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49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激发生命 协助生存 ————蒙台梭利教师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1 20:3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激发生命 协助生存
                                      ————蒙台梭利教师论
                                                
“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这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在进行这样一种细致的工作时需要有高度的艺术,要把握时机和恰到好处,不致造成干扰和偏差。孩子的心灵正在充分发展,他们的生命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我们只能帮助他们 。”
简而言之,作为一个蒙台梭利教师要用高度的艺术把握时机恰到好处的激发生命、帮助儿童心灵发展、协助儿童生命的自然成长!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主宰自己生命发展的本能,蒙台梭利恰恰基于人的这种生命特质以生命为出发点,提出教育应该去协助儿童养成一种顺应自己生命发展的方向,将生命深层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进而能真正主宰自己生命的独立发展。
“激发生命、协助生存。”基于这种教育理念,蒙台梭利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教师观与儿童观。蒙台梭利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角色关系。传统的幼儿学校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儿童呆坐、静听、接受;教师是主体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儿童是客体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蒙台梭利主张儿童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自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者。
在教育中教师的地位与儿童的地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争论的焦点,至今我国的教育改革中仍难免这些争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时代的变革、教育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教育改革中不变的课题。蒙台梭利于那个时代将儿童置于教育的中心,强调教师激发生命、点燃生命之火,可见她的远见与卓识,这也正是她的教育至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实施的秘诀所在!
在简述了蒙台梭利教师观后,我们已经对蒙台梭利教师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与认识,那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呢?
下面我们将结合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及我们的教育实践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一  了解生命特征,准备接受教导。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自身包含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
也就是说生命具有一种本能的发展的“自律性”,在这种“自律性”的潜在指导下,如果按照生命本来的适合宇宙整体秩序的自然程序发展,那么生命可以完成自我的创造性发展、达到生命的圆满与自足!
作为一个蒙台梭利教师,我们应该了解蒙台梭利教育这个人类生命特征的教育基础,透视人类的生命特征,随时准备由生命即儿童的生命给我们的启示、领悟这种启示、接受这种启示的教导。
简言之,生命有自律性、自我发展的可能,它更有一种自主性。我们蒙台梭利教师在接受教学法的培训时,要先有这种教育观,并由这种教育观出发对生命存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准备随时在教导儿童、协助儿童时接受生命特征给予我们的不期之教导!
如果教师不能真正了解这种生命特征,就容易出现干扰儿童自我发展、盲目崇拜教具、刻板进行教育的现象。
在我国早期引入蒙台梭利教育时,由于老师不懂得蒙台梭利教育的深层次以生命为基础的教育内涵,以至于模式化的、刻板的操作教具,把蒙台梭利工作室当作图书馆让儿童定期去阅读,至今某些做蒙台梭利教育的幼儿园仍继续着这样的怪现象!可想而知这种教育的后果会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已不是蒙台梭利教育更何谈让儿童自我发展?即使在我们的教育中,在最初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无非是按培训时的理解每天先进行集体示范工作,然后个别指导。我们的孩子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老师安排他们做的状态。在集体教学中有一大难点就是很难控制孩子的秩序,在老师示范时他们难免乱动、说话、自行其事。一天,我们决定取消集体示范就直接请孩子们自由选择工作,他们竟高兴的选择完自己的工作后安安静静的去做。作为教师我们感觉似乎失去了本该有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那一刻我们才明白蒙台梭利教师的真正意义不是代替、包办的去指导而是让孩子顺从自己的生命意志去工作。从那一天起,我们开始探讨完全开放的、自由的教学方式并真正地去实施。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真切的体悟到:顺应生命发展的特征,你会随时接受生命给予你的教导!
二  相信儿童。相信儿童有其自己的“内在真实生命”并能够独立发展、自我教育。
“内在的真实生命”是蒙台梭利博士的独特提法,如果用普通心理学的观点,即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制约。儿童的这种独特的生命发展规律是儿童生命成长过程的支柱,是儿童精神世界的脊梁。如果教育能够帮助儿童顺应其生命发展的规律进行成长,那么儿童就能够主宰自己的世界并通过其自身独特地方式主宰自己的发展方向,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达到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的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所以作为一个蒙台梭利教师,我们只有相信儿童的内在真实生命会推动儿童自我教育、独立发展,并且儿童与生俱来存在着这种自我教育、独立发展的能力。我们才能真正的给儿童自由的空间、给儿童独立放飞自我的权利。
作为一个致力于探索蒙台梭利教育真谛、研究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蒙台梭利教师,我们一直对具有纯洁生命本性的儿童抱有一种敬畏之心。我们相信儿童作为生命个体有其自身生命成长的轨迹,我们作为教师无法去替代他们成长,我们能做的只是尽我们所能去协助儿童、让他们更顺利地沿着其自身的生命轨迹、自由的成长!
