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大家好。我是本次故事分享会的主讲人。2016年的父亲节即将到来,今天我们很应景地分享一套非常特别、非常暖心的“父亲”主题绘本,叫“了不起的爸爸系列”。这套书引进自日本,由接力出版社出版,共四册,分别为《了不起的面包师爸爸》《了不起的消防员爸爸》《了不起的司机爸爸》和《了不起的木工爸爸》,适合3—6岁幼儿阅读。文字作者平田昌广,绘者铃木守,译者田秀娟。
看,就是这四位,不同职业的了不起的爸爸!
相信很多家长都给孩子阅读过“父亲”主题的绘本,在跟家长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家长之所以会选择“父亲”主题绘本,理由各不相同,比方说有的是妈妈购买,她希望孩子阅读以后能跟爸爸更亲近。有的则是希望爸爸能够参与进来亲子阅读中,而父亲主题就非常合适。还有的家长提到,妈妈系列的绘本多半走的是温情路线,爸爸系列的绘本多半有趣幽默,所以父亲主题的绘本反而会更吸引孩子。
不管大家的出发点如何,我想落脚点都是差不多的: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多亲近爸爸、多了解爸爸;也希望爸爸多参与孩子的教育,多陪伴孩子。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父亲主题绘本真的是非常适宜父子(父女)之间沟通的桥梁。
我们今天分享的“了不起的爸爸”的故事,以孩子的视角出发,以爸爸的职业作为独特的切入点,带着孩子近距离了解爸爸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状态,以及感受爸爸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爸爸们”还要承担着社会角色,很辛苦、很操劳。怎么样让孩子体会和感受到爸爸的这种辛勤和伟大呢?除了学会更加爱爸爸,孩子们还能从这套书学到到什么呢?
举例:
下面我以其中的《了不起的面包师爸爸》为例,一起读读:
这是封面。一位笑容可掬的爸爸,怀抱着面包。暗示着这是一个关于爸爸和面包的故事。
翻开封面,环衬页,很特别,上面画了各种各样做面包的工具。有喜欢烘焙的家长,对这里的工具,应该很熟悉吧。
正文开始。故事的小主人公是一位叫小崎的小姑娘。
小崎的爸爸在她出生不久之前,开了一家面包店。
这家面包店叫什么名字?
——“早起的小鸟”,听起来好像蕴涵着深刻的涵义呢
每天早上,小崎都是一个人吃早饭。爸爸和妈妈为小崎准备好早餐之后,爸爸就马上忙起来了。
妈妈呢,除了打理家务,还要到面包店里帮忙。面包店每天早上六点半就开始营业了。
原来妈妈还怀着二胎宝宝呢。
为了让客人早饭的时候就能吃上新鲜出炉的面包,爸爸每天都要半夜就开始工作。
夜里两点,爸爸就得起床工作。接下来,看看爸爸是怎么做面包的。
精确地称好原料,加水,和面,添加酵母菌发酵。
揉一揉发酵好的面坯(pi),再把面坯分成小块,揉成圆圆的小面坯,最后还要放一会儿,让面包“醒一醒”。
小面坯“休息”的时候,爸爸可没有时间休息。因为不同的面包需要不同的面坯,所以爸爸还得去准备别的面坯
不同的面坯都醒好以后,就可以做出面包的形状了。这时候的面包看上去还是非常的小,但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从揉面开始,面坯一点一点地变大,在进烤箱之前,还要再放一会儿。(真是好需要耐心的一个工作呀!)
“面坯是有生命的。”爸爸常是说:(特别喜欢这句话,虽然从爸爸的嘴里说出来淡淡的,却把爸爸对面包的挚爱表露无遗,也能感受到一位敬业的面包师对自己职业的尊敬!!)
接下来,就是烘烤了。右页画面,一个个烤好的黄油卷出炉,仿佛能闻到它的香气。
爸爸还给这个黄油卷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两口黄油卷”,来源于爸爸的大嘴巴两口就能吃掉一个。
这就是爸爸做面包的全过程。为什么爸爸会这么热爱做“面包”呢?接下来,又有一段故事。
原来啊,爸爸以前去国外旅行的时候,在酒店的早餐中吃到了让人久久难忘的面包。
于是他决定“开一家面包店”
我们接下来看看这位爸爸是如何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努力的
爸爸选择去“拜师学艺”。
他一边在面包店工作、学习,一边不断品尝国外的各种面包
经过充分的学习,爸爸的面包店终于开张了!现在,爸爸做的面包,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小崎发现这一点,是因为有次课堂上老师问大家,早饭吃米饭还是面包。没想到一半人都在吃爸爸做的面包!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小崎此刻的心情。听到大家这么认可自己的爸爸,是不是由衷感到很自豪?
