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102 jiangying 的帖子
jiangying君呀,如果读经只是起到“孩子今天给妈妈抬凳子了,孩子今天劝别人不要在电梯吸烟了,孩子知道与朋友分享玩具了,”的作用,那未免太小看经典了。那些是文明社会每个公民应该有的修养,这些是家庭教育的内容。现在正因为家庭教育已经颓堕了,所以弟子规才显得如此重要。然而这不是道德本身,这只是规矩,不能在此止步。
什么是道德?原来我在讲解弟子规的时候总喜欢用“五伦关系”来解释道,用五伦关系表现出的“仁、忠、慈、孝、友、恭、义、顺和信”来解释“德”。所谓“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此为人伦大道之德。一场场讲下来,台下效果甚好,我自己却陷入了迷惑:道德是外来的限制吗?如同行为规范?这些仁呀忠呀,慈呀孝呀。。。都是抽象的概念,怎么表现?同一种行为此时忠,另时即愚忠。如何把握?当时我问了林放问夫子的一个问题:礼之本?我记得当时求教了很多人,但没人能给我满意的解答,我站在台上却越来越觉得对不起家长。后来我请假了,就是为了解决道德从哪里来的问题。
儒家的道德有不同的名相:诚体、道体、天理、良知。。。其实都是说一个东西。说来很玄,其实很平易,孟子讲的最贴切,“见孺子落井的恻隐之心”这种恻隐之心愚夫愚妇都有,每个人都有,这种恻隐之心非外力要你恻隐,非搏一个雅誉,非贪图利益,它干干净净,没有任何葛藤,如中庸所说“溥博而时出之”。是自己涌出来的,自家的东西。不是外面树一个“恻隐”来规范和压抑宰制我们。把这四端之心扩充之,现实中如果处于君位表现出的就是“仁”,处于朋友表现出的就是“信”如此类推。把这个好好涵养,嬉笑怒骂皆是道德,所谓“君子不器”,何必拘泥于鞠躬、温文尔雅和洗脚?儒家文化也是指一个月亮,我们要顺着手指找到月亮,却不能把手指当成月亮,学死就是从这里开始把自己捆死的。
==============================
另外,这里是专门读经的板块,当然沟通怎么读经,虽琐碎也是必要。其他方面没写并不代表家长不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