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 [打印本页]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4 12:43
标题: 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
这个贴子可能最初就是在这个论坛找到的。 19世纪初,德国卡尔.威特早期教育,4岁阅读,8岁懂德,意,法,英,拉丁文和希腊文,9岁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博士学位,16岁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本世纪初,美国斯特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1岁背诗,识字,2岁写日记,3岁写诗,4岁写世界语剧本,5岁讲8国语言,并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控制论创始人维娜,3岁会读能写,4岁阅读大量专著,7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12岁上大。他的两个妹妹也使早期识字阅读的,12,14虽分别考入大学深造。美国著名神童西迪斯,出生后不久开始识字,小床周围挂上各种英文字母,大人每天指给他看,念给他听,他6个月就能示意识字,3岁时流利读写。6岁上小学,入学那天早上读一年级,中午母亲去接他时已经读三年级。当年获得小学毕业证书,11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 英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幼时刚会说话就开始识字,母亲又教他各种知识,10岁上大学,在校还优学金奖。 德国大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读的主要以诗歌形式写成的文章,8岁时竟同法,德 , 意,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文字。列宁5岁时,母亲就教他识字读书,她还发挥自己特长教列宁学外语和音乐。从少年数学家到电波之父的英国麦克斯韦,三四岁时,母亲就教他认字,写字,算术和背赞美诗了,童年即能大量阅读。达尔文四五岁时识字,读儿歌,又常到花园的“绿色课堂”学动植物。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早期识字,10随博览群书,并学天文地理。唐初四杰之一王勃,6岁会“属问,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写《汉书注<指瑕>》。15随写《滕王阁序》名声大振。骆宾王6岁写《咏鹅》诗。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是随观百家”。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写《凤凰》诗。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虽通声律,13随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的千古名篇。被誉为“怪才”的梁启超,4岁精读四书,6岁读完五经,11岁考上秀才,闻名遐迩。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3岁开始识字读经文的,6岁后熟读和抄写四书五经,学识渊博。我国现代名人中,也有很多。气象学家竺可桢,2岁识字,5岁上小学。徐悲鸿早期识字,6岁读《论语》。鲁迅早期识字,5岁起开始过博览群书的生活。郭沫若3岁识字,常常口诵经文。七岁回作诗,对句。巴金5岁就与哥哥姐姐上私塾,晚上回家读母亲抄录的《百香词谱》,这是巴金最早读的文艺作品。
作者: xc1971    时间: 2005-6-24 12:46
01
02
作者: yuhongmin    时间: 2005-6-24 12:48
不知道edu会不会来看哦?
作者: xc1971    时间: 2005-6-24 12:49
04
05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4 12:49
上面这个贴子,向大家传递的可能是错误的信号:早教就是让孩子成名成家。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早期教育”也就没有好日子了。

我还在想,早期教育,是否允许孩子当个平凡普通人?
如果孩子当个平凡的普通人,那么早期教育忙来忙去到底是为啥。

请大家讨论讨论。

注意一个前提:这里讲的早期教育狭义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4 12:51
同志们的动作真快啊!
一座高楼眼瞅着就起来了.
多快好省啊~~~~~~~~~~~~~~~~~~
作者: nettik    时间: 2005-6-24 13:08
我觉得孩子早点开始教育没啥不好,主要是教育方式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小学六年制不好,不如5年。
作者: jackxiao    时间: 2005-6-24 15:31
dawnch+-->引用:dawnch 上面这个贴子,向大家传递的可能是错误的信号:早教就是让孩子成名成家。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早期教育”也就没有好日子了。

我还在想,早期教育,是否允许孩子当个平凡普通人?
如果孩子当个平凡的普通人,那么早期教育忙来忙去到底是为啥。

请大家讨论讨论。

注意一个前提:这里讲的早期教育狭义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

我认为早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将来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幸福的人。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跟他/她是否是一个平凡普通人没有必然联系。

平凡的普通人,你认为就是那么容易做的么?有多少你所谓的平凡的普通人每天的日子并不好过(姑且让我认为你说的普通人是平民百姓吧):物质上的困境、精神上的困境时不时地会折磨他们,他们不幸福,他们不快乐,他们无法让自己的现状平和自己内心衡。

平凡不等于幸福,不平凡的人也不是都不快乐。

当我们努力为孩子做最好的“有为”的早期教育之后,我们相信,他们更能在将来属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真谛,他们更能找到使自己成功的方法,这种成功,不是狭义的成名或获利,而是一种广义的成功,即便是他们将来成为一个快乐的调酒师、理发师,或者一名警察、一名教师,或者做别的任何一种职业,只要是他们喜欢做的。

我们无法为孩子设计未来,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就像我现在的新签名“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庇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 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

我想,只要将来我的孩子在她20岁、30岁、40岁、50岁时都能够对我说“爸爸,我生活得很快乐,爸爸,我爱你”,我就心满意足了。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4 15:35
dawnch+-->引用:dawnch 上面这个贴子,向大家传递的可能是错误的信号:早教就是让孩子成名成家。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早期教育”也就没有好日子了。

我还在想,早期教育,是否允许孩子当个平凡普通人?
如果孩子当个平凡的普通人,那么早期教育忙来忙去到底是为啥。

请大家讨论讨论。

注意一个前提:这里讲的早期教育狭义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
这个问题很大,不亚于人生意义的探讨。早教就是为了让孩子成名成家,还是让他有个愉快幸福的人生(当然有有人会说猪的一生很幸福)?
作者: 上好佳    时间: 2005-6-24 15:45
是很令人困扰的事情,但是早期教育是读书、写字呢还是素质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不是更重要呢?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16:18
谢谢dawnch有意义的话题。

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快乐幸福是心理感受,怎样的人会快乐幸福?心理学现在也逐渐重视对幸福的研究了。

前些天在一个话题里说到有成就感的人会是快乐幸福的,有人批判我要孩子成名成家。(大意)。没花时间解释。成就感是什么?我觉得一直到现在我都不是个完全有能力体会成就感的人。成就感是孩子在投入的做一件事后的满足感。5个月的孩子,自己挪动身体够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后很快了,有一种成就感。对自己的能力的一种自信。研究也证实,没有人过多的干涉,孩子才能投入按照自我去做事,才会有成就感的体会。这和成名成家是两回事。成名成家和孩子的价值观是有关的。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有多少人常常能体会到成就感的快乐,妈妈在做了一顿美餐后有那种喜悦吗?收拾干净屋子后不是劳累的责怪孩子又搞脏了而是和带领孩子一起创造一个美丽的“家“?父母不快乐,孩子也不会有快乐的感受。

与其想怎样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不如我们自身先调整怎样能够每天快乐幸福的生活。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4 16:26
ff365+-->引用:ff365 这个问题很大,不亚于人生意义的探讨。早教就是为了让孩子成名成家,还是让他有个愉快幸福的人生(当然有有人会说猪的一生很幸福)?
对喽~还有人觉得宠物很有福气.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16:43
顺便也提提成名成家。

我能理解有一部分人为什么对成名成家这样的痛恨。但是声名是因为一些成就由大家授予的,会比一般人有更大的影响力,有责任感又有能力的人可以为社会做更大的奉献。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反对以成名成家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呢?孩子难道就不可能将来成名成家而不追求名利吗?

这主要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和培养吧!?

其实我挺感谢刘亦婷父母还有其他的培养孩子成功的父母能够勇于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书卖的好可能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和能力,还有市场策划运作的成功。这些难道不是付出应得的吗?有人看出人家主要是拿孩子赚钱为了名利来批判也能理解。但是我总相信大部分人是有直觉来分辨哪些书和人的教育是有意义的,哪些纯粹是炒作骗钱的。所以也很希望我们这里的父母将来也多多出书,孩子都能取得成就过的快乐!当然让很小的孩子成名,要注意让孩子不被名声所害。

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和我们过往经验相关的。有许多不好的经历受过骗自然也就看着谁都是骗子。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4 17:08
早期教育是趟不清的混水。

没生孩子的,没有体验,往往是站着说话。

生了孩子的,就有了立场问题,各谓是"各怀鬼胎".
一、没有做早期教育的(也就是无作教育),除了“让孩子自然成长,让孩子快乐成长”外,对各种早教理念和方法基本难以认同。
二、做过一些早期教育的,对与自己不同的有冲突的理念方法亦是难以认同。由此又分出很多分支流派。
能够对事物抱以客观的评价而不带有自己私心杂念的,很难有。

总的来讲,孩子是自己的好,文章也是自己的好(老婆嘛,留给ff365去讲)。
每个人都在捍卫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东西。

教育理念与方法,更多的是行为习惯,改变习惯是最难、最痛苦的事情,无异于很难成功而仍需努力的革命。

“求您别让我改太多,也别说我做得不对,否则我就会很难受,否则我就跟你过不去,你自私,你狭隘。。。。。。”(此为模拟台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作者: 尹雯妈    时间: 2005-6-24 17:14
这些都是早教精华人士吧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4 17:23
大多数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与没有经过早教的孩子是一样的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4 17:26
dawnch+-->引用:dawnch 这个贴子可能最初就是在这个论坛找到的。
19世纪初,德国卡尔.威特早期教育,4岁阅读,8岁懂德,意,法,英,拉丁文和希腊文,9岁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博士学位,16岁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本世纪初,美国斯特娜夫人教育女儿维尼,1岁背诗,识字,2岁写日记,3岁写诗,4岁写世界语剧本,5岁讲8国语言,并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控制论创始人维娜,3岁会读能写,4岁阅读大量专著,7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12岁上大。他的两个妹妹也使早期识字阅读的,12,14虽分别考入大学深造。

美国著名神童西迪斯,出生后不久开始识字,小床周围挂上各种英文字母,大人每天指给他看,念给他听,他6个月就能示意识字,3岁时流利读写。6岁上小学,入学那天早上读一年级,中午母亲去接他时已经读三年级。当年获得小学毕业证书,11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
英国大数学家,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幼时刚会说话就开始识字,母亲又教他各种知识,10岁上大学,在校还优学金奖。
德国大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读的主要以诗歌形式写成的文章,8岁时竟同法,德 , 意,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文字。

列宁5岁时,母亲就教他识字读书,她还发挥自己特长教列宁学外语和音乐。

从少年数学家到电波之父的英国麦克斯韦,三四岁时,母亲就教他认字,写字,算术和背赞美诗了,童年即能大量阅读。

达尔文四五岁时识字,读儿歌,又常到花园的“绿色课堂”学动植物。

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早期识字,10随博览群书,并学天文地理。

唐初四杰之一王勃,6岁会“属问,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写《汉书注<指瑕>》。15随写《滕王阁序》名声大振。骆宾王6岁写《咏鹅》诗。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是随观百家”。

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写《凤凰》诗。

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虽通声律,13随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的千古名篇。

被誉为“怪才”的梁启超,4岁精读四书,6岁读完五经,11岁考上秀才,闻名遐迩。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3岁开始识字读经文的,6岁后熟读和抄写四书五经,学识渊博。

我国现代名人中,也有很多。气象学家竺可桢,2岁识字,5岁上小学。

徐悲鸿早期识字,6岁读《论语》。

鲁迅早期识字,5岁起开始过博览群书的生活。

郭沫若3岁识字,常常口诵经文。七岁回作诗,对句。

巴金5岁就与哥哥姐姐上私塾,晚上回家读母亲抄录的《百香词谱》,这是巴金最早读的文艺作品。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4 17:29
结论之二是这些大x家本来就是神童不用早教什么的或读什么就都能成为大x家
作者: jackxiao    时间: 2005-6-24 17:29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大多数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与没有经过早教的孩子是一样的
您有这方面资料呢?还是凭感觉而言?能详细谈谈么?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5-6-24 17:41
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娶妻生子,继续父辈未竟的事业,经过早教的孩子的孩子成年后娶妻生子继续祖辈未竟的事业。。。。。。直到地球上在也没有了,山。     哈哈,玩笑,并非对各位专家不敬。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4 17:55
jackxiao+-->引用:jackxiao 您有这方面资料呢?还是凭感觉而言?能详细谈谈么?


楼主泛泛讲,我就泛泛谈.我觉得早教对某些孩子有点帮助,也不反对别人去尝试,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早教的信徒们用例举法把名人大家往早教身上靠,除了例举法提到的名人大家外其它的就不都是普通人吗?

