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doman孩子的三种未来:读rainbow文章后的感想 [打印本页]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18 03:37
标题: doman孩子的三种未来:读rainbow文章后的感想
doman孩子的三种未来:读rainbow文章后的感想

--------------------------------------------------------------------------------

读了rainbow的文章,关于杰杰速读,照相记忆的那段。
我从直觉上相信她说的可能是真实的。

就像我以前听说有人练气功,可以赤身在零下数十度的气温下呆数小时,
虽然我无法理解,但我相信写那篇文章给我的感觉很真诚。

因为这世界上伪气功太多了,所以气功的真伪给我们很大的困惑。
同样,对doman和七田真的理论而言,到底是真是假现在还是让人困惑的一件事。

因为他们不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验证。是故意抵触还是别的不得而知。
从这个角度说,doman的确是伪科学,也就是非科学。但是,非科学的东西
不见得就是骗术,就像中医一样,也是非科学,但仍然能够为人所接受。

现在的问题是,即便照相记忆能够练出,那么,孩子到了9岁(据说开始转向抽象思维),
孩子的这种照相记忆的奇异本领能否继续保留?我们知道,孩子生下来就会游泳,
但这种奇异本领以后会消失。doman的方法最终能否改变人类的生理发展的规律?
我个人猜想,doman之所以从来不接受科学界的检验,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
一定的致命处。

还有一点,照相记忆作为一种大脑的工作方式,会不会与正常的思考方式产生冲突?
人的大脑能否进化到一定程度,能够交替进行照相思考和逻辑思考?
这点可能是doman理论最致命的,当然,这依然是我个人的猜测。一切有待时间的检验。

脑科学的证据表明,左右脑实际上是相通的。并不存在独立的右脑。那么也就意味着,
从生理的角度,照相记忆和左脑的逻辑思维是互相干扰的。我恐怕这种干扰会给孩子
带来一定的苦恼。

除非这个孩子放弃逻辑思考,一直用照相式思考的方式。可我觉得这样的人在世界上
很难生存。的确有这样的人,比如雨人。但我想,雨人之所以成为雨人,实在是情非
所愿。

所以,doman孩子的未来只有三种可能,一种是随着正常的生理进化,逐渐放弃照
相式思考,回到正常思考的轨道,自然,当初练就的本领也就自然消失。

另一种就是继续保持照相式思考,我想这种人必然是雨人这种类型。但当雨人也不是
那么容易的。一般人未必有这种“天赋”。

第三,照相式思考与逻辑思考兼容。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人必然是一个世界级的超
级大天才。因为他如此博闻强记,很容易学惯古今和中西。这是国宝级的人物。任何
社会都不会埋没。但是,我仅从经验判断这种可能性不大。doman和七天真的的理
论已经有年头了,可至今还没有这样的大天才出现。

