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56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理念] 王树老师谈成人的心理成长与儿童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0-16 11:41: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树老师谈成人的心理成长与儿童教育
新闻报道 来源:admin 访问量:260

    各位妈妈爸爸,早晨好。
    做了这么久的教育,仔细想来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成长。也因为如此突然发现孩子的教育并不难,最难的来自于我们如何了解孩子,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得突破“如何了解”自己这个问题。
孩子来自于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她延续了我们生命中很多的特质。当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的时候,我们即不知道孩子原本的状态也不明白孩子当下的状态,经过四年对家庭关系与孩子成长的研究,我想我们不仅要为孩子们,更是为我们自己做一些事情。让我们内在的生命恢复原有的鲜活。

    在这个帖子中,我会就四个主题来谈,希望能够在讨论中更清晰地让大家了解个人成长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首先我想谈一下“俱乐部”的目的。了解俱乐部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俱乐部没有更多的商业色彩,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谈及个人成长的小天地,我创办这个俱乐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发现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和儿童处于两个频道,儿童的成长是透过精神胚胎在0到6岁建构自我,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渴望获得人类的共性所需要的东西:爱、被爱、被接纳、被认同、被欣赏。并且,由此发展出他对自己的成长期待,从而也满足父母们对孩子的期待。当这个期待能够积极地正常地满足,继而孩子内在会确定良好的、积极的生存信念。同时,会让儿童拥有更积极、正面向上的感受(喜悦、快乐、满足、兴奋、宁静)这一过程将会让儿童在自我建构的时候成为自己的主人,他会清晰地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在我们成长的那个年代,我们的这一过程没有很好地完成,在我们0-6岁建构自我的时候不是被深深地满足了渴望,而是深深地亏欠了,这不是因为我们的父母不想给予我们爱、被爱、接纳、认同等等,而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整个社会没有办法让我们以更人性化的方法来生存,也正是这内心情感的匮乏,我们对自己充满了巨大的成功期待,当我们无法确定什么是成功的时候,我们又将这种期待转嫁到孩子身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拥有的通常是无助的、恐惧的、被抛弃的、无自信的深层感受。它形成了我们的深层信念,从而内在无意识地充满了负面感受(恐惧、焦虑、担忧、猜疑)。由于这一切我们更习惯以抱怨、指责、冷漠或者讨好的方式来处理我们的人际关系以及孩子的问题。

      没有人喜欢这一切,但我们却不由自主地处于这样的心态中,我们不希望孩子成为我们,这个教育的宗旨就是让孩子按照他原有的状态成为他自己。

      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和孩子变成了两个频道,我们努力用全身心的爱对待我们的孩子,但却发现效果甚微,我们给了,他们却收不到,他们想要的,我们又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就像两条平行线,很难有交点。但是这个交点却是我们生命中的必然,所以我们有两条路选择:一条是将他们的频道调整到与我们同步,这条路是我们走了很多年的一种方式。我们的父辈将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培养,我们今天成功了,生活比他们好,外显的一切随着社会的改变也改变着,但我们缺失的心灵却隐隐作痛;另一条路那就是将我们的频道调整到孩子的频道中,这个转变如同内心的一滩死水,让他透过成长慢慢荡漾起来,最后如同儿童的生命之河般流动,我们透过这样流动的美相交。

      这条路,比起前者要艰难许多,因为我们操控一个孩子改变很容易,但是,我们面对这个陈旧的自己并且改变“他”却很痛苦。可如果我们选择了,这将是对自己和孩子所献上的一生最重要的礼物。在这条路上,我们要去面对我们内在的无助、恐惧、自卑、孤独,而不再是逃避。我们拥抱“他们”,并且接纳“他们”。用自己的爱,将他们逐步转化为快乐、喜悦、宁静……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脱掉我们那层“保护”了我们很久的心灵盔甲,从而让生命变得柔软。

      这就是我们俱乐部的意义所在。从去年开始,我们根据我们的教育陆续设计了一系列的成人心理成长的课程,并在课程中详细地阐述了孩子与成人的心理关系,帮助家长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谁,孩子是谁。
      
      我们也从今年下半年起陆续引进一些专业的课程,帮助家长去解决一些内在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并不喜欢知道别人的隐私,我们要做的只是将我们内在的负能量转化为正面的、积极的能量。有很多家长有一些担忧,这种担忧是正常的,我自己用了长达四年的时间来体会这一切,我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做的是让我们的爱流动起来,也让我们这份流动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我们,包围着我们的孩子。