我觉得赞成的朋友回避了两个问题:

1.早教成功孩子的良好条件,不是常规教育,父母亲人独特朝群的教育素质,孩子享受到比普通孩子多得多的教育资源,普通孩子在幼儿园是1对10的师生比例, 例举的早教成功孩子享受的是1对1(早期1800年代,父亲是教授或什么XX学家的专心教的等等)或更好的条件.
2. 名人大家的天赋因素

声明本人无意于早教好不好的争论.但是某些理论早教说越早越好,方法严谨得如鲁迅讲的旧中医配药时用到蟋蟀配对公母各一要原配一样了,你说我是信还是不信?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5-6-24 18:01
dawnch+-->引用:dawnch 上面这个贴子,向大家传递的可能是错误的信号:早教就是让孩子成名成家。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早期教育”也就没有好日子了。

我还在想,早期教育,是否允许孩子当个平凡普通人?
如果孩子当个平凡的普通人,那么早期教育忙来忙去到底是为啥。

请大家讨论讨论。

注意一个前提:这里讲的早期教育狭义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


dawnch,如果你内心真有这个疑问,我开始怀疑你是否对早期教育有没有真正的理解。(直话,别生气)

连七田真都在《如何培养儿童右脑》书中说,早期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天才,只是想让他具备基本能力,在学校时间里幸福快乐地渡过。

    而我早教的目的:让小宝能够成为一个智者,智慧地生活,她具备能够在任何环境(顺境或逆境)里发现并获得快乐的能力,终生快乐。所以,能否有为,是否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我关注的,我仅关注她是否快乐。
   我现在花这么多精力开发她的智力,是希望她以此来获得丰富的学识,并成为一个智者。这仅是一种手段,或是工具。
   说个笑话:尽管我和先生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教育,有一天,和大伙在讨论时,先生说:我倒认为小宝以后读什么大学并不重要。以后,咱们开个店,让她管管店就行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人生价值观,哲学观。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


愚见。
作者: nnmother    时间: 2005-6-24 18:08
     :p     <img src='images/smiles/wink.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上好佳+-->引用:上好佳 是很令人困扰的事情,但是早期教育是读书、写字呢还是素质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不是更重要呢?

作者: 江湖    时间: 2005-6-24 18:10
君涵妈妈 娃娃班 注册日期: 2005-04-22帖子: 16 精华: 0现金: 90 金币资产: 90 金币声望: 28
君涵妈妈+-->引用:君涵妈妈 dawnch,如果你内心真有这个疑问,我开始怀疑你是否对早期教育有没有真正的理解。(直话,别生气) 连七田真都在《如何培养儿童右脑》书中说,早期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天才,只是想让他具备基本能力,在学校时间里幸福快乐地渡过。 而我早教的目的:让小宝能够成为一个智者,智慧地生活,她具备能够在任何环境(顺境或逆境)里发现并获得快乐的能力,终生快乐。所以,能否有为,是否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我关注的,我仅关注她是否快乐。我现在花这么多精力开发她的智力,是希望她以此来获得丰富的学识,并成为一个智者。这仅是一种手段,或是工具。说个笑话:尽管我和先生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教育,有一天,和大伙在讨论时,先生说:我倒认为小宝以后读什么大学并不重要。以后,咱们开个店,让她管管店就行了。这就是我们家的人生价值观,哲学观。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  愚见。
君涵妈妈 娃娃班<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dj/1.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注册日期: 2005-04-22帖子: 16 精华: 0现金: 90 金币资产: 90 金币声望: 53 <img src="http://www.etjy.com/images/reputation/reputation_pos.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font color="lime">您才是智者。感谢您和您的先生。
作者: jackxiao    时间: 2005-6-24 18:11
Nikki and Felix:

知道了。再问个问题行吗?那就是:你的孩子有可能具备你说的这个条件吗?“1.早教成功孩子的良好条件,不是常规教育,父母亲人独特朝群的教育素质,孩子享受到比普通孩子多得多的教育资源,普通孩子在幼儿园是1对10的师生比例, 例举的早教成功孩子享受的是1对1(早期1800年代,父亲是教授或什么XX学家的专心教的等等)或更好的条件.”

如果没有,那你在这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4 18:22
君涵妈妈+-->引用:君涵妈妈 dawnch,如果你内心真有这个疑问,我开始怀疑你是否对早期教育有没有真正的理解。(直话,别生气)

连七田真都在《如何培养儿童右脑》书中说,早期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天才,只是想让他具备基本能力,在学校时间里幸福快乐地渡过。

  而我早教的目的:让小宝能够成为一个智者,智慧地生活,她具备能够在任何环境(顺境或逆境)里发现并获得快乐的能力,终生快乐。所以,能否有为,是否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我关注的,我仅关注她是否快乐。
  我现在花这么多精力开发她的智力,是希望她以此来获得丰富的学识,并成为一个智者。这仅是一种手段,或是工具。
  说个笑话:尽管我和先生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教育,有一天,和大伙在讨论时,先生说:我倒认为小宝以后读什么大学并不重要。以后,咱们开个店,让她管管店就行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人生价值观,哲学观。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快乐。


愚见。

我倒暂时没有打算让自己的孩子管店.

我觉得我不用早教,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智力也是会被慢慢开发出来的,通过正常教育他会获得丰富的学识,并成为一个智者, 也具备能够在任何环境(顺境或逆境)里发现并获得快乐的能力,终生快乐。

这大概是我们的区别,可能吧,您更爱您的孩子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4 19:07
jackxiao+-->引用:jackxiao Nikki and Felix:

知道了。再问个问题行吗?那就是:你的孩子有可能具备你说的这个条件吗?“1.早教成功孩子的良好条件,不是常规教育,父母亲人独特朝群的教育素质,孩子享受到比普通孩子多得多的教育资源,普通孩子在幼儿园是1对10的师生比例, 例举的早教成功孩子享受的是1对1(早期1800年代,父亲是教授或什么XX学家的专心教的等等)或更好的条件.”

如果没有,那你在这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我的观点已经很清楚了,我本身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就不早教,我觉得有早教条件的父母可以试试早教,没条件的不要吓起哄,早教需要资源投入的,连正常的资源也没有就早教了,行吗? 我想听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客观的)早教比较好而不是越早越好,什么好处都往身上贴,象万金油似的.但是论坛里就是打打杀杀,听不到有深度的家长实际体会.(那些书我看了让我信不了)

另外,来论坛不是只听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也听听,换个角度想想人才有进步,如果觉得自己是真理的化身那么离谬误也不远了.早教对某些儿童很成功没有普世的意义但也有启发意义的,这一点我们不执行着或反对者也要承认的.很多时候我即不向左也不向右,我站在我觉得舒服的道路的中间.

我跟我老婆讲过,如果我们出身豪门,物质上不需要我自己工作的话,我可能考虑让孩子一个月去幼儿园5天培养人际关系其它时间我自己教,原因:

我的例子可能不适合在这里讲,我女儿刚从中国(2岁)出去不懂ABC.我在家从不教她书本知识,当然不看早教(几年前我真的没有太多碰到早教,属于不了解也不不赞成的那种)的书我也知道孩子是个知识吸收体,在玩乐,出行,看图书,听故事方面是给孩子很大的自由的,底线是不能伤害她身体并乐意回答回应她的任何问题和要求.3岁时幼儿园英文老师投诉说她在老师教后她还不懂辨认A到Z这些字母(因为她很多同学是纯英文家庭环境的),老师觉得问题大大的,我分析她一下她在正统的书本教育层面可能刚刚遇到有点陌生吧,于是花了2个星期晚上的时间交流(每天0.5到1小时),此后老师就对我举大拇指了,我就不教她了.

女儿一直在幼儿园学文化,她爱看书我就买不同的书让她在家中自己阅读增加阅读量(没有象早教指导的那样越早越好,我觉得每个孩子的智力开发是有独特的阶段性的,到时间对了就开发,开发不对时间或开发早了也是白搭,而且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让他们注意力集中做家长认为有好处于他们的东西是会对他们有压力的,我女儿看书的时间是随意的),女儿现在(5周岁6个月)英文跟得上纯英文家庭环境出来的孩子,中文让她读中国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没问题,我觉得自己没有采取早教自己的孩子也行重要的是她很快乐.

我如果可以自己教女儿,那我如早教书上说的带她去植物油学植物,带她去博物馆学历史,由世界学地理,在家陪她学文化, 这样下去不比其它孩子领先一点才怪呢!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6-24 19:13
dyly+-->引用:dyly 顺便也提提成名成家。

我能理解有一部分人为什么对成名成家这样的痛恨。但是声名是因为一些成就由大家授予的,会比一般人有更大的影响力,有责任感又有能力的人可以为社会做更大的奉献。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反对以成名成家作为培养孩子的目标呢?孩子难道就不可能将来成名成家而不追求名利吗?

这主要取决于父母的价值观和培养吧!?

其实我挺感谢刘亦婷父母还有其他的培养孩子成功的父母能够勇于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书卖的好可能是他们的教育方法和能力,还有市场策划运作的成功。这些难道不是付出应得的吗?有人看出人家主要是拿孩子赚钱为了名利来批判也能理解。但是我总相信大部分人是有直觉来分辨哪些书和人的教育是有意义的,哪些纯粹是炒作骗钱的。所以也很希望我们这里的父母将来也多多出书,孩子都能取得成就过的快乐!当然让很小的孩子成名,要注意让孩子不被名声所害。

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和我们过往经验相关的。有许多不好的经历受过骗自然也就看着谁都是骗子。

又发现了一个有XX没XX的实例。“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有直觉来分辨哪些书和人的教育是有意义的,哪些纯粹是炒作骗钱的。。。。。。”这是什么话?直觉万能吗?你还嫌中国人愚昧得不够吗?建议你搜索一下中国第一月嫂这个主题词,看看有多少无知的家长被一个半文盲骗的,
你顺便问问这些家长,他们愿不愿意受骗,愿不愿意通过增长这种受骗的经验来提高认识。

如果你还这么有XX没XX下去,你被人骗的日子不会太远。也许你已经ing了。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4 19:31
jackxiao+-->引用:jackxiao 我认为早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将来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幸福的人。真正的快乐和幸福跟他/她是否是一个平凡普通人没有必然联系。

...............
我想,只要将来我的孩子在她20岁、30岁、40岁、50岁时都能够对我说“爸爸,我生活得很快乐,爸爸,我爱你”,我就心满意足了。


作者: pscjh    时间: 2005-6-24 20:16
我对早期教育的理解是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它应该是孩子在这个时期能快乐地接受的,并有助于孩子今后发展的.
并且是我们家长可能为其提供教育条件的教育.
比如识字,我们为孩子快乐识字创设条件,孩子识了字,引导他们愉快进入阅读,免去了妈妈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重责,不是皆大欢喜吗?(我孩子有时还能给我讲讲笑话.)
就比如我们知道牛奶有孩子需要的营养,孩子也喜欢喝,我们也还能消费得起.这时就没必要强调从没喝过牛奶的孩子也照样长得很健康了.
早教方法的专著确实不少,我个人认为家长应多浏览几本,从中取一些自已认为合理又有可行性的方法即可,没必要奉为圣典.其中当然有些吹得有点过火的.
对于另一个极端,太过信奉"无为而治"我认为是不负责的表现.
作者: 君涵妈妈    时间: 2005-6-24 21:40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我倒暂时没有打算让自己的孩子管店.

