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37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26 15:4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建 Microsoft Word 文档.rar(5.91 KB, 下载次数: 28)

附件描述:
版权信息:本站内会员所分享的全部“资源/素材”,仅供学习与参考,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责任声明:本站所有资源来自互联网以及会员发布,我们并不能完全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
友情提示:2014年6月以前的多数附件不能直接本地下载,请尝试穿越到老儿教下载,如果你不是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到这里购买临时用户ID

本地下载 如果本地不能下载,请单击这里穿越到老儿教下载

详见附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0-28 09:16:56 | 只看该作者
我把它下了,谢谢分享呀!一会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1-29 09:22:56 | 只看该作者
甘草
Radix Glycyrrhizae
--------------------------------------------------------------------------------

【英文名称】  
Liquorice,Licorice Root  
【别名】
甜草根、密草。  
【来源】
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被白色短毛或腺毛。茎直立,稍带木质,小枝有棱角。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形,5裂;花冠蝶形,紫红色或蓝紫色。荚果褐色,弯曲成镰刀状。花期6~7月,果期7~9月。 生于向阳干燥的钙质草原及河岸砂质土处;有栽培。主产内蒙古、甘肃。  
【采制】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
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 有芽痕,断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化学成分】
甘草根及根茎含甘草甜素,为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钾、钙盐。尚含甘草苷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新异甘草甙(neoiso-liquiritin)等。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缓解药物毒性。用量1.5~9g。 [附注] 胀果甘草G.inflataBat.、光果甘草G.glabraL.根和根茎亦入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1-29 09:26:06 | 只看该作者
甘草


  
  其他名称:美草 蜜甘 蜜草 蕗草 国老 灵通 粉草 甜草 甜根子 棒草
  主要成分:甘草的根和根茎含三萜皂甙甘草酸,即甘草甜素,是甘草次酸的二葡萄糖醛酸甙,为甘草的甜味成分。
  性状:根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皮孔及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呈纤维性,黄白色。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厥;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1.补脾益气:治疗脾虚气弱的乏力、胃口差等症状。甘草并能益气生血,治疗心悸,脉律不齐。补脾气多用炙甘草。2.清热解毒:生用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疡肿毒、热邪入里。3.润肺止咳:治疗肺热咳嗽咽痛。4.调和诸药:本品性和缓,配入复方中能调和诸药,减少毒副作用。5.缓急止痛:用于腹部疼痛,四肢肌肉挛急疼痛。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法及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不良反应和注意: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甘草制剂会引起假醛固酮增多症,出现高血压、低血钾以及因此而引起的头痛、浮肿、心肌损害、四肢无力等症状。有报道每日煎服5~10克,连续服用一年而引起上述症状。直接服用甘草甜素或甘草酸也会出现上述现象。过敏反应:有人每次服用甘草均引起气喘、胸闷,可能属甘草引起的过敏反应。
  规格:
  生产厂家:
  是否医保用药:医保
  是否非处方药:处方
  其它:湿盛中满者不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1-29 09:36:25 | 只看该作者
甘草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灵通、国老。

气味:(根)甘、平、无毒。

主治: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4、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5、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29 09:38:23 | 只看该作者
甘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应用历史悠久而广泛的最常用中药。据现代研究,甘草的根及根茎含三萜皂甙甘草酸即甘草甜素,为甘草的甜味成分,此外还含有多种黄酮成分,即甘草素、异甘草素和甘草甙、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芒柄花甙、甘草西定、甘草醇、5-0-甲基甘草醇和异甘草醇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抑制溃疡作用,抗炎、抗变态反应及解毒作用,能促进高血压病人脂质代谢,增加胆汁分泌;以及镇咳、镇痛、抗惊厥、抗肿瘤、抗艾滋病病毒等。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阿狄森氏病,席汉氏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哮喘,传染性肝炎,急性血吸虫病,疟疾,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腓肠肌痉挛,先天性肌强直,血栓性脉管炎,子宫糜烂,眼科炎症,皮肤皲裂,艾滋病等。特别是甘草酸类成分,具有防治病毒性肝炎、高脂血症作用,能抗癌治癌,可作干扰素诱生剂及细胞免疫调节剂,又适用于制成多种生物碱、抗生素、氨基酸的复方制剂,常具协同、增溶、增效等作用。甘草在食用方面可以用甘草甜素作为饮料调味剂,根及根茎粉末及其提取残渣可以作为兽用饲料。因此,甘草的用途较为广泛,开发前景广阔,急待进一步开发研究。