根据以上判断,我能不能做如此结论,doman和七天真孩子的未来最有可能是
第一种,到九岁左右,回到正常人的轨道。但是,这种正常也许隐含着一些我们无法
预料的问题,积极方面,可能比正常儿童聪明一些,智力高一些。消极一面,
可能在心理方面会有一些异常,还可能智力不如正常儿童,因为他在儿童期
习惯了用照相式思考,逻辑思考能力开发不够。当然,这些都是猜测。
作者: yu0099    时间: 2005-2-18 03:47
你狠! 你真狠! 你不是一般的狠! 加威表示支持!
作者: yu0099    时间: 2005-2-18 05:15
<font color="#00008b">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4/06/eastday130604a.html 澳洲专家:人为抑制人脑部分组织可"制造"天才  <font size="-1"><font color="#0000ff">东方网     (2004-06-13)  米开朗基罗、爱因斯坦、普希金,他们都是无可否认的艺术、科学、文学巨匠,人们也习惯性地把他们称作天才。但你知道吗?其实天才都是有些偏离常规的人。他们的某些素质特别发达,某些素质则被抵消。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与人交往;普希金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米开朗基罗则有孤独症。   精神学家注意到了这一点,也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脑部某个区域受损后,病人却能突然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天分。如果使用某种人工手段暂时抑制正常人脑部某部分的功能,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吗?科学家经过实验,证明有大部分人可以受到激发。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艾伦·史莱德博士就是成功进行了这种实验的神经学者之一。美国广播公司的记者鲍伯·布朗(以下文章中的“我”)采访了史莱德博士,并参加了实验。看看他的变化……   从白痴天才想到普通人的潜能被“封锁”了   它会把我的脑袋烧坏吗?这是我见到艾伦·史莱德博士后问的第一个问题。史莱德博士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我在实验室参加激发大脑潜能的实验。   透过史莱德博士厚厚的镜片,我看到他眼里的笑意。他说:“在澳大利亚,我们拥有非常先进的心理健康检测体系,在准许任何人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都会对他(她)进行检测。而且,我们不希望任何一名试验者受伤。”   其实,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我心里面是觉得很放心的,因为我了解史莱德博士和其他许多试验者,包括著名的神经学者奥立佛·萨克斯,他们都已接受过这个实验——在脑部的某个特定区域接进磁脉冲,激发脑部潜能——像大师级人物在艺术、音乐和数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那种天分。   史莱德博士说:“我们之前曾经接触过一些脑部某部分受到损害的人,他们对某些方面表现出的天分简直可以称作是奇迹,但他们却处理不了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我认为在我们每个人的脑部都存在着这样一个有某方面潜能区域,只是我们不会运用,而他们则可以。”   悉尼大学的建筑是哥特式风格的,史莱德博士拥有其中的一幢,他的实验室叫“神经中心”。即使在冬天,史莱德博士以游泳来开始一天的工作,他说这样可以让他的脑子开始“运转”。在普通人眼里,史莱德也可以算得上行为古怪的人。   但他拥有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的硕士学位,是伦敦大学学院的哲学博士,曾获得马可尼国际奖,还被封为澳大利亚“十大创造性头脑”之一。   基本原理 让我们看到“原始”世界   其实,要激发脑部的潜能,首先是要抑制我们脑部某部分的“工作”——这是实验的前提和关键,这部分是我们脑部接收原始数据后进行处理、组成思想的区域,实验要激发脑部接受原始数据的功能。   在我进行实验以前,我还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要问——特别是,“通过抑制脑部一部分的功能,人如何可以提高某一方面的技巧,为什么不是激发而是抑制呢?”对这个问题的简单回答是,我们脑部总是过滤(处理)了很多信息。史莱德博士想抑制的正是处理信息的这部分区域,我们就能“看到”原始的数据——像许多自闭学者那样。   在这之前,我曾经目睹并采访过史莱德博士的研究实验。1993年,我和金·皮克会过面,他虽然被诊断为智力发展缓慢,但却是一个计算天才。金是好莱坞著名电影《雨人》的原形之一,著名电影演员达斯汀·霍夫曼在片中饰演了行为怪癖、神情痴呆的自闭症患者。金虽然只有69的智商,甚至不会自己穿衣服,但他能阅读并记住所有的细节,像一本活的百科全书,而且他还有惊人的计算能力,当然,是在脑瓜子里完成计算。曾有一个女士问他:“如果我生在1945年11月1日,那天是星期几?”金马上回答:“星期四。今年的11月1日是星期一,你将在2010年退休,那年的11月1日也是星期一。”   1991年,我还见过史蒂芬·威尔特,他是个天才画家,但却是地道的自闭儿。他出的建筑插图的书让他闻名世界。他能准确并优美地画出他见过的建筑物,但他却不会欣赏它们,因为他的脑子不能处理这些原始的信息,形成不了“概念”。   这就是他们和常人的不同之处。我们在欣赏一幢伟大的建筑时,可能会把它看作是人类伟大的成就,它的功用可能是艺术或商业中心。但对自闭天才来说,它只是由一些物体组合而成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的原始数据。   史莱德说:“这些人是能‘超越字面意义的’人,他们看到世界,他们看到阴影,看到这个世界的每个细节,而这些通常是被我们忽略的。而且,他们非常注重这些细节,而他们没有‘概念’,他们不能把这些细节组合起来,形成‘意义’。”   史莱德博士实验的关键就是:我们能不能避开常识,开启我们普通人脑中的潜能?   你知道吗?我们被惯性思维挡住视线   为了实验的进行(不能真的损坏脑部),史莱德博士运用了辅助手段--脑部磁脉冲波(TMS)。   史莱德博士说:“我运用人工手段,用磁脉冲对大脑制造假的损害,就像一个开关,暂时关闭大脑一部分功用,让试验者展示潜在的天分。”   当然,“人造损害”不是永久的。史莱德的技术已被运用到医学治疗,用脉冲波治疗那些情绪低落、精神分裂的病人,暂时压制住他们大脑一部分的活跃性。   在进入实验室时,史莱德博士对我说,普通人的大脑,其实已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很多偏见。“你被你的经验挡住了视线。你知道你要做的事。这是惯例。你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你已经忘了这是为什么。从某种程度说,我们都很偏执。”   为了证明他的说法,史莱德博士让我看幻灯片上的句子。我以为自己阅读得很准确。毕竟,这是我作为新闻记者的强项,但我却根本没有注意句子里的细节问题。在很多我读的句子里,史莱德加入了一些多余的字眼。比如在一个句子里重复出现了定冠词“the”,我忽略了第二个“the”,还有其他的一些多余字眼。我的脑子自动认定熟悉的概念,而没意识地忽略了细节。   这就是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一种方式。   史莱德说:“我们的意识会自动判断,得出总结。我们不会往回想一想。”   而像金·皮克这样的学者就不会有这样的潜意识,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我们普通人容易忽视的细节,他们不会从字面上解读意义。盐湖城的精神病专家丹尼尔·克里斯腾森曾告诉我,像金那样只注重细节的人可能是他们脑子里缺乏连接左脑和右脑的桥状组织——胼胝体。胼胝体的其中一个功用是筛选原始信息。专家估计金的脑部只能处理5%的原始信息,而保留了95%的原始数据。   实验结果 我的绘画风格突然转变   史莱德博士希望能通过实验改善我考虑原始信息的能力。史莱德的助手在我的前顶部用笔画了一个记号,仪器将在这个位置把磁脉冲射进我左脑的额叶和颞叶,这里是处理信息、形成意识(还有其他功用)的区域。   在实验结束后,我会对原始数据更敏感吗?会把那些博士给我看的图画更准确地画出来吗?史莱德说有40%的试验者显现出很明显的效果。他说:“他们说自己的感觉敏锐多了,对房间里的细节部分也多了留意。一个试验者说,他在做实验前没想过要写作,但实验后他突然觉得有写文章的冲动。换句话说,他掌握了用叙述的方式来观察世界的手段。   实验后,我也表现出了很典型和有意思的效果,虽然我没能成为达·芬奇。在实验前,我画了一只小狗,用我从小学就学到的技巧——用圆形或椭圆形来组成小狗的身体。但在接受磁脉冲后,我却突然换了一种很自由的方式来绘画,让形像显得更有动感和冲击力。我从小狗背部和尾巴的毛发开始画——有别于我学习的先从大概外形开始画——但我自己却没有意识到改变,是看了录像带以后才知道的。   后来,史莱德博士在他发表在《神经系统一体科学杂志》上的文章说,长时间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试验者都会表现出这样的转变。在经过接受10至15分钟的磁脉冲后,试验者之前和之后的画表现出很不同的风格,有的是截然的不同。史莱德说:“这表明,试验者已抛弃了他们的固定思维。”   释放天分 我们脑中真有“天才按钮”   但也有人怀疑,这些人是经过训练的或重复动作的刺激——他们甚至怀疑那些自闭/孤独症天才。史莱德博士举出那些受到脑损伤后突然出现不寻常变化的人的例子来反驳。“我们有一个试验者,他9岁时脑部受到棒球的撞击而受到损伤,之后,他在日历运算方面变得异常迅速。”(他可以快速地说出某年某个星期的星期几是几号。)“他没有受过任何训练,他是如何做到的?”   史莱德还举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布鲁斯·米勒博士做的一个划时代的研究作例子。米勒博士发现一些病人脑子里的某些区域因病恶化时,他们却开始有了不同寻常的创作的冲动。通过扫描显示,病人控制语言和行动的区域病变,这些区域是我们平常看待事物的重要器官,但此时,脑部控制创造性行为的区域——也包括前面提到的额颞叶——变得更活跃。   这种情形被称为额颞叶型失智症。通过米勒博士,我认识了其中一个病人、杰克·富莱德曼。杰克的脑部受到损伤后,由一个保守的商人变成一个自由思想的艺术家,他古怪的画作在加利福尼亚画廊能卖出好几百美元,但同时,他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能力却急剧消失。   米勒博士认为,在人脑的颞叶有一个特别区域,但这个区域通常被一些神经元压迫,一旦这些神经元受到损伤、坏死,这个区域就会被激活,人们被压抑的天分被释放出来,创造才能就会得到尽情发挥。米勒博士把这个区域称为“天才按钮”。史莱德博士所做的实验,也就是通过人工手段,暂时压制了这些神经元的功能,激发了试验者的潜能。   据说有一个参加过史莱德博士实验的记者在绘画技巧上的变化比我还大。这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劳伦斯·奥斯本曾报道他画猫的变化过程,“我几乎认不出那是我画的。不知为什么,一个原来绘画不及格的人变成了一个极有感染力的画家。”   当史莱德被问到人们能从他的实验中得到什么益处时,史莱德说:“我并不希望能有大师般的绘画技巧,我只想用最单纯的眼睛认识世界的本原,哪怕只有一小会儿。我想把我脑子里的习惯思维‘关掉’,把偏见拿走,建立新的观念。”   “人们非常善于思维,但他们通常不会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如果我能帮助你把你脑中的定向思维拿走,用不同以往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你就能重新把细节组合,用不一样的方式。”   我有点失望,因为我的创造性并没有很大程度的改变,但实验却真的改变了我思考问题的方式。   我离开史莱德博士的实验室时,我觉得上了一堂关于“理解和概念”的课程——你脑子的惯性思维会欺骗你,或隐藏了许多细节,或让你从你希望的方向看待事物,并不是把事物的本原呈现给你。   其他看法 大脑“测错仪”压制天才   对于人脑内的“天才按钮”,专门研究颅脑科学的俄罗斯神经生理学家也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大脑内存在“转换开关”,莫斯科大脑研究所所长梅德韦杰认为,被称为“测错仪”的神经元是存在的,它是大脑内部的一种“预防机制”,具有某种压制天才的功能,不让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偏离常规。每当人们脑子里出现一个新想法时,“测错仪”就进入“这不允许”的制约状态,使人们自己也觉得这种想法没多大意思,失去兴趣。但如果这个制约机制出了毛病,或者受到外来损害,那些念头和天分就涌现出来,这个人就成了天才。俄罗斯科学家认为,一个正常人的脑结构能保障他思维、运动和爱,这已经足够了。而天才都是有些偏离常规的人。他们的某些素质特别发达,某些素质则被抵消。比如爱因斯坦,他在物理学领域有重大突破,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难与人交往。很多天才实际上都是不健全的人。众所周知,俄罗斯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都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症状。有不少专家认为,大多数天才的大脑正是因为有毛病才得到了“解放”。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18 07:19
总算有点有意思的东西出来了。请继续。