在我们的班级中,自从放开儿童让儿童真正自由的选择工作后,尽管每天引导每个孩子做的工作都有的教学计划,但我们从不以硬性的、不可改变的原则强迫他们非要按我们的教学计划进行工作。几乎每天我们的教学计划都有部分没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孩子们不进步。他们在进步,而且以一种我想象不到的方式在超乎寻常的进步。
以赵博衡为例,赵博衡刚入班时三岁多一点儿。他虽然聪明伶俐,但没有学会用以正确的姿势握笔画画。一般初入班的孩子都要侧重于生活区与感官区各项工作的基本示范与熟悉一些基本工作的教具。与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刚入班他就没表现出对生活区工作的特殊兴趣,反而在各个区内选择工作。既然如此,我们老师也只能随机应变的按他选择的工作进行适当引导。比如他选择立方珠架的工作,那么我们老师只能引导他点数或利用彩色串珠块进行建构。在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内,他受班级浓厚的美术绘画氛围的影响,开始频繁的选择铁制嵌板工作,利用铁制嵌板画几何图形,可是他连握笔都握不好更别说画线了!圆被他画成了不规则的多边形,三角形被他画成四边形,长方形不仅线歪了而且口还合不上。尽管如此,他仍然锲而不舍的选择,而且每天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画画。可是他画的作品往往是各种乱七八糟的线缠绕在一起的“一团乱麻”。即使这样,老师没有责备他“浪费时间”也没有阻止他看似做无用功的绘画。我们相信他受一种发自于内在的生命冲动支配,而将全部注意集中于这项工作中。老师耐心地等待他的自然发展。渐渐的我们发现赵博衡在进步,大概一个月后他的圆画得非常好了。于是他用圆组成连环并涂色。又过一段时间他会画规范的三角形了,他又会画长方形了……当会画图形后,他反而放弃利用铁制嵌板来画,而是将整张纸涂满各种颜色,并且在涂色的阶段中,他对颜色的组合及颜色的厚薄层次感把握的越来越好。这就是孩子的自我教育与独立发展,因为整个过程我们的老师一直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旁观儿童自然生命的发展。老师没有干预甚至没有积极的指导,因为老师相信儿童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  尊重儿童。尊重儿童作为生命个体的内在生命发展的基本需要。
“如果老师能够尊重孩子的自由,对孩子有信心;如果老师能够把他们所学的暂时放在一边;如果老师能谦虚地不把他的指导当成是必要的;如果老师懂得耐心的等待,他一定会看见孩子的全新转变。”
“蒙台梭利教学法所指的尊重,绝对不是连孩子的缺失和肤浅的表面现象一并包容。尊重在本质上有几项基本原则:能够察觉孩子的不同体能状况;鼓励孩子发展对其身心健康有益的行为,打消其他不好的念头,因为它们既没建设性,对孩子的发展也没什么贡献,只能让孩子的精力用错地方,伤害孩子的发展。”孩子是一个个生动而鲜活的个体生命的体现,他们有自己独立生存的生存权与自由发展的发展权。我们只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他的个性,才能真正做到给孩子自我发展的自由并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但同时尊重也是有一定原则的,即尊重儿童良好的行为而不是包容他们的不良表现。
经过实践中的探索,结合我们当前的教育状况,现将蒙台梭利的尊重儿童具体分为如下几点说明:
第一  尊重儿童作为个体生命的生命权。
生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与权利,只有我们意识到儿童和我们自己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才能遏制住管制、命令的欲望。只有当我们尊重儿童、对儿童的行为有一种尊重与理解的态度,我们才会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协助儿童、教育儿童。