在祖国医学宝库中,甘草是一味普通而又重要的药物。说它普通,是因为它药源丰富、药价低廉,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众多的中药方剂里,起着诸多方面的微妙作用。从远古开始,甘草就被医家所重视,我国现存的古代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甘草列为“上品”。公元五世纪的名医陶弘景所辑的《名医别录》,称她为美草、蜜草,还有“国老”这样的尊称。陶弘景说:“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又说:甘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七世纪甄权也说它“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然而,甘草决不只是担负调和诸药的重任,也不仅限于能解诸毒,它确实有着多方面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名医别录》说甘草能温中、下气、止咳止渴,解百药毒。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协合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敛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甘草有生用与炙用之别。中医临床上早已总结出,甘草生用则通,灸用则补的经验。因其性味甘平,以清热降火解毒为长,用治疮疡肿毒、湿疹、发热等须用生甘草。如经蜜炙后性味变为甘温,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有温中散寒,除邪热,补脾胃,润肺益气之功效。甘草的根和茎入药,其成分含有甘草甜素,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甙元,还原糖,淀粉,胶质及矿物质等。甘草之所以有甜味,主要是甘草甜素所致。


甘草对胃酸过多的胃肠道溃疡病,能抑制其胃酸分泌,从而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甘草浸膏口服后能覆盖发炎的咽部粘膜,缓和炎症对它的刺激,起到镇咳作用。 甘草的解毒功能,主要是甘草酸分解的葡萄糖醛酸与毒素发生反应的结果。实验证明,甘草及各种制剂能消除或降低氯化铵、组织胺、水合氯醛、苯砷、升汞的毒性;对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其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甘草经水解后可释出葡萄糖醛酸与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解毒。此外,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其解毒作用与吸附率成正比关系。与药用炭一样,在胃内吸附毒物,减少毒物吸收而解毒。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在体外对金葡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阿米巴原虫及滴虫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次酸在试管内能增强小檗碱抑制金葡菌的作用。甘草制剂对多种皮肤炎症及皮肤过敏性疾患均有一定疗效,如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湿疹、皮炎皮疹等。用于眼科治疗疱疹性结膜炎、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亦取得较好疗效。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一定效果。此外,甘草还具有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胆固醇以及镇痛,解痉等功效。


近期报道,对甘草中的甘草甜素进行研究,其可以抑制爱滋病毒斑的形成和感染细胞的变化,从而抑制爱滋病的繁殖,其抑制率达98%,原苏联土库曼尼亚爱滋病防治中心等单位,从甘草中分离并配制成一种有效抑制HIV繁衍的药物尼格利津,专家认为其结构与美国研制的叠氮脱氧胸苷相似,但它并无副作用,且临床证明是极有效的一种治疗爱滋病药物。连云港天晴制药厂生产的克艾可系中药甘草等提取物制成的口服片剂,用于60例爱滋病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改善症状,体症及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该制剂的作用得到药理实验的证明。甘草的毒副作用较小,但若较长时间大量服用,可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及血钾减少等症状并有脘腹胀满,纳呆等消 化障碍,如能适当掌握用药剂量,上述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综上所述,甘草的作用相当广泛,从古至今,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防治作用,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运用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学科技术,深入研究甘草的药用价值和作用机理,这样更有利于甘草的开发和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甘草这一“国老”在传统药学宝库中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1-29 09:42:14 | 只看该作者
浅谈甘草的功效及应用  
    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如<和剂局方>四君汤.若气虚血少,心阳不振所致心动悸、脉结代等,则须重用炙甘草为君药,以益气补中,化生气血,资脉之本源,如<伤寒论>炙甘草汤.气血两虚的其他病症,甘草亦用于气血双补方中,如<济生方>归脾汤、<正甘草号称中草药之王,在中药里甘草可以说是应用最广的一味药了,例如在《伤寒论》 的110 个处方中就有74 个处方用了甘草。明代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 说: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本毒,调和从药有功。
   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疼痛、痈肿疮毒、食物中毒等。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甘草的药理作用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它不但有较强的解毒作用,还有抗溃疡、抗炎症、镇痉镇咳、降血压、隆血脂、抗癌作用等等。

