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0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成长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28 08:47: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长感悟

走上成长的路,算来也有半年了。这段路风光无限,心境也可谓起起伏伏,总的说来,有一种喜悦的基调。我想说:成长,是快乐的。这是很有意思的一段路途。看得清楚自己,看得清楚别人,这种感觉真好。

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想转行心理学。那时候自己是一个还算混得下去的WEB应用编程人员。因为这个行业对年龄的高度压力。我时常军心涣散,自思退路。不知何故,喜欢心理学,尽管那时对心理学的了解聊胜于无。可惜那个时候自学考试还没有设立这个专业。而脱产学习于当时的情况而言,不太可能。因此做罢。但与它着实有缘,它一直在前方另一个岔路口等我。这一等,过去了六年。

六年的时光并没有蹉跎,其间我结婚、生子,生活给了我一个女人应该拥有、应该经历的一切。这些经历极大地促进了我的成长,尤其是女儿的出生。女儿是来自天国的使者,她来接我,引导我走上回家的路。

能够回家,并且知道是在回家,真好。自从走上这条路,没有办法不喜悦。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可以看到泪笑背后的东西,从而深深地相信----不管经历什么,我都 不会 也 无法 迷路。因为,无论我在哪里,我都知道 ---- 我是谁,我将成为谁。

我的哲学

这个宇宙,浩瀚无垠。蕴藏着太多的奇妙,太多的秘密。自从走上成长的路,渐渐生发出对这个宇宙强烈的好奇,对自然的、社会的、尤其是人文方面的知识很想深入了解。无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还是西方的古老哲学,无论是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医理论,还是西方的文学、历史,都有兴趣。也曾经和先生一起去买《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饶有兴致地看,虽然很多根本无法看懂。但每看懂一小点,都觉得开心得不得了。我并非要成为一个杂学大家。乃是因为发现了存在之喜悦,因而对存在所感知的这个世界,有了热切的好奇,就象一个初生的婴儿。每个人存在都需要一种生存哲学作为指导。我找到了我现阶段的生存哲学。也许会招致“唯心主义”的“标签”,但我对“标签”正在脱敏,呵,爱来什么就来什么吧。

我相信人是有灵魂的,并且灵魂是会轮回的。我们每个人的灵魂可能已经轮回了千百世,也许更多。我们来到这世上的目的是为了体验,体验我们的每一个经历,每一个选择,每一缕情感。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有着哪些标签,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我们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终点,那就是成为神。神是包容万物,神是接纳所有。不管以上听上去/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我认同它,这是最重要的。

科学与无垠之宇宙相比,是个小小婴儿。所以我并不以“是否科学”为标准来取舍任何理念。在看《时间简史》的时候,我在想,霍金何等天才,他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天才般地统合在一起,研究宇宙的起源。他说:“我们正在接近这个答案:我们因何在这里,将往何处去。”伟大的霍金因循的是科学理论的论证,而我是遵从心灵的指引。我等不及他,自己先找答案了。我没有科学家的身份,我的社会角色也不在那个领域。所以我可以抛弃所谓的科学的实证而天马行空。实际上霍金也并不是在实验室里进行他的研究,所以称之为“理论物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霍金也是在“天马行空”。于我而言,无所谓是否“科学”,无所谓是否经得起严密的“论证”,只要它符合我当下的心灵的感应,只要它被我的过去经验所认可,只要它给我带来指引。也许过段时间,人生的哲学又有变化,我会欣然接纳,体验心路历程的点点滴滴,本身是一种快乐。变与不变,都是喜悦。

我的哲学带给我两大礼物:

一、活在当下:既然是来体验,那就和自己在一起,经历每一件世事,感受自己的每一丝感觉。

二、认识恐惧。认识,是穿越的前提。穿越恐惧是不容易的事。人有肉身,因而会有障。即便你知道灵魂不灭,但是肉身毕竟是有形之物,恐惧消亡是本能。接纳这个本能,同时也知道这个本能是我诸多焦虑的最深的根源。我相信肉身所恐惧的消亡其实便是灵魂的重生,穿越肉眼所见的最浓的黑暗,迎来的将是最温柔亲切的光明。

在这里之所以说认识恐惧,而不说消除恐惧,是因为我现在达到的就是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我愿意真实地面对自己。有恐惧,并不可耻,能够认识到,就已经很OK。

我与自己

3月远行至苏州,参加龚术的心理剧,有幸争取到个案,处理到最重要的一个心结:自我接纳。触动至深。感谢龚老师,感谢生活,让我有这么珍贵的体悟。“接纳”两个字可谓道尽天下事。人存于天地间,与他人,与他物,到底是何关系?为何有些可接纳,有些便排斥?因为什么会排斥?排斥的到底是什么?我是谁?我是怎样的?我如果是这个样子,我是什么感觉?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到底人向外看外界事物,与向内看自己,有没有区别?

