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164|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试教育不是挡箭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7-26 13:2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人替phonics说话,悠悠的一句.这符合应试教育的国情吧.
又把应试教育搬了出来,好像凡是符合应试大法的都是合理的.
应试教育的弊病很清楚,为何还这么热衷?

一个普通大学,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容易成功? 还是一个重点大学,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容易成功?
如果让我选,我宁愿选择前者.有一技之长在今天的社会中尤为重要.

如果父母不改变应试教育压倒一切的思维, 孩子的未来可能成了一场赌博.
赌注就是那张文凭的值钱程度.而我认为,靠人不如靠己,自己有了真本事,就多了很多回旋余地.
总比把命运寄托在别的东西上好.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有梦的日子 + 2 + 2 谢谢你了
梦幻妖精 + 2 + 2 我很赞同。而且phonics好像对应试的帮 ...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3:29:52 | 只看该作者

[转]年轻一代的绝望

作者:杨宽兴

当许多年长者仍在用略带轻慢的语气以“80后”概念定义整整一代人,他们可能忽
略:“80后”中年龄最大的即将三十而立,其中一部分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独立
生活的压力正在逼向他们。

相对而言,这一代的成长是平稳而幸福的,独生子女、小皇帝,曾经是属于他们的
称谓,而经济改革带给全社会的财富,使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不再像祖辈和父辈那样
坎坷,牛奶、面包、玩具和看不完的小儿书,使他们的生活看上去富足而充满希望。
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欣欣向荣景象显示他们似乎没有理由对未来感到悲观,所以,
这一代人的整体困境,并没有引起人们及时而足够的注意。

大学扩招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世界工厂和权贵经济的现实却不
能给这一代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尽管各高校的统计资料上,就业率均在80%以上,但
这一数字只能说明:人们对数字造假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据笔者对几所高校(非重
点)2007年就业情况所做的了解,真实就业率在20%以下,许多重点院校的就业率也只
在30%左右。

也就是说,很可能每年都有上百万的年轻人遭受“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一位担任
大学辅导员的同学对我说,在他曾经带过的学生中,最长的,有人毕业五年后仍未找到
任何一份工作,成为彻头彻尾的“啃老族”。

不否认那些最优秀的毕业生仍然可以找到工作,并可获得发展所需的外部条件,尤
其是那些城市出身的官员和富商家庭子女,其生活的精彩程度甚至超过历代。但这一代
的整体困境是,与父辈相比,他们进入主流社会的机会大大减少。一九八九年之后,官
本位意识的重新强化,权力对资源的极大垄断,逐渐使机关、事业单位之外的就业者沦
为“二等公民”,而机关单位的消肿压力和内部人化,使公务员梦变得如此昂贵,几百
比一的报考比率面前,被录取的幸运不亚于彩票中奖。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被迫接受几百元的月薪,他们却要面对动辄五六千元
、乃至上万元的商品房价格,而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医疗、教育福利对这一代人来
说,只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传说。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和“世界工厂”的落地是他们最终的屏障,也就是说,虽然
没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但他们可以作为体力劳动者进入工厂打工,由于多年经济发展的
积累,世界工厂的厂房可以容纳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但这意味着独生子女们要面对背井
离乡、通涨压力下工资数额的长期停滞、社会治安的侵害等一系列问题,而一个中国特
色的户籍问题,让大量漂泊在外的年轻人怀揣暂住证丧失归属感,终生茫然。

童年的梦在现实面前破灭后,盗窃、抢劫、杀人等犯罪问题开始困扰80后以及他们
的家人,翻开报纸的社会版,触目惊心的犯罪事件足以给出证明。

官方的统计是不可信的,事实更能说明问题。盛夏,毕业的季节,年轻的美术专业
研究生小高在我面前流下眼泪,这位知名艺术院校的迎接毕业生为找工作,已经到了病
急乱投医的程度。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她在研究生期间担任班长、学生会干部,并曾获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是公认的好学生、乖乖女,然而,半年来寻找工作的
经历使她终于明白,成绩、荣誉都是假的,重要的社会关系,但她的父亲却只是个基层
警察,没有权势。如今,小高怀揣一张五万元的存单四处求人,她的要求不高,只想做
一家师范学校的美术教师,但费尽周折,5万元仍一分不少地躺在她的存单上。截止颁
发毕业证时,这所知名院校2007届的19名美术专业研究生只有一人找到工作,此人家境
极其富有,上学期间驾驶一辆宝马,在校园里风光无限,从一年级开始就用源源不断的
金钱开道,铺就了今天的就业之路。