      第二个问题我想谈关于心理成长发展以及家庭关系等等的话题在今天社会中的被关注是一个必然现象。
      在今天社会的快速发展之下,有一群人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获得了生存与物质的安全感。当这种安全感建构之后,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我们的心灵与精神。这是人类的基本的内在需求,不是由某一个人来左右的。

      在过去的成长中,所留下来的一切,我们曾经忽视他。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条件去关注他们,但是今天关注心灵的时代到来了,就如同经济的发展要与世界接轨一样,我们的精神发展也会与世界接轨,心理学在西方发展了百年,在经济发展趋势良好的中国也必定会帮助一些物质基础已经建构的人们去重整他们的心灵家园。

      这一做法并不仅仅是解决我们个人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解决我们后代的问题。家庭系统排列是德国心理大师海灵格所创建的。他认为家族中的一些能量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都会遗留在后代身上,正如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所说有一些我们一生中经历的巨大的事件虽然过去了,但是,他们的影响却留了下来。所以我想,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丢人的事情,作为一个成熟的人,我们需要来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完善自我是人最高的人生目标。所以,心理学的时代到来了,他将改变我们,从而改变我们的孩子。
     
      第三个问题关于在教育中的我们自己的心态。
     首先第一点,当我们接触到爱和自由的时候,我们真的觉得非常好,因为它开启了我们心灵的那扇窗,让我们知道了我们曾经缺失过什么,也因为这一点我们生怕孩子失去什么,所以我们开始补偿孩子,我们没有界限、没有原则地补偿孩子,其实那一刻我们是在透过补偿来填补自己匮乏的心灵。当然,我们又会恐惧爱和自由。因为我们深深地担忧他们和别人不同,这种不同我们认为会脱离这个社会,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甚至我们看到的未来是更加的“黑暗”和“消极”,所以我们担忧,在爱和自由下的美好会被那黑暗与消极所充斥吞噬,这些复杂的内在冲突,让我们患得患失,时而希望老师“教”给孩子一些东西去“应对”这个社会,时而又担忧老师不够体贴孩子的心理,时而又抱怨我们无法理解大家的心理,其实我想说:我们明白!我们明白做父母的难处,我们明白做父母的这份担忧,甚至父母在教育中的那份患得患失我们都明白,虽然有的时候不太喜欢听抱怨,但是过后,我们依旧透过孩子来体贴父母那颗想爱又不知如何爱的心。

      第二点,关于界限。

      目前在社会中有很多的书籍谈到界限,教育中也提出为孩子立界限。但为什么非常难操作这个事情,而且在教育中似乎也很难立规则。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不清楚自己,也就不能清楚孩子。假如我们清晰地了解我是谁(我的情绪,我内在的渴望,我深层的感受,我交往的方式),我也清晰地了解了孩子是谁(孩子的情绪来源,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的内心渴望等等)那么,我们的界限自然而然就会清晰。

      包括我们在其他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再处在别人的一个眼神,别人的一句话而让我们难受的状态中,也不再是那种完全活在自我中,而不知道别人怎么了的那种状态,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使我们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存在,让我们以更平和、更宽容的心态来看待世界。

      最后一个话题,我想谈一下关于自今年年底到明年开设的一些课程。

      首先第一个:关系花园。这个话题来自国际著名的心理大师黄焕详和麦基卓,他们的三本书:《懂得爱》、《懂得健康》、《懂得生命》已被国内发行出版,我们也给会员们做了推荐,在这三本书中,他详细阐述了人们深层次的需要,以及建构一个和谐关系的来源,两位大师透过多年的中西方文化的研究以及亲身实践从多种心理学体系中寻找方法,来解决我们内心深层次的问题。

     通常,我们在建构一个关系的时候会分阶段地来完成这种相处。首先我们的关系会进入蜜月期,在这个期间我们无法理性地看到自己和看到对方,我们仅仅去体验我们那种被满足的渴望感,这种亲密地接触,让我们似乎觉得我们是相爱的、不可分离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这种亲密感越来越淡,由于我们内在的深度的没有安全感,所以我们开始出现彼此的操控与占有,我们将这一阶段称为权利斗争,到底是谁能占有谁,在心理上的这场较量有时会将我们拖至疲惫不堪,输赢中的患得患失让我们耗尽了所有的心力;接下来我们将选择战后的分离。孤独让我们再次选择,而这一次的选择更多的还是在原有路途中重复。