照相式思考与逻辑思考兼容还是排斥,这是我对doman一直担心的一点。
他吹吹牛皮推销什么的我倒不在乎。
目前的想法是在宝宝开始有逻辑思维以前,不妨加强照相式思考。

不过你说阅读理解算逻辑思考还是算照相式思考?
如果阅读算照相式思考,理解算不算逻辑思考?

如果算,那么同同的阅读理解怎么解释?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18 09:47
搂主好像还没看那个帖子后面同同妈上传的部分。我觉得自己的孩子正常得很,只是一个普通孩子,谁想自己的孩子拿出来像动物一样给别人研究表演,除非他想去赚那个钱,中国很多这样的父母,我不缺钱。也不没那个虚荣心。上网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逃遁。 你的推论仅仅基于你主观的思考模式,杜曼孩子将来长大怎么样,自己去杜曼的英文网站看看吧,那里有写。照相式记忆和逻辑思维就一定不能并存?谁说的?我的孩子正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应用题是一定需要理解和逻辑思维的,这是人脑和电脑的区别。虽然这么小,孩子照样存在很多的逻辑思维,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因为左右脑从出生就是不能分割的。恩宇那边的两岁多的脑伤孩子也可以计算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按照你这么说他们都是天才了。 就像我前面写的关于胎教的言论,我更喜欢看实践性的文章。这里就曾有妈妈感叹怎么那些幼儿教育毕业的研究生都不如生过孩子的妈妈,这就是实践的区别,因为她们没有生过孩子。你连孩子都没有生过,你怎么能理解所有的婴儿都是天才呢?看你的东西感觉就像听一个没生过孩子的人在讨论怎么生孩子似的。 关于雨人的问题,雨人是一个病人,杜曼研究所就有治疗自闭症的孩子,中国恩宇也有。这是他们治疗的病孩之一,也就是说想办法把雨人变成正常人。 我觉得你好像很想研究杜曼的孩子,给你一个可以研究的方法。就是亲自去杜曼的研究所看看,但不要像在这里一开始就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也不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仅仅以家长的身份出现,那里有很多孩子,孩子是不会骗人的。 我以前和现在的观点一样,杜曼很浪费钱和时间,不适合所有人,也不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 yuhongmin    时间: 2005-2-18 11:56
越来越精彩了!!!07
作者: yu0099    时间: 2005-2-18 13:46
yuhongmin+-->引用:yuhongmin 越来越精彩了!!!07
你也来一点吧!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18 14:28
rainbow+-->引用:rainbow 照相式记忆和逻辑思维就一定不能并存?谁说的?我的孩子正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应用题是一定需要理解和逻辑思维的,这是人脑和电脑的区别。

