出了一个问题。
有些啃来争去的事,,,,,可能与此有关联。
比如:杜不杜曼?读不读经?蒙不蒙他一梭哩?
接下来认不认字、背不背诗、练不练琴、念不念鹦哥力士、听不听爱与乐、听了还原不原版等等、等
等,不一而足。
楼上各位高人的指点,俺们好像有点糊度,迷糊之后又想捉摸捉摸。
各位的意思:
1孩子要不要在体制教育之前,由父母或由父母指定或则委托的人士进行教育
2这种教育是以情商开发为主,还是智商与情商并重
3智商开发是不是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
能分开讨论吗?有点坐火山口的感觉。点火那人去哪了?
dyly+-->引用:dyly 思维太清晰了!
不过第二个问题好象不用讨论吧.您可能是认为智力教育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唐诗?
dyly+-->引用:dyly 最重要的教育可能真的是父母的行为态度和观念的改变。然后是具体的内容和方法,识字阅读等等吧!但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可以同时进行的吧!那些大家们如果只是识字阅读的教育,没有道德品质价值观的教育,能成为大家吗?
woodgarden+-->引用:woodgarden 楼主提到的是早期识字、阅读,“人家三四岁开始认字读书,就都成了大家,如果我儿子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长大会不会变成超人?”我很关心这个。
君涵妈妈+-->引用:君涵妈妈 dawnch,如果你内心真有这个疑问,我开始怀疑你是否对早期教育有没有真正的理解。(直话,别生气)
dyly+-->引用:dyly 那么我们这个贴讨论的是,早期教育的具体内容里应不应该有识字阅读,唐诗等等,对吗? 如果只是这样,大家只讨论这点就可以了,ok?
ff365+-->引用:ff365 1孩子要不要在体制教育之前,由父母或由父母指定或则委托的人士进行教育<font color="red">2这种教育是以情商开发为主,还是智商与情商并重<font color="red">3智商开发是不是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能分开讨论吗?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我的观点已经很清楚了,我本身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就不早教,我觉得有早教条件的父母可以试试早教,没条件的不要吓起哄,早教需要资源投入的,连正常的资源也没有就早教了,行吗? 我想听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客观的)早教比较好而不是越早越好,什么好处都往身上贴,象万金油似的.但是论坛里就是打打杀杀,听不到有深度的家长实际体会.(那些书我看了让我信不了) 另外,来论坛不是只听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也听听,换个角度想想人才有进步,如果觉得自己是真理的化身那么离谬误也不远了.早教对某些儿童很成功没有普世的意义但也有启发意义的,这一点我们不执行着或反对者也要承认的.很多时候我即不向左也不向右,我站在我觉得舒服的道路的中间. 我跟我老婆讲过,如果我们出身豪门,物质上不需要我自己工作的话,我可能考虑让孩子一个月去幼儿园5天培养人际关系其它时间我自己教,原因: 我的例子可能不适合在这里讲,我女儿刚从中国(2岁)出去不懂ABC.我在家从不教她书本知识,当然不看早教(几年前我真的没有太多碰到早教,属于不了解也不不赞成的那种)的书我也知道孩子是个知识吸收体,在玩乐,出行,看图书,听故事方面是给孩子很大的自由的,底线是不能伤害她身体并乐意回答回应她的任何问题和要求.3岁时幼儿园英文老师投诉说她在老师教后她还不懂辨认A到Z这些字母(因为她很多同学是纯英文家庭环境的),老师觉得问题大大的,我分析她一下她在正统的书本教育层面可能刚刚遇到有点陌生吧,于是花了2个星期晚上的时间交流(每天0.5到1小时),此后老师就对我举大拇指了,我就不教她了. 女儿一直在幼儿园学文化,她爱看书我就买不同的书让她在家中自己阅读增加阅读量(没有象早教指导的那样越早越好,我觉得每个孩子的智力开发是有独特的阶段性的,到时间对了就开发,开发不对时间或开发早了也是白搭,而且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让他们注意力集中做家长认为有好处于他们的东西是会对他们有压力的,我女儿看书的时间是随意的),女儿现在(5周岁6个月)英文跟得上纯英文家庭环境出来的孩子,中文让她读中国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没问题,我觉得自己没有采取早教自己的孩子也行重要的是她很快乐. 我如果可以自己教女儿,那我如早教书上说的带她去植物油学植物,带她去博物馆学历史,由世界学地理,在家陪她学文化, 这样下去不比其它孩子领先一点才怪呢!
840724+-->引用:840724 天才就这么培养大型报告会
如何培养孩子五六岁就博览群书?
不会外语的父母如何轻松培养孩子学好外语?
如何培养气质高雅、有音乐天才的宝宝?