思考这些问题令我有一种近乎于看穿世事的快感,好在没有看破红尘,要不麻烦大了。呵呵,如今我是要入世而非出世,我愿意享受这现世的快乐,我爱这万丈红尘,爱哭哭笑笑的人生。

个案给了我强烈的冲击,深沉的触动、有棒喝、有顿悟,令我有机会面质自己的心结,与它进行直接的沟通。又有机会跳出局外,看清纠结的真相。我坦言我并没有完成该命题,没有做到对自己的完全接纳。可是承认自己没有做到就已经是一种接纳---- 以前的我,什么时候会放过自己的“没有做到”,而不带一丝愧色?

苏州个案结束至今两周有余,我较之以前变得话少,沉默而迟滞。如果不是必须外出的活动,不愿太多与人交往。觉得在家里很好,一个人的时候很好。静默是这么好,这么舒服。

一个很爱美的爱惜自己的女孩子跑出来了,她纯真而美好,所以几十年来素面朝天的我,开始在家里镜子前涂涂抹抹,把以前看不进去的妆容服饰书一一找来细细阅读,还摘录下要点记在卡片上装进钱包,以备逛街购物时查看。没有一丝的牵强与模仿,我知道这就是我,只是遗失多年,她回来了,我是这样开心。

不去在意自己是什么样子,这个爱惜自己的过程,让我心醉,活着、存在,多么好。

我知道状态总在变,也总会变。对我的生活,确定的是我对自己的真心相伴,而不确定的,我也喜欢――不可掌握的未来,才有无穷的魅力。而当人愿意接纳不可掌握,就已经尽在掌握中。

我与孩子

我在苏州做个案的那天,正是女儿五周岁的生日。不知道是不是冥冥间上苍的安排:上苍是否有意让我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给我亲爱的女儿一份真正的礼物。——只有我真正意识到需要接纳自己,才有可能真正接纳我的女儿。否则,我潜意识中的苛刻、挑剔、追求完美,一定会影响到孩子,不仅让我与孩子之间的连接变得不再紧密,而且给她一个可模仿的对象,令她在某个部分复制我的生命的烙印。

对于父母而言,给到孩子的,并不在于我们说什么,而在于我们想什么,做什么。

在我女儿的生日这一天,我有机会在距女儿千里之外的苏州,从心灵的层面(非头脑的层面)撼动了我几十年来的固有模式,惠及我们家庭几代人,特别是我与女儿,这是多么大的馈赠。这个震撼力道之猛,直到今天忆及,仍热泪盈眶。感恩的心,难以言说。

在自我成长以前,我热衷于各门派的教育理念,热衷于各种育儿技巧。当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越远,自己变得越来越“无为而治”。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可以,什么是不可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我这个做母亲的,有能力达到孩子的要求的时候,我给予孩子;没有能力的时候,我坦然告知给孩子。当孩子不管是A型、B型,还是C型等等的时候,我说:“噢,好啊,孩子你很特别。我爱你。”当外婆是那样教育孩子的时候,对孩子说:“噢,外婆认为是那样的,每个人想法不同。你觉得呢?”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把手放在她的背心,不说太多的话陪着她,注视她,就象对待我们的内在孩童一样。那还需要做什么呢?
如果有什么问题确实困扰自己,那通常都是自己的问题,意识到这个的时候,生命就已经向我们开启了一扇重要的门。

前路漫漫,缓缓行进中,不要嫌自己慢。在每一个当下,都可以感受到“神”的旨意。我不信奉任何宗教。我相信的是宇宙中有个大法则。大法则套小法则,生生不息。万事万物,各有各的法则,但万变不离其宗,万变最后归“一”。我最喜欢《与神对话》的两句话——

“这个宇宙除了我,再没有别人。” (这里的我,是指每个人自己)
“一切都是爱。除了爱,再无其它。”

这本书给我了太大的帮助,在此要感谢这本书,感谢向我引荐这本书的那个朋友,也感谢帮助我找到这本书的朋友,我相信这一切皆非偶然。

[ 本帖最后由 南方燕子 于 2007-4-5 10:0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5 金币 +30 收起 理由
爱的翅膀 + 5 + 10 最近感悟颇多啊. 孩子使父母成长了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7-29 09:00: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得空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7-30 17:49:58 | 只看该作者
才看清楚是转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3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17 , Processed in 0.074949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