有一个奇怪的事情是,为什么雨人等脑障碍患者很多是在数学方面的天才?
处理数字的能力和照相思考方式是不是有一些相关之处呢?
我这里用的逻辑思维一词不过是一种权宜,你可以理解为人类正常的、普遍的思考方式。

说到杰杰的快速阅读能力,我认为那是一种典型的照相式思考,跟平常人的阅读是两回事。

我承认人在婴儿期的大脑思考方式跟儿童或成人的思考方式是不同的。
以前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原始人、古代人在艺术上会有那么巨大的天分,
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的思考方式跟我们现代人有所不同,现代人更多的用抽象的思维方式
感知世界、概括世界,而原始、古代、婴儿更多是用直观化的思维。

所以我们现在会把很多古代的东西看做是奇迹,甚至外星人所为。如金字塔、兵马俑等等。
语言学中也有一个不解之迷,就是人类祖先的记忆力非常之强。他们能够记忆大量复杂的
音节。而他们并没有记录工具。实际上,语言本身便是一种奇迹。而语法森严的英语等更
是一种奇迹。我们至今无法理解古代人究竟是怎么发明语言的,因为我们的思考方式跟他
们也许很不一样。

不容否认,抽象思维比直观思维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是人类适应环境(进化or退化)
的结果。这两者我觉得难以兼容。如果某些人创造了奇迹,做到了兼容,我觉得并非完全
不可能。只是这种状况人为制造出来的概率我觉得也可小到忽略不计。如果你非要挑战这个概
率的话,我建议你可以去买彩票,因为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可能更大些。

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上百亿人。这种人造天才还没有案例。但天生的天才好像确实存在。
我倾向于把达芬奇算一个,把爱因斯坦算一个,莫扎特算一个。但人类已经快一百年
没有诞生这种天才了。

七天真喜欢以喇嘛为例说明直观思维的存在,的确,我承认有些喇嘛的确有这种奇异的
本领,我甚至比这了解得还要多,比如一个人能够坐在地上往上跳。我的一个最好的朋
友亲口对我说他见过。我无话可说,只能相信。

但是,doman的孩子未来的理想可能不是去做喇嘛,他们想融入现代社会,
这便是一个很难很难的问题了。如果一旦成功,做到两种思维方式兼容,那就是中华民族
的幸事,中华民族已经几千年没有出这种天才了,的确,从概率上讲,也该轮到中华民族
出一回了。


PS:形象思维跟直观思维或者照相思维不是一回事。脑科学证明,形象思维也是左脑在
起作用。
作者: xwy02    时间: 2005-2-18 14:35
有意思07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18 15:17
我想说,这里没有人刻意制造天才,孩子将来做什么我也不在乎。说实在孩子他爸是个典型的商人,更希望孩子将来和他一样做个赚钱的商人。天才和赚钱相比,他更希望是后者。呵呵,很市侩吧?孩子他爸也没时间管他,只有我来管了。我是很羡慕这里的好爸爸。我呢,只想孩子每天用几分钟学习,花很多时间玩,到目前为止他只是个正常不过的普通孩子,有一大班玩伴、串门,社交生活良好,一岁半开始自己吃饭,自理能正常。自觉孩子的情商不错、有良好生活习惯。 生活中我也从来不谈论杜曼,在这里谈厌倦了。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18 15:31
这事情需要找事实证据,推理和分析是没有多少用处的。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18 21:03
rainbow+-->引用:rainbow 我想说,这里没有人刻意制造天才,孩子将来做什么我也不在乎。说实在孩子他爸是个典型的商人,更希望孩子将来和他一样做个赚钱的商人。天才和赚钱相比,他更希望是后者。呵呵,很市侩吧?孩子他爸也没时间管他,只有我来管了。我是很羡慕这里的好爸爸。我呢,只想孩子每天用几分钟学习,花很多时间玩,到目前为止他只是个正常不过的普通孩子,有一大班玩伴、串门,社交生活良好,一岁半开始自己吃饭,自理能正常。自觉孩子的情商不错、有良好生活习惯。