如何让您的宝宝性格卓越从而人生卓越?
840724+-->引用:840724 如何在家更好的教孩子,孩子的成长首先是家长的成长。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上好佳+-->引用:上好佳 是很令人困扰的事情,但是早期教育是读书、写字呢还是素质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不是更重要呢?
840724+-->引用:840724 。。。。。。。。。。。。。。。。。。。。。。。
840724+-->引用:840724 中国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
840724+-->引用:840724 那我们何不一起培养呢?孩子的潜能是无穷大的
ff365+-->引用:ff365 冯教授到厦门的当晚跟谁同枕共眠?
中国早教之母去哪了,她当晚又跟谁同床异梦?
他们离婚了、分居了、还是有其他绯闻?
第三者是中国早教之小姨?(她漂亮、、丰满、sex吗,啊啊啊)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ff365,如果我这样教他就是早教,我上面提的我老妈也是早教,我教儿子不用尿不湿也是早教,我跟他讲橘子是圆的也是早教,<font color="red">那早教就不等于不早教了吗 ?
dawnch+-->引用:dawnch Nikki:
起楼时候规限的狭义的早教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虽说狭义,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只是与“不作为”区别开来而已,也许称为“作为”早教更明了。
照您说的,专门投入额外的资源去进行文化知识开发教育,这是更狭义的。
按“作为”早教的粗泛定义,你妈妈的做法应该也属这个范围。但你妈妈是不是早教专家和是否进行作为或不作为的早教没有关系。
楼顶开贴列举的尽是名人早期如何识字读书的事,可能这些资料是原来发贴人在不知哪本早期识字阅读推广书抄出来的(也许是早教之父的书?),但这个贴子引起的我的兴趣并不在此。我所感兴趣的是各种“作为”早教的方向目的到底是什么,所谓革命的基本问题也。
ff365语录(多次引用,千万别收费):
1孩子要不要在体制教育之前,由父母或由父母指定或则委托的人士进行教育
2这种教育是以情商开发为主,还是智商与情商并重
3智商开发是不是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
dawnch+-->引用:dawnch 掐中了!
声称反对早教者,在反啥呢?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font color="magenta">踢足球把球门放到无限打怎么踢都进球, 高 !!!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还有没早教的吗?
dawnch+-->引用:dawnch 说真的,我也很想知道。我想这个问题应由那些倡导“顺其自然”、“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让孩子自然发展”,并以此来反对早期教育,并自立门户为反对早教派(或早教无用派)来解释更权威吧!而且我特别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不教”。他们是如何体察和发现“自然”,孩子的“自然”到底是怎样的?又如何做到“顺其自然”。
dawnch+-->引用:dawnch 道家的无为,佛家的不染,何其难,你试试关在房中一小时、一分钟,你能否真正做到无为,不染?起心动念都不知做了千百万回。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得道的高僧和真人是不会来这里和你辩的,当心他们的信徒扔砖砸死你,个人愚见道家是有为世界里的无为(有为有不为),佛家的不染,是染中求不染(染中要不染),你的例子大大不好!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很多时候社会上一些有其它目的狭义的早教吹鼓手举着广义早教的旗帜干着狭义早教的事,这样影响很不好!早教(狭义的也好,广义的也好)只是教育的一环,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很多环节的配合与环境的造就,没有必要搞得早教身后有光环要解救大众一样,
dyly+-->引用:dyly dawnch: 看到你的悄悄话了,还没回.:) 你把不同早教看法态度的关系变化思考的太对路了!就是棒!:)
dawnch+-->引用:dawnch
红早(原广义早期教育)
绿早(原来狭义的“早期教育)
dawnch+-->引用:dawnch 这是明白话,实话。
也是我看到《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这个贴子的感觉。
很多主张早教者和反对早教者都在同一个坑里。
主张早教者虽然不一定高举狭义早教大旗,但也需要用“功成名就”来作为衡量早教价值的标准。
反对早教者更多的是反对狭义早教,或者是反对狭义早教中的某一具体方法,然而他们却在狭义早教覆盖早教,而且他们也同样需要“功成名就”作为衡量早教价值的标准。
这种势力是很强大的。
我推想,是否是这种情况,才使一些不愿“同流合污”者树起“不早教派”呢?
如果是这样,大可不必。
一方面,从上面讨论已知,真正的不早教、不作为是不存在的。
既然都是作为,就得考虑作为的方法、行为方式的问题。而这样又重新回到了早教的具体理念和方法的圈子中来了。
dawnch+-->引用:dawnch 整理一下,关于早期教育定义的讨论
从网上找到了现有与早期教育定义有关系的资料:“一般对早期教育的广义理解为学前教育,即指0-6岁的教育,狭义理解为0-3岁的教育,即指婴儿期的教育。而内蒙古师范大学早期教育专家七十三指出,早期教育甚至可以延长至整个儿童期,即0-12岁。早期教育并不等于早期智力开发。 ...”
