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022|回复: 4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记忆的机理---布丁妈妈的早教实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5 10:2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查找资料时,搜到韦老师的博客,如货至宝,没想到这还是中国名人博客之一。韦老师将学习的机理深入浅出的娓娓道来,感觉象是亲临课堂一样,将我心中一些疑问一一解答,茅塞顿开。先摘选于下:(以下内容属于韦老师个人版权,不得引用)在争论中我们想办法依靠脑科学的知识,从脑科学的观点来看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你获取信息,把它存储在你的脑子里,你需要的时候把它提取出来,并且它会影响你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而整个这个过程又受到你的情绪的影响,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你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整个学习过程的每一步都可以从基因研究到突触,研究到通路,到系统,最后到行为层次,你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研究学习过程。学习科学就是要在不同的层次上,在心理科学和认知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把这个研究再推一步。我们可以用这个思路研究不同的问题。譬如说我们脑怎么把信息记住的,我们记忆的信息有几种?它存储在我们脑里的哪个部位?我们的长期记忆,或者保留时间比较长的记忆是我们通常说的“学到手”的知识,我们怎么会记住那些“学到手”的知识?什么因素影响我们的长期记忆能力?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教育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有关脑的基本知识大家也许很熟悉,因为要照顾可能有的听众不很熟悉,我略为讲一点关于脑的基本知识。人所以独特,复杂和高超,不是因为我们的手特别有力气,也不是因为我们的腿跑得快,是因为我们的脑特别的独特,特别的复杂,特别的高超。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的脑变化最大,它不仅增加了体积,而且脑皮层的皱纹最多。假定把我们的大脑皮层抹平并平摊开来,我们的脑相当于四张打字纸那么大,但是很多动物,它们的脑就比人的脑要小得多,或者它们没有我们那么复杂的结构。我们的脑含有1000亿个神经元,比银河的星星还多。神经元是脑里的工昨单元。它的形状很像我们的手,你看手掌像细胞体,伸出去的手指像树突,这些树突负责接受很多很多的信号,传至细胞体;神经元有一根粗的轴突,像我们手臂,它把信号送出去。在这个神经元的树突和另外一个神经元轴突之间会形成许多接点,我们叫它突触,我们脑里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可以有多少与其他神经元的接点呢?可以有几百个,几千个,甚至更多。这些接点很奇特,绝大部分的接点不是直接接触的,而是在这些接点处形成很窄很窄的隙缝,在隙缝中可以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学物质,重要的都有十几种之多。这上百种成分必须在一定时间维持一定的浓度,我们的脑才能正常工作。即使脑的突触连接没有改变,但是突触间隙中的化学成分变化了,脑的功能也会变化。人脑的确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高超的机器,比现在的电脑要复杂得多。
那么人是怎么形成记忆的呢?有的时候我们记住的信息只能是短暂的,比如你要打电话,你需要记住一个新的电话号码,一般你只能记住7个到9个数字,你不停地念叨着这串数字,拨完电话你就忘掉了。但是有的信息你可以长期记住,记住几天、几个月、几年甚至一生。心理学家开始把我们的记忆分类成短时程记忆和长时程记忆。怎么把短时程记忆变成长时程记忆呢?多念几遍,多背几遍就记住了。后来心理学家们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个模型不全面,我们在进行思索的时候,既会从外面得到信息,也会调动我们脑子里已经存储的信息,认知心理学家进而提出了工作记忆的模型。像我现在做演讲,我必须调动我的工作记忆,我除了看你们是不是在听我讲话,听众的反应,注意看掌握时间的人告诉我是不是时间到了以外,我必须要调动我脑子里已经存储的知识来进行工作,所以就有我长期的记忆和工作记忆之间的相互通讯。工作记忆中可以含有不同种类的信息,譬如说,我的空间记忆,可以用文字和语言表达的记忆,它们储存在脑的不同区域。
到了1973年,年轻的神经科学家Bliss 和Lomo在海马中发现了突触连接之间有一种电信号可以加长时期存在,他们叫它为长时程增强效应LTP,这是在我们了解记忆如何形成的探究中很重要的发现。现在科学家知道人怎么会记住东西了,就是因为突触之间有LTP存在的时候, LTP到一定的强度或重复激发就可以激发神经元细胞核中的一种蛋白CREB。CREB 蛋白存在在细胞核里面,它会选择性地激活基因,使基因开始表达,进而产生加强突触的蛋白。你看图上那些蓝色的小点点表示的就是在有了外界的触发以后,产生的加固突触的蛋白。这些新生成的蛋白很神奇,它会跑到应该加固的那个突触接点去,改变那个地方的连接强度和蛋白结构,这样你就形成了长时程的记忆了。这个长期记忆机理的进一步确认是2006年Science杂志评出来的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如果你们去查一下上个月Science 杂志公布的消息,你就可以知道这个研究成果的确认是多么重要,它让我们了解人所以会记得事情,因为在我们脑的某一些突触中间改变了连接,它真的有新的蛋白生成在那儿。