生活中我也从来不谈论杜曼,在这里谈厌倦了。

杰杰已经不是普通孩子了。能够十秒钟之内看几页书,并且过目不忘,这还能算普通孩子?
如果你不想让杰杰成为天才,何必费那么多心思在doman上呢?
虽然你说每天几分钟看似很轻巧,但做卡片等等却不是一件轻巧的事情啊。
感觉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18 21:08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杰杰已经不是普通孩子了。能够十秒钟之内看几页书,并且过目不忘,这还能算普通孩子?如果你不想让杰杰成为天才,何必费那么多心思在doman上呢?虽然你说每天几分钟看似很轻巧,但做卡片等等却不是一件轻巧的事情啊。感觉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
因为我觉得做东西给他看,看到他那么喜欢,我就高兴,觉得是乐趣。我现在懒得做卡片,只做ppt,反正看两三次就换了。不想浪费。不过要打印不少书,这些都是孩子喜欢的。况且孩子真有那样的潜能并且很容易就开发,我觉得不想浪费了。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18 21:11
我觉得都在自然里、现实生活中多多见识一下比什么都强。回头我专门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18 21:13
education2008+-->引用:education2008 我觉得都在自然里、现实生活中多多见识一下比什么都强。回头我专门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我同意,所以我特意带他到处跑,见多识广。小小孩儿已经见识很广,另外两岁多在生活中懂得初步有计划理财储蓄。 他爸不是书呆子,我也不喜欢孩子是书呆子。
作者: wangyao    时间: 2005-2-18 22:58
我不明白,杰杰为什么要知道那么多广东的琐碎信息?我不知道那些信息,但也没什么呀,甚至我对上海的琐碎信息也不了解,但有朋友来的话我会及时了解一些,也不迟呀.给孩子灌输那么多的信息派什么用呢?看起来知道的好象很多,但这些信息相互间唯一的共通点就是都是广东的信息而已呀.注意,我用了"信息"一词,而不是"知识",这两者间是有区别的.
Education2008说的关于大脑研究的那段,和我在doman那个帖子里说的,虽然不一样,但加强了我的看法,那就是,我认为人类对大脑的研究尚未定论,那那些所谓的开发又如何成立呢?
据我们这里一些小学老师的反应是,一些在幼儿期被灌输里所谓大量知识的幼儿起初能显现出优势,但往往到了3年级也就化为平凡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后劲不足.因为早期枯燥单调机械式的大量填鸭,孩子出现的是反射性学习状态,而不是思维性.学珠心算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老师比较头痛,因为他们看似飞快的计算能力其实都是枯燥的机械训练出来的,而现在小学数学的思维是非常活的,所以,这些孩子上学后反而被要求从脑子里彻底忘记珠心算重新建立计算思维,孩子痛苦老师麻烦.而这些孩子也只不过在入学考试里做几道不学珠心算也能做的出的题来显示一下他们有速度,1~2年的枯燥的训练就为了几秒钟,是不是很可笑?
幼儿的抽象数思维是在4~5岁的时候建立的,所以,我不明白2岁多的孩子如果具有理财能力,勉为其难也只能说对钱有点概念了.理财可不光是现金和存款的问题.rainbow请不要有想法,我只是在提出一种我们家长可能出现的理解误区而已.
我想我对我女儿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断的在给她打一个基础,所有的学习和能力到最终都是取决于是否自发,套一句土话:"我们的孩子将来是否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也许我现在少听很多别人对我孩子的赞美之词,不过我宁可我的孩子将来脚踏实地自己会把路走稳走好.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18 23:25
wangyao+-->引用:wangyao 我不明白,杰杰为什么要知道那么多广东的琐碎信息?我不知道那些信息,但也没什么呀,甚至我对上海的琐碎信息也不了解,但有朋友来的话我会及时了解一些,也不迟呀.给孩子灌输那么多的信息派什么用呢?看起来知道的好象很多,但这些信息相互间唯一的共通点就是都是广东的信息而已呀.注意,我用了"信息"一词,而不是"知识",这两者间是有区别的.Education2008说的关于大脑研究的那段,和我在doman那个帖子里说的,虽然不一样,但加强了我的看法,那就是,我认为人类对大脑的研究尚未定论,那那些所谓的开发又如何成立呢?据我们这里一些小学老师的反应是,一些在幼儿期被灌输里所谓大量知识的幼儿起初能显现出优势,但往往到了3年级也就化为平凡了,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后劲不足.因为早期枯燥单调机械式的大量填鸭,孩子出现的是反射性学习状态,而不是思维性.学珠心算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老师比较头痛,因为他们看似飞快的计算能力其实都是枯燥的机械训练出来的,而现在小学数学的思维是非常活的,所以,这些孩子上学后反而被要求从脑子里彻底忘记珠心算重新建立计算思维,孩子痛苦老师麻烦.而这些孩子也只不过在入学考试里做几道不学珠心算也能做的出的题来显示一下他们有速度,1~2年的枯燥的训练就为了几秒钟,是不是很可笑?幼儿的抽象数思维是在4~5岁的时候建立的,所以,我不明白2岁多的孩子如果具有理财能力,勉为其难也只能说对钱有点概念了.理财可不光是现金和存款的问题.rainbow请不要有想法,我只是在提出一种我们家长可能出现的理解误区而已.我想我对我女儿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断的在给她打一个基础,所有的学习和能力到最终都是取决于是否自发,套一句土话:"我们的孩子将来是否有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也许我现在少听很多别人对我孩子的赞美之词,不过我宁可我的孩子将来脚踏实地自己会把路走稳走好.
你说的话我很理解,因为你不知道杜曼的原理,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解释,如果感兴趣看看杜曼论坛置顶的为什么要杜曼的帖子就知道了。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29529 如果没有兴趣,就当我没说。很多人认为杜曼是灌输,特别它教孩子各种百个知识,我上面的广东的内容也属于范围之一。更有某种动物属于什么门什么纲什么目之类的。 一般人是很难理解的,我是实践后才真正理解。杜曼百科不是灌输、阅读不是为了阅读、甚至学数学也不是为了计算,所有的只是为了开发大脑。杜曼认为正常孩子的大脑有停止发育的时候,也有加速的时候,而教这些就是为了刺激大脑让它发育得更好。对于脑伤孩子通过这种刺激让他们受伤的细胞重新复苏。或者刺激其他静止的脑细胞代偿。我本身就是儿科医生出身,我相信这个理论。至于要不要开发,自己决定。 我的孩子飞快的计算能力是没经过什么训练的,跟他说一道题目,他就明白其他任何同类型的原理。这不能叫训练。 你说的关于数的思维方式是传统思维方式。只要你看过杜曼的《如何教宝宝数学》就会知道,杜曼的孩子一岁前就已经能够理解抽象数目的概念了。是真正明白数目。不过我没有用杜曼的数学教过孩子,我用自己的方式。看下面。 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33028 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32455    关于我说的计划理财储蓄,当然是要符合他的年龄的。除了对钱的认识,我在这里面更多的是培养这年龄的忍耐力和其他的东西。有时间我会说多一点。 将来的事情我真不敢说,除了早教还有后续教育还有很多东西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况且对于成功的概念每个人都不同。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2-18 23:36
wangyao+-->引用:wangyao 学珠心算的孩子进入小学后老师比较头痛,因为他们看似飞快的计算能力其实都是枯燥的机械训练出来的,而现在小学数学的思维是非常活的,所以,这些孩子上学后反而被要求从脑子里彻底忘记珠心算重新建立计算思维,孩子痛苦老师麻烦.而这些孩子也只不过在入学考试里做几道不学珠心算也能做的出的题来显示一下他们有速度,1~2年的枯燥的训练就为了几秒钟,是不是很可笑?
说的好,珠心算却使是个很糟糕的东西,而且危害很广。还有读经、“0-3岁科学识字”……,其实呢,国产的那些东西更加滥得不得了,相比之下,Doman还算是一种有度的尝试,尽管我们都在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19 00:09
下面是《如何教宝宝百科知识 》的主要观点。http://www.etjy.com/showthread.php?t=27...D9+%B8%D9%C1%EC 一年前看这本书,我没有完全按照做,百科图片看了不少,因为没有时间智力纲领教得不多。“你在10秒内﹐给宝宝看10张相关联的智力单元﹐他至少会有3628800种变化和组合。” 当时最初的理解是看了熊猫、四川的智力纲领,孩子会联想四川有熊猫。 经过这一年我才深有体会。学了百科孩子确实联想丰富,对世界所有的知识更加感兴趣深入了解。一年前我还在这里对别人说觉得没必要教孩子动物属于什么门什么纲这么枯燥的东西,教他生动有趣一点的内容好了。直到前两个月我教了他两种动物的分类,教的时候不以为然。可是有一天孩子看到书中河马和斑马的画,突然说:“妈妈,河马分类偶蹄目河马科,斑马分类是奇蹄目马科,他们不一样的。”然后指着旁边鳄鱼的图画说:“妈妈,鳄鱼分类是什么?属于什么科的?”我哑巴了,说:“妈妈等一下去查一下。”孩子不肯非要我马上查,查好了要求妈妈做一个关于鳄鱼的生活的幻灯给他。这让我才醒悟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远远高于我对他的了解,我一直以为某种动物属于什么分类是很枯燥难懂的,原来孩子对此是非常感兴趣。
作者: wangyao    时间: 2005-2-19 01:27
这个百科的东东又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我也想过要自己制作这类卡片进行一些科学知识启蒙的,不过后来我们找到了那个课程后我就暂时歇搁了.但是rainbow,你不要嫌我繁,我只是好奇仅仅好奇而已, 河马和斑马确实不同,大多数人都知道,但一定要用偶蹄目和奇蹄目来解释他们不同的话,好象有点那个,小孩子说出来肯定能赢不少喝彩,但是,仅此而已呀.我想到朋友曾经告诉我的一个例子,不知道谁的孩子了,对2种大象区分非常明显,据说他是以两种科的不同特征来进区别,分别能说出2种大象的所有特征区别,得出结论.不过,你的孩子有一点非常好,他能够乐在其中,情绪好的孩子学什么效率都是很高的.
数学仅靠你提供给我的连接的那些内容,实在是不敢苟同.真的,我的数学高分就是这么出来的,但我lg的数学物理高分就不是这样的.数学和物理学到后面是需要很强的逻辑想象力的, 但你提供给我的这个连接的理论不是这样的.你的儿科出身,所以我觉得你讲的话有值得可信的地方,而且你的孩子也很出色,但我是工科出身,数学和物理是主项.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我建议你在doman之外,另外给你的孩子补充逻辑思维训练.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19 05:55
我看分歧在是在孩子被灌输大量信息以后,他是仅仅机械记忆呢?还是有自己的融会贯通和联想发挥。
批评的是机械记忆,支持的是融会贯通。

