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679|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集思广益]如何教孩子主动和老师沟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8 09:4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前我家小朋友上幼儿园大班,我曾经很朦胧的冒出这个想法。

现在孩子上一年级,我又开始萌生出这个想法:教孩子主动和老师沟通

从大的方向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只是一个引导者,沟通和交流也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定是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受体。

再说这是对社交能力和社交语言的培养。孩子的社交范围包括小朋友,成人等,而家长和亲戚朋友等大人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在其社交范围内经常接触到的成人就只有老师了。

最近美国的一些初级课本开始出现这样的章节“如何和老师打交道”“如何让老师喜欢你”,这是核心课程,而且被认为是礼貌的一部分。

现在的老师都提出要多和家长交流,其实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交流是学生和老师交流的一种过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教,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家长和老师交流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能自主的老师交流。


我家小朋友班上有52个学生,要老师主动和学生交流,是很困难的事情,老师要面对52个学生的家长,要这52个家长和老师交流,也是让老师很困扰的事情。因此要与老师形成某种积极的关系主要在于学生自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9-18 10:01:35 | 只看该作者
坐上沙发
学习了,学会交流,不管是跟老师、还是同学、甚至父母,交流都是不可缺少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9-18 11:00:17 | 只看该作者
并不是所有老师都喜欢学生主动与他沟通的。
幼儿园的情况可能会好一点。
在学校里,老师认为主动沟通的孩子不是良民、顺民。
是眼中钉肉中刺。

我是吃过不少这个亏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9-18 11:28:35 | 只看该作者
  
  老师应该会喜欢常沟通的孩子
  一个班没有几个活跃分子
  老师这个职业就没有特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9-18 11:47:21 | 只看该作者
妖精这个贴的题目很好呢,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很好地沟通和交流。

首先,我觉得老师的性格习惯不一样,孩子要学会“察言观色”,这可能就需要孩子世故了。
比如,曾经的一贴,说说上课爱接话的孩子,有的老师喜欢接话,有的老师却不喜欢。

其实,孩子能主动和老师交流,和孩子性格有关,和家庭教养有关:
曾经在孩子班级里观察到一个瞬间,老师拿着很重的东西进教室,有的孩子就主动上前接过老师的东西;老师在擦黑板,有的孩子就接过来帮老师去擦,这种在我们称做“会来事儿”,这种“会来事儿”的孩子似乎有一半的是天生的。

有些内向的孩子,让他主动跟老师交流,比打他一顿还难受,他只能通过学习成绩博得老师的欢心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9-18 15:02:5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我自己比较擅长和老师沟通(特指在我上学期间),最经典的是能够让令我们全班咬牙的法律老师同意我考试之日回家,给了我一套题,让我自己在家开卷考,开学就不用补考了。

但说实话,我并不是因为拍马屁呀,或者单纯的“会来事儿”啊什么的来获得这个权利的,我想老师之所以能准许我这样是因为我在一学期的学习里让表现出了对他足够的尊重以及对自己足够的自律。而我之所以能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看到他们的闪光之处是因为我的父母都是老师,而我从小就想要成为一名老师。

现在我对孩子的要求也是要充分尊重老师,也要理解老师。我们在家从来没说过他们老师的不是,都是讲的老师对他的关爱,孩子自然而然地对老师亲近起来,这反过来也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态度,我曾经在一个贴子里写过怎样帮孩子建立与老师的良好关系的。请大家移步: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 ... ight=%2Bhappy%5C_99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一袋子宁静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9-18 15:59: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9-18 15:02 发表
呵呵,我自己比较擅长和老师沟通(特指在我上学期间),最经典的是能够让令我们全班咬牙的法律老师同意我考试之日回家,给了我一套题,让我自己在家开卷考,开学就不用补考了。

但说实话,我并不是因为 ...


happy_99 引用那个地址的贴子,恰好昨天看了,非常喜欢。

关于孩子和老师交流,能主动和老师沟通和交流是一种能力,是主动的;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是本身的学习成绩或者优点被老师欣赏,是被动的。

1、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乖乖女,容易得到老师的赏识;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把老师的话最为做高指示,一分一丝一毫也不差地执行,学习成绩又好,老师自然另眼看待,起码老师不会反感。
-----我女儿就是此类型的,对老师的话执行得僵硬近乎教条。


2、喜欢表达,愿意与人交流,热情善良,比较“会来事儿”,虽然学习成绩差一点甚至有点淘气,但也会得到老师的喜欢,很多时候是性格使然。
------我儿子就这种类型的,他除了对老师,对所有人包括陌生人都是这样的。家里来客人他会真心热情地送到楼下,我回家在楼下按门铃,他会到楼下去接;心很软,遇到一些事情会流泪,与家人争执会主动道歉。


3、通过学习“如何和老师打交道”、“如何让老师喜欢你”这类课程和技巧,以及礼貌常识,主动有意识地做,做为一种交流的需要,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也是必要的。

[ 本帖最后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9-18 16:0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9-18 16:27:27 | 只看该作者
最近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怎样跟老师表达想当班长(幼儿园),

我当然不能帮他去说,但有什么好办法让他大胆跟老师说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17:09: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appy_99 于 2007-9-18 15:02 发表
呵呵,我自己比较擅长和老师沟通(特指在我上学期间),最经典的是能够让令我们全班咬牙的法律老师同意我考试之日回家,给了我一套题,让我自己在家开卷考,开学就不用补考了。

但说实话,我并不是因为 ...


这个例子举的很好,如何和老师打交道第1条就是:赞美老师

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孩子意识到老师是人,老师也需要表扬和帮助,也要感觉到自己工作做得很出色,也需要学生的鼓励。如果你告诉历史老师你觉得历史很无聊,后果是怎么样的?相反,如果你对历史真感兴趣,就培养了与历史老师一个将生命献给历史事业的成人的关系。

孩子和成人打交道是一份有用的资源。

当然在这种过程中,孩子不失去自由、个人爱好和正直和真诚,也是很重要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17:3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袋子宁静 于 2007-9-18 15:59 发表


happy_99 引用那个地址的贴子,恰好昨天看了,非常喜欢。

关于孩子和老师交流,能主动和老师沟通和交流是一种能力,是主动的;能得到老师的赏识是本身的学习成绩或者优点被老师欣赏,是被动的。

1 ...


是的,把它定义为能力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训练

说远一点,不要砸我哈,请大家站在褒义的角度理解下面这段:

国内学校教育是典型的官本位,老师是最高权力中心,下设各种班干部,比较象成人社会的职务。与老师打交道可以获得最长久和最有力的政治经历,今天的老师就是明天的老板或者监督人。苛刻的讲如果有这种社交能力,以后即便不用修饰这种关系,也可以让其自由发展,这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1:44 , Processed in 0.134486 second(s), 4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