因此,孩子建构知识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中他形成的那些记忆已经是他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不是轻易能抹掉的,你看早期教育有多重要。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给他们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环境和途径。这个研究结果也说明孩子形成的行为实际上是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基因,这是先天的因素,先天会给我们一些倾向,一些大体的发展蓝图,而后天为他的成长提供条件,甚至于基因的表达也是需要后天的刺激才能表达出来的。有关长期记忆形成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孩子的脑是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是在教育中形成的,而这个形成过程是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环境在共同起作用,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环境形成和改变了我们孩子的脑,才影响了他们的行为,而这种外部环境里面最最重要的是教养环境,特别是我们的教育系统,我们的父母给他们的环境。过去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直观感觉:不管是孩子有天分也好,孩子稍微有些方面欠缺一点也好,如果他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这是他一生的幸福。现在我们可以知道一些依据了,孩子的天分是有的,但是后天的教育者对他有很大的影响,教育在建构着孩子的脑,孩子记住的那些东西是先天和后天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不主张让孩子自己去自我发现,去乱碰乱摸,不是只要孩子开心这个教育改革就成功了,只要快乐了就行了,需要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怎么最有效地学习,最有效地建构。人类积累的知识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人类的文明史近一万年,到了十七世纪,伽利略才搞清楚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你叫孩子自己去摸,他有几千年的寿命吗?教育需要把我们人类积累的很多知识和智慧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后代在前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造新的文明,为此,我们需要研究孩子怎么能够更有效地学习,老师怎么能够指导他,当然,必须要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他不想学是学不进去的,效率很低的。
原先看了刘晓东老师的文章,虽然觉得观点不太认同,但也不知道如何能够反驳他的“教育无为论”。他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认为过多的教育干预是不对的,特别是早期的识字、阅读等,认为过早的学习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丧失了孩子的天性,孩子就应该充分享受自由、快乐。在当母亲之前,我也是深受这种观点的影响,甚至对于胎教都是看的比较淡漠的。在儿子1岁半之前也是几乎什么也没有做,除了亲自喂奶和一些必要的亲子活动以外,顺其自然的发展,让其充分享受所谓的“自由、快乐”,可是当他1岁半时,我接触到了一些海外的进行早期教育的妈妈,她们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状况让我这个学过5年学前教育的妈妈感到非常吃惊,对于她们所运用的理论,我竟然全然不知,对比之下,我发现这些进行过早教的孩子眼睛里所放射出来的光芒是不一样的,那种机智和敏锐,那种自然流露于外的快乐,绝对不是一般的孩子所能体会到的。所以,我发现了一点,快乐也是分层次的。孩子是渴望学习的,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那种快乐,绝对不是一般的玩具、游戏所给予的。人不同于动物的地方也在于此,人从生下来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的,可以说,学习本身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学习是孩子的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我固然同意刘老师所说要给孩子自由,在我看来,学习与给孩子自由并不是相矛盾的。学习本身就有着极大的乐趣,相反,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权利才是真正限制其自由。这一点,我从儿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儿子1岁半以后,在一些妈妈的影响下,我开始看蒙台索利、杜曼、七田真等人的书,研究各种早期潜能开发的方法,并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儿子身上,我看到了一系列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让我愈发的感到自责,感到自己原来的愚昧和无知,和对早期教育的固有的成见。