      怎样改善我们的生命状态呢?在关系花园中它教给我们如何在权利斗争中做心理调适与能量整合,并完成彼此之间的信赖与承诺。从而走向亲密的关系花园。在那里我们体会到的是和谐、宁静、尊重与爱。当我们能够与一生中最亲密的人完成这一关系的时候,那么其他的关系也会随之被梳理,走向真正和谐的亲密关系。

       这个课程没有向社会公开培训,而是为一些大型机构内的高管层人员做的培训,例如:华为、建行等。将这个课程引进来,由孙老师主持,主要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地帮助老师、帮助机构、帮助孩子,从而帮助家长来形成我们这个巨大的和谐的关系花园。

       第二个关于萨提亚的课程。萨提亚女士是美国家庭治疗流派的开创者,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杂志》称为“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在其72年的生命历程当中,萨提亚一直怀着人可以持续成长、改变、并开拓对生活崭新的信念这一信仰,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对家庭治疗的教育和写作工作当中。

      萨提亚女士认为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平等的内在价值,所以,关于自我价值的问题决不是我们是否拥有它,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去体现它。自我价值永远根植于我们的心底,并不断挣扎着,希望被发现、被承认和被证实。

      蔡敏莉女士自1988年在美国学习萨提亚治疗后,率先在香港开始推进这个课程,后在大陆广泛传播,近20年里直接、间接帮助了大批关注个人心理成长的人们。蔡老师的透过各种方法(完型、雕塑等)捕捉和展现出我们心理成长的负能量,并迅速转换为积极正向的能量。她的夜话节目在广州开播半年多来也帮助了大量的成人重新走上自我成长之路。通过我对蔡老师的了解,对这个课程的了解,将这个课引进我们的心理俱乐部,有的妈妈总是担忧可能会呈现自己不愿呈现的一面,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模式决定了将以一个共振的方式获得团体的成长,而非关注他人的隐私,所以参与者们大可不必担忧,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俱乐部里的心理课程,你会发现其蕴藏的巨大的成长的秘密和快乐。

最后我想分享两段文字:
一、我对自尊的宣言
◇我是我自己。
◇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有些人有部分像我,但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因此,从我身上出来的每一点,每一滴,都那么真实的代表我自己,因为是我自己选择的。
◇我拥有我的一切,包括我的身体,和它所做的事情;我的大脑,和它所思所想;我的眼睛,和它所看到的、所想象的;我的感觉,不论他们可能是愤怒、喜悦、挫折、爱、失望、兴奋;我的嘴巴,和它所说的话,礼貌的、甜蜜或粗鲁的,正确或不正确的;我的声音,大声或者小声的;和我所有的行动,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的。
◇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和害怕。
◇我拥有我所有的胜利与成功、所有的失败与错误。
◇因为我拥有全部的我,因此我能和自己更熟悉、更亲密。由于我能如此,所以我能爱自己,并友善的对待自己的每一部分。于是我就能够做我最感兴趣的工作。
◇我知道某些困惑我的部分,和一些我不了解的部分。但是只要我友善的爱我自己,我就能够有勇气,有希望的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发现更多的自己。
◇然而,任何时刻,我看、我听、我说、我做、我想或我感,那都是真实的我。
◇过些时候,我再回头看我如何看、听、想和感受的,有些可能已经不再合适了。
◇我能够舍掉一些不再合适的,而保留其余的,并且再创造一些新的来取代舍掉的那些。
◇我能看、听、感受、思考、说和做。我有方法使自己觉得活得有意义、亲近别人,使自己丰富和有创意,并且明白这世上其它的人类和我身外的事物。
◇我拥有我自己,因此我能驾御我自己。
◇我是我的,而且我很好。

二、
I want to love your without clutching
Appreciate you without judging.
Join you without demanding.
Invite you without request;
Leave you without guilt.
Criticize you without blaming.  
And help you without insulting.  
If I can have the same from you,
So we can encounter sincerely,
Then we can truly meet each other.  

        —— Virginia Satir
祝福你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0-23 17:11:36 | 只看该作者
有些东西值得思考
但是没有前因后果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好贴还是要看要学习要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3-20 20:0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land 的帖子

要是有关系花园等课程的进一步内容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7-14 14:52:39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学习

是的,如果能实地参与这课程就更好了,无论育儿还是日常生活都会收益极大的,请附详细的东东上来吧,楼主,如果需要,我们也参与一下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7-15 10:53: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做起来就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5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5-18 07:37 , Processed in 0.077499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