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79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要求少儿读经是逆潮流而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4 07:0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求少儿读经是逆潮流而动
                                                                                                   

                                       
             摘要:一些现代私塾开设读经课,要求少年儿童用大量时间读经;有的教育专家也公开倡导少儿读经是“传承文化”的需要。这种现象是逆潮流而动。五四运动时期就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读经,提倡科学。读经不能救国,少儿读经弊多利少,都早有定论。现在倡导读经,是教育的倒退,违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因而注定是短命的,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少年儿童要不要用大量时间去读四书五经?改革开放以来,媒体曾多次报道这方面的议论。据《东方早报》20067月报道,在上海市松江区的一栋别墅里开办了一所名叫“孟母堂”的全日制私塾。该校办学宗旨是“读经典,尊孔孟,诵莎翁,演数理”。孩子每年学费高达万元。孩子们每天六点半起床,在晨跑和早餐之后,上午读中国古文,下午读英文经典,此外,还学习数理化课程。每堂课长达两小时,没有课间休息。
         
上海市教委认为,“孟母堂”没有获得办学许可,属于违法办学,每年收取每个学生上万元学费,未经物价部门审核,属于违规收费,向“孟母堂”下达停止办学的告知书。


又据《上海青年报》报道,“孟母堂”接到停止办学的告知书后,发表声明,表示将于
200691日前,以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分别起诉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和上海市教委。“孟母堂”认为,我们之间相互认识,并有相同的价值理念,是自发组织起来的,共同聘请家教,只是家庭自主学习的形式,不属于国家所规定的办学形式。我们的费用开支属于家庭开支,由家长共同承担。家庭开支无须经过物价部门审核,我们已经聘请了律师,准备打官司。


“孟母堂”一事,已经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据新加坡《联合早报》
200684日报道:去年成立的“孟母堂”,不肯就此罢休。本周发表的“孟母堂家长声明”,重申这是个由家长自愿组成的家庭教育小组,并非教育机构,表示将以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分别起诉上海有关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在家教育的合法地位。


这类现代私塾,在形式上又有新的发展。据武汉《楚天都市报》
2006814日报道,“着汉服,拜孔子,诵国韵,练五禽戏……”武汉首家童学馆开课。45名四五岁的小朋友,头戴冠帽,身着汉服,让人们见识了“现代私塾”的模样,也引发家长热议:这种私塾式培训,是进步还是复古?


这类自发组织起来的以读四书五经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现代私塾,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少地方出现过,但多半是短命的,很快就被淘汰。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专家教授通过高规格的讲座形式,也倡导少儿读经。下面是个典型例子:
20041016日下午1时,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的“世纪大讲堂”播出有关的讲题“少儿读经与文化传承”,主讲人是郭齐家教授。主持人问:你为什么主张少儿读经?郭教授用了四十多分钟回答这个问题。郭教授说的理由有这么几点:


1.少儿读经是传承文化的需要。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只有人文教育,就是“读经”;五四以后,中国反对读经,只有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中断了,消失了。现在应该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起来,要少年儿童读经。什么是“经”?即是古代的经典著作,如儒家的四书五经,十三经,还有《老子》、《庄子》、《墨子》、孙子等。读经是为了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段话与史实不符。五四以后,私塾停办了,中小学生不再读经了,但开设有国文
(后称语文)、公民   (后称政治、思想品德)、历史等课。人文教育从未中断,更未消失。郭教授是研究教育史的,对这些不会不了解。


2.郭教授认为,我国一些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从小读过经书,他们都谈到读经的好处,如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闻一多,还有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


3.郭教授说,儿童记忆力最强的时期是3岁、6岁和13岁以前。应该利用这个黄金时期,要儿童读经,以利传承文化。


郭教授所说的这几点,能否成为少年儿童读经的理由,实有商榷的必要。


众所周知,四书五经、十三经乃至《老子》、《墨子》、《庄子》、孙子等,都是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资料,是用古文写的。别说是少年儿童,就是成年人,如果没有“经师”指点,也看不懂,听不懂。五四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首先把矛头指向封建文化,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读经,提倡科学。五四运动的代表人物如陈独秀、鲁迅、胡适等,都是反对古文,反对读经的。这个运动,势不可挡,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读经也被认为是复古、倒退。但提出读经者则时有。那时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和教育总长章士钊,就极力主张读经。
19259月,他提出“读经救国”的口号,11月,又在教育部部务会议上通过决议,强令全国小学生四年级至高小毕业止,每周都要安排一小时读经。章士钊的倒行逆施,激起
了文化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不久,北洋军阀政府垮台了,“读经救国”论也被埋葬了。