儿子在一岁半之前,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男孩子说话晚的都聪明”,对于一岁办仍不开口走路也不太稳的儿子,我当时是束手无策,只能发扬阿Q精神,知道这是句安慰的话但也经常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在我所认为的给予他充分自由和快乐的日子里,我并没有感觉到他是有多么的快乐。虽然喜欢笑,也常常会紧缩眉头,好象总是在思考着什么。从他的气质类型来看,似乎是有点偏内的。我大学时是刘老师的学生,按照刘老师的理论,我自认为作为母亲也是尽心尽责了的,坚持母乳喂养、科学的营养搭配、讲故事、唱儿歌、弹琴、听音乐。刚开始进行杜曼的文字闪卡时,是有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可没想到的是,他最初的语言的习得就是这样来的。记得他最早会说的词语是鸡蛋,这是在认识了这两个汉字后才会说的。所以,他的语言发育,走的是先认字、再会发音的路。后来几乎所有的会说的词都是建立在识字的基础上,相比较之下,对他而言,识字比开口说话要容易的多,我记得当他能够认识将近100个字时,会说的还不到其中的一半,那时,测试他识字量的唯一办法就是在一堆卡片中,让他拿出指定的卡片,对于他认识的字,他会毫不犹豫的拿出来,拿对了,我会夸他,他就沾沾自喜,前期的识字,全都是在轻松的类似这样的游戏的方式中进行的,而且每次是他主动拿出卡片来玩,或者是作为表现好时的奖励。我之所以能够将类似这样的早教活动进行下去,更多的是儿子的促动,我会发现,我教的越多,他学得越快,渴望的更多,每次我只要一说学习了,他无论在玩什么,都会立即停止并来到我身边,那种闪光的渴望的眼神让我无法抗拒,深深的“陷入”到早期教育的领域中,每次在学习过程中他所获得的那种开心和快乐让我感动,随着月龄的增加,求知欲越来越旺盛,让我有点应付不暇,经常是制作闪卡的速度跟不上他学的速度,作为妈妈,我觉得另可舍弃一切也不能剥夺他这种旺盛的求知欲,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关闭了工作室,留出更多的时间给他,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每天白天实践,晚上就是上网查资料、下载、改编拿来所用,2岁的时候,我的努力就已经小有成绩了。以下是两岁时的日记:开始杜曼有5个月了。不是那么严格执行,但是宝宝很喜欢,每天都是主动说要:“学习”。一看到卡片就高兴,特别喜欢看同同哥哥和童心姐姐读的FLASH。有时候也喜欢妈妈的声音。现在认识汉字300个左右,(能读出来的。)还有一些能指认,没有统计。在外面看见路牌(只要有字的)都要自己读一遍。很喜欢数数,自己能连续数到1-50。50-100个别要提醒。对8以内的物品基本有概念,数对的概率大概80%(比如;让他拿6个球,他大多数是拿得对的)。平时碰到任何有数量的东西都喜欢自己数一数,认识1-100的数字,能准确的读出来。喜欢字母表,能自己从A说到Z。有个别音发音不是很清楚。这可能和说话晚有关系,现在中文说的还没有那么连贯呢。但每个都能认识。喜欢认颜色,能准确的指出10种颜色。红、黄、蓝、绿、紫、橙、黑、白、肤色、粉红。能分出深蓝和浅蓝等。能说出焦茶、牡丹红、三绿、酞青蓝、柠檬黄等国画颜色(看爷爷画画是学的)看到没见过的颜色,都要大人给他说一遍。我的训练计划没有那么严格执行,因为宝宝的兴趣实在太大。没法严格按照标准的次数,比如:要求每次看15张,宝宝看完哭着闹着还要继续看,没有办法,只能满足他,感觉求知欲望特别强烈/  所以往往都是看卡片要几十张才肯停止。学习FLASH每天都要把电脑里的都看一遍。有时每次学习时间都在1个小时以上。我也不想让他学这么久。怕伤眼睛。但每次都得想尽办法才能从电脑前“骗”下来。呵呵。所以我的FLASH永远也不够他看的。记得刚开始训练时,就特别喜欢看百科。每次都要看很久。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弹琴。每天吃完晚饭,都要坐到我腿上。要求我弹给他听,不过一般只让弹他喜欢的儿歌。他有很多本这样的书(带五线谱和简谱的),有时候跟着一起唱谱子。会跟着唱很多首英文歌。也喜欢自己弹,让我唱。当时还在博客里写了计划,3岁时认1000个字,能自己指读一部经典著作,这点在2岁半之前就已经能够做到了,准确说应该是2岁3个多月时,会自己指读以及背诵整本的《弟子规》,2岁半时会《三字经》,《大学》的前几段,繁体和简体都可以读,能够拿不同的版本的书自己读,对于低幼的每页一两句的那种中文绘本,基本能够自己阅读了。对英文的绘本也很感兴趣,依旧每天都要听唱英文童谣。对数字特别敏感,到马路上,见到车牌就要自己指认。其实,学会多少东西在我看来并没有那么的重要,重要的是他变的非常的开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乐于与陌生人交往,最近一次参加亲戚的婚礼时,见到陌生的小朋友,能够不依赖大人独自去接近,主动和小朋友说话,还和叔叔阿姨鞠躬问好,走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少忘龄交和“粉丝”,让我这个当妈妈都感到吃惊,他什么自己主动搭讪认识这么多人,很多远房的亲戚连我都不认识,他还会说,让他们到南京来玩。我能够感到的一点就是,通过学习,他变的更加开朗、更加快乐了,学习的过程不但丝毫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反而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快乐与之前的那种“快乐”是不能比拟的,作为家长,孩子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真实的情感让我震惊、也促我反思。韦老师提到: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知识的积累是越来越多,所有的知识靠孩子自己去摸索,纵有几千、上万年的寿命也是不够的,科学的进步也将促使我们提高知识和智慧传承的效率,我们的下一代必定要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往前走的,怎么能够用我们这一代人所走的路来指引他们呢,经常听到一些孩子家长说:我们小时侯不是也没有接受什么早教,现在不照样挺好吗?