我觉得我不用早教,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智力也是会被慢慢开发出来的,通过正常教育他会获得丰富的学识,并成为一个智者, 也具备能够在任何环境(顺境或逆境)里发现并获得快乐的能力,终生快乐。

这大概是我们的区别,可能吧,您更爱您的孩子

      先谢谢江湖对我的肯定,真是对我和她爸的最大鼓励。
    成为一个智者是我终生的追求。真善美、平和、安宁、快乐是我们家高与一切的追求。  


    NIKKI and felix:
          开个店纯粹是一个玩笑,只是说明我们对女儿的期望并不在于职业。  
          在爱孩子方面,我们没有区别,任何正常的父母,都一样爱孩子。
        我完全相信你说的前几句话。没有早教,国家的教育体系也会使孩子获得丰富的学识。没错。就如我,没有接受任何早教,但完全不妨碍我的追求。
        可是我非常热爱知识,人类文化浩翰无边,我觉得我有责任让我的孩子吸收到更多的有益的知识。我真希望她能多了解人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多一份美好,又何尝不可。
      比如说,我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所以我失去了享受音乐的美好(虽然我现在尽力补这一课,但我仍然失去了30年的音乐享受)。尽管没有音乐的享受,我可以一样的享乐人生,可是,多一份音乐的享受不是更好吗?  
       所以,我认为,知识是愈多愈好。
       我多么希望,小宝能够欣赏到那些璀灿的人类文化,她的精神世界将是无比的丰富。而我又将会多么欣慰。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22:03
相信君涵妈妈的小宝将来会是个快乐平和自信的孩子。NIkki的宝宝们也一样但性格可能会很有个性,追求真理。:)

大家的谈论都很精彩,可是到最后发觉大家讨论的概念是不统一的,早期教育指的是什么呢?然后我们讨论可能不是争论,而只是大家的更多更灵活的想法和方法了。

早期教育,我一直以为的早教,好象是指在一个人小时候就进行教育。这个我们大家好象都应该赞同吧?!孩子生下来有不需要教育的吗?至于自然,无为的教育那只是教育理念方法的不同吧!?
作者: yangsun    时间: 2005-6-24 22:08
说的对呀,早教好于晚教育
作者: sunnypp    时间: 2005-6-24 22:23
我的问题是, 大家提到的早教都指什么内容啊, 如果是唐诗,经书, 1234,认字等这些死的知识,早教与晚教会有什么区别?我不觉得有什么区别。蒙台梭利说过,六岁之前的儿童不用学任何技能。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心智。
作者: woodgarden    时间: 2005-6-24 22:25
dyly+-->引用:dyly
早期教育,我一直以为的早教,好象是指在一个人小时候就进行教育。这个我们大家好象都应该赞同吧?!孩子生下来有不需要教育的吗?至于自然,无为的教育那只是教育理念方法的不同吧!?
小子尿裤子了,老子上去踢一脚,也算是“早期教育”,只不过大家方法不同——这样和稀泥的说法不算讨论。楼主提到的是早期识字、阅读,“人家三四岁开始认字读书,就都成了大家,如果我儿子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长大会不会变成超人?”我很关心这个。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22:28
查新华字典:教,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  育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妇女生孩子。上为“母”及头上的装饰,下为倒着的“子”。)育,生也。――《广雅》
从英文看,教是instruct,teach. 育是educate, give birth to; raise; rear;

既然教和育一直连在一起做一个词使用,也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教育是孩子生下来就要做的事,只不过古代教的方法和理念都要野蛮的多,用鞭子打。现代文明教育逐渐进步了。

没生孩子之前,对教育没有那么多的思考。也只是想如果做妈妈,小时候自己不愿意不喜欢父母做的,决不要那么对待孩子。有了孩子大半年,想法已经改变很多了。最深的体会是,孩子在教我如何重新做人。

关于教育:最喜欢doman的一句话,父母和孩子一起自由的探索世界。
早期教育的想法:父母和孩子是互为教育的,我们教不了女儿任何东西,一切都是孩子自主的学习自由探索的结果。我们只不过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提供给孩子尽可能丰富的去感受的环境。从孩子生长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愿意反省体会,我们才是经常被教育。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22:34
woodgarden+-->引用:woodgarden 小子尿裤子了,老子上去踢一脚,也算是“早期教育”,只不过大家方法不同——这样和稀泥的说法不算讨论。楼主提到的是早期识字、阅读,“人家三四岁开始认字读书,就都成了大家,如果我儿子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长大会不会变成超人?”我很关心这个。

最重要的教育可能真的是父母的行为态度和观念的改变。然后是具体的内容和方法,识字阅读等等吧!但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可以同时进行的吧!那些大家们如果只是识字阅读的教育,没有道德品质价值观的教育,能成为大家吗?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22:37
dawnch:

那么我们这个贴讨论的是,早期教育的具体内容里应不应该有识字阅读,唐诗等等,对吗? 如果只是这样,大家只讨论这点就可以了,ok?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4 22:42
dawnch+-->引用:dawnch 早期教育是趟不清的混水。

没生孩子的,没有体验,往往是站着说话。

生了孩子的,就有了立场问题,各谓是"各怀鬼胎".
一、没有做早期教育的(也就是无作教育),除了“让孩子自然成长,让孩子快乐成长”外,对各种早教理念和方法基本难以认同。
二、做过一些早期教育的,对与自己不同的有冲突的理念方法亦是难以认同。由此又分出很多分支流派。
能够对事物抱以客观的评价而不带有自己私心杂念的,很难有。

总的来讲,孩子是自己的好,文章也是自己的好(老婆嘛,留给ff365去讲)。
每个人都在捍卫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东西。

教育理念与方法,更多的是行为习惯,改变习惯是最难、最痛苦的事情,无异于很难成功而仍需努力的革命。

“求您别让我改太多,也别说我做得不对,否则我就会很难受,否则我就跟你过不去,你自私,你狭隘。。。。。。”(此为模拟台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3q.
     俺这点爱好,您都洞察到了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22:46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好象应该让那些脑科学家来解答,教这些死知识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智力提高吗?其他能力有没有用?有没有什么坏处?怎样操作才有坏处? 怎样教有好处?

这些答案出来后,您要不要教。还得看看教育目的是什么?只想让孩子快乐幸福,那么就不教。可是这个成立吗?

想让孩子自然快乐的成长,所以不教。这也不符合逻辑。孩子学习这些就不快乐吗?你的孩子不快乐,不等于所有的孩子都不快乐。还有让孩子快乐的就是好的,应该教的?孩子喜欢赌博,要教吗?

自然的成长?孩子每天瞎玩得很快乐,到6岁了,孩子就会有识字阅读的愿望吗?会有阅读的乐趣?这样的是自然成长吗?

谁来给大家解释解释什么叫自然成长呢?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4 22:54
这是那个人盖的楼?
点了一把火就跑了?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22:56
sunnypp+-->引用:sunnypp 我的问题是, 大家提到的早教都指什么内容啊, 如果是唐诗,经书, 1234,认字等这些死的知识,早教与晚教会有什么区别?我不觉得有什么区别。蒙台梭利说过,六岁之前的儿童不用学任何技能。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心智。

现在开始教我唐诗,我记忆的会比小孩子慢很多。

孩子小手的发展,身体的发展,无一不是技能。读唐诗经典文章不能培养心智吗?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23:17
看了很多唐诗经书的讨论,一直没参与。想法总结在这儿吧!也许会有父母感兴趣.

小孩子自己总结规律来学习的能力很强,所以他们能学会语言,能建立起事物的关系.

学汉语口语是学语言,那么从小学唐诗不也是一种语言吗?孩子们会比我们更容易掌握古汉语,掌握诗词的结构用法表达情感方法等等.想想古代唐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诗人,随便个什么人都能随口说出不错的诗?原因就是那是他们从小就习惯的一种表达情感叙述的方法.从小就学的语言.我们给孩子提供不了第二外语的环境,提供古汉语的环境怎么就不行呢?

至于孩子的乐趣,那是具体方法问题,总不能就批判这个教育内容呀!我知道的北大心理系剑桥博士回来的教授每晚回来都对几个月大的孩子朗诵诗歌讲故事.

其实doman的闪卡实质是让孩子有照相记忆的能力.现在很多大人也在练这样的能力,那么小孩子很容易就能有,每天让他快速的看几张卡又能怎样的坏处呢?因为他每天无意的在一闪一闪的看多少这样的事物和图片.至于说这样的家长就逼迫孩子了,让孩子小小的就要成神童炫耀了等,那是他个人的事,也不能就否定就让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呀!照相记忆的能力能帮孩子做什么?现在起码知道的,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可以出门不带相机看一眼,回家就回想着画.

所以强烈建议开一个版块,大家就具体讨论早教中怎样的方法和实施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4 23:17
不过这放火的主倒也的确提出了一个问题。
     有些啃来争去的事,,,,,可能与此有关联。
    比如:杜不杜曼?读不读经?蒙不蒙他一梭哩?
   接下来认不认字、背不背诗、练不练琴、念不念鹦哥力士、听不听爱与乐、听了还原不原版等等、等   

   等,不一而足。
   楼上各位高人的指点,俺们好像有点糊度,迷糊之后又想捉摸捉摸。
   各位的意思:
       1孩子要不要在体制教育之前,由父母或由父母指定或则委托的人士进行教育
       2这种教育是以情商开发为主,还是智商与情商并重
       3智商开发是不是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
    能分开讨论吗?有点坐火山口的感觉。点火那人去哪了?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23:27
pscjh+-->引用:pscjh 我对早期教育的理解是在幼儿时期的教育.它应该是孩子在这个时期能快乐地接受的,并有助于孩子今后发展的.
并且是我们家长可能为其提供教育条件的教育.
比如识字,我们为孩子快乐识字创设条件,孩子识了字,引导他们愉快进入阅读,免去了妈妈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重责,不是皆大欢喜吗?(我孩子有时还能给我讲讲笑话.)
就比如我们知道牛奶有孩子需要的营养,孩子也喜欢喝,我们也还能消费得起.这时就没必要强调从没喝过牛奶的孩子也照样长得很健康了.
早教方法的专著确实不少,我个人认为家长应多浏览几本,从中取一些自已认为合理又有可行性的方法即可,没必要奉为圣典.其中当然有些吹得有点过火的.
对于另一个极端,太过信奉"无为而治"我认为是不负责的表现.

喜欢您的理解.

无为而治应该是父母实施早教的态度,而不是具体行为.也就是只重过程,不求收获.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4 23:29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我的观点已经很清楚了,我本身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就不早教



我的例子可能不适合在这里讲,我女儿刚从中国(2岁)出去不懂ABC.我在家从不教她书本知识,当然不看早教(几年前我真的没有太多碰到早教,属于不了解也不不赞成的那种)的书我也知道孩子是个知识吸收体,在玩乐,出行,看图书,听故事方面是给孩子很大的自由的,底线是不能伤害她身体并乐意回答回应她的任何问题和要求.3岁时幼儿园英文老师投诉说她在老师教后她还不懂辨认A到Z这些字母(因为她很多同学是纯英文家庭环境的),老师觉得问题大大的,我分析她一下她在正统的书本教育层面可能刚刚遇到有点陌生吧,于是花了2个星期晚上的时间交流(每天0.5到1小时),此后老师就对我举大拇指了,我就不教她了.

女儿一直在幼儿园学文化,她爱看书我就买不同的书让她在家中自己阅读增加阅读量(没有象早教指导的那样越早越好,女儿现在(5周岁6个月)英文跟得上纯英文家庭环境出来的孩子,中文让她读中国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没问题,我觉得自己没有采取早教自己的孩子也行重要的是她很快乐.

我如果可以自己教女儿,那我如早教书上说的带她去植物油学植物,带她去博物馆学历史,由世界学地理,在家陪她学文化, 这样下去不比其它孩子领先一点才怪呢!
我怎末看您举的例子,也觉得不能说明您的观点, 而是恰恰相反。


   
     您的论据和您要论证的南辕北辙。您教了,只不过您效率极高,两个小时不到胜过那些每天喋喋不休然而却不得要领的家长。
   看来不能随便举例子。
   另如:

   是而已。您的感觉跟我们这些旁观者的感觉不一样。您是一个合格、负责人、有教养、有极高教育水平的早教家长。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4 23:32
ff365+-->引用:ff365 不过这放火的主倒也的确提出了一个问题。
   有些啃来争去的事,,,,,可能与此有关联。
  比如:杜不杜曼?读不读经?蒙不蒙他一梭哩?
  接下来认不认字、背不背诗、练不练琴、念不念鹦哥力士、听不听爱与乐、听了还原不原版等等、等  

  等,不一而足。
  楼上各位高人的指点,俺们好像有点糊度,迷糊之后又想捉摸捉摸。
  各位的意思:
    1孩子要不要在体制教育之前,由父母或由父母指定或则委托的人士进行教育
    2这种教育是以情商开发为主,还是智商与情商并重
    3智商开发是不是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
  能分开讨论吗?有点坐火山口的感觉。点火那人去哪了?

思维太清晰了!

不过第二个问题好象不用讨论吧.您可能是认为智力教育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唐诗?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4 23:38
dyly+-->引用:dyly 思维太清晰了!

