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前4000年,中国西安半坡的陶器上出现数字刻符.
前2700年,中国黄帝时代传说隶首做算数之说,大兀发明了甲子.
前2500年,据中国战国时尸佼著《尸子》记载:“古者,降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 焉”。 当于“园、方、平、直”等形的概念。
前2100年,中国夏朝出现象征吉祥的河图洛书纵横图,即为“九宫算”,这被认为是现代“组合数学”最古老的发现。
前1400年,中国殷代甲骨文扑辞记录已有十进制记数,最大数字是3万。
前1050年,中国西周时期,“九数”成为“国子”的必修课程之一。
前400年,中国战国时期的《墨经》中记载了一些几何学的义理。
前3世纪,战国时期的中国,筹算成为当时的主要计算方法,出现《庄子》、《考工记》记载中的极限概念、分数运算法、特殊角度概念及对策论的例证。
前170年,湖北出现竹简算书《算数书》。
前1世纪,中国的《周髀算经》发表,其中阐述了“盖天说”和四分历法,使用分数算法和开方法等。
50-100年,继西汉张苍、耿寿昌删补校订之后,东汉时刘微等人集注出版了《九章算术》,这是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收集了246个问题的解法。
3-4世纪,魏晋时期,中国赵爽在《勾股园方图注》中列出了关于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命题共21条,中国刘微发明“割圆术”,并算得圆周率为3。1416;著《海岛算经》,论述了有关测量和计算海岛的距离、高度的方法。
约463年,中国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到第七位小数,这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466-485年,中国三国时期的《张邱建算经》成书。
550年,中国南北朝甄鸾撰《五草算经》、《五经算经》、《算术记遗》。
6世纪,中国六朝时,祖日恒提出祖氏定律:若二立体等高处的截面积相等,则二者体积相等。西方直到17世纪才发现同一定律:,称为卡互列利原理。
6世纪,堕代《皇极历法》内,中国刘焯已用“内插法”来计算日、月的正确位置。
620年,中国唐朝王孝通著《辑古算经》,解决了大规模土方工程中提出的三次方程求正根的问题。
656年,中国唐朝李淳风等奉旨著《“十部算经”注释》,作为国子监算学馆读本,。“十部算经”是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张邱建算经》、《五经算经》等等。
727年,中国唐朝开元年间,僧一行编成《大衍历》,建立了不等距的内插公式。
1000-1019年,中国北宋刘益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