八十多年前,鲁迅写过一篇杂文:《十四年的“读经”》
(“十四年”指民国十四年,即1925),严厉批判了当时鼓吹少儿读经的论调。他把主张读经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诚心诚意主张读经的”,是“糊涂透顶的笨牛”。对这种人,他认为用不着和他们讨论,因为他们对读经要达到什么标准,复古要复到什么程度,他们自己也没有定见。一类是“阔人”,“聪明人”。他们不是真心主张读经,而是别有用心。他们可以从读经和古书中学到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自私,以至假借大义,窃取美名。


应该说,少年儿童是否要花大量时间去读经,这是早已解决了的一桩公案。


1925年,也就是鲁迅先生写《十四年的“读经”》那一年,我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一个偏僻的农村,那时只有私塾,没有现代学校。我在私塾读了几年,  “四书”没有读完,“五经”没有沾边,但已经亲身领略过“三味书屋”的味道。后来私塾纷纷关闭,我转入国民小学读四年级,那时正是抗日战争初期,私塾里没有体育、音乐和美术,一些抗战歌曲如《流亡三部曲》、《义勇军进行曲》、《大刀歌》都是在国民小学学的。我顿然感到精神上获得极大的解放。


读经不能救国,早有定论。读经能否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呢
?有几个问题必要厘清:


1.传承什么文化?毋庸否认,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传承的是精华部分。少儿在读经时要不要把精华和糟粕分开来?怎样才能分开来?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专门描写了少儿的读经,在孩子们(包括鲁迅)高声朗诵中,有读《论语》的,有读《周易》的,有读《尚书》的,有读《幼学琼林》的。精华和糟粕一齐读。13岁以前,的确是少儿记忆力很强的黄金时期,如果强迫少儿去死记硬背那些一点也不懂,一点乐趣也没有的东西,岂不把“黄金时期”浪费了?


213岁以前,即小学阶段。现在小学阶段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健康、科技、社会、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等。一二年级每周有28课时,四至六年级每周有30课时,不包括班会、自习和活动课在内,上下午都排得满满的。如要读经,就得增加课时,岂不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袁世凯篡权以后,强令全国小学生从四年级起每周读经一小时,章士钊也主张如此,从四年级起直到小学毕业时止,大概可读i00课时。这100课时可准备安排读哪些经书呢?是四书五经十三经?还是老庄学说都安排?100课时以后学生能读懂多少?能否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主张小儿读经者应拿出个教学计划来,要回答上述问题,在讲堂上高谈阔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少儿读经,弊多利少。饱读经书的鲁迅,深知其害。他在许多文章中揭露读经之害。鲁迅自己说过,他几乎读过十三经。朱自清、闻一多也许说过幼时读经的某些好处,但似乎并未主张少儿要读经。杨振宁、李政道两位院士大概没有像鲁迅那样读过十三经,似乎也没有发表过主张少儿读经的谈话或文章。我孤陋寡闻,不知其详。


这样说来,还要不要“传承文化”了呢
?当然要,但不是通过“少儿读经”来实现,现在全国通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从小学一年级起,都安排有“古诗词”,平均每学期至少有五首,到小学毕业时,有五十多首。涉及的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有二十多位。有些地方教材还增加了“古诗词”的份量,入选的大都是名诗,能朗朗上口。让小学生读些“古诗词”(秦汉以后的古诗词不能算“经”),能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


总之,笼统地说少年儿童读经能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是一种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的理论,是教育的倒退。凡以读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而开办起来的现代私塾,即使政府不叫停,也会被淘汰。因为它不仅违反国家法律:《义务教育法》,也违背时代潮流:八十多年前即已作了结论,还违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历史证明,逆潮流而动的事物,都是短命的,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 本帖最后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8-24 07:0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07:12:16 | 只看该作者
十四年的“读经”(1)