答案在这里:哪位翻译一下?

More recent research has led many to reinterpret the stage theorists’ views;

there is strong evidence that children, when they have accumulated substantial knowledge, have the ability to abstract well beyond what is ordinarily observed.

Indeed, the striking feature of modern research is that it describes unexpected competencies in young children, key features of which appear to be universal.

These data focus attention on the child’s exposure to learning opportunities, calling into question simplistic conceptualizations of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that do not recognize the newly understood competencies of very young children, and they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hildren, their past experiences, and their present contexts.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19 08:37
看了珠心算的例子,我想到了一个区分doman和珠心算的角度,也可以算有1个否定doman的机会。

珠心算的问题在于,它对一个数的概念很薄弱的孩子,用1种计算方式来
锁定了孩子的概念。当不能使用这种计算方式的时候,孩子就很困惑,
转不过玩弯来。

Doman并不教孩子具体的计算方法,而是通过反复提供类似的信息,
由孩子自行总结出规律。这是他和珠心算的根本区别。他教给孩子的
不是计算方法,而是规律。计算方法的唯一目的就是算出答案来。
而呈现规律的目的就不仅仅是算出答案了,他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
抽象和联想。

我们虽然没有告诉孩子怎么算,也不知道孩子是怎么算出来的。
Rainbow所说的图像计算只能是她自己理解的,”瞬间计算“和”快速计算“仅仅是个名字。
杰杰应该没有告诉她“妈妈我是这样这样算的”,对杰杰来讲,算那些
题就和问"你叫什么名字"一样,答案是直接了当的。

你们谁能详细回答出你是怎么一步步回答”你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说明这样的思维方式, 我就把它叫做照相式思维,会直接影响
到孩子将来的学习,那么就可以肯定doman的危害了。