这个时间的划分应该算是比较轻松讨好的方式。争议不会太大,但也不太有用。因为大家关注更多的是早教期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问题。
《受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那楼有些个有用的成果,从早期教育的基本态度和方式,把早期教育划分为:
作为教育——以积极干预为方式的早期教育。
不作为教育——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教,可能还有什么都不管。
这种划分方法除在辩论技巧上,就不会有太多的用途。只是通过这种划分方法,我们总算比较清楚:不作为的教育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后来,那座楼又从早期教育的内容上,作了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早期教育的内容无所不包,凡对孩子有所影响的,无论是人的有意施予,还是环境给予,都在其中。这是内涵最不确定的概念,因面就可以有广大的外延。
狭义:专指“文化教育”。这种划分可能会存在技术上的问题,edu同志就非常不苟同“狭义的早期教育”这种说法,而要代以“正确的早教”、“不正错的早教”、“片面的早期教育”。
从技术角度来看,“正确”与“不正确”之说前提太多,比较容易主观化,不利于概念的澄清,不利于讨论开展。
仅从个人喜好来看,“片面”之说太富有感情色彩,太有批判性,亦有片面之嫌,不用为妥。
尽管如此,狭义这说看起来在那座楼已用开,至少我们都容易明白nikki批判和反对的是什么,节约了眼力和脑力。
但广义与狭义的说法似乎是触了某些同志的专利,为免在这问题上过多缠绕,dyly倡导“绿早”、“红早”。
红早(原广义早期教育):
绿早(原来狭义的“早期教育)
这个说法很好,明摆着一副业余的样子,省得有人闹心。只是这个说法来得晚了点,俺还得改了刚用顺手的广义狭义。
文化教育、狭义早期教育只是广义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我觉得这是这场讨论最有价值的成果。立此存照,告诉后来人:早教不是识字,不是读经,不是小学课程。反对识字、反对读经者也并不是否定整个早教。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讨论早教的具体方法,具体内容,才有可能轻装而行。
Ciaci+-->引用:Ciaci 真是深刻!!!佩服佩服!清理得很清晰啊!
我在MSN上就发现这个问题,94,写贴子常会犯这个鸡同鸭讲的故事,张三讲“下雨了,收衣服了!”李四说,“不对!我刚出差回来,要准备洗衣服!”都有衣服的事,但不完全是那儿会事。就是因为这个讨论载体,所以鉴别众多家长的对于早教的理念(表面的和深入的)就显得困难许多。
论点一,什么叫早教?
按北京人时代,合着我们的幼儿园小学不全是早教吗?合着孤儿园的孩子,咱们家里人有双方家长不也是早教了?其实教育是必定存在,人本身就是一种“早产”动物,因教育的存在,人才有发展空间。
论点二,如何进行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
方法太多。但无疑,什么样的先天的后天的环境造就的无疑也是千千万万不同的人,你的孩子就认命吧,认你作妈作爸,他她一定是那个不一样的其中一个。
论点三,早教(我定义为特殊的有为的早教)与后天的成就有必然联系吗?
看到这个问题,每个父母都提着一口气(做了多的、做了少的、或者没怎么做的)。孩子这朵小花的开花结果要过好多年才看到的,这颗果子到底会长成啥样子啊?(而我们的绝大多数这辈子又只有一次机会。)谁知道呢?
那我们先要定义什么是孩子的成功,就如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成功一样。是世人眼里的荣华富贵呢,还是知足常乐。答案就交给我们自己和长大后的孩子。
我是建议能不能再列个单子,讲讲那些个历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财富500强、全球500强CEO、CFO、CTO、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新闻普利策奖、胡富财富榜上富豪、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诗人、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画家、舞蹈家、歌唱家、著名的医生……许许许许许多多多多多多中,从小没受过早教过的?
想起看到的一个奶粉广告,画面上一个极其可爱的小宝宝和一个极其温柔的画外音:“你想你的孩子成为贝多芬吗?凡高吗?……”多么诱人啊!可写广告那人知道这些人经历过巨大的生活的苦难和折磨吗?!伟大的人难道很多不是在这种困境下留下旷世作品的吗?
我说,我不愿意。
其实,我是早教的支持者,我也支持我的孩子念唐诗、认字(当然那只是教育一小部分),但实施的基础是孩子的兴趣,推动我的动力,即认为会带给孩子的好处是”,诗“作为经过历史文化洗涤后作为一种精华语言带来的韵律美,以及加强机械记忆、练习口语表达。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以后。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