   补脾益气: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润肺止咳: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缓急止痛:适于腹中孪急作痛及四肢构孪疼痛,每与白芍同用。
   缓和药性: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29 09:43:47 | 只看该作者
甘草
                                名称:甘草
                                释名: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灵通、国老。
                                气味: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2、肺热喉痛(有灸热)。用炒甘草二两、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两,加入阿胶半斤。每服五钱,水煎服。
                                3、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两、炮干姜二两,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4、肺痿久嗽(恶寒发烧,骨节不适,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两,研细。每日取一钱,童便三合调下。
                                5、小儿热嗽。用甘草二两,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6、婴儿初生便闭。用甘草、枳壳各一钱,水半碗煎服。
                                7、小儿撮口风。用甘草二钱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点儿口中。
                                8、婴儿慢肝风(目涩、畏光、肿闭,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长,猪胆汁灸过,研细。以米汁调少许灌下。
                                9、儿童遗尿。用大甘草头煎汤,每夜临睡前服之。
                                10、小儿尿中带血。用甘草一两二钱,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岁儿一天服尽。
                                11、小儿干瘦。用甘草三两,灸焦,研细,和蜜成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温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长,灸后劈破,以淡浆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肿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险)。用甘草煎成浓汤,热嗽,随时吐出涎汁。
                                14、口疮。用甘草二寸、白矾一块(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细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又方:甘草一两,微灸,捣碎,浸入一升水中,经过一夜,搅水使起泡,把泡撇掉,只饮甘草水。
                                16、各种痈疽。用甘草三两,微灸,切细,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铅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复九次。令病人饮此酒至醉,痈疽自渐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浓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国老膏”。消肿去毒,功效显著。
                                17、初起乳痈。用灸甘草二钱,新汲水煎服。外咂乳头,免致阻塞。
                                18、痘疮。用灸甘草、栝楼根等分,煎水服。
                                19、阴部垂痈(生于肛门前后,初发如松子大,渐如莲子,渐红肿如桃子。成脓破口,便难治好)。用甘草一两、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尽为度。劈开检视,甘草中心已有水润即可。取出细锉,再放入两碗酒中煎成一碗。温服。两剂之后,病热好转,但须经二十天,肿痛才会消尽。
                                20、阴部温痒。用甘草煎汤,一天洗三、五次。
                                21、冻疮发裂。先用甘草汤洗过,然后用黄连、黄芩共研为末,加水银
                                粉、麻油调敷。
                                22、汤火伤。用甘草煎蜜涂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29 10:06:12 | 只看该作者
材料:乌梅20颗、山楂8片、甘草8片、陈皮一小撮,丁香5克、桂皮5克、桂花糖一小匙、冰糖或若干。

做法:先将乌梅洗净然后泡水,等果肉软化之后去核。然后冲洗5、6遍,有怕药味的可以多冲洗几遍,再把山楂、甘草、陈皮,丁香、桂皮也都冲洗干净,一起放到锅里加水,放适量冰糖和桂花糖,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1个半小时,起锅。用纱布过滤掉原料,等酸梅汤冷却下来就可以放在冰箱里冰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1-29 10:54:55 | 只看该作者
甘草可以解毒吗?

    甘草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一味中药。一般都说“良药苦口”,可甘草却是甜的,无论是刚从土中挖出来,还是陈年的干草,嚼在嘴里,都是甜丝丝的。甜味的甘草也可以解毒治病。

    甘草是豆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是半灌木状植物,高约半米左右,茎上常有刺毛,叶子成羽状排列,小而多。紫色的蝶形花冠,是穗状花。秋季结果,果实是狭长的荚果。

    甘草的主根和根状茎呈现红褐色,是主要的药用部分,有解毒、润喉、,止咳等功能,还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在古医书《伤寒论》中,其中的110个处方就有74个用了甘草。

    甘草除去药用之外,还利用其甜味作烟草、点心和酱油等的香料。甘草里含有一种甘草甜素——三萜类皂甙,用二万倍的水冲淡甘草甜素,还能尝到甜味呢,可想而知,甘草有多甜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0 17:49 , Processed in 0.122997 second(s), 3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