鲁迅

  自从章士钊主张读经〔2〕以来,论坛上又很出现了一些论议,如谓经不必尊,读经乃是开倒车之类。我以为这都是多事的,因为民国十四年的“读经”,也如民国前四年,四年,或将来的二十四年一样,主张者的意思,大抵并不如反对者所想像的那么一回事。
  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诏天下”,而且又“以贞节励天下”。但是,二十四史不现在么?其中有多少孝子,忠臣,节妇和烈女?自然,或者是多到历史上装不下去了;那么,去翻专夸本地人物的府县志书〔3〕去。我可以说,可惜男的孝子和忠臣也不多的,只有节烈的妇女的名册却大抵有一大卷以至几卷。孔子之徒的经,真不知读到那里去了;倒是不识字的妇女们能实践。还有,欧战时候的参战,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么?但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
  〔4〕儒者们引为劳绩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识丁的华工〔5〕!
  所以要中国好,或者倒不如不识字罢,一识字,就有近乎读经的病根了。“瞰亡往拜”“出疆载质”〔6〕的最巧玩艺儿,经上都有,我读熟过的。只有几个胡涂透顶的笨牛,真会诚心诚意地来主张读经。而且这样的脚色,也不消和他们讨论。他们虽说什么经,什么古,实在不过是空嚷嚷。问他们经可是要读到像颜回,子思,孟轲,朱熹,秦桧(他是状元),王守仁,徐世昌,曹锟;
  〔7〕古可是要复到像清(即所谓“本朝”〔8〕),元,金,唐,汉,禹汤文武周公〔9〕,无怀氏,葛天氏〔10〕?他们其实都没有定见。他们也知不清颜回以至曹锟为人怎样,“本朝”以至葛天氏情形如何;不过像苍蝇们失掉了垃圾堆,自不免嗡嗡地叫。况且既然是诚心诚意主张读经的笨牛,则决无钻营,取巧,献媚的手段可知,一定不会阔气;他的主张,自然也决不会发生什么效力的。
  至于现在的能以他的主张,引起若干议论的,则大概是阔人。阔人决不是笨牛,否则,他早已伏处牖下,老死田间了。现在岂不是正值“人心不古” 的时候么?则其所以得阔之道,居然可知。他们的主张,其实并非那些笨牛一般的真主张,是所谓别有用意;反对者们以为他真相信读经可以救国〔11〕,真是 “谬以千里”〔12〕了!
  我总相信现在的阔人都是聪明人;反过来说,就是倘使老实,必不能阔是也。至于所挂的招牌是佛学,是孔道,那倒没有什么关系。总而言之,是读经已经读过了,很悟到一点玩意儿,这种玩意儿,是孔二先生的先生老聃的大著作里就有的,〔13〕此后的书本子里还随时可得。所以他们都比不识字的节妇,烈女,华工聪明;甚而至于比真要读经的笨牛还聪明。何也?曰:“学而优则仕”〔14〕故也。倘若“学”而不“优”,则以笨牛没世,其读经的主张,也不为世间所知。
  孔子岂不是“圣之时者也”么,而况“之徒”呢?现在是主张“读经”的时候了。武则天〔15〕做皇帝,谁敢说“男尊女卑”?多数主义〔16〕虽然现称过激派,如果在列宁治下,则共产之合于葛天氏,一定可以考据出来的。但幸而现在英国和日本的力量还不弱,所以,主张亲俄者,是被卢布换去了良心〔17〕。
  我看不见读经之徒的良心怎样,但我觉得他们大抵是聪明人,而这聪明,就是从读经和古文得来的。我们这曾经文明过而后来奉迎过蒙古人满洲人大驾了的国度里,古书实在太多,倘不是笨牛,读一点就可以知道,怎样敷衍,偷生,献媚,弄权,自私,然而能够假借大义,窃取美名。再进一步,并可以悟出中国人是健忘的,无论怎样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撒诳造谣,蝇营狗苟,都不要紧,经过若干时候,自然被忘得干干净净;只要留下一点卫道模样的文字,将来仍不失为“正人君子”。况且即使将来没有“正人君子”之称,于目下的实利又何损哉?
  这一类的主张读经者,是明知道读经不足以救国的,也不希望人们都读成他自己那样的;但是,耍些把戏,将人们作笨牛看则有之,“读经”不过是这一回耍把戏偶尔用到的工具。抗议的诸公倘若不明乎此,还要正经老实地来评道理,谈利害,那我可不再客气,也要将你们归入诚心诚意主张读经的笨牛类里去了。
  以这样文不对题的话来解释“俨乎其然”的主张,我自己也知道有不恭之嫌,然而我又自信我的话,因为我也是从“读经”得来的。我几乎读过十三经〔18〕。
  衰老的国度大概就免不了这类现象。这正如人体一样,年事老了,废料愈积愈多,组织间又沉积下矿质,使组织变硬,易就于灭亡。一面,则原是养卫人体的游走细胞(Wanderzelle)渐次变性,只顾自己,只要组织间有小洞,它便钻,蚕食各组织,使组织耗损,易就于灭亡。俄国有名的医学者梅契尼珂夫(Elias Metschnikov)
  〔19〕特地给他别立了一个名目:大嚼细胞(Fresserzelle)。据说,必须扑灭了这些,人体才免于老衰;要扑灭这些,则须每日服用一种酸性剂。他自己就实行着。
  古国的灭亡,就因为大部分的组织被太多的古习惯教养得硬化了,不再能够转移,来适应新环境。若干分子又被太多的坏经验教养得聪明了,于是变性,知道在硬化的社会里,不妨妄行。单是妄行的是可与论议的,故意妄行的却无须再与谈理。惟一的疗救,是在另开药方:酸性剂,或者简直是强酸剂。