例如,一天早晨,我们正在幼儿园的大门口看孩子们玩蹦蹦床。一辆白色的汽车停下,刘攀爸爸先下车,然后是刘攀妈妈。只见刘攀爸爸头又探向车里不知在做什么,几分钟后仍没见刘攀下车,然后是司机从另一侧的车门也向车里似乎在找什么。后来刘攀被他爸爸拽下车,却怎么也拽不进幼儿园大门。刘攀表情委屈而愤怒,他爸爸更愤怒的说着什么,他妈妈仍和司机在车里找着什么。见此情景我打开门走到他们旁边问事情的原因。刘攀怒而不答,他妈妈转身说“玻璃珠找不到了。”我伸手拉刘攀说:“找不到,先别找了。”他无动于衷反抗着不跟老师走。在家长面前,老师不便进行进一步的说服,何况并不了解详细情况。刘攀爸爸愤怒的边骂边移动车座椅找。几分钟后那颗绿色的玻璃珠终于在三个人的努力下被找到了。我接过玻璃珠,家长开车走了。将刘攀带进大门后,老师问他“刘攀,玻璃珠掉了可以等爸爸妈妈不着急时慢慢找,你为什么要这样?”“他打我。”刘攀表情冷硬的几乎喊着说。我终于明白是因为他爸爸打他了,所以他一定要坚持、而且态度非常差。那么相反刘攀爸爸以理解与尊重的态度好言相劝或许结果就是另一个样子了!而我们老师抱着理解与尊重的态度就此事对刘攀进行道德教育、让他试着去理解爸爸,调整自己的态度逐渐转变,到了晚上给爸爸妈妈道了歉。我们成人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和我们一样是个独立的生命体,他需要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第二  尊重儿童内在生命自然发展的规律,即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年龄特点。
孩子就是孩子,它们毕竟与成人有本质的差别,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孩子有其年龄制约的 特殊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孩子的生命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孩子的生理发展阶段处于一种稚弱的状态,孩子的心理不成熟、注意力转移记忆力差等。如果懂得这些我们就会在孩子动作慢、手眼不协调时不催促他,在孩子不认真工作时不责罚他。
第三  尊重儿童独立发展的发展权。
如前面所述,儿童有一种自我教育、独立发展的本能。作为一个蒙台梭利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尊重儿童独立发展的发展权。前面赵博衡一例正是因为老师相信他并尊重他这种独立发展的权利与能力,才使得他不受干扰的获得自然进步。
尊重,对儿童抱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但不要是非不分的盲目尊重,那么孩子将按照他自己的成长轨迹成为他自己!
四  热爱儿童,以谦虚的态度等待儿童。
中国文坛老祖冰心临终遗言“有爱就有了一切。”是的,对于教育,只有爱孩子才能爱教育并且爱而教之、教而爱之。当把教育真正的灌注了爱的情感之后,那么教育的力量将无往而不胜。
蒙台梭利教育更需要教师的爱心与耐心,因为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是个别指导、自由教育更强调教师关注每个儿童,更要求教师统筹全局的关注每个儿童。
可是毕竟教师也是普通人,有难以控制的情绪、有很多身外之物的影响!想做一个纯粹的教师,想做一个精力充沛、充满不竭之爱的教师又何尝容易呢?蒙台梭利终身未婚将其全部的爱与力量献给了她的教育、献给了无数受益于蒙台梭利教育的孩子!我们作为普通人或许缺少伟人的那种无私与忘我,但是我们至少该抱着一种对生命的爱去热爱儿童 、抱着对生命的敬畏去谦虚地等待儿童!
例如,龚婷婷入班时四岁半,上过一年寄宿幼儿园,可是她仍然完全不适应集体生活,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与规则,更不要说学什么东西了,她连十以内的数字都不认识!刚入班那段时间她玩时表现还一般,但尤其不喜欢学东西、不喜欢半点有上课意味的传授知识的形式。每当老师组织几个孩子进行小组教学或下午综合知识学习是,她就执拗的低头、转身不理老师、不听老师讲话。我们知道之所以她上过一年寄宿幼儿园还表现这样,就是因为她的个性、她不配合老师,老师已经放弃了对她的教育。作为研究学前教育的教师,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我们只能试着探索一条她感兴趣的学习之路、让她沿着这条路学会学习、学会自信、学会勇敢。我们用鼓励引导的方法让她将以学会掌握的东西展示给大家 ,让她学会在其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愿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她学会了跟大家一起工作学习,她更开朗乐观的工作。现在她不仅在各领域的知识掌握方面赶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而且还会积极主动给其他小朋友示范工作帮助其他人。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该热爱每个孩子、协助每个孩子、等待他呈现给我们的生命之光!