老乡小卜比小高小一岁,作为农民工,他在这个城市里已经生活了3年,仍然身无
分文,他跑了两个小时找到我只有一个目的——借钱,两百块。随便说了了个借钱的理
由,一听就是假的,他不善于撒谎,而且我了解他。一年多之前,他从一家化工厂辞职
时,工资是每月800元,“实在做不下去了,车间粉尘太大,肺受不了”,很少有人能
在那家工厂做到超过一年。辞职后,小卜跑过保险、拉过广告,却总一无所获,有次吃
饭的钱都没了,恶从胆边生,假借嫖娼的机会,偷走一部中年妓女的手机,为避免妓女
起身追赶,连妓女的衣服也一起偷走。又终日想着买迷药,“迷翻一个狗日的大款。”
对25岁的小卜来说,只有童年是快乐的,他的文化程度不高,下面的话在我听来,却有
着诗意的精练,“懂事后再也没有快乐过,总想回到童年放牛的时候,牛在吃草,我躺
在石头上看蓝天白云。但无忧无虑的童年再也回不去了。。。。。。”

小吴是北京重点大学毕业生,一直游走在城市边缘,没有户口,没有档案,断断续
续做些临时性工作,与一位在母校门口摆摊卖电话卡的同学租住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小房
子里,说起毕业时的情形,他唏嘘不已,“毕业酒应该是快乐的,但那天没有一点欢乐
的气氛,80%的人没找到工作,这毕业酒还有什么喝头!没喝头还是要喝,毕竟同窗四
年。喝便喝醉,喝醉了便哭,男生女生一起哭,不像是告别,倒像是要走向人生的刑场
。。。。。。”

这样的故事能够讲出很多,我遭遇的最令人无语的事:一位女大学毕业生公开声称
“谁想包我就来吧,但他们却只想着嫖我”。也许个案不能说明什么,但当这样的个案
无处不在时呢?招聘会上黑压压密不透风的人群说明什么?

当分肥已成权力者共识,权力的封闭性便成普遍自觉,对年轻一代来说,父权与官
权构成一道强大的墙壁,阻挡住他们的人生梦想,权力的颟顸一点点地吞噬下一代的空
间,那个较为广泛参与瓜分牧草的父辈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留给他们的,是难以存立
的沙漠。他们不再是孩子,年轻的容貌背后,是他们绝不快乐的心.............

[ 本帖最后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7-26 13:3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7-26 13:45: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7-26 13:29 发表
有人替phonics说话,悠悠的一句.这符合应试教育的国情吧.
又把应试教育搬了出来,好像凡是符合应试大法的都是合理的.
应试教育的弊病很清楚,为何还这么热衷?

一个普通大学,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容易成功? 还是一 ...



80后的父母们,如果二十年前能看到现在的"啃老族" , 会怎样想? 会如何应对? 儿子正在成长, 真希望自己能做个意思超前的父母, 呵呵, 好安排好他以后的"路子" . 可是路还是他们的, 前面的方向我们能指引多远呢?

      培养儿子的技能, 用了一些心思. 当然, 尊重他的兴趣爱好, 循循善诱, 取得了一些"成果". 会的东西挺多的, 就象我什么都会一点儿, 可没有什么能拿出手来炫的   怎么办? 学什么东西, 都只浅尝即止,长大何能一技傍身??做个专才??抛砖引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7-26 13:45:53 | 只看该作者
phonics对应试的帮助应该很小罢,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流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13:57: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有梦的日子 于 2007-7-26 13:45 发表



80后的父母们,如果二十年前能看到现在的"啃老族" , 会怎样想? 会如何应对? 儿子正在成长, 真希望自己能做个意思超前的父母, 呵呵, 好安排好他以后的"路子" . 可是路还是他们的, 前面的方向我们能指引多远 ...


应试教育习惯了.大家懒得思考怎么去学生存的本领了.比如怎么赚钱,计算机编程等热门技术.大家都是等着
考大学的时候冲击这些热门专业.实际上忘记了重要的一点:

这些东西不是非要读大学才能学到的啊.

结果呢? 热门专业挤破了头,竞争不过去学了没有就业竞争力的专业.
这些专业毕业后不失业都难.

有个叫戴志康的小伙子从中学开始就学电脑.大学基本是混.十多科不及格,现在呢?
本坛用的程序就是这个小伙子公司制作的.他是总裁,20多岁,身价几千万吧..

与上面那些绝望的大学生比起来.他是不是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梦幻妖精 + 2 + 2 有句老话:现在的事情现在做,不要推到以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7-26 22:30:39 | 只看该作者
应试教育确实不是挡箭牌。

要学一技之长,什么时候学怎么学?
我理解就是或者在很小的时候上兴趣班那种;或者初高中毕业考技校,做一个体力劳动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7-27 00:32:27 | 只看该作者
真正地生活了才知道生活地艰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7-27 09:18:25 |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管理者及官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7-27 10:31:2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 知道是怎么回事,可 你能怎么办?“适者生存”造成这种状况越来越严重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7-27 11:37:27 | 只看该作者
适者生存!
国家政策如此,不应试教育又能怎么样呢?
我就知道郑渊洁的孩子不去上学,那也是因为他家底殷实,还被郑渊洁拿出来舔着脸说!最后就算干了出版,不也是挖掘他爸爸的资源嘛。变相的啃老!
活得怎么样完全靠一个人的头脑,这个事和是不是天才、神童都没有关系。
活得好的都是敢想敢干的,说得不好听一点,真正做学问的只能给别人打工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4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5:07 , Processed in 0.12538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