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帖由 tianqunping 于 2007-11-26 11:15 发表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他们的情况不是现在开始的,从学前班就是这样了.,一直到二年级,辅导大儿子学习后,我感觉让我当小学老师都足够了,书上什么内容,我全部反复给他讲了无数遍,可是他的成绩总是出了后十名就能算成功了.三四年级我不用再把他课堂所学的内容全部再教了,他还能保持这个成绩,也算是进步了.小儿子在幼儿园就没坐过凳子,老师就怀疑是多动症,查了资料,不像那么回事.现在课堂上比起来以前,也算是有进步,虽然老师对他的调皮捣蛋很头疼,对他的成绩还没说过什么.
我也想过是不是让他们在家上学,可是我不能保证自己就比老师教得好,老师毕竟专业.小学在家上,那么中学呢?中国的教育情况就是这么样,是让他们适应社会,还是让社会来适应他们呢?他们迟早要融入社会,我现在暂时解放了他们,将来呢?我能给他们幸福的童年,让他们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中年和老年,谁来给他们幸福?有巴西"最后一名花花公子"之称的若热.金莱,他的父亲传给他家产时,有二十多个亿,可是这位花花公子最后却穷困到靠政府的救济金来生活,谁能说能让孩子衣食无忧呢?所以不管家境如何,我还是希望孩子能够自食其力. ...
多动症和“孩子难以安静、注意力不集中”,在原理上基本类似,就是“大脑抑制和激发兴奋”的问题。只是在成因和可逆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诊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只是给了家长一个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讲,结果都一样:无法集中注意力,造成学习能力不良。
这是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这也是个日益更新的社会,丧失了学习能力就等于丧失了适应能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关键,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若忽视了这个问题,将来那个“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言不及义,毫无作为”的人,会令你寝食难安的。
急也没有用,并不能成为“不着急”的理由,当务之急就是要寻找到“有用的解决办法”。
要找到“有用的解决办法”,首先就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根本原因上下手,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不能似是而非地判断“孩子不像多动症”,就不再关注“孩子注意力不足”的问题。
不是说“最了解孩子,最能解决孩子问题的是妈妈”吗?我看也未必。
很多时候家长是有心无力的,比如对于我舅子家的豆豆,我和太太时常叹息。
注意力不足的成因是很复杂细微的,有先天禀赋因素,也有后天诸多环境因素。先天因素的解决,比较无能为力,只能先降低期望值,以平和的心态去关爱孩子,能帮他改善多少算多少。
后天因素说起来就很复杂了,大体分为家庭环境问题,学校环境问题,社会及人文环境问题。显然,学校和社会环境问题,不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我们只能从家里面开始解决问题。
我们有时候会以为“毕竟学校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多于负面的”,迷信“老师总是比家长在教育方面更专业”。如此,我们便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丧失了承担孩子教育的责任感,孩子也就丧失了唯一超拔自己的机会。殊不知,学校也好,老师也罢,积极影响肯定有,但孩子一生幸福的关键“注意力”一旦丧失,那些所谓的积极影响,没有任何意义。
姑且不论现行的整个教育体系已经病入膏肓,姑且不论现在的学校功利主义盛行,姑且不论老师们的道德感萎缩到了工资奖金之后,也姑且不论教材与期望,期望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巨大差距,只论一个问题:一个老师教两个学生的效果好,还是教40乃至50个学生效果好?若家境殷实,不是可以延聘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位老师吗?--------就这么简单,注意力低下,首先就要“环境隔离”,降低“环境噪音”带来的负面影响。
自己干什么呢?
专门学习“加强注意力的学问”,下决心有针对性地干一年,看看效果如何?放在学校也是没什么希望,还不如赌一把,反正没什么好输的。
关于“如何提高注意力”,我们可以另外探讨------在你下定决心之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