五  给幼儿一个“准备好的环境”作环境的调节者和保护者。
“环境的影响是间接的,但如果环境不好,儿童在身体上、智力上和心理上都不会有所发展,即使有所发展也不会长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要儿童通过富有教育性的环境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吸收有利于自己心智发展的精神食粮,从而使其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完善。因此作为一个蒙台梭利教师,应该随时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准备教育环境、丰富教育环境、创设教育环境、完善教育环境,满足儿童的内在需要、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达到真正的以儿童为主来布置环境。
这要求我们在准备环境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把教室布置得美观、卫生、整洁、大方。 一切生活用具及教学用具要陈列的秩序井然、体现美感并且符合儿童生理及心理特点。
如我们的班级每天晚上整理教、玩具,并且彻底做好卫生清洁工作,使教室干净整齐。教、玩具及生活用具都采用适合儿童身高的比例制作,并且保证颜色亮丽、质地光滑。教室的布置也按照楼上工作室分区摆放;楼下活动室分区、角摆放各种玩具、书籍、餐具、电子音像器材。在这样规划合理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儿童会觉得舒适、自然。
第二  给儿童提供的教具材料依照等级、层次、类别摆放在固定的教具架上方便儿童取用。
在我们的班级中,工作室按照日常生活区、感官区、数学区、语言区、文化区五大区域分区摆放教具架。生活区按动作的难易程度分等级摆放配置的教具。感官区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触觉、味觉五个层次、以由低到高的等级次序排列,其他数学区、语言区、文化区也基本按照难易程度排列。这种排列方式有助于儿童在长期工作中发现教具规律、真正掌握教具所提示的特点。
第三  随时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丰富环境、创设一种更丰富更富教育意义的环境,并遵守教室规则保护这种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具材料是有限制的。要想将教具的教育意义发挥至无限,就看教师怎样理解教具潜藏的深层次涵义、并将其以灵活多变的方式呈现给幼儿。
这里,只以一个教具为例说明作为一个蒙台梭利教师应如何丰富环境与创设环境。
我们都知道除法板是数学区的工作,而且做这项工作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这项工作,老师将其做了以下准备,使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2—3岁半:点数除法小人或珠子、认识绿色。3岁半—4岁半:做基本示范的工作,按教师准备的题卡单纯摆珠子计算。4岁半—5岁半:理解除法平均分的意义、会灵活计算、随意用除法板计算除法心算盒里的题。5岁半—6岁:计算小型除法应用题(如 刘攀有30个珠子平均分给李伟先、白羽佳文和李纳川3个人,那么每个人有多少个珠子?)仅此一项工作老诗就可以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准备不同的工作了(年龄的标注制作为参考)。以此类推,整个工作室的环境用这样的方法来丰富,那么可见我们的工作室将会变得多么丰富而富有教育意义。
当然在孩子工作时不能破坏环境,如破坏教具、扰乱纪律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作为教师应马上制止以保护环境,进而保护其他儿童自由、安静工作的权利。在我们的班级里如果有三次提醒仍说话、打扰别人工作的儿童将原地静坐直至安静下来再工作。
六   工作的示范者与引导者。
给儿童“准备好”了的环境,儿童可以在这种环境中自由选择工作、自由做工作。但如果儿童不知道怎样做工作、怎样按教具的要求做工作,那么就难免把教具当玩具的现象。为了更好的发挥教具及环境的教育功能,需要教师引导儿童选择一种与自己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工作,并给他示范这项工作的做法。当儿童掌握了各项工作的基本示范后,教师可以转为引导并且逐渐减少引导的程度、让儿童自己独立操作教具。教师在示范工作与引导工作时应该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在恰当的时候放手让儿童独立去完成。此外,教师在示范工作时应该注意动作的精确、清晰与秩序,要用缓慢而准确的动作给儿童呈现一个清晰而有秩序的工作过程。
