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2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轉貼]牟宗三: 邏輯裡講概念有內容與外延之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12 12:3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牟宗三  乙﹑理性之外延的表現

一﹑使用內容外延兩詞之說明

  邏輯裡講概念有內容與外延之別。內容是一個概念之意義﹐通過定義以確定者﹐而通過定義所確定之意義即有其應用上之一定的範圍﹐此一定的範圍即此概念之外延。例如「人」一概念﹐它的內容是它的意義﹐由定義以抒發而確定之﹐例如定「人」為「理性的動物」。此「理性的動物」即抒發「人」一概念之確定意義﹐而此即其內容也。具有如此內容之概念所應用的範圍﹐即全體人類﹐便是其外 延。有了外延﹐它的範圍即客觀地被確定了。而它的外延之確定﹐根本由於其內容之確定。而內容之確定﹐則根本由於定義。定義之作用即在類族辨物: 同時抒發而確定一概念之意義﹐同時即是劃類而盡其外延。如不經過定義﹐則一概念之「意義」可有許多方面的聯想﹐亦有許多線索可以追尋﹐而皆不必是此概念之當身﹐亦即不必是此概今當身之內容﹐即不必是此概念之「自性」。概念之自性不能確定﹐此概念之所以為此概念之本身即不能建立﹐而其外延亦不能確定。不能確定一概念當身之內容與外延﹐雖極具豐富之意義﹐而於許多方面或線索上﹐雖亦能盡其自然而當然之韵節﹐而究不是此概念當身之建立。蓋此許多方面或線索上之自然而當然之韵節可以牽涉出入於許多概念﹐而在此牽涉出入上顯其韵節﹐而卻不是各概念本身內之韵節。各概念本身不能先劃定建立﹐此即界域不清﹐而流於漫蕩與軟罷。雖能盡其出入與牽連而顯圓通與諧和﹐然而不能盡各概念當身之自性而見方正與界域。是以通過定義而見內容與外延是建立概念自性之內外面。我說中國儒家政治思想全幅是「理性之內容的表現」﹐此所謂「內容」是方法上的借用﹐不是言理性之內容也。即言表現理性﹐有是內容地表現之﹐有是外延地表現之。在政治上表現理性﹐而是內容地表現之﹐是說對政治一概念本身既沒有客觀地表現其理性﹐以成就此概念之自性﹐復沒有在具備客觀的內容與外延之政治概念自性下以表現其理性﹐而單就生活實體上事理之當然﹐自「仁者德治」之措施與運用上﹐以表現其理性﹐故為「理性之內容的表現」。此即政治一概念之自性與界域所以不能確立與建立之故。雖能極盡其出入與牽連而顯圓通與諧和﹐然而不能盡其方正與界域﹐遂顯漫蕩而軟罷。說外延的表現﹐則內容即限在一定界域中能使一概念當身之自性﹐因客觀的內容與外延之確定而被建立。雖不能盡其具體之牽連與出入﹐然而可以使人正視每一概念之自性。此雖不免於抽象﹐然在政治上﹐(乃至科學知識上) 卻是必須的。此即西方文化生命所走之途徑﹐所表現的理路。定義﹐內容﹐外延﹐這一起根本都是「理性之外延表現」﹐吾亦曾總名之曰「概念的心靈」。

  又﹐在邏輯上﹐有內容命題與外延命題之分。繫屬於主體的句子為內容命題﹐如:「我相信:X是人函著X有死」﹐此中兩語句之連結為內容的連結﹐故此連結所成的整句即為內容命題。因其繫屬於「我相信」故。脫離主體而可以客觀地被主斷的連結為外延的連結﹐故其所成之命題亦為一外延命題。此如:「X是人函著X有死」。(詳解請參看拙著「理則學」頁二十六-二十七) 。由此內容外延之分﹐便易明白吾這裡使用「內容的表現」與「外延的表現」兩詞之意義。由「仁者德治」所開出的「物各付物」之精神與「就個體而順成」之原則是「理性之內容的表現」﹐而通過階級對立以爭人權﹐權利﹐自由﹐平等﹐並進而論國家之主權﹐政府權力之分配與限制等﹐則是「理性之外延的表現」。

牟宗三著《政道與治道》第八章《理性之內容的表現與外延的表現》之乙《理性之外延的表現》之一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9-13 14:36: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13 , Processed in 0.093408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