小崎把同学们的话转告爸爸。爸爸也觉得很开心,还跟小琪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爸爸说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面包的事情。
他要开发出适合每个季节的美味面包,做出各种形状的面包。
嗯,听起来好像很平淡,但正是在这种淡淡中,体现了一个爸爸对职业的无懈追求
小宝宝快出生了。有一天,爸爸嘱咐小崎。小宝宝出生以后,妈妈会非常忙。为了早上来买面包的客人,爸爸还要跟以前一样,早早起床。
小崎真是非常懂事,她答应爸爸,等小宝宝出生以后,还会更加把劲儿,帮爸爸妈妈的忙。
我想,正是由于有这么一位勤劳、认真的爸爸(和妈妈),小崎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影响
看小崎欢快的身影!
在跟爸爸聊过以后,她心里更加敞亮了,虽然每天还是要一个人吃早饭,有一点寂寞。
但是她已经跟爸爸(和妈妈)达成了“默契”:努力照顾好自己,让爸爸妈妈能够放心地工作。
暖暖的画面,小宝宝出生了。
看,小崎已经学会照顾弟弟了呢。
“弟弟现在还是只会喝奶的小婴儿,等他再长大一些——
看,小崎已经把爸爸(妈妈)对她的爱,传递到了弟弟的身上。
故事讲完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守心中梦想,和妈妈互相扶持,勤勤恳恳打理自家小店的面包师爸爸,深夜中他在厨房忙碌的背影,为了让客人吃上最美味的面包而坚持的种种努力,带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和鼓励。
另外三本书分别描绘了消防员爸爸、电动火车司机爸爸和木工爸爸的故事。
有为了保护城乡安全,全年无休的英勇的消防员爸爸,潜移默化中,她教会孩子勇敢、责任和担当。
有时刻以乘客安全为最高宗旨的电动火车司机爸爸,孩子从她身上学会低调、内敛、敬业、勤奋。
有生活中幽默搞笑、工作时兢兢业业的木工爸爸,他给孩子自由选择职业的空间,又让孩子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不一一讲述了。
孩子们可以通过温馨可爱的画面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深入了解各种职业,感受不同工作的多姿多彩。
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孩子们能够追随着爸爸的脚步,了解“早出晚归”的爸爸的工作环境、工作状态,感受到爸爸在日常工作中的辛苦和操劳,平凡和伟大,从而走进爸爸的精神世界,贴近爸爸的内心情怀,更加了解爸爸、理解爸爸和热爱爸爸。也懂得了每一种工作背后都有坚持与努力,自豪与光荣,快乐与意义,付出与收获。
也许,每一个家庭因为父母工作性质的不同,会有着不同的生活步调和模式。但每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都在用自己做得到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陪伴着孩子的成长。由于爸爸和妈妈的性别特点不同,爸爸更容易成为孩子心中的英雄和榜样,爸爸的言行举止更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布雷萧在《家庭会伤人》一书中写道:“一个人成年以后,所有行为都可以在他幼年时期的家庭环境中寻找到答案。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孩子,孩子的性格和命运便与教育方式这一家庭规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能够给孩子怎样的幸福观、事业观、职业观?书中这四位“了不起的爸爸”给我们大人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或认真严肃,或幽默开朗,或慈祥可爱,或默默奉献,他们爱孩子、爱家人、爱工作、爱生活,在工作和生活的种种细节中给孩子耳濡目染的正面影响,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培育着孩子的良好品质。
在和孩子共读这套书时,家长可以对照书中的情节,引入爸爸的工作经验,让孩子也了解爸爸的工作情形。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儿童职业体验场所体验,或者带着孩子去上班,制造各种各样的机会,让孩子更亲近爸爸,认识爸爸,了解爸爸。相信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句真实的话:我有一个了不起的爸爸!
最后,送出我们的小福利。父亲节快到了,和孩子一起为了不起的爸爸准备一份最特别的礼物吧——我们专为这套书设计了一本精美的“了不起的爸爸画册”。从书名、封面到内文,完全是由孩子自由发挥。把自己心目中了不起的爸爸画出来,并把这本画册送给爸爸作为最珍贵的父亲节礼物。
加“接力小蜗牛进群专用”即可参与接力出版社微信社群直播活动。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 )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广告自助中心
GMT+8, 2025-5-5 08:35 , Processed in 0.142705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