蒙台梭利认为上课必须简单、明了、客观,因此我们示范工作时语言一定简单、明了、客观。以我们的教学引导为例:
老师在示范粉红塔工作时是带领儿童先取来粉红塔放在准备好的工作毯上,介绍工作名称“这是粉红塔的工作”。接着拿出最大的一块粉红塔和最小的一块粉红塔利用三阶段教学法认识大小名称“这是最大的/最小的”“哪个是最大的/最小的?”“这是什么?”。然后就和儿童配合,请他一块块帮助老师找出最大的,老师来积高成塔状,动作缓慢而清晰、语言轻柔而简洁。
七  积极地观察儿童、科学地研究儿童、适当的引导儿童。
蒙台梭利强调作为一个蒙台梭利教师首先要是一个积极主动观察儿童的观察者,而且他还要有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儿童的表现及引起此种表现的心理因素,从而揭示儿童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进而引导儿童向着自己的生命轨迹不断前进。
教师还必须通过教育实践培养观察在自然条件下、自由工作的儿童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儿童每一瞬间的表情、动作、神态来观察儿童对什么感兴趣,怎样感兴趣,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由此研究儿童内在生命需求及进一步发展方向为自己协助教导做准备。
“教师必须具备科学家的耐性,也就是必须有强烈的兴趣观察孩子。”
“不断想要教孩子怎么做,干涉孩子活动的教师无法观察出孩子依照自然引导自发性成长的状况,教师必须控制自己的活动,才能冷静的观察孩子。”
“教师要能想象出还没达到目的的孩子,他想达到的下一个过程的情形。”
“当教师感到自己受兴趣的强烈驱使而‘看到’儿童的精神现象,并体验到一种宁静的快乐和不可遏制的观察欲望时,那么,她就会明白她正步入正堂。”
由此可见,观察与科学地研究对蒙台梭利教育的重要性。身为一个蒙台梭利教师,我们只有善于观察、冷静研究,才能适当引导、激发儿童工作的兴趣与热情。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经常出现孩子频繁选工作、换工作无法坚持完成工作的情况,凡此情况我们都会根据平时对孩子观察的结果、研究孩子当前的心理状态,并适当引导他,以提高工作的坚持性及专注性。
例如,一次丁丁选择彩色圆柱体工作,他又向往常一样将四组彩色圆柱体都取到工作毯上、水平、积高的乱摆了一会儿就要收工作。我那天的引导计划是利用数棒作十以内加法题,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将准备好的题卡拿来引导他用彩色圆柱体计算呢?如果他发现彩色圆柱体的又一项工作方法一定会兴趣大发继续工作的。于是我不动声色的将题卡拿来在他收到只剩黄色圆柱体和绿色圆柱体时轻轻的走到他旁边,坐下问:“老师可以和你一起工作吗?”他不知所以然的答应了老师,接着老师拿出题卡、选择一道题放在工作毯的左侧读题:“七加三等于?”“老师先拿黄色圆柱体七个。”说着同时老师点数着将七个黄色圆柱体水平由大到小的排列好,“老师再拿三个绿色圆柱体”同样说完后老师又拿三个绿色圆柱体排在黄色圆柱体的下边。“七加三等于?就是要将七个黄色圆柱体和三个绿色圆柱体合在一起看一共有多少个圆柱体”老师点数然后说“十,那么七加三等于十”。在老师计算的过程中,丁丁一直好奇的看着老师的表演,最后他的眼中放出热烈的光芒“老师,我也要做。”那天上午,他坚持将近四十分钟计算完了十五道题,而且是自己完成的。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用于计算,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啊!然而喜欢游荡看别人工作的丁丁作到了。其实这一切归功于我的观察、研究与引导。
当你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及教育环境可能为孩子提供的教育时,你会发现你的观察、你的研究将激发孩子从环境中吸收更多的精神食粮。例如:老师在一次引导刘攀做数数看(1—5数量对应串珠)工作时,将这项工作延伸至基础等差数列。见下面案例:
基础等差数列的工作
班级:教一区          姓名:刘攀           年龄:6岁
刘攀自由选择几何立体组工作,当他自己独立完成时我去引导婷婷和赵博衡做工作。大约十几分钟后我轻轻走到他旁边观察他工作的情况与发展,这时我发现他将几何立体组和彩色插座立体组有秩序的摆成房子的摸样,而他自己正在摆弄红、黄、蓝、绿、橙从1到5的对应木珠的数数看,正在积高,交错,工作基本停滞没有新发展。
我知道应该利用他这些趁机引导起进一步工作,但怎么引导呢?望着不同颜色的木珠,我突然灵感一现,没打扰他,走到另一侧后,教具架在刘攀的数学练习本上,写下“1+2+3+4+5=”然后带着本子和笔回到刘攀旁边。
“刘攀,你想算算这个题吗?”