如果说照相式思维的存在本身就已经直接和逻辑思维相冲突,请说明理由。

其实成人也可以练出照相式思维,而且到处都是。
我小时候菜场里有个卖菜的小孩,看一眼称杆就能报出多少钱。
我做程序的,有时候看一眼错误原因和满屏幕的代码,就能知道哪里有错。
我记得以前上海有个售货员,看1称盘的糖就知道有多重。

成人是熟练而已。
作者: 梦含盈    时间: 2005-2-19 10:06
rainbow+-->引用:rainbow 我一直以为某种动物属于什么分类是很枯燥难懂的,原来孩子对此是非常感兴趣。
这个我有同感,我家孩子对那些枯燥的百科知识动物是什么科,什么类你告诉他之后,他很容易记住的。
作者: rainbow    时间: 2005-2-19 10:38
我觉得孩子做应用题就是逻辑思维,因为这些应用题我是只口头念需要孩子自己理解的文字,从来没有教过他理解这些文字后该怎么列算式,甚至作为例子的题目我也没有列过算式,学校学习数学的过程最多的时间不是如何从算式计算答案,而是如何通过理解应用题的文字,然后把计算答案的算式列出来。很多孩子就是不懂得理解、逻辑思维不好,列错算式做错题目。 还有前面说的什么分类的问题,我并不是说孩子的记忆力,而是联想能力,当他看到河马的时候马上联想到斑马,看到大象又来联想猩猩的区别和共同,看到狮子和老虎会想起他们偶然会做某些事情,但这种偶然是不一样的,看到地球马上联想火星。太多这样的例子。重要的是孩子在思考的过程,比如河马和斑马孩子想到的是他们同样有马字,但他们有区别。 关于楼主的一系列东西,我不想再回复了。这里人对我的种种误解我也不在乎。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想浪费时间在这里。对于一个连孩子都没有生过的人去教别人如何教孩子,真是不可思议。你可能想把我列做研究对象写你的研究生论文。失陪了。
作者: huge57    时间: 2005-2-19 10:50
rainbow+-->引用:rainbow 我觉得孩子做应用题就是逻辑思维,因为这些应用题我是只口头念需要孩子自己理解的文字,从来没有教过他理解这些文字后该怎么列算式,甚至作为例子的题目我也没有列过算式,学校学习数学的过程最多的时间不是如何从算式计算答案,而是如何通过理解应用题的文字,然后把计算答案的算式列出来。很多孩子就是不懂得理解、逻辑思维不好,列错算式做错题目。

还有前面说的什么分类的问题,我并不是说孩子的记忆力,而是联想能力,当他看到河马的时候马上联想到斑马,看到大象又来联想猩猩的区别和共同,看到狮子和老虎会想起他们偶然会做某些事情,但这种偶然是不一样的,看到地球马上联想火星。太多这样的例子。重要的是孩子在思考的过程,比如河马和斑马孩子想到的是他们同样有马字,但他们有区别。

关于楼主的一系列东西,我不想再回复了。这里人对我的种种误解我也不在乎。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想浪费时间在这里。对于一个连孩子都没有生过的人去教别人如何教孩子,真是不可思议。你可能想把我列做研究对象写你的研究生论文。失陪了。
支持!
其实,这个论坛的不少家长在使用所谓Doman的方法作早教,也没有必要恐慌。因为你们所用的方法,与医学治疗是不同的。只是没必要把它奉若神明就是了。

观贴有感

人们迄今对自身的认识恐怕弱于任何其他的领域。脑科学方面如此,幼儿早教亦然。
Doman在关于脑损伤方面的治疗,是否伪科学,本人无知也无勇,未敢评论。
但他在早教方面的一些理念,却与他在脑伤治疗方面的成果有所不同,尽管有一些联系。
因此,与其拿他脑伤治疗方面的结论遭到学术界的质疑一事,来大加发挥,评判它的早教体系,倒不如直截了当批判他的早教专著。这样才更具有学术的意义。当然,这就需要一些学术功底,而不是故弄玄虚者所能胜任。
我并未使用过Doman的方法,倒是有人曾用他的方法来嘲笑过我。这却推动我对它去了解,目前仍然了解不多,但我觉得它也可以自成一家吧。——至少还不是巫术,尽管有夸张的。
在一个相对无知的领域,首要的是鼓励探索,而不是急于否定;对于一切用爱心在此探索的人,我都引为朋友,给以敬仰;而对那些一边说盆里水脏,一边又要把盆里的婴儿一起倒掉的家伙,则给以蔑视。
作者: 天问    时间: 2005-2-19 12:47
>则给以蔑视 讨论就是讨论,不必谈论人品问题。
作者: wangyao    时间: 2005-2-19 16:39
逻辑思维不是应用题.
看来我想我们之所以有争论,尤其是对数学上的根本分歧就是在于我们对数学的概念存在误差.
作者: bump    时间: 2005-2-19 17:48
wangyao+-->引用:wangyao 逻辑思维不是应用题.
看来我想我们之所以有争论,尤其是对数学上的根本分歧就是在于我们对数学的概念存在误差.