不过第二个问题好象不用讨论吧.您可能是认为智力教育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唐诗?
俺们这嘎不那么想
作者: woodgarden    时间: 2005-6-24 23:42
dyly+-->引用:dyly 最重要的教育可能真的是父母的行为态度和观念的改变。然后是具体的内容和方法,识字阅读等等吧!但这两者并不是矛盾的,可以同时进行的吧!那些大家们如果只是识字阅读的教育,没有道德品质价值观的教育,能成为大家吗?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5 00:30
哈哈 woodgarden:

咱俩的观点不矛盾呀!我说的父母的行为态度和观念的改变难道不是你指的环境(父母或周围其他人做出的榜样)吗? 基因不是我们这个贴的讨论范围,要重视那也是应该选择结婚对象时候的事呀!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5 01:22
<font color="blue">回ff365:放火的人修电脑去了。
woodgarden+-->引用:woodgarden 楼主提到的是早期识字、阅读,“人家三四岁开始认字读书,就都成了大家,如果我儿子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长大会不会变成超人?”我很关心这个。
<font color="blue">“这里讲的早期教育狭义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这是俺说的。是谁把认字读书这事提出来了?起码俺没这么说哟~
君涵妈妈+-->引用:君涵妈妈 dawnch,如果你内心真有这个疑问,我开始怀疑你是否对早期教育有没有真正的理解。(直话,别生气)
<font color="blue">生气,当然生气,你没有好好学习贴子:<font color="red">“上面这个贴子,向大家传递的可能是错误的信号:早教就是让孩子成名成家。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孩子就没有好日子过了,“早期教育”也就没有好日子了。”<font color="blue">智者之说,仅仅泛泛地,俺同意。但我不了解您的理念背景,不同的理念对“智”的定义差别很大,导致的方向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暂时保留意见。<font color="blue">各位看官,别以为智者是好当的,或者以为是退而求次,智者的境界比成家成名还要高远。但别觉得累,这是份内事。
dyly+-->引用:dyly 那么我们这个贴讨论的是,早期教育的具体内容里应不应该有识字阅读,唐诗等等,对吗? 如果只是这样,大家只讨论这点就可以了,ok?
<font color="blue">NO NO.非也,非也。谁这么盖楼的?他要负责喔~<font color="blue">要讨论什么,其实开始我也不清楚。直觉还未完全被逻辑思维理顺。但后来ff365梳理的非常好:<font color="red">
ff365+-->引用:ff365 1孩子要不要在体制教育之前,由父母或由父母指定或则委托的人士进行教育<font color="red">2这种教育是以情商开发为主,还是智商与情商并重<font color="red">3智商开发是不是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能分开讨论吗?
<font color="blue">也许现在大家对早期教育中热点问题的关系与次第明确了一点?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5 02:36
啤酒
还要点啤酒
没了?
明天再来吧
啤          酒!
作者: 霏霏    时间: 2005-6-25 06:49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我的观点已经很清楚了,我本身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我就不早教,我觉得有早教条件的父母可以试试早教,没条件的不要吓起哄,早教需要资源投入的,连正常的资源也没有就早教了,行吗? 我想听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客观的)早教比较好而不是越早越好,什么好处都往身上贴,象万金油似的.但是论坛里就是打打杀杀,听不到有深度的家长实际体会.(那些书我看了让我信不了) 另外,来论坛不是只听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也听听,换个角度想想人才有进步,如果觉得自己是真理的化身那么离谬误也不远了.早教对某些儿童很成功没有普世的意义但也有启发意义的,这一点我们不执行着或反对者也要承认的.很多时候我即不向左也不向右,我站在我觉得舒服的道路的中间. 我跟我老婆讲过,如果我们出身豪门,物质上不需要我自己工作的话,我可能考虑让孩子一个月去幼儿园5天培养人际关系其它时间我自己教,原因: 我的例子可能不适合在这里讲,我女儿刚从中国(2岁)出去不懂ABC.我在家从不教她书本知识,当然不看早教(几年前我真的没有太多碰到早教,属于不了解也不不赞成的那种)的书我也知道孩子是个知识吸收体,在玩乐,出行,看图书,听故事方面是给孩子很大的自由的,底线是不能伤害她身体并乐意回答回应她的任何问题和要求.3岁时幼儿园英文老师投诉说她在老师教后她还不懂辨认A到Z这些字母(因为她很多同学是纯英文家庭环境的),老师觉得问题大大的,我分析她一下她在正统的书本教育层面可能刚刚遇到有点陌生吧,于是花了2个星期晚上的时间交流(每天0.5到1小时),此后老师就对我举大拇指了,我就不教她了. 女儿一直在幼儿园学文化,她爱看书我就买不同的书让她在家中自己阅读增加阅读量(没有象早教指导的那样越早越好,我觉得每个孩子的智力开发是有独特的阶段性的,到时间对了就开发,开发不对时间或开发早了也是白搭,而且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让他们注意力集中做家长认为有好处于他们的东西是会对他们有压力的,我女儿看书的时间是随意的),女儿现在(5周岁6个月)英文跟得上纯英文家庭环境出来的孩子,中文让她读中国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没问题,我觉得自己没有采取早教自己的孩子也行重要的是她很快乐. 我如果可以自己教女儿,那我如早教书上说的带她去植物油学植物,带她去博物馆学历史,由世界学地理,在家陪她学文化, 这样下去不比其它孩子领先一点才怪呢!
您这难道不是在早教吗?不能认同呦。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5 09:45
<font color="red">
也许现在大家对早期教育中热点问题的关系与次第明确了一点?[/QUOTE]


哈哈,咱们还是一个个的讨论比较好,否则最后又是争的什么都忘了!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5 10:06
君涵妈妈:“早教就是让孩子成名成家”,这个坑里,不仅有家长,也有不少专家啊。 你看看那些专家,一讨论到后面,就会说“长期效果呢?谁知道孩子成年以后会怎样?请拿出数据来。”你说这要的是什么数据,难道会是孩子们的快乐指标和幸福指标吗? 其实恰恰就是这些专家们,一边喊着让孩子健康快乐的高调,一边以能否成家成名的结果衡量早教的作用与价值。
作者: 840724    时间: 2005-6-25 10:39
天才就这么培养大型报告会
如何培养孩子五六岁就博览群书?
不会外语的父母如何轻松培养孩子学好外语?
如何培养气质高雅、有音乐天才的宝宝?
如何让您的宝宝性格卓越从而人生卓越?

7月底,我国著名早期教育理论家、武汉大学“0岁方案”创始人、中国当代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将应邀来福建地区举办主题为《天才就这么培养》大型讲座!
届时,冯教授将把他倾毕生心血研究的成果和一整套简单有效培养天才的方法倾囊相授!在冯教授30多年的早教研究教学实践当中,培养出的早慧儿童、超常少年成千上万,他们中有幼儿小学生、儿童中学生、少年大学生和研究生,有全国百佳儿童、十佳少年、世界吉尼斯纪录创造者、奥林匹克数学奖得主,更有大批三、四岁脱肓,五、六岁博览群书,兴趣广泛的早慧儿。现在我们不仅可以有幸聆听冯教授的演讲,更有机会参加《0岁方案》家长高级研修班,和冯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教育,选择名师至关重要,家长的选择,决定孩子的未来!

l        主    题:  《天才就这么培养》
l        主    讲:  中国早教之父、0岁方案创始人――冯德全教授
l        时间地点:  
福州2005年7月23日(周六)上午9:00~12:00
厦门2005年7月30日(周六)上午9:00~12:00

l        讲座内容:
――如何培养孩子可以五六岁就博览群书?
――如何科学地同时培养孩子的两个生命?
――如何把握科学育儿的最佳期?
――不会外语的父母如何轻松培养孩子学好外语?
――如何培养气质高雅、有音乐天才的宝宝?
――如何让您的宝宝性格卓越从而人生卓越?

讲座现场精彩纷呈、更有惊喜大奖等着您!

l        收费标准:180元/人(7月15日之前报名,均可超值获赠价值28元教育讲座VCD 一盘!)
l        主办单位:厦门市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湖北冯德全儿童潜能开发研究所
l        报名方法:
联 系 人:全老师、廖老师
电    话:0592-3880666     传   真:0592-3939129
地    点:厦门市嘉禾路388号永同昌大厦16F(361009)
咨询网站:www.emusic.org.cn
电子邮箱:besimple@163.com
家长高级研修班
0到6岁是孩子两个生命健康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能否得到适合的教育将关系孩子的一生,甚至关系家庭和社会的未来!
如今各行各业都需要持证上岗,可做父母的呢?做父母的没有任何培训,却永远不会下岗。然而,教育孩子是一项最具挑战性的伟大工程,对每个父母来教育子女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作为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不学习不行!
由中国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主讲的“家长高级研修班”正是围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开设,已经成功开办多期,学员反响热烈、积极!
在这里您可以知道0岁方案教育成功奥秘,学到如何操作的方法和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轻松地让孩子快乐成才的具体方法,可以帮助您更新早期教育观念,训练早期教育方法,提升早期教育质量,造就身体健美、智能高超、性格卓越的早慧儿,甚至改变家庭的命运!

l        服务对象:
  所有渴望孩子两个生命同时健康成长、渴望让孩子在关键期轻松快速成才的家长。
l        课程内容:
  0岁方案的10大理论原则、孩子成长阶段心理特征、0岁方案实际操作方法、家庭沟通原理与方法、新型家庭关系建立、互动交流活动体验等。
l        课程特色:
  围绕家长最关注的该怎么做的具体问题,通过交流与互动形式,有步骤有层次逐步引导家长找到教育方法的宝藏,系统地提升家长家教能力,最终实现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双赢局面。
l        主    讲:  中国早教之父、0岁方案创始人――冯德全教授
l        时间地点:  福州2005年7月23日(周六)下午至24日(周日)全天
厦门2005年7月30日(周六)下午至31日(周日)全天
l        收费标准:480 元/人
l        主办单位:厦门市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湖北冯德全儿童潜能开发研究所
l        报名方法:
联 系 人:全老师、廖老师
电    话:0592-3880666     传   真:0592-3939129
地    点:厦门市嘉禾路388号永同昌大厦16F(361009)
咨询网站:www.emusic.org.cn
电子邮箱:besimple@163.com

中国早教精英教师·家庭教育顾问推广高级研修班
近年来家庭教育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为孩子的教育进行投资,成为当代中国人最重要的一项家庭投资。中国有3.74亿家庭,平均每个家庭的教育投入若以100元计,其产值就是374亿元!无疑,家庭教育市场是一座即将被开发的富有金矿!
在早期教育这一意义重大、前景广阔、商机无限的朝阳产业中,如何选择对孩子成长对家庭、乃至民族发展都有良好影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来真正把握住商机;如何更加有步骤、分区域地在全国各地推广由中国当代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倾毕生心血研究出的中国早期教育第一品牌---《0岁方案》等一系列早教精品项目?
带着这些问题,厦门市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湖北冯德全儿童潜能开发研究所将共同主办《中国早教精英教师·家庭教育顾问推广高级研修班》,并特别邀请有着中国早教之父之美誉的冯德全教授来厦讲授这一系列课程。
我们深信,通过深入、务实的研修,您的理论水平和实战能力必将大有提高,加上名牌理论、名人效应、名师指点、成功范例的强大支撑,一定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一片早教天地!
l        授课教师:  中国早教之父、0岁方案创始人――冯德全教授及多位早教专家
l        时    间:  一周(2005年8月1日至5日)
l        地    点:  中国·厦门
l        适合对象:
1有志于从事教育名师和成果推广者。
2有志于投资教育产业的成功者。
3已经成为和有志于成为0岁方案代理、爱和乐全能全脑教育代理、经典文化教育代理的合作者、高级讲师、高级推广师等志同道合者。
4有志于成为教育品牌人物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优秀教师。
5有志于从事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
6长期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所困扰,危及到家庭和谐的家长。
l        课程简介:
――0岁方案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系统讲授
――0岁方案与优质儿童培养
――儿童经典教育、珠心算、手指快算法、儿童唱唐诗等系列早教精品项目推介
――各地成功运作经验案例分享
(本研修班分为A班――“家庭教育顾问推广高级研修班”和 B班――“早教精英教师高级研修班”。每天上午公共课冯教授主讲0岁方案系列课程,下午A班主修家庭教育市场推广运作,B班主修0岁方案教学实施)
l        收费标准:1800元/人  
超值学习机会:本研修班学员均可免费参加由冯德全教授亲自主讲的7月30日《天才就这么培养》大型报告会(价值180元)和31日《家长高级研修班》(价值480元)
l        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l        主办单位:厦门市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湖北冯德全儿童潜能开发研究所
l        报名方法:
联 系 人:全老师、廖老师
电    话:0592-3880666     传   真:0592-3939129
地    点:厦门市嘉禾路388号永同昌大厦16F(361009)
咨询网站:www.emusic.org.cn
电子邮箱:besimple@163.com
全国最实用、最震撼的早教产业精英课程!
一次改变人生命运、提升事业的宝贵机会!
科学系统的理论    举世瞩目的硕果
完善的推广系统    轻松的推广活动
不竭的动力源泉    强大的培训系统


回执
参会单位                联系人       
电话                人数       
参会代表        职务        电话
作者: 840724    时间: 2005-6-25 10:46
那我们何不一起培养呢?孩子的潜能是无穷大的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5 10:48
人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凯试忘不了
人人都道广告好,唯有麽馁忘不了

斑竹,广告不是讨论吧,还没有八根儿的玩意看着有意思
作者: 840724    时间: 2005-6-25 10:58
我们必须认识到早教的重要性,也许许多家长都已经领悟到早教的甜头了。孩子在小的时候是最好的教的,并且你教给他的东西是一辈子都不会忘的。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5 10:58
840724+-->引用:840724 天才就这么培养大型报告会
如何培养孩子五六岁就博览群书?
不会外语的父母如何轻松培养孩子学好外语?
如何培养气质高雅、有音乐天才的宝宝?
如何让您的宝宝性格卓越从而人生卓越?