我只能说,他们的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一代之所以挺好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当今这个时代里,而下一代呢,等到他们到了我们这样的年龄,他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同了,如果教育都是用原始的知识积累,恐怕人类的文明也不会发展到今天。为此,我们研究怎么有效的学习,用经济学的说法就是怎么利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打个比方就是,在3岁前可能花1倍的力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到6岁要花2倍,到12岁要花4倍,成人后要花8倍甚至更多的力气去获得,显然,在每个教育的关键期内,加以适当的干预,指导孩子更为有效主动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最为经济的。从LTP的发现与研究中,我们也能得到这样的结论:通过学习获得的长时间记忆,是在我们脑的某一些突触中间改变了连接,有新的蛋白生成在那儿。这个神经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更加充分的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够让孩子获得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大脑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微妙的变化。做个假设性的推论,在脑发育的关键期,适时的加以刺激,从生理学的角度会对脑部产生直接作用和影响,这一点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当然,如果要得出确定的结论,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大胆的设想下,如果能有仪器能够测量出加强突触的蛋白的生成,那么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了,随机找到一些儿童,分成人数相等实验组和参照组进行跟踪,只要实验组在外界的刺激下的确能够加强蛋白的生成,从而增加突触的形成,就可以说明了我们的干预是有效的。的确能够使脑部的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

以上内容不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违着必纠。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帕兰朵 + 2 + 2 去网易看了,喜欢布丁宝宝
mayavati + 10 + 10 多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1-5 23:26:17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妈妈,布丁好棒,你的博客我常去,很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1-6 12:20:37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用心的好妈妈,佩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1-6 16:05:53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宝宝一岁了,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1-7 07:5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qqlin_07 的帖子

好好学习一下,谢谢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7 10:24:13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个好棒的妈妈呀!

小布丁真是有福气!
谢谢布丁妈妈写这些分享给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1-10 10:02:45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10 13:27: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11 09:34:43 | 只看该作者
看了布丁妈妈的文字,真是惭愧
也给宝宝闪卡了,有时也问她,可是她都乱指一气的,所以现在不敢考她了,就是过一段时间就换卡,也不知道她到底会了没有.
而且看卡,基本她自己也要求.可是就是看的时候不认真.

另外,想问一下:
给宝宝闪字卡时,中英文是相同的字吗? 好象中文闪 袜子  英文就闪 SOCK 吗?
还是不理它,各闪各的? 当然中英文不是在一组里闪的.

还有简繁体字, 是 这次是繁体,下次是简体,还是简体认识之后,再繁体呢?

多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1-13 13:08:20 | 只看该作者
布丁去读经前就在闪卡了吗?现在还在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32 , Processed in 0.08203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