  不提防临末又提到了一个俄国人,怕又有人要疑心我收到卢布了罢。我现在郑重声明:我没有收过一张纸卢布。因为俄国还未赤化之前,他已经死掉了,是生了别的急病,和他那正在实验的药的有效与否这问题无干。
  十一月十八日。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猛进》周刊第三十九期。
  十四年,指民国十四年,即一九二五年。
  〔2〕章士钊主张读经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日由章士钊主持的教育部部务会议议决,小学自初小四年级起开始读经,每周一小时,至高小毕业止。
  〔3〕府县志书 记载一府、一县的历史沿革及其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人物的书。
  〔4〕《论语》 记录孔丘言行的书;《易经》,即《周易》,大约产生于殷周时代,是古代记载占卜的书。旧时一部分读书人认为经书有驱邪却敌的神力,所以这里如此说。
  〔5〕华工 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派去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的中国工人。参看本书《补白》第一节。
  〔6〕“瞰亡往拜” 见《论语·阳货》:“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礼拜之。”意思是孔丘不愿见阳货,便有意乘阳货不在的时候去拜望他。“出疆载质”,见《孟子·滕文公》:“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意思是孔丘如果三个月没有君主任用他,他就焦急不安,一定要带了礼物出国(去见别国的君主)。
  〔7〕颜回(前521—前490) 孔子的弟子。子思(约前483—前402),孔子的孙子。孟轲(约前372—前289),战国中期儒家主要代表。朱熹(1130—1200),宋代理学家。王守仁(1472—1528),明代理学家。徐世昌(1855—1939),清末的大官僚;曹锟(1862—1938),北洋直系军阀。徐、曹又都曾任北洋政府的总统。
  〔8〕“本朝” 辛亥革命后,一般遗老仍称前清为“本朝”。
  〔9〕禹汤文武周公 禹,夏朝的建立者。汤,商代的第一个君主。文,即周文王,商末周族领袖,周代尊称为文王。武,即周武王,周代的第一个君主。周公,武王之弟,成王时曾由他摄政。
  〔10〕无怀氏,葛天氏 都是传说中我国上古时代的帝王。
  〔11〕读经可以救国 这是章士钊等人的一种谬论。《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九号(一九二五年九月十二日)发表章士钊和孙师郑关于“读经救国”的通信,孙说:“拙著读经救国论。与先生政见。乃多暗合”;章则赞赏说:“读经救国论。略诵一过。取材甚为精当。比附说明。应有尽有。不图今世。犹见斯文。”
  〔12〕“谬以千里” 语见《汉书·司马迁传》:“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13〕孔二先生 孔丘字仲尼,即表明排行第二。据《孔子家语·本姓解》,孔丘有兄名孟皮。老聃,即老子,相传孔丘曾向他问礼,所以后来有人说他是孔丘的先生。“大著作”,指他所著《道德经》(即《老子》),是道家的主要经典,其中有“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一类的话,旧时有人认为老子崇尚阴谋权术。
  〔14〕“学而优则仕” 语见《论语·子张》。
  〔15〕武则天(624—705) 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高宗死后,她自立为皇帝,改国号曰周;退位后称“则天大圣皇帝”。
  〔16〕多数主义 指布尔什维克主义。布尔什维克,俄语UELMVSTPO的音译,意即多数派。
  〔17〕卢布换去了良心 当时的报刊上常刊有反苏反共的文章,如一九二五年十月八日《晨报副刊》刊登的《苏俄究竟是不是我们的朋友?》一文竟说:“帝国主义的国家仅仅吸取我们的资财,桎梏我们的手足,苏俄竟然收买我们的良心,腐蚀我们的灵魂。”
  〔18〕十三经 指十三部儒家经典,即《诗》、《书》、《易》、《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穀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和《孟子》。
  〔19〕梅契尼珂夫(W.W.XSYZP孴,1845—1916) 俄国生物学家,免疫学的创始人之一。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一袋子宁静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1 21:49 , Processed in 0.22614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