这几天看到这里经常讨论什么思维的,什么是逻辑思维?有谁出来解释一下吗?我不太懂。
应用题不需要逻辑思维吗?我还第一次听说。因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决定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2-19 23:40
bump+-->引用:bump 这几天看到这里经常讨论什么思维的,什么是逻辑思维?有谁出来解释一下吗?我不太懂。应用题不需要逻辑思维吗?我还第一次听说。因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决定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bump先要补补逻辑思维的课,你找的这个证据不仅没反驳了楼上的那个结论,反倒有提供证据的嫌疑。 其实说到数学,看过某些人说孩子学会加法了,我微笑,看到有声称2岁多的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了,我哈哈大笑,看到有声称7个月的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了,我哑然失笑。前几天,有人和我讨论证明1+1=2的问题,我能理解他是望文生义了,很正常,因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那样去了解数学。其实说到1+1,我还看到无数人声称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了,而且给出无数的证明,可惜他们往往在前提上有了一个小小的假设和错误。其实说到那个猜想,你可以穷举无数的例子说明他是正确的,但那不是证明。 数学就是这样严谨的东西,做父母的为自己的孩子自豪是很正常的,但不应该用夸大的东西去误导别人。有目的的误导我们管它叫弃骗,无目的的误导我们叫它可悲。假话说一百遍,连自己都觉得它是真理了,那叫做自欺欺人。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0 01:03
bump+-->引用:bump 这几天看到这里经常讨论什么思维的,什么是逻辑思维?有谁出来解释一下吗?我不太懂。
应用题不需要逻辑思维吗?我还第一次听说。因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决定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我不是已经发过一个文了吗?那个文就是回答你这个问题的。
请问:雨人的计算能力是逻辑思维吗?如果是逻辑思维的话,
拜托你告诉我为什么这些人连衣服都不会穿。
作者: education2008    时间: 2005-2-20 01:06
huge57+-->引用:huge57 支持!
其实,这个论坛的不少家长在使用所谓Doman的方法作早教,也没有必要恐慌。因为你们所用的方法,与医学治疗是不同的。只是没必要把它奉若神明就是了。

观贴有感

人们迄今对自身的认识恐怕弱于任何其他的领域。脑科学方面如此,幼儿早教亦然。
Doman在关于脑损伤方面的治疗,是否伪科学,本人无知也无勇,未敢评论。
但他在早教方面的一些理念,却与他在脑伤治疗方面的成果有所不同,尽管有一些联系。
因此,与其拿他脑伤治疗方面的结论遭到学术界的质疑一事,来大加发挥,评判它的早教体系,倒不如直截了当批判他的早教专著。这样才更具有学术的意义。当然,这就需要一些学术功底,而不是故弄玄虚者所能胜任。
我并未使用过Doman的方法,倒是有人曾用他的方法来嘲笑过我。这却推动我对它去了解,目前仍然了解不多,但我觉得它也可以自成一家吧。——至少还不是巫术,尽管有夸张的。
在一个相对无知的领域,首要的是鼓励探索,而不是急于否定;对于一切用爱心在此探索的人,我都引为朋友,给以敬仰;而对那些一边说盆里水脏,一边又要把盆里的婴儿一起倒掉的家伙,则给以蔑视。

doman的治疗理论和早教理论理论根据是一致的。
我转了一篇英文的帖子已经很详细的说明这点了。
批他的治疗是伪科学就是把他的根基给动摇了,还要费力去砍树枝吗?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20 01:31
》前几天,有人和我讨论证明1+1=2的问题,我能理解他是望文生义了,很正常,因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那
》样去了解数学。
》要是你告诉我你的孩子能够用他自己的话,把一个故事换一种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我就不得不怀疑了。
》其实就是一个背诵,又谈何"知道如何用和有什么用",
>它仅仅知道了那个字与你给他的那个形以及相似形的对应,远远不知道如何用和有什么用。

回过头去看看,发现我上了你一个小当。
对应是背诵。
阅读是理解,
知道如何用和有什么用是运用。

你稍微跳了一格。

比如让我写小说,可以肯定是狗屁不通,但不等于我不会读金庸。
作者: jerryhao    时间: 2005-2-20 02:41
linkspeed+-->引用:linkspeed 》前几天,有人和我讨论证明1+1=2的问题,我能理解他是望文生义了,很正常,因为不可能让每个人都那》样去了解数学。》要是你告诉我你的孩子能够用他自己的话,把一个故事换一种方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我就不得不怀疑了。》其实就是一个背诵,又谈何"知道如何用和有什么用",>它仅仅知道了那个字与你给他的那个形以及相似形的对应,远远不知道如何用和有什么用。 回过头去看看,发现我上了你一个小当。 对应是背诵。阅读是理解,知道如何用和有什么用是运用。 你稍微跳了一格。 比如让我写小说,可以肯定是狗屁不通,但不等于我不会读金庸。
很高兴你关注到这个问题,不过你并没有上谁得当,我可以不会写小说,我读小说就够了。 但是对于孩子,仅仅知道那个字发什么音,远远不是我们能满足的,我们需要他知道那个字该怎么使用,才能认为他是会了。 所以你的这个发现很重要,因为非常多的父母喜欢看孩子了解问题的表象,就觉得可以说孩子都会了,这个现象是极其危险的。所以我说我们不可以满足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你的孩子上了学,一天老师出的几道题他全作对了,他就告诉你说:“妈妈,这个我全学会了,明天我不用去上学啦,等到明年下一个年纪我在继续上吧”,我相信你是极其不同意的,因为那样太危险啦。 而对于很小的小孩子,因为他环境不一样,我们却可以很放心的肆意去放大他的能力,而没有任何压力,是因为我们不需要担很大风险呀。其实呢,那个父母不爱夸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骄傲吗。不过看到别的父母夸自己的孩子认识多少多少字了,我们父母自己也完全不必那么着急,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到别人的后面。其实只要你用心,相信你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来。而盲目的去效仿一些尚未证实的方法,万一对孩子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那岂不是好心做坏事么。 另外要说的是,孩子的成长,进取心尤其重要,无论使用什么方法,无论怎样为孩子骄傲,也不可以让孩子以为他那个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否则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作者: linkspeed    时间: 2005-2-20 03:14
咦?你的乾坤大挪移的本事不错啊。是不是经常和人在网上吵架。

你说: 背诵不算数,
我说: 背诵是不算数,理解了就可以,
你说: 对啊,理解了就可以,但是背诵了不算数。

嘿嘿。。。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