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返回首页

DIG大脑领航家的个人空间 http://www.xetjy.com/?11388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用挫折激活潜能

已有 645 次阅读2016-7-30 15:53 |个人分类:亲子教育


我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小调查,我问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你们每天回去会经常问孩子什么问题?多数爷爷奶奶的回答是:“你今天在幼儿园吃的是什么,吃饱了吗?”年轻的父母问得最多的则是:“你今天学习了什么,有没有小红花?得了几个‘优秀’,是不是班上小朋友得的最多的?”

从这个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代人教育观念的差异,爷爷奶奶关心的是孩子的物质追求有没有得到满足,年轻父母则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看似年轻父母的做法很合理,其实不然。因为他们关心学习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足够优秀,是不是比其他孩子强。现在的孩子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争强好胜,输不起,做游戏也好,参加比赛也好,只能赢不能输,一旦输了,就哭闹、发脾气,以下两个场景我们并不少见。

情景一:4岁半的乐乐与父亲下象棋,平时父亲都让着乐乐,这次父亲故意赢了乐乐,乐乐非常生气,一把就把棋盘推倒在了地上,哭着喊着:“你为什么不让着我?”

情景二:绘画课上,老师让小朋友们画鸡,小朋友们都画得非常认真,老师表扬了其中的一个小朋友,“你的小鸡画得真好!”坐在旁边的小朋友天天怎么画都觉得自己画得不好,先是把画笔重重的摔在了地上,然后又把自己还没画完的画撕得粉碎。

乐乐与天天都是争强好胜的孩子,同时他们又都是输不起的孩子,乐乐在自己输了比赛之后,就去破坏棋盘,以发泄自己的不满;天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耐心,无法坚持,又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所以就做出了撕坏自己画的行为。

那些输不起的孩子通常会表现为在失败的时候大哭大闹,以此来期望别人让着自己;大发雷霆,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如推倒积木、撕烂画纸等;会因为嫉妒或仇恨他人,对他人大打出手;耍赖,故意违反游戏规则,来使自己赢得胜利;也有的孩子会表现出逃避行为,不愿意接受挑战,“我不和你玩了”。

以上孩子的这些反应都是正常反应,“想赢”是一种天性,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儿童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阶段,他们希望在他人面前,或者在集体活动中,“我”能受到关注,得到别人的认可,比如,有一个孩子拿到了跆拳道黄带,他非常高兴,就对妈妈说:“我把白带、白黄带、黄带都系在腰上,到小区走一圈吧。”很显然,孩子的这个行为就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

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满足,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得失往往没有考虑得太多,他们只是觉得输了不开心而已,对孩子的这些行为,首先我们要给予理解,不要去责备他,并逐渐帮他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正确看待成败。

有些父母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害怕孩子承受困难与挫折。殊不知,挫折、困难才是激发一个人潜能的最大动力。古往今来,有很多名人都是经过逆境奋进成功的,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才著《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贝多芬克服了耳聋的折磨,以齿抵琴键,奏出了一曲欢乐的颂歌以及家喻户晓的《月光奏鸣曲》······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输”不起、又想赢的纠结心理,所以,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孩子正确的看待成败。首先,我们要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输不起”,除了“想赢”是孩子的天性以外还有很所原因是我们家长造成的,常见的原因有两个:

习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

“今天你们班上谁得的‘优’最多呀?”“你考了99分班上又几个人考了100分啊?”“为什么你的同学那么快就学会了,你怎么就学不会呢?”家长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因为我们好比较,希望孩子比别人强,并把这种思想灌输给孩子,所以,孩子也开始增强好胜。

最可怕的是,我们有这样一种我们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竞争意识要从小培养。培养孩子的上进心,进取心没有错,单这种不切实际的比较,就会让孩子越比越没有信心,比如有的孩子天生一副好嗓子,你家孩子根本就不是唱歌的料,你非要让你的孩子和别人一争高下,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孩子“输不起”,另一方面又会让孩子感到自卑,种种不良情绪交织在一起,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父母应该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将其发扬光大,并让孩子学会与自己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不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相比,否则,孩子“输不起”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听惯了赞美,缺少适度的批评与惩罚。

很多父母都奉行这样一条规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无论孩子做什么,他们都会夸孩子做得好,做得棒!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一旦遭遇点挫折,或者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两句,就受不了了。

赞美固然重要,单适度的批评与惩罚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能够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不轻言放弃,更加努力进取,而不是选择逃避、畏首畏尾。

了解了孩子“输不起”的原因,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去改进,不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家长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让孩子“输得起”的重要性,改变自己的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平时的生活、教育中,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输得起”的思想。

之所以现在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输,是因为他们希望孩子过得好,什么是过得好呢?将来赚的钱多,像李嘉诚似的,名气要大,和范冰冰、成龙似的。我认为一个人过得好不是看这些外在的东西,光鲜的外表下或许隐藏着一颗不健康的心灵,无论他有多少金钱,多大的名气,他都不会过得好。

我认为一个人过得好不好,首先就是他有没有一颗乐豁达的心,他能时时感到自己是身心愉悦的,那么他一定过得很快乐,无论生活中遇到怎样的困难、挫折,他都能坦然的去面对,不解决,不会轻易地被击垮,他活得很自信、很开心、很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其次,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朋友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如果一个人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就说明他的内心是不健全的,他活得也一定不快乐。将来的社会越来越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要想做成一件事,需要与他人的配合才能完成,如果你没有朋友,将来注定将一事无成,那么,你的生活质量就会很糟糕。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健康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都是枉然,这是过得好的最基本因素。

不过过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它是人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人对好与坏的感受、体验都是不同的,但只有比较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甜蜜,若非一番寒侧骨,那得梅花扑鼻香吗?每个孩子都如同一颗小小的树苗,扎根泥土之后,只有经风吹日晒,雪打冰冻,努力向上,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体验到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成功喜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7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13 23:14 , Processed in 0.051577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