“什么呀?我看看。”他比较感兴趣的问。
“你先试试用口算,如果算不出来,可以利用你工作毯上的教具计算”我笑着应他。
于是他认真的计算起来,不一会就计算出来1+2+3+4+5=15并高兴的告诉我是15。我不置可否,莫测高深的讲“你看数数看是不是也是从1到5变化的?”他顿时了悟眼中闪现一线聪慧的光,开始数这些彩色木珠。但他第一次数错了,数成14。我请他又数一次,第二次他确定的告诉我1+2+3+4+5=15。
这一引导完我看他意犹未尽,于是问他“你还想算一下1+2+3+4+54+6+7+8+9+10=?”他表现出很感兴趣的样子,我快速写出题。他仍试图用心算,我说“那你试试,算不出我们再想办法。”于是他从 1+2+3+4+5=15开始用15+6他是默数着得到21,但21+7时停了、数错,我提示“1+7=?”“8”“那么21+7呢?”他没想出,我接着讲“你做过邮票游戏,老师将竖式给你列在背面,你算一下。”我在后面写下21+7的竖式,他仍没联系上,在我指导下计算并写出28,从28开始,28+8他默数着计算出28+8=36,36+9=45也是这样在心里算出了,算45+10=时他还想数着算,我提示他“40+10=?”“50”他很快回答出来,“45+10=?”他想想回答“55”。“好,我们想办法验证1+2+3+4+5+6+7+8+9+10是不是等于55,你想想看。”他想一下没想出,我只好提醒“数字与筹码的工作不是从1到10对应有筹码的吗?”
他在我提示下取数字与筹码的工作,先做一下基本示范然后数筹码共是55个 ,他数的很快、很高兴,显得比我还迫不及待想知道结果。他将数字写在题后面是非常激动的。最后我又问刘攀“你想知道怎么不用连加就计算出这么长串的题吗?”他讲“用电脑”我笑,于是在本子下边写10×(1+10)÷2=55并讲“这是你上高中要学后等差数列,你今天算的是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先记住1+2+3+4+5+6+7+8+9+10=55就可以了。”
刘攀虽然不明白什么是等差数列,但他记住了1+2+3+4+5+5+7+8+9+10=55,他听了等差数列的词,当他今后某天再学时也许会时而重现某些记忆片段,幼儿园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正在此!
儿童看似简单,但他们绝对是全新而神奇的生命!幼儿教育看似轻松,但它绝对是一门严谨的需要以科学态度对待的学科!幼儿教师看似平凡,但她们绝对是托起祖国希望的神奇之手!作为蒙台梭利教师,我们更应该透视儿童的生命、遵从蒙台梭利教育的基本原则,领悟蒙台梭利博士的精神实旨,真正将蒙台梭利教育作为我们神圣的人生课题来虔诚对待。这样我们才能激发儿童的生命、协助儿童沿着自己的生命轨迹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8-21 22:43:53 | 只看该作者

激发生命 协助生存 ————蒙台梭利教师论

教育工作者是最值得敬佩的和骄傲的,但值得敬佩的和骄傲的教育工作者却不是很多,希望我儿会遇到一个这样的老师,这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8-22 13:24:53 | 只看该作者

一会儿要外出,回头仔细看看的文章.

下周一我把QQ送去你门的新家.另问我家小qq能去吗,他很聪明哦!!也很乖哦!!就是小了点,不过他很省心的.
如过Q愿意在你那里,我打算以后把他小弟也送你那里!让兄弟俩在一个幼儿园的一个班是我的愿望.
周末我去你门的新家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8-22 13:47:37 | 只看该作者

看的有点深奥,真是隔行如隔山,不过

澄澄工作成果的照片,让爸爸很惊奇。我本周一定从您那里拷回家好好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23:25: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家,我们努力做这样的教育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6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0:08 , Processed in 0.081413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