讲的内容挺诱人,就是早了点。
这楼里的人连要不要早教还没弄个头头脑脑咧

除了这几句话,我满眼看的都是个孔方兄:1800元、480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
我掉到钱眼里了?
作者: 840724    时间: 2005-6-25 11:00
如何在家更好的教孩子,孩子的成长首先是家长的成长。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5 11:05
840724+-->引用:840724 如何在家更好的教孩子,孩子的成长首先是家长的成长。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歇歇,喝口水,润润嗓子再喊。。。。。
作者: 840724    时间: 2005-6-25 11:06
上好佳+-->引用:上好佳 是很令人困扰的事情,但是早期教育是读书、写字呢还是素质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个心理健康的人是不是更重要呢?

教孩子读书在几个月就可以开始,我们并不是要让他马上知道或去理解,我们只要去教。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的知道了。教孩子写字的最好年龄是3-6岁。犹其在教孩子读书要注意,我们不要单个字单个字的去教,这样子有可能会让孩子厌学,觉得学习的无趣。最好的方法要在游戏和生活中去教。随时随地的教。看到什么就教什么。比如看到月亮,我们就会告诉宝宝,那是什么呢?那是月亮,天上有个月亮。。。。。。。。
作者: cy88    时间: 2005-6-25 11:28
840724+-->引用:840724 。。。。。。。。。。。。。。。。。。。。。。。
呵呵,终于又露出真皮来....看来这才是所谓"早教的真正目的"吧?另外,吃饱了,别忘了给论坛留点剩汤,做点贡献!皆大欢喜!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5 11:42
840724+-->引用:840724  中国早教之父――冯德全教授

冯教授到厦门的当晚跟谁同枕共眠?
中国早教之母去哪了,她当晚又跟谁同床异梦?
他们离婚了、分居了、还是有其他绯闻?
第三者是中国早教之小姨?(她漂亮、、丰满、sex吗,啊啊啊)
作者: cy88    时间: 2005-6-25 11:50
原来廖老师(应该真的姓廖吧)也搞这个,有眼不识泰山啊!弓虽!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5 12:03
让中国找钱教之父搅得不好玩了,不如抓老鼠去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5 12:27
这个楼砌得这么快,本来无意被拖住大辩论的我,就再砌一道墙挡挡口水.

讨论前应当界定统一的各自所提到早教的范围和早教内涵和外延,免得大家鸡同鸭讲,因为
1)[<B>上好佳</B>]觉得讨论早教“是很令人困扰的事情,早期教育是读书、写字呢还是素质教育”,等等?
2)[<B>dyly</B>]”早期教育,我一直以为的早教,好象是指在一个人小时候就进行教育。”
3)[<B>sunnypp</B>] “…..大家提到的早教都指什么内容啊…….”
4)[<B>woodgarden</B>] “小子尿裤子了,老子上去踢一脚,也算是“早期教育”,只不过大家方法不同——这样和稀泥的说法不算讨论。楼主提到的是早期识字、阅读,“人家三四岁开始认字读书,就都成了大家,如果我儿子从一生下来就开始学习,长大会不会变成超人?”我很关心这个。”
5)[<B>ff365</B>]“1孩子要不要在体制教育之前,由父母或由父母指定或则委托的人士进行教育
2这种教育是以情商开发为主,还是智商与情商并重3智商开发是不是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

楼主dawnch引用的文章提到的早教是早阅读,早识字,早写字,早上学,按我本人的理解和各种早教理论讲述的早教是专门投入额外的资源在孩子婴幼儿时进行文化知识开发教育让他们提前掌握知识.应当是狭义的早教.不然讲在一个人早期进行教育包罗万象都是早教的话还我还说什么呢.

我觉得[dyly]是从事教育或心理研究工作的,帮帮我解释一下下个结论给大家,虽然例举法不科学,但是可以作为个案解剖麻雀,我的儿子在两岁前是我妈妈(小学文化)照看的,1岁前的哄睡觉唱的地方无厘头童谣“小虫管家里,大虫高山吃白米”等等,摔倒了让他站起来还说男孩子要坚强不痛不哭等等,不要去水塘,小河边玩,没时间时放玩具让他一个人看电视,带他上街时告诉他什么是车,马路等等知识应当不算早教(狭义的早教)吧?不然我妈妈也是早教专家了.

<B>表明了我的立场再回应大家,这是我的口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次,激动激动着又掉口水了.</B>

<B>scjh</B>:“对早期教育的理解是在幼儿时期的教育”,我觉得你不是DO派有可能是蒙派,我接受你的观点程度较高,至少你把婴儿排除在外面了而且你比较理智.既然你提到牛奶我就引申一下,不赞成喝牛奶的不是就不喝奶了,我们可以喝羊奶,马奶什么的,我对不赞成婴儿教育就象不赞成让孩子一岁前喝鲜牛奶一样的态度和心态,我就怕很多卖大头娃娃奶粉的人去告诉每个人小孩子要喝奶粉的好处多,而且最好喝他们生产的.

<B>君涵妈妈</B>:你对孩子的爱心让我觉得自己要对孩子更好一些.关于音乐教育你讲得没错,关键在于早期开发不过也要看天赋,我遗憾了我的两个孩子还得遗憾下去,郁闷咱们老祖宗怎么就少了根筋遗传呢.

我的心态是人类文化浩翰无边,每个人的生命,精力和接受程度都是有限的,我倾向宿命论,达芬奇这样全面开花成果千年璀灿的人千年才几个,应当与早教无关.孩子小时候学文化知识学得多了其它方面时间(与大人的游玩,与其它小孩的互动,独立观察事物的时间等等)就少了,我把孩子交给父母带,孩子文化知识可能没有长进,但是在动手能力,独立摸搜观察事物的能力就比较强些.所以我并不担心他就成了竞争中的弱者,到底人是综合素质中竞争的,美国的布什英文不行,肯定不是早教儿.

<B>Dyly</B>: 我觉得你是教育有关的专业人士,因为你喜欢联系理论而且文绉绉的引经据典,我觉得你的观点是赞成早教是拥Do派可能还是实践者. 我声明我是孩子的老爸(因为在别的地方你把我当老妈了,而且把女儿和儿子窜起来了, 专业人士态度结论要专业要维护专业形象,说笑了,这里你条理很清楚)!希望你听听你实践Do的结果.

我不赞成的是某些早教理论认为6岁前孩子潜能无限大,赶快教孩子文化知识阅读认字(而且言称是愉快的),越早越好,这样下去可以精通N种语言,不然就不行了.我觉得孩子是有特质的和有阶段性的,在对的时间叫对的东西才有用,没有太强的规律这才是教育难的地方,父母老师都要上心,拿个理论就照着做听起来科学规律在手是的但是我心中就觉得不对啊.我的三岁儿子要他坐下来认字的话他会在五分钟内就不愉快了,他没有早教的慧根.

早教理论让我受不了的是孩子可以掌握很多种语言.小时候父母拿报纸上的东西鼓励我,好好学外语向中国的XX教授一样精通6国语言(中国人民爱听这样的话).现在觉得我的妈呀,XX教授大骗子,凡是跨越过语言环境的人都知道,一个人要精通两种语言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说XX教授精通1国语言,熟练使用1国语言,略懂几国语言就比较科学.语言的掌握需要使用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承载着的人种特有的历史,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等知识的.怎么6岁前早教几下就解决这样的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建议教育部实行0-6岁强制性婴幼儿语言文化教育,省得那些大学生为4级,6级外语跳脚.

<B>ff365</B>:谢谢你把我封成早教家长,让我有外衣挡挡,我反对早教,觉得早教要有条件的才行,我在上面讲的是假设我老爸是李嘉诚,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教育(这也早教)是我们是上班族没人看孩子.

ff365,如果我这样教他就是早教,我上面提的我老妈也是早教,我教儿子不用尿不湿也是早教,我跟他讲橘子是圆的也是早教,那早教就不等于不早教了吗?

<B>霏霏:</B>大师,没有看到我在上面讲的是假设,假设我老爸是李嘉诚吗,不赞成早教理论就是什么都不教吗? 没有殊途同归吗? MBA课程教出了很多管理人才,可浙江的第一代老板大都是低文化者,难道他们都没有在社会熔炉中掌握MBA的技巧吗?都要他们按MBA的要求才能成功吗?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5 12:31
840724+-->引用:840724 那我们何不一起培养呢?孩子的潜能是无穷大的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5 12:33
ff365+-->引用:ff365 冯教授到厦门的当晚跟谁同枕共眠?
中国早教之母去哪了,她当晚又跟谁同床异梦?
他们离婚了、分居了、还是有其他绯闻?
第三者是中国早教之小姨?(她漂亮、、丰满、sex吗,啊啊啊)

顶,老兄弟虽然粗了点,但大家明白你的意思.
作者: 冉冉    时间: 2005-6-25 12:43
我个人认为早期教育是以开发智力,培养习惯。而不是识多少字,做多少题。教会孩子方法。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5 13:05
Nikki:

起楼时候规限的狭义的早教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虽说狭义,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只是与“不作为”区别开来而已,也许称为“作为”早教更明了。
照您说的,专门投入额外的资源去进行文化知识开发教育,这是更狭义的。

按“作为”早教的粗泛定义,你妈妈的做法应该也属这个范围。但你妈妈是不是早教专家和是否进行作为或不作为的早教没有关系。

楼顶开贴列举的尽是名人早期如何识字读书的事,可能这些资料是原来发贴人在不知哪本早期识字阅读推广书抄出来的(也许是早教之父的书?),但这个贴子引起的我的兴趣并不在此。我所感兴趣的是各种“作为”早教的方向目的到底是什么,所谓革命的基本问题也。

ff365语录(多次引用,千万别收费):
1孩子要不要在体制教育之前,由父母或由父母指定或则委托的人士进行教育
2这种教育是以情商开发为主,还是智商与情商并重
3智商开发是不是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5 13:09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ff365,如果我这样教他就是早教,我上面提的我老妈也是早教,我教儿子不用尿不湿也是早教,我跟他讲橘子是圆的也是早教,<font color="red">那早教就不等于不早教了吗 ?
掐中了! 声称反对早教者,在反啥呢?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5 13:25
dawnch+-->引用:dawnch Nikki:

起楼时候规限的狭义的早教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虽说狭义,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只是与“不作为”区别开来而已,也许称为“作为”早教更明了。
照您说的,专门投入额外的资源去进行文化知识开发教育,这是更狭义的。

按“作为”早教的粗泛定义,你妈妈的做法应该也属这个范围。但你妈妈是不是早教专家和是否进行作为或不作为的早教没有关系。

楼顶开贴列举的尽是名人早期如何识字读书的事,可能这些资料是原来发贴人在不知哪本早期识字阅读推广书抄出来的(也许是早教之父的书?),但这个贴子引起的我的兴趣并不在此。我所感兴趣的是各种“作为”早教的方向目的到底是什么,所谓革命的基本问题也。

ff365语录(多次引用,千万别收费):
1孩子要不要在体制教育之前,由父母或由父母指定或则委托的人士进行教育
2这种教育是以情商开发为主,还是智商与情商并重
3智商开发是不是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

<B>我怎么看了楼主的解释就糊涂了,这年头孩子金贵,我妈这样的也算早教,楼主您说这天下还有没早教的吗?有这样的家长把橘子说成方的,孩子摔倒了叫他躺着不动的吗?

早教也好,教育也好方向目的到底是什么问教育部吧!

怎么觉得是成了伪命题,起了半天楼发现这楼没有基础没有一楼是空中楼阁.</B>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5 13:34
dawnch+-->引用:dawnch 掐中了!
声称反对早教者,在反啥呢?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5 16:03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font color="magenta">踢足球把球门放到无限打怎么踢都进球, !!!
对啊!早期教育的内容本来就很丰富,涉及面很多,怎么会就只是识文断字教文化了呢?把文化教育等同或替代早期教育,是这个问题诸多争议的原因。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还有没早教的吗?
说真的,我也很想知道。我想这个问题应由那些倡导“顺其自然”、“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让孩子自然发展”,并以此来反对早期教育,并自立门户为反对早教派(或早教无用派)来解释更权威吧!而且我特别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不教”。他们是如何体察和发现“自然”,孩子的“自然”到底是怎样的?又如何做到“顺其自然”。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6 08:40
这个楼里越来越有意思了,除了夹杂广告。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6 08:41
Nikki and Felix:

首先声明,我和你一样是孩子家长,不是专家,我是有点打算想成为早教专家。另外我是学了点心理学。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6 09:00
来这个论坛浏览并被吸引留在这里,我们能有缘认识并在此交流的大都是孩子父母,对吗? 都是想学习如何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关注早期教育,对吗? 引起如此剧烈的争论都是因为我们爱孩子重视孩子,不想哪种方法耽误了孩子或是伤害了孩子,对吗? 在这个共识之上,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我们家长的需要来定义“早期教育“。
作者: 霏霏    时间: 2005-6-26 09:04
霏霏: 大师,没有看到我在上面讲的是假设,假设我老爸是李嘉诚吗,不赞成早教理论就是什么都不教吗? 没有殊途同归吗? MBA课程教出了很多管理人才,可浙江的第一代老板大都是低文化者,难道他们都没有在社会熔炉中掌握MBA的技巧吗?都要他们按MBA的要求才能成功吗?[/QUOTE] 引用dawnch的一段话:起楼时候规限的狭义的早教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虽说狭义,但仍有很大的空间,只是与“不作为”区别开来而已,也许称为“作为”早教更明了。照您说的,专门投入额外的资源去进行文化知识开发教育,这是更狭义的。 再引用一段您的:我也知道孩子是个知识吸收体,在玩乐,出行,看图书,听故事方面是给孩子很大的自由的,底线是不能伤害她身体并乐意回答回应她的任何问题和要求. 女儿一直在幼儿园学文化,她爱看书我就买不同的书让她在家中自己阅读增加阅读量(没有象早教指导的那样越早越好,我觉得每个孩子的智力开发是有独特的阶段性的,到时间对了就开发,开发不对时间或开发早了也是白搭,而且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让他们注意力集中做家长认为有好处于他们的东西是会对他们有压力的,我女儿看书的时间是随意的)  我觉得您这样更是不是死套书本或某些专家,而是根据自己的孩子的情况,选择好大的方向,就是“我也知道孩子是个知识吸收体,在玩乐,出行,看图书,听故事方面是给孩子很大的自由的,底线是不能伤害她身体并乐意回答回应她的任何问题和要求.”然后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孩子本身的特点以积极引导干预的方式在早教。这只是我的理解,可您非要说您没早教,我也没办法 <img src='images/smiles/redface.gif' smilietext='' border='0'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lt='' />   。我想,您理解的早教也许就是“专门投入额外的资源去进行文化知识开发教育”。可我不这样认为。 1孩子要不要在体制教育之前,由父母或由父母指定或则委托的人士进行教育 这个个人观点是非常要的2这种教育是以情商开发为主,还是智商与情商并重 我理解为应是以情商为基石然后在开发智商,我觉得情商和智商是分割不开的,3智商开发是不是就是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 智商开发绝对不是单纯的“认字、诵经、背鹦哥力士、练琴、唐诗”这些,这些只是能说的出来的很渺小的一部分。
作者: 霏霏    时间: 2005-6-26 09:11
dawnch+-->引用:dawnch     说真的,我也很想知道。我想这个问题应由那些倡导“顺其自然”、“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让孩子自然发展”,并以此来反对早期教育,并自立门户为反对早教派(或早教无用派)来解释更权威吧!而且我特别想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不教”。他们是如何体察和发现“自然”,孩子的“自然”到底是怎样的?又如何做到“顺其自然”。
偶也是非常非常想知道。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6 09:40
我先斗胆总结一个定义,然后大家再讨论修改。以后最起码我们这坛里的家长就不用先争概念了,也省却我们很多无畏的时间浪费,也可以避免伤了感情的争执。大家集中在自己感兴趣或者迷惑的地方,讨论学习。提高自己,惠利孩子。

早期教育:

广义的是指从一怀孕那个时刻就开始的养育,如何爱孩子,如何和孩子交往,怎样给孩子喂奶吃饭身体健康结识?等等这些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或者爷爷奶奶每天都在做的,都是早期教育。

许多人认为,这个根本就不用来讨论学习,不学习的我们的父母都不是这么养大了我们吗?

我却恰恰认为,这才是我们来这里或者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该最重视学习提高的。
孩子摔倒了,你是拍打地面告诉孩子说:都怪地面不好,打,打。宝宝不哭了。
还是说:宝宝真勇敢,一滴泪都没流,好棒!真坚强!
还是说:哭什么,一点也不疼!没出息!
还是扶起孩子,拥抱孩子说:宝宝摔疼了,妈妈知道,妈妈明白宝宝的疼。以后要小心了,自己行为自己负责,我们以后争取不摔了。

这样的回应孩子哭的一件事,代表了你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将来孩子成长后的性格,情感方式和自我建构。能说这样的“早教“不重要吗?我们能不关注这些,任由孩子“自然“成长吗?因为孩子周围的大人所建构的环境根本就不是合适的阳光与水土壤,又让孩子怎样顺其自然的成长?家长在这方面早教的学习提高是和你本人有没有钱,有没有时间没有太大关系的。因为你是负责任有爱心的家长,你就会挤出金钱时间想尽各种办法去进行提高革命。农民也可以做的很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国家主席如果不重视也能教育出一个祸害人进监狱的孩子。

狭义的“早期教育“是指过早过多的教给孩子各种知识,如认字,学数学符号和公式,练琴等等。引起争执的也主要是在我们国家多年的应试填鸭教育影响下,大家都认为这种学习是在剥夺孩子的自由和童年,是在戕害孩子,违背自然。拔苗助长等。这也是我们这里Doman家长遭到如此围攻的大背景。

如果我是你,如果没有时间能力去辨别学习怎样做,就花大量时间在广义的早教上面提高,等你思想上真正明白意识了蒙氏认为的孩子和教育的观念时,自然的也会重新认识教孩子知识的问题,到时想给孩子教就实施。没有那么做之前,也完全没必要听到别人的孩子怎样神奇,就焦虑紧张,怕自己的孩子就输了将来的竞争。

关于这个狭义的早教,我们以前争论的也特别多了,总结总结以前的大家不同的观念,重新思考,然后来讲交流思考后的想法,比在这里又陷入吵骂要有意义的多,因为这个话题最终得出共识或者科学的定论,是太难了。这是要多少专业的专家做历经多少年的研究也还未必能研究出让大家都信服的结论。

但是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政府对早教的认识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因为他们的科学研究比我们更有成绩,他们花了更大的巨资和时间在这上面。我们要想清楚了再去做,只能让孩子有可能丧失了一些早期发展的敏感期环境。
,
作者: yhxzwj    时间: 2005-6-26 10:03
我看了大家讨论来讨论去,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首先,我觉得大家的不同想法完全来源于各自不同性格气质的孩子,其实大家都没有错,只是各自的言论及教育方法仅是针对自己的孩子而已。教育孩子要“因才施教”,大家的教育方法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次,何为“有为”?考上了重点大学、成了名人就是有为的?三岁诵诗,六岁写作就有好的心智?如果那样,那“李素丽”之类的普通人就不会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了。
最后,如何才能“有为”?早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孩子通过早教能(当然仅仅是指尽量能)有个健康的体魄、平和的心态、快乐的生活、轻松的学习。有些孩子天生比较乖巧、伶俐,或者说比较自觉、成熟,那么通过“知识”上的教育,我想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些,他们能更快地进入知识学习领域,而对其他孩子这种早教可能就显得很苍白无力,相反的如果对后种情况的孩子多进行心智、敏捷性训练可能更有利于孩子各方面健全均衡地成长。
我觉得早教应是提倡对孩子均衡成长的教育,而非谋个领域内教育。各种教育方法实然相互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
各位的言论均说了有利孩子成长的各种教育方法,这对我们养孩子非常重要。大家不必争个你对我错,最主要的是看自己的孩子现在撑握了哪些,而缺乏哪能些。
纯属个人看法。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6 10:34

       其实,绝对的不进行早教的例子很少。不进行早教,就好比是婴儿一出生就放在一个无声的纯白色盒子里。出于人道的理由,目前尚未听说有如此试验在进行。而结果是如何,我们大家凭经验应该知道。
     这也应该能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即您是不是早教人士不是我拉进来的二是您已经在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如我不能多夸您了,唯恐您这会越夸您心里越发毛,但您做得真得挺好,这个咱们以后再讨论)
     我还忍不住要夸您的母亲,她也是位杰出的早教人士。她教的那些,您不要觉得无厘头,实际上那是听力练习的极好素材,您孩子的听力、语言能力(指听懂您的家乡话----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您应该是讲白话的?)肯定应该没问题。甚至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逮老鼠的那楼有您一篇鼠类联合会的声明,那种板着脸不露声色的幽默,没点功底能说来就来吗?请代我向您的母亲致敬。那篇玩意看着还真有点享受,开始我以为一定是从那贴过来的,仔细一看全是原创,就一会工夫那么泱泱沙沙那么一大篇。
      算了,说过不夸你了。(如果我记错了也没错,我是在解释什么叫张冠李戴)
      我的意思使大家实际上都在进行早教,殊途同归。也就是您说的,早教就等于不早教了,或则不早教就等于早教了。
      您的意思里还有一点,有点意思。好像只有李嘉诚他们家才能进行早教,咱们在这都是瞎掰。
      据我听到的,李超人的孩子也不怎么样。小超人才出江湖就显示出了富不过三代的古训,做生意都是几亿几亿的亏(收购什么电讯盈科),另一个被张自强绑架赎金10亿(有意思的是,早期教育有一个帖子刚好哦在谈要不要孩子跟陌生人讲话,估计李超人没怎么登陆这个坛子,后悔去吧啊啊)
      其实穷人自有穷人的乐趣,至少绑架我们的人会少很多。在进行早教上,也是尽我们的能力,该孩子做人梯,同时从中得到乐趣。我想你我一定都不会等到钱多的不知道放那了,才猛一跺脚,算了,拿去早教吧。
      至于那些衣食不能遮体果腹的应属于民政部门考虑的问题,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属于希望工程,跟我们讨论的东西无关。
      我们现在议论的,是在家长有经济能力(比维持再生产的基本需要多一点点就行,就用那一点点),
                              有时间(比维持再生产的基本需要多一点点就行,就用那一点点),
                   孩子有基本的接受能力(比维持再生产的基本需要多一点点就行,就用那一点点),
    的前提下要不要对孩子进行早教(先不讨论方法),即有无必要的问题。
       您的另一个观点我是非常展同的,即有的早教专家也好书籍也好,过于强调年龄x岁x岁如何如何,不然就废了。我想有的人是为了出名,有的人是为了获利。有的人是为了其他目的,我们不受它的干扰就好。沉舟侧畔,千帆尽发,不甩他们也就是了。
         关于有无必要的问题,其实还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好。您还记得您的帖子吗?
引用:我如果可以自己教女儿,那我如早教书上说的带她去植物油学植物,带她去博物馆学历史,由世界学地理,在家陪她学文化, 这样下去不比其它孩子领先一点才怪呢!
  您还是觉得早教有用,不是吗?那我们可以结束有关早教必要性的讨论了吗?
作者: ff365    时间: 2005-6-26 11:42
更正:婴儿一出生就放在一个无声的纯白色盒子里,也是早教,姑且称之为纯净早教吧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6 15:58
早期教育实际上是无可避免的。无论是“有为”“作为”早教(积极施予干预),还是“不作为”(不加任何干预,顺期自然,让孩子自由成长)的早教,实际上都是早教。但从现实来看,无为的早教要么只存在于一些人的口号中,或者是哲学中,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不对孩子起影响的事情,这因为一方面,多数人都会从自己的朴素的认知及本能中知道对教育孩子的必要,另一方面,从哲学角度看,不对孩子有所影响的环境与行为是根本不存在的,既使是ff365所言“纯净教育”也是一种教育。
可以说,教育教育,无处不在,无处可逃。
早教的必要性根本无须讨论,没有讨论的必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也是问题麻烦的制造者。
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并成为讨论的目标,亦是因此而生。
一、        各种早教讨论,总有一些人自封不早教派。这很引人好奇,这是何方高人,可有独门秘笈做到“无为而无不为”?道家的无为,佛家的不染,何其难,你试试关在房中一小时、一分钟,你能否真正做到无为,不染?起心动念都不知做了千百万回。
无为的早教,非常好奇,故有必要抛砖引玉,引出高人高见。
在这种前提下,早教有无必要的讨论就有了必要。

二、        早教有什么必要,有什么用,早教的方向和目的是什么?家长花那么多心思,有什么用?这是早期教育的必要性是什么的问题。
一谈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要事实,要证据。而最讲究证据的,是教育专家们,而他们对证据是有要求的。如果某位同志说:“我们早教了,我的孩子很健康快乐,他现在是一个普通工人,他的生活很安逸,他喜欢这种生活。。。。。。”这样的证据只能成为反面教材,作为“早教无用”的佐证。
在这种背景下,在专家的炒作下(这么说冤枉他们,但实际上是有这种作用),在这种强大的社会群体意识的暗示下,早教其实背负着极大的压力——早教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成名成家,名利双收(退一步单收也可以)。早教,不成功,即成仁。
这就制造了一个问题,早教的作用目的方向,真的是只能这样吗?


还有其它问题,早教与早教的具体方法问题,知识教育与智力教育与情商教育的问题,早教与学校教育关系的问题,以后慢慢、层层剥吧。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7 10:12
dawnch+-->引用:dawnch 道家的无为,佛家的不染,何其难,你试试关在房中一小时、一分钟,你能否真正做到无为,不染?起心动念都不知做了千百万回。



得道的高僧和真人是不会来这里和你辩的,当心他们的信徒扔砖砸死你,个人愚见道家是有为世界里的无为(有为有不为),佛家的不染,是染中求不染(染中要不染),你的例子大大不好!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7 10:13
辩论题目离题了,应当不是我个人觉得早教(广义的)有无必要性的讨论,而是对早教界定概念范围的问题,厘清楚了,大家再进行讨论,这样我们各人受惠,对看到我们讨论的家长也有好处.

按照楼主dawnch后来的解释“这里讲的早期教育狭义为“有为”教育,指的是以积极引导干预为方式的教育,不包括那种撒手不管的不作为教育。”和后来他的再解释,他讲的早教跟他盖楼时的定义及本楼主题风马牛不相干了,ff365(幸会,幸会,老兄弟,以前你出名受累时我就觉得你是个汉子,下次其它地方相聚会会,抓老鼠的文章要卫生部而不是您夸的)完完全全讲出了我的心里话,“早教就等于不早教了,或则不早教就等于早教了。”这第一句我讲了,第二句我忍住是因为我觉得从我(不赞成狭义的早教的人)的嘴里出去会得罪很多人而且对赞成者没有说服效果.

再引用ff365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说明我的观点(直白是我的风格的),楼主dawnch讲的“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是个伪命题,空中楼阁,因为想要表达的意思比较混乱,后来楼主dawnch跟我的讲是比较广义的早教了,可第一楼引用的例子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狭义的早教内容(尽是文化知识,谢谢Dyly的帮助定义),当初我回应他就看了内容再看标题不爽才引来许多口水的:

1.        按照广义早教的定义,我们每个人都从0岁或有生命迹象开始就受早教了,可以用例举法(我这里接受不科学的例举法)说明存在着没有受早教的人吗?夭折的早产儿不算外,就是狼孩也受狼的早教.这样的话回答“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就不用单单举dawnch引用的那些头上有光环的大X家了,答案是该坐牢的坐牢,该当官的当官,该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该为人民币服务的为人民币服务的亿万群体,跟后天的环境有大大的关系了(woodgarden讲得对)这样问题就变得没有任何启示意义了,也就是我指狭义早教的“大多数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与没有经过早教的孩子是一样的”来由.

2.        按照广义早教的定义,早教是无处不在的,(我赞成教育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的,父母是最大的导师和最大的资源)更不需要象ff365讲的“是在家长有经济能力,有时间,孩子有基本的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要不要对孩子进行早教”(这样的话,你讲的还是我的狭义早教,跟我说的“我觉得有早教条件的父母可以试试早教,没条件的不要吓起哄,早教需要资源投入的,连正常的资源也没有就早教了,行吗?”是一样的,只不过跟我夸张了点要假设老爸是李嘉诚你就只要比维持再生产的基本需要多一点点而已,我觉得我们的观点是在讲同一个狭义方向上的50步与100步的差别而已.

3.        很多时候社会上一些有其它目的狭义的早教吹鼓手举着广义早教的旗帜干着狭义早教的事,这样影响很不好!早教(狭义的也好,广义的也好)只是教育的一环,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很多环节的配合与环境的造就,没有必要搞得早教身后有光环要解救大众一样,按照广义的早教定义,人类有多少年历史就有多少年早教史,我妈也成了一个杰出早教者(呵呵,我女儿两岁不到会使用筷子,现在倒不太行用筷子,代表我妈妈谢谢ff365的光荣肯定),那么提出特殊早教理论的那些教授,专家,大师及其吹鼓手,追随者激动个啥呀好象什么天大的秘密被他们发现了被他们破解了.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7 10:14
听大家讲这么多,自己觉得很受用,为人父母的教育水平(特别是理念)是随(一定要随)孩子一起成长的,个人来论坛最大的收获是让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讨论和看别人讨论变得更全面更平衡,下载些东西倒是其次,思想通了自己教育有信心了比要点死东西强.觉得赞成与反对早教(应当是狭义早教)的朋友在论坛里有时好象汉贼不两立.个人觉得大一点讲人类是有共通性,不管皮肤颜色,生活方式都是吃喝拉撒和一点点精神寄托,国家也是一样,要消灭对方的还得跟对方学想尽办法请对方的资本来剥削,要被消灭的有条件的已经在社会福利上达到人类最高水平了,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当然也是保留和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不和稀泥).我现在就是在看各种早教理论并旗帜鲜明地反对狭义早教理论并对自己的孩子实行全面的广义的教育(说我早教者我会发毛的),我觉得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性格,情商,智商表现,价值观,生活习惯远比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不等同于智商)重要,讲这句话不意味着我就不教育孩子阅读认字与文化知识了,重要性排名有先后(论坛的朋友有时就会问我你反对你来干吗?你不懂你反对啥呀!,所以我得懂一点,极端一点例举:要掌握狼的相关知识才能与狼共舞或灭狼).我看早教理论看到自己觉得不对的地方就心里骂狗屁狗屁,自己觉得早教理论讲得有理的地方就会明白原来自己认为干的事情和别人干的成功例子都被一一被证明了是有普世价值的(我小学没毕业的妈妈在我的宝贝儿子大是大非问题上捣蛋时就会先反复教育他,无效后就揍他一下然后再事后教育并亲情感化之,呵呵,就是爱心教育+挫折教育+没有遗憾教育+亲情教育,很复杂的,嘿嘿绝对不是反对打孩子(一丁点儿也打不得)的朋友说的虐待和暴打了),自己信心就满满地(当然我妈妈听了她是一脸的茫然,啥事包括揍一下一分析就这么复杂了呢),接下来教育孩子时也会吸收试验着运用理论里自己认为好的有理的地方.

我只是普通家长,经手教育中的孩子就两个,觉得自己孩子不是分布在正态曲线的中间,看早教理论也有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讲出来让Dyly指点一下(我作好挨拥Doman派部分不理解同志的砖和自己绝对不回吐口水的准备).我觉得Doman已经是一个事业了,Doman称可以让孩子愉快地认字阅读和认识百科知识(我这里就讲这一部分),特别强调了是非常愉快地,特别强调要越早越好即婴儿有了视觉能力后就开始.我对Doman没有任何预设的立场(那位与ff365大辩论的朋友在实践后自己觉得不行大骂这样的态度变化不好,我是欣赏他的要自己讲自己觉得是对的话的勇气但他实践时也没人拿枪逼着他,对吧),我对早教的认识从3年前慢慢开始的(开始看理论但没有实践过,没条件是因为儿子是我妈妈带回去了),女儿是延续了自由不干预的教育理念.个人认为孩子在幼儿文化知识认识世界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所以我在孩子幼儿时期不放弃必要时可以一打的感性认识教育就象大陆不放弃武力收复台湾一样坚定,孩子理性了,打也就没用了),让孩子看“大海”任何语言的文字比看一下真的大海或看一下大海的照片或图画应当更难让孩子对大海产生认识并在脑海中留下印象,不过Doman强调的是认字和阅读以及随后而来的种种好处而不是认识留下的事物印象而是要更进一步在孩子的脑中留下抽象文字的印象.我自己观察,放很多很多玩具和书本在房间里让孩子(3-4岁以下)随意玩,会有孩子选择玩具也会有孩子选择书本,但选择书本的都是选择图画书的(对他们来说图画书也是玩具)而不会选择全文字的书本.

我不明白Doman的字卡怎样运用(一套流程)就让孩子愉快并没有违背他们的天性(我的两个孩子都是选择玩具选择图画书才愉快的,让他们选择文字书本或文字肯定不会愉快了,哭了),呵呵,如果Doman的窍门我掌握了,我就拥DO了可以把儿子如法教育一下(现在才3岁还没有到废掉年纪)他要早早地屁颠颠乐呵呵地认字阅读以后咱们不就省心多了.

我不明白的另一个地方是,似乎孩子发展(先后天)每个个体都不同的,认字的阶段也不同的,我女儿5周岁前看书是完全看图的,她自己不要学认字,把图盖起来她就什么也不会了,她在幼儿园学认字(他们幼儿园现在中文教法是先认字后写字的所以只会认不会写)这半年来好象脑袋就开窍了,突然会认很多中文了(至少500-600或更多了吧).我有点多事,把中国人教版的小一课本打印出来她倒是真的很愉快的(都理解了的)都会读了,(要是半年前我都不敢来这里讨论,不敢讲,没信心讲因为我女儿那时还是文盲)如果我女儿这样的例子有点点儿的普遍性,那么脑袋不开窍前0到5岁接受Doman的教育是不是全废了,而且小孩子肯定牺牲了很多比看字卡看文字更愉快一些的活动时间,这样一想,嘿嘿,我就不能用Doman这样或那样的理论教育我的儿子了,我还得摸石头过河多一次,怎么用,怎么操作理论教倒很简单,但对的时间教对的东西就很难把握了,孩子是有特质的和阶段性的,男孩语言能力发展更不如女孩,搞不好儿子在6岁后才脑袋开窍怎么办?又要进行自由不干预的教育,等待成长?

恳请Dyly和任何有经验的朋友(Doman派实践着的最好)指点一下我上面的不明白,无论我们的立场怎样不同,同一个事情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事情的经过明白了大家对自己下的结论更有信心,更能共同进步,殊途同归!

一讲就涉及打孩子和父母带孩子这些有争议的话题了,实在无意于开罪各位(无意中有得罪了的也请大人有大量,我是很实用主义的,宿命但不教条,我不认猫只认那会抓老鼠的猫),再以奶粉收尾,我觉得在这里详细讨论的都不是卖大头娃娃奶粉的(广告商业分子除外,讨论越多他们就商业机会越少了),只是探讨怎样让我们的宝宝健康.楼主Dawnch只是误举(还是故意反举的?)喝牛奶了才有刘翔差不多这样的一大堆名人例子,喝牛奶(大头娃娃奶粉除外)没问题,但是也有羊奶,马奶其它奶的选择,喝法有很多种,不是专家讲的一定要放在奶瓶里多少温度要什么姿势喝等等,也可以用碗,用杯,用吸管倒挂着喝,也可以躺着喝很多种的, yhxzwj就讲得很对.

呵呵,抱拳有礼了,每一位爱孩子在苦苦求索中的家长们!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7 13:58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得道的高僧和真人是不会来这里和你辩的,当心他们的信徒扔砖砸死你,个人愚见道家是有为世界里的无为(有为有不为),佛家的不染,是染中求不染(染中要不染),你的例子大大不好!
这点请您放心。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7 14:17
Nikki and Felix+-->引用:Nikki and Felix  很多时候社会上一些有其它目的狭义的早教吹鼓手举着广义早教的旗帜干着狭义早教的事,这样影响很不好!早教(狭义的也好,广义的也好)只是教育的一环,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很多环节的配合与环境的造就,没有必要搞得早教身后有光环要解救大众一样,
  这是明白话,实话。也是我看到《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这个贴子的感觉。很多主张早教者和反对早教者都在同一个坑里。主张早教者虽然不一定高举狭义早教大旗,但也需要用“功成名就”来作为衡量早教价值的标准。反对早教者更多的是反对狭义早教,或者是反对狭义早教中的某一具体方法,然而他们却在狭义早教覆盖早教,而且他们也同样需要“功成名就”作为衡量早教价值的标准。这种势力是很强大的。 我推想,是否是这种情况,才使一些不愿“同流合污”者树起“不早教派”呢?如果是这样,大可不必。一方面,从上面讨论已知,真正的不早教、不作为是不存在的。既然都是作为,就得考虑作为的方法、行为方式的问题。而这样又重新回到了早教的具体理念和方法的圈子中来了。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28 03:01
dawnch:

看到你的悄悄话了,还没回.:)

你把不同早教看法态度的关系变化思考的太对路了!就是棒!:)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8 10:37
dyly+-->引用:dyly dawnch: 看到你的悄悄话了,还没回.:) 你把不同早教看法态度的关系变化思考的太对路了!就是棒!:)
  一些杂章断想而已。
作者: dawnch    时间: 2005-6-28 13:48
整理一下,关于早期教育定义的讨论

从网上找到了现有与早期教育定义有关系的资料:“一般对早期教育的广义理解为学前教育,即指0-6岁的教育,狭义理解为0-3岁的教育,即指婴儿期的教育。而内蒙古师范大学早期教育专家七十三指出,早期教育甚至可以延长至整个儿童期,即0-12岁。早期教育并不等于早期智力开发。 ...”
这个时间的划分应该算是比较轻松讨好的方式。争议不会太大,但也不太有用。因为大家关注更多的是早教期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问题。

《受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那楼有些个有用的成果,从早期教育的基本态度和方式,把早期教育划分为:

作为教育——以积极干预为方式的早期教育。

不作为教育——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教,可能还有什么都不管。

这种划分方法除在辩论技巧上,就不会有太多的用途。只是通过这种划分方法,我们总算比较清楚:不作为的教育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后来,那座楼又从早期教育的内容上,作了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早期教育的内容无所不包,凡对孩子有所影响的,无论是人的有意施予,还是环境给予,都在其中。这是内涵最不确定的概念,因面就可以有广大的外延。

狭义:专指“文化教育”。这种划分可能会存在技术上的问题,edu同志就非常不苟同“狭义的早期教育”这种说法,而要代以“正确的早教”、“不正错的早教”、“片面的早期教育”。

从技术角度来看,“正确”与“不正确”之说前提太多,比较容易主观化,不利于概念的澄清,不利于讨论开展。

仅从个人喜好来看,“片面”之说太富有感情色彩,太有批判性,亦有片面之嫌,不用为妥。



尽管如此,狭义这说看起来在那座楼已用开,至少我们都容易明白nikki批判和反对的是什么,节约了眼力和脑力。

但广义与狭义的说法似乎是触了某些同志的专利,为免在这问题上过多缠绕,dyly倡导“绿早”、“红早”。

红早(原广义早期教育):

绿早(原来狭义的“早期教育)




这个说法很好,明摆着一副业余的样子,省得有人闹心。只是这个说法来得晚了点,俺还得改了刚用顺手的广义狭义。



文化教育、狭义早期教育只是广义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我觉得这是这场讨论最有价值的成果。立此存照,告诉后来人:早教不是识字,不是读经,不是小学课程。反对识字、反对读经者也并不是否定整个早教。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讨论早教的具体方法,具体内容,才有可能轻装而行。
作者: Nikki and Felix    时间: 2005-6-28 15:56
dawnch+-->引用:dawnch

红早(原广义早期教育)

绿早(原来狭义的“早期教育)

红枣,绿枣,八宝粥? 又不是地下党不要搞暗号,信徒就是信徒要维护自己的信念,这样对手也会尊敬.
作者: wlj181    时间: 2005-6-29 10:55
01
02
作者: Ciaci    时间: 2005-6-29 17:23
dawnch+-->引用:dawnch 这是明白话,实话。
也是我看到《经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这个贴子的感觉。
很多主张早教者和反对早教者都在同一个坑里。
主张早教者虽然不一定高举狭义早教大旗,但也需要用“功成名就”来作为衡量早教价值的标准。
反对早教者更多的是反对狭义早教,或者是反对狭义早教中的某一具体方法,然而他们却在狭义早教覆盖早教,而且他们也同样需要“功成名就”作为衡量早教价值的标准。
这种势力是很强大的。
我推想,是否是这种情况,才使一些不愿“同流合污”者树起“不早教派”呢?
如果是这样,大可不必。
一方面,从上面讨论已知,真正的不早教、不作为是不存在的。
既然都是作为,就得考虑作为的方法、行为方式的问题。而这样又重新回到了早教的具体理念和方法的圈子中来了。


真是深刻!!!佩服佩服!清理得很清晰啊!

我在MSN上就发现这个问题,94,写贴子常会犯这个鸡同鸭讲的故事,张三讲“下雨了,收衣服了!”李四说,“不对!我刚出差回来,要准备洗衣服!”都有衣服的事,但不完全是那儿会事。就是因为这个讨论载体,所以鉴别众多家长的对于早教的理念(表面的和深入的)就显得困难许多。

论点一,什么叫早教?
按北京人时代,合着我们的幼儿园小学不全是早教吗?合着孤儿园的孩子,咱们家里人有双方家长不也是早教了?其实教育是必定存在,人本身就是一种“早产”动物,因教育的存在,人才有发展空间。

论点二,如何进行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
方法太多。但无疑,什么样的先天的后天的环境造就的无疑也是千千万万不同的人,你的孩子就认命吧,认你作妈作爸,他她一定是那个不一样的其中一个。

论点三,早教(我定义为特殊的有为的早教)与后天的成就有必然联系吗?
看到这个问题,每个父母都提着一口气(做了多的、做了少的、或者没怎么做的)。孩子这朵小花的开花结果要过好多年才看到的,这颗果子到底会长成啥样子啊?(而我们的绝大多数这辈子又只有一次机会。)谁知道呢?
那我们先要定义什么是孩子的成功,就如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成功一样。是世人眼里的荣华富贵呢,还是知足常乐。答案就交给我们自己和长大后的孩子。

我是建议能不能再列个单子,讲讲那些个历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财富500强、全球500强CEO、CFO、CTO、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新闻普利策奖、胡富财富榜上富豪、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诗人、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画家、舞蹈家、歌唱家、著名的医生……许许许许许多多多多多多中,从小没受过早教过的?

想起看到的一个奶粉广告,画面上一个极其可爱的小宝宝和一个极其温柔的画外音:“你想你的孩子成为贝多芬吗?凡高吗?……”多么诱人啊!可写广告那人知道这些人经历过巨大的生活的苦难和折磨吗?!伟大的人难道很多不是在这种困境下留下旷世作品的吗?

我说,我不愿意。

其实,我是早教的支持者,我也支持我的孩子念唐诗、认字(当然那只是教育一小部分),但实施的基础是孩子的兴趣,推动我的动力,即认为会带给孩子的好处是”,诗“作为经过历史文化洗涤后作为一种精华语言带来的韵律美,以及加强机械记忆、练习口语表达。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以后。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30 05:03
dawnch+-->引用:dawnch 整理一下,关于早期教育定义的讨论

从网上找到了现有与早期教育定义有关系的资料:“一般对早期教育的广义理解为学前教育,即指0-6岁的教育,狭义理解为0-3岁的教育,即指婴儿期的教育。而内蒙古师范大学早期教育专家七十三指出,早期教育甚至可以延长至整个儿童期,即0-12岁。早期教育并不等于早期智力开发。 ...”
这个时间的划分应该算是比较轻松讨好的方式。争议不会太大,但也不太有用。因为大家关注更多的是早教期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问题。

《受过早教的孩子成年后怎样了》那楼有些个有用的成果,从早期教育的基本态度和方式,把早期教育划分为:

作为教育——以积极干预为方式的早期教育。

不作为教育——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教,可能还有什么都不管。

这种划分方法除在辩论技巧上,就不会有太多的用途。只是通过这种划分方法,我们总算比较清楚:不作为的教育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



后来,那座楼又从早期教育的内容上,作了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早期教育的内容无所不包,凡对孩子有所影响的,无论是人的有意施予,还是环境给予,都在其中。这是内涵最不确定的概念,因面就可以有广大的外延。

狭义:专指“文化教育”。这种划分可能会存在技术上的问题,edu同志就非常不苟同“狭义的早期教育”这种说法,而要代以“正确的早教”、“不正错的早教”、“片面的早期教育”。

从技术角度来看,“正确”与“不正确”之说前提太多,比较容易主观化,不利于概念的澄清,不利于讨论开展。

仅从个人喜好来看,“片面”之说太富有感情色彩,太有批判性,亦有片面之嫌,不用为妥。



尽管如此,狭义这说看起来在那座楼已用开,至少我们都容易明白nikki批判和反对的是什么,节约了眼力和脑力。

但广义与狭义的说法似乎是触了某些同志的专利,为免在这问题上过多缠绕,dyly倡导“绿早”、“红早”。

红早(原广义早期教育):

绿早(原来狭义的“早期教育)




这个说法很好,明摆着一副业余的样子,省得有人闹心。只是这个说法来得晚了点,俺还得改了刚用顺手的广义狭义。



文化教育、狭义早期教育只是广义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我觉得这是这场讨论最有价值的成果。立此存照,告诉后来人:早教不是识字,不是读经,不是小学课程。反对识字、反对读经者也并不是否定整个早教。

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讨论早教的具体方法,具体内容,才有可能轻装而行。

对您的总结发言俺太满意了!!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30 05:06
请再仔细读读体会我迫不得已这么起名的"目的“。谢谢!
作者: dyly    时间: 2005-6-30 05:07
Ciaci+-->引用:Ciaci 真是深刻!!!佩服佩服!清理得很清晰啊!

我在MSN上就发现这个问题,94,写贴子常会犯这个鸡同鸭讲的故事,张三讲“下雨了,收衣服了!”李四说,“不对!我刚出差回来,要准备洗衣服!”都有衣服的事,但不完全是那儿会事。就是因为这个讨论载体,所以鉴别众多家长的对于早教的理念(表面的和深入的)就显得困难许多。

论点一,什么叫早教?
按北京人时代,合着我们的幼儿园小学不全是早教吗?合着孤儿园的孩子,咱们家里人有双方家长不也是早教了?其实教育是必定存在,人本身就是一种“早产”动物,因教育的存在,人才有发展空间。

论点二,如何进行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
方法太多。但无疑,什么样的先天的后天的环境造就的无疑也是千千万万不同的人,你的孩子就认命吧,认你作妈作爸,他她一定是那个不一样的其中一个。
论点三,早教(我定义为特殊的有为的早教)与后天的成就有必然联系吗?
看到这个问题,每个父母都提着一口气(做了多的、做了少的、或者没怎么做的)。孩子这朵小花的开花结果要过好多年才看到的,这颗果子到底会长成啥样子啊?(而我们的绝大多数这辈子又只有一次机会。)谁知道呢?
那我们先要定义什么是孩子的成功,就如我们如何定义自己的成功一样。是世人眼里的荣华富贵呢,还是知足常乐。答案就交给我们自己和长大后的孩子。

我是建议能不能再列个单子,讲讲那些个历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财富500强、全球500强CEO、CFO、CTO、安徒生文学奖获得者、新闻普利策奖、胡富财富榜上富豪、古今中外著名文学家、诗人、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画家、舞蹈家、歌唱家、著名的医生……许许许许许多多多多多多中,从小没受过早教过的?

想起看到的一个奶粉广告,画面上一个极其可爱的小宝宝和一个极其温柔的画外音:“你想你的孩子成为贝多芬吗?凡高吗?……”多么诱人啊!可写广告那人知道这些人经历过巨大的生活的苦难和折磨吗?!伟大的人难道很多不是在这种困境下留下旷世作品的吗?

我说,我不愿意。

其实,我是早教的支持者,我也支持我的孩子念唐诗、认字(当然那只是教育一小部分),但实施的基础是孩子的兴趣,推动我的动力,即认为会带给孩子的好处是”,诗“作为经过历史文化洗涤后作为一种精华语言带来的韵律美,以及加强机械记忆、练习口语表达。没有什么,没有什么以后。

太精彩